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郑州值得购买的特产 郑州有什么特产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郑州值得购买的特产 郑州有什么特产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2-03-30 03:12:46

一.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二. 河南省 郑州 登封 琵琶酥

琵琶酥是一种酥皮无馅点心。传说是乾隆皇帝让宫内厨师按琵琶丝弦形状做出的点心。具有色泽乳白明亮,入口酥软香甜,食后回味无穷的特点。( 郑州)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密玉

河南省新密市是中国著名的密玉产地。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中国﹐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按色泽不同分绿﹑红﹑白﹑黑四种﹐以深绿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来制作烟嘴﹑手镯等小件。助泉寺玉矿一九六0年曾经发现过一块高一点二八米﹑重一点三五吨的大玉﹐由上海玉雕工人雕刻为“中国登山健儿登上珠穆朗玛峰”工艺品﹐受到中国领导人称赞﹐现被列为国宝﹐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几十年来﹐密玉多用于生产小型玉器和首饰﹐尤其是绿色密玉生产的饰物或艺术品﹐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五. 河南省 郑州 巩义 西义兴卤肉

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北山口镇的特色美食。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肉香烂不腻,久负盛名。

西义兴聚百年卤制之经验,积传统美食之精髓,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在保留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添加补养人体所需的名贵药料,研发出营养、美味、卫生、放心为宗旨的卤制技术,精心生产出各种优质卤肉制品。

西义兴肉食采用祖传秘方与精湛的制作技术,并不断创新,使肉食产品色泽鲜亮、品质细嫩、肥的不腻、瘦的绵香、营养丰富、多食不厌。西义兴肉食能够经得起历史的传承和市场的考验,不仅依靠祖传的绝秘配方,还坚持一整套严格的工艺流程,他们特别重视原料的选购,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是挑选肥瘦均匀的鲜肉。

其工序为:

去脂——把肥肉、肥油剔掉,分割成一斤重左右的小块,用干净的深井水清洗。

烤烙——洗后烤烙,把肉皮上或猪蹄里的脏毛杂物烙净。

细洗——烤烙后再细致清洗。大肠、肚子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需先用白矾、食醋反复揉搓、清洗。干净后热氽去掉白膜,再清洗。

整形——把切割的肉块用细线捆扎。

卤制——捆扎好的肉块放入充满神奇配方的卤汤锅里卤制,炉火不能大不能小,火候不能长也不能短。

分类——出锅后进行分类销售和机械真空包装成箱。

六. 河南省 郑州市 巩义 高寒玉米

产于墓坡、五指岭、老庙山一带。其味香性黏,含糖、淀粉高。熬成粥百吃不厌,是保健佳品。( 巩义)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是一条横穿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河流,冬天的南渡江,水流不是很充沛,静静的蜿蜒向南。在南渡江上,有一座拱桥,连接着公路,每每都要从此路过。桥的两边,坐落着几户农家小屋,我要说的南渡江的“美人鱼”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大家一定奇怪了,南渡江的“美人鱼”是人还是物?又或者是不是生长在南渡江里的怪兽?呵呵

,它们确实是生活在南渡江里的,但是它们不是怪兽,它们是南渡江的居民在南渡江里打起来的小鱼。但是,我为什么要叫它们“美人鱼”呢?那就是有来由的了。

南渡江的“美人鱼”长约10厘米左右,浑身黑黑的,身形细长,曲线优美,行动敏捷,要抓到它们可要费点功夫。你会说,这跟普通的鱼类也没有什么区别。哼哼,那我就告诉你,南渡江的“美人鱼”不是美在外表上,而是美在用“美人鱼”熬制的那锅香浓的鱼汤上,美在南渡江美丽的景色上。

南渡江桥的西侧有一家餐馆,就在路边,一下车进门,餐馆的主人就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沏茶倒水,安排我们落座。因为是常客,所以

,主人知道我们都要些什么,当然就是这道“美人鱼”汤啦。主人把我们安排好后,就到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常常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端着一杯茶在窗前欣赏南渡江的美丽景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常常想,南渡江的水应该朝着南边汇入更大的河流然后到达海平面,融入大海。南渡江的四周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

,非常险要,架在公路上的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越越欲展翅飞翔的样子。若是遇到夏天,我一定会忍不住下到桥下去

,掬一捧清澈的河水,瞧一瞧水里欢蹦的鱼儿,唱一唱土家人民欢快的歌儿。常常在我遐想之际,店主人就已经开始招呼我们入座了。每每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围在了热气腾腾的火炉旁边。

