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波哪些地方卖土特产便宜 宁波特产哪里买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波哪些地方卖土特产便宜 宁波特产哪里买便宜更新时间:2022-04-06 10:20:48

一.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宁波年糕

宁波年糕是白色长条形,不加调味品,所以有人叫它“脚板年糕”,听起来十分有趣。宁波年糕的韧性很强,无论是煎、煮、炒或烤着吃,都有不同的风味。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宁波人吃年糕,主要是炒、汤二种。油菜蕻炒、荠菜炒、梭子蟹炒味道最佳。青菜肉丝年糕汤、雪菜肉丝年糕汤也较常见。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二.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

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姆渡镇、余姚镇为主的荸荠种主产区,以姚西马渚镇、牟山镇为主的粉红种(西山白杨梅)主产区的生产格局。并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栽培面积全国最大、产量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孛荠种产区;第二、栽培日趋标准化,省级地方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已在产区推广实施:第三、果品质量好,全市主栽品种荸荠种是国内专家首推鲜食兼加工良种,质量上乘,果均重10克,色艳多汁酸甜适口,富含各类矿质和维生素,拥有“鹤顶牌”余姚杨梅等省优质农产品品牌。( 余姚)

三.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翻簧竹刻

翻簧竹刻是宁波奉化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光绪年间,是用当地特有的大毛竹去掉青皮,再分层开剥,翻出竹簧,再经手工造型、彩绘、雕刻、油漆等加工的综合性手工艺品。花色品种繁多,有花瓶、镜框、提篮、台灯、笔筒、棋盘、茶盆、竹根佛像、小型屏风等,实用美观,风格独特,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翻簧竹刻在艺术风格上将文人的闲情逸趣与诗情画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艺术表现题材上,以山川风景、楼台亭阁、飞禽走兽、人物、花鸟、书法艺术为蓝本。有的画面重峦叠嶂,密而不滞,灵秀多姿;有的将复杂的自然景色予以集中和高度概括,以小充大,流利放纵,刀简意乱;有的则倾向于雕刻的精细,所刻山水极穷其工。

艺术特点

翻簧竹刻在艺术风格上将文人的闲情逸趣与诗情画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艺术表现题材上,以山川风景、楼台亭阁、飞禽走兽、人物、花鸟、书法艺术为蓝本。

艺术表现方法

有的画面重峦叠嶂,密而不滞,灵秀多姿;有的将复杂的自然景色予以集中和高度概括,以小充大,流利放纵,刀简意乱;有的则倾向于雕刻的精细,所刻山水极穷其工。

产品分类

有日用品和工艺品两大类,日用品有茶盒、烟盒、笔筒、文具盒、糖果盒、首饰盒、梳妆盒等,工艺品有花瓶、挂屏、桌屏、匾扇等。 翻簧竹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典雅、秀美、舒逸等风格,是居家装饰、馈赠亲友的上乘工艺品,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制作工艺

“翻簧竹刻”的制作过程相当繁杂精细。整个过程包括:把楠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饰人物、山水、花鸟等文饰。竹簧经过加工打磨后,平整细腻、色泽淡黄有如象牙般光洁,造型上可方可圆、可成棱成角、规格上可大可小,过去因受原(圆)竹材料限制而不便体现的题材,在“翻簧竹刻”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翻簧竹刻”工艺品,其中的人物容貌生动传神,衣袂随风飘扬,花鸟顾盼有情,生动有致。

四.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白茶

宁波市江北绿茗白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慈城”牌白茶,该茶采用珍稀茶树——芽叶白化异变茶树幼嫩茶叶加工而成,外形纤秀卷曲。白色芽叶采自气温22℃以下时萌发的春梢,栽培上选择高山低温地带和有机化模式。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珍品。氨基酸含量高出常茶一倍以上,茶多酚含量低于常茶一倍以上。茶色有“三奇”,鲜叶呈雪白色,干茶镶金黄色,叶底呈乳白色;茶品有“三极”,汤极翠、叶极鲜、香极高,称上百茶之尊。

公司基地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面积1000亩,远离城区,大部分处于低山地带,生态环境优越。绿茗白茶有限公司对茶叶生产栽培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白茶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严格按Q/LM01-2002标准生产加工。

2001年获浙江省“龙顶杯”金奖,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微雕

余姚微雕

微雕艺术品,就是在半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在放大镜下能清晰看到栩栩如生的造型。精妙绝伦的雕刻,被人们称之为“神工鬼斧,绝世之技。”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已有微雕艺术品传世。余姚微雕传人李期慈,自幼爱好书画,学习微雕,刻苦钻研和练习雕刻,并自己制作刻刀。他制作的刻刀比绣花针还要细。雕刻时大都要安排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依靠心灵神感,做到心到、手到、意到,容大千世界于芥粒之中。他雕刻时,聚精会神,精神高度专注,不许一念之差,雕刻一件作品,往往要花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李期慈雕刻的微雕工艺品,俱是惊世之作。他在一粒米的四分之一大小的象牙片上,刻了一尊六面可看的阿弥陀佛座像,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一座佛像。他在一粒米大小象牙片正反两面,雕刻出美国自1789年以来39位总统的头像。这件艺术品于1987年5月被送到美国洛杉矶展出。在展出的十天时间里,每天有几千名观众排着长队等候观赏,由于人实在太拥挤,不得不临时规定每位观众仅能观赏10秒钟。1988年1月,他又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的一面,雕出美国39位总统头像,比原先缩小了一半。被送到美国亚特兰大展览。他还在口径只有3毫米小玻璃瓶内作油画,画成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用20倍的放大镜观看,画像五官清晰,色彩绚丽,神态栩栩如生。

余姚微雕工艺品,已在美国、日本等地引起轰动。其中一些象牙微雕,鼻烟壶、玻璃瓶内画,成为美国、日本一些博物馆、收藏家的珍藏品。

六.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杨梅

慈溪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慈溪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从历代志书所载的情况看,早期时慈溪杨梅多为荔枝种,以后才发展到多个品种。据慈溪市杨梅研究所调查,在慈溪市境内的杨梅品种有12个,即荸荠种、早大种、迟大种、凤欢种、早小种、荔枝种、尖刺种、粉红种、红种、松浆种、水晶种、迟小种。其中,以荸荠种为最佳,种植面积和产量皆占到85%左右。荸荠种杨梅果型较大,而果核特小,成熟时外表呈紫黑色,味甜而汁多,果实可食率达95%,内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镁、铜和维生素C、柠檬酸等多种有益成份。经过长期的栽培,如今,荸荠种杨梅已发展成全国著名良种,在浙江省历次杨梅鲜果品评中,荸荠种杨梅均名列前茅,宁波罐头厂用慈溪荸荠种杨梅为原料制成的糖水杨梅罐头,曾获得国家银质奖。荸荠种杨梅不但品质优良,且产量较高,单株产量最高可达300余公斤。其经济结果寿命在7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老树也不罕见,被山区人们誉为“摇钱树”

作为名贵珍果的杨梅还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它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祖国传统医学对它亦有很高的评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慈溪民间还习惯挑选上等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杨梅,吸引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热情的慈溪人民也喜欢用它来馈赠亲友,款待宾客。明朝的孙升因长年在外,吃不到家乡的杨梅而写诗叹曰:“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如今,产自慈溪的杨梅每年被大量空运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那些身在海外的游子再不会有“每岁尝时不在家”的遗憾了。 ( 慈溪)

地域范围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慈溪杨梅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翠屏山脉北麓,329国道以南,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包括慈溪市横河镇、匡堰镇、观海卫镇、桥头镇、掌起镇、龙山镇、范市镇、三北镇、浒山街道、逍林镇、新浦镇等所属各村和慈溪市林场。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178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4667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主栽品种荸荠种杨梅具有“色紫黑、富光泽、糖度高、风味浓、核特小、肉离核、质细软、具香气”的特征。果实中等大小,单果重10克以上;果实近圆形,果顶稍凹,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核小,可食率不低于94%,果肉离核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肉质细软,汁多味浓,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0.5%以上,品质极佳。 (3)安全要求:慈溪杨梅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丝瓜

丝瓜

仲夏时节,来到慈溪中北部的新浦镇一带沿海农村,就仿佛觉得已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世界。这里,并没有冠盖如云的参天大树,也不见气势如虹的茂密丛林,有的只是一架架结实的棚架。那“叶密千层绿,花开万里青”的绿色植物丝瓜游藤走蔓交错相叠,布成一张翠绿的天幕,遮挡夏日太阳的炽热,留下一片荫凉。纵眼望去,那些垂挂在棚架上的丝瓜果犹如岩洞中倒挂的柱石,令人叹为观止。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溟溟不见家”。借用这句诗来描绘夏天时慈溪沿海的农村,是最合适不过了。

慈溪沿海农村种植丝瓜始于民国25年,即1936年,是从上海引入试种的。丝瓜属一年生蔓草葫芦科瓜果类植物,关于丝瓜的形态性状特占及作用,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有详尽的描述。

“丝瓜,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尺许,长一二尺,甚至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扭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括楼子,黑色而扁。唐宋以前无闻,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今南北皆有之。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以为常蔬。”

丝瓜的种植比较方便,但亦需施肥、除虫、删剪芜枝。丝瓜最怕台风秋霖,遇之则棚倒、花落、瓜烂,一无收获。丝瓜开花都为单性,雌雄同秆,不断开花,不断结果,终霜为止,然以夏初结的瓜最好。花落后不久长出的稚瓜可作羹而食,且味道鲜