刚开始,我对这鱼儿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美味佳肴?初见这锅鱼汤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黑黑的十几条鱼整齐的堆放在锅里,都头朝里的堆成圆圈。围绕着它们的就是一锅跟牛奶质地差不多,但是又比起牛奶来有点发黄的汤。我们一起的罗哥还没有上米饭的时候就对店主人说:“给我多添一个碗和勺子!”当时,我就感到奇怪,罗哥就对我说:“他们这里的鱼汤是很不错的。”这下,我开始仔细的端详起这锅鱼汤来,它的汤虽然没有很多大厨标榜的奶白色,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成,感觉它就应该是这样的。鱼肉被熬得酥香软烂,好像把自己都溶解在汤里,这时的汤就显得是那么的厚实而稳重。我带着试试的心情用小勺舀了一勺汤送入嘴里,我立刻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汤里有鱼的鲜香,一口汤汁入嘴,让人觉得柔滑而细腻,香气在唇齿之间流串,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踏实。当你徐徐的把它吞进喉咙里时,嘴里又留下了一股子淡淡的苦味。这苦味让我觉得这汤更加的让人回味。之后,肯定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学着罗哥,刻意的另要了一只碗,因为我要把这汤喝个够。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又要启程了,我们坐上车,店主人也站在店门口为我们送行,她总是远远的站着,一直到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她。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在很多人们忽略的地方,总是会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真正美丽的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也有这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

南渡江的“美人鱼”你觉得美吗?如果你有时间,路过南渡江时,不妨也来品味她的美,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十.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 郑州黄河鲤鱼

郑州黄河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还孕育了驰名中外的黄河鲤鱼。黄河鲤鱼以其金鳞赤尾、梭长健硕的优美外形和“甘、鲜、肥、嫩”的独特风味,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 鲤鱼是淡水鱼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产量最高的鱼类。北到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都产鲤鱼,为什么唯独黄河鲤鱼最出名?黄河流经的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都出产黄河鲤鱼,哪里产的黄河鲤鱼最正宗、品质最优呢? 《清稗类钞》中“宁夏人食鲤”条目记载:“宁夏之鲤,隆冬渔师凿冰,取以致远。然肉粗味劣,与南中产者无殊,非若豫省黄河中所产者,甘鲜肥嫩,可称珍品也”。“南中”泛指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该地区水域面积大,水产品丰富,鲤鱼很多。但是由于水底淤泥厚,鲤鱼有喜欢在泥中寻找食物的习性,故泥腥味重,当地人多不喜食。宁夏处黄河上游,然受气候、水质条件所限,出产的黄河鲤鱼品质并不高,甚至“肉粗味劣,与南中产者无殊”。所以说,并非黄河里的鲤鱼都好,只有河南产的黄河鲤鱼“甘鲜肥嫩,可称珍品也”。 您要问为什么,秘密就在这黄河水中。黄河上下游各段的水质是不同的。黄河流经晋陕黄土高原的过程中,冲刷携带两岸黄土,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自河南孟津以下冲出峡谷进入平原,河床展宽,流速趋缓,河水沉淀掉粗泥沙后,泥沙成分主要为细颗粒物,形成了弱碱性、高钙、界面效应强、自净作用强的特有水质,只有在这一段黄河里生长的黄河鲤鱼才是正宗的。这一段就是郑州段。根据1973-1975年当时的河南省水利局、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组织的黄河鲤鱼调查,河南境内自孟津到范县的河段中,唯一的一处固定产量场位于郑州市巩县(现巩义市)伊洛河入黄河口处。从伊洛河口的七里铺到南河渡、龙尾和黑石关一带,水位较稳定,水深1米左右的浅滩较多,水清透明,流速缓慢,底质为软泥,有大量适于鱼卵附着的眼子菜、莎草、苔草、柳根等,每逢4-5月份的生殖季节,大量的成熟黄河鲤鱼上溯到此处产卵。在巩县河段捕获的鲤鱼成熟个体比例最高(雌占70.7%,雄占93.5%),正说明成熟个体从别处游来产卵。自黄河铁桥至兰考东坝头河段为典型游荡型河道,河道与水流变化不定,只有少数临时产卵场。长垣以下河段,河道较稳定,河床窄,流速快,浅滩少,不易形成产卵场。所以在该河段中捕获的未成熟个体特别多,而成熟个体特别少。伊洛河产卵场孵化出来的鱼苗,顺流而下,到别处觅食长大。2007年国家在黄河郑州段划定了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2年又颁发了黄河鲤鱼地理标志,所以说“正宗黄河鲤鱼出郑州”一点都不为过。 黄河鲤鱼之所以扬名天下,还得益于一道豫菜的推广,这就是豫菜十大名菜之首——糖醋软熘黄河鲤鱼焙面。河南得黄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鲤鱼,历代珍品。宋时曾有“不惜百金持与归”之语,可见其珍。但原料再珍,不得其法,亦非珍品。豫菜的熘,以活汁而闻名。所谓活汁,历来二解,一是熘鱼之汁,需达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称作汁要烘活;二是取方言中和、活之谐音;糖、醋、油三物,甜、咸、酸三味,要在高温下,在搅拌中,充分融合,各物各味俱在,但均不出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见油,不见糖,不见醋,甜中透酸,酸中微咸。此汁使鱼肉肥嫩爽口而不腻。鱼肉食完而汁不尽,再上火回汁,下入精细的焙面,汁热面酥,入口的感觉真是美妙之极。 此菜以黄河鲤鱼1尾(约重750克)做主料,配以葱花、蒜末,调以精盐、白糖、醋、料酒、姜汁,辅以湿淀粉、清汤、白面粉制作而成。将鱼洗净扩一下,两面解成瓦垄形花纹,入六成热油锅炸制并顿火几次,待鱼浸透后,再上火;油温升高后,捞出滗油,再入以各种配料对成汁的锅中,旺火边熘边推,边撩汁在鱼上;待鱼两面吃透味,勾入流水芡,汁收浓时,下入热油,把汁烘活装盘。随菜一起走炸制好的龙须面。成菜色泽柿红透亮,油重而融和,利口而不腻,甜中透酸,酸中微咸,鱼肉鲜嫩。 黄河鲤鱼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首先是其美味征服了中国人的味蕾,因之对鲤鱼推崇备至。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说法,黄河鲤鱼被列为河鲜第一。周宣王征战敌国庆功宴中,特以“烹鳖脍鲤”宴请诸侯。梁代陶宏景称: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到北魏《洛阳伽蓝记》里,夸“洛鲤伊鲂,贵于牛羊。”民间向有“无鲤不成席”的说法,鲤鱼在宴席上一直充当着重要的乃至压轴的角色。美味之外,鲤鱼算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之一了。中国人爱鲤崇鲤的习俗,覆盖了诸多生活领域。鲤鱼象征着勤劳、善良、坚贞、吉祥。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的年画更是久传不衰。《孔子家语·本姓》中写道:“(孔子)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意思是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消息传到鲁昭公那里,鲁昭公很高兴,就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之所以为儿子取名鲤,就因为收到鲤鱼,“嘉以为瑞”,也就是说,讨了个吉利。 自古相传的“二十四孝” 故事中,竟有两则与鲤鱼有关: 一则“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则“涌泉跃鲤”。东汉时,雒县汛乡(今四川德阳孝泉镇)有一个叫姜诗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喝江里的水、吃江里的鱼,姜妻庞氏每日便去江边挑水、打柴换江鱼给婆婆吃。谁知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硬逼着儿子休了庞氏。那媳妇庞三春虽寄居破庙,仍以柴换鱼托人送与婆婆。其子安安,人虽小却也懂孝道,每日从上学口粮中节省一点粮食给母亲送去。最后,一门三孝,感天动地,后来在他们房舍的旁边忽然喷涌出泉水。泉水的味道就如江水一样,且每日还跃出两条鲤鱼,姜诗夫妇就取来供养母亲。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妇孺皆知。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演变成龙。据《埤雅·释鱼》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团,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的,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这个故事。喻示着人们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一股精神。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后人也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之喜。 在鲤鱼所负载的一系列人类情感中,最浪漫的无疑是古人借它传递自己的爱情。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也许是觉得无法保鲜,而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我们今天有幸可以读到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撼人心魄的绝唱: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明明是一封鲤鱼形状的信笺,却有“呼儿烹鲤鱼”这样细致真切的刻画,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造语实在生动离奇。平平常常的几句诗,因为“鲤鱼”的意象飞动,更增添了一份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量。此后,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鲤鱼真的如鱼得水,始终传递着有情人浪漫的情思。像晏几道“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像宋琬“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只可叹,“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古典情怀,如今怕没什么人在意了。 “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中间夹着书信。汉以前,就常用两块鱼形的木板做成古代的信封。这种信封和现在用纸糊成口袋形的信封不同,这种鲤鱼形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制。 郑州市人民政府把黄河鲤鱼作为城市名片,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郑州黄河鲤鱼品牌建设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郑政文〔2012〕80号),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水产企业做优做强黄河鲤鱼品牌。“黄河谷”、“黄河金”、“孤柏嘴”等黄河鲤鱼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阿五美食、裕丰园等知名餐饮企业也大力推广黄河鲤鱼传统豫菜。其中郑州邦众水产专业合作社采用“古法养鱼”模式培育的黄河鲤鱼值得推荐。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人工养殖鱼类的国家,养鱼的方法完全遵从自然之道,符合鱼的自然习性。通过《陶朱公养鱼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给鱼营造一。

地域范围

郑州黄河鲤鱼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黄河郑州段南岸以南,310国道沿线以北,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东至中牟县狼城岗镇。保护范围包括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等5个县(市)、区,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26公里,区域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现有养殖水面9000公顷,宜开发黄河滩地30000公顷,年产郑州黄河鲤鱼9万吨。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9′~114°14′,北纬34°44′~34°58′。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郑州黄河鲤鱼体呈梭型,侧扁而腹圆,头背间呈缓缓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体侧鳞片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白。臀鳍、尾柄下叶呈橙红色,胸鳍、腹鳍呈桔红色。整个鱼体健康,活力好,体态匀称,无畸形,无脱鳞,无出血、无异味。个体规格在1kg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郑州黄河鲤鱼肌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鲜味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磷、锌、铁、钙、硒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等。每100克鱼肉中含有蛋白质17-19克、谷氨酸2.9-3.0克、赖氨酸1.8-1.9克、钙23-26毫克、磷18-21毫克、铁0.5-0.7毫克、锌0.7-0.8毫克、硒0.021-0.023毫克、维生素A 27-29IU、维生素E 0.6-0.8IU。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4-2001)标准,产品质量执行《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类》(NY 5053-2005)标准,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实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郑州黄河鲤鱼的质量安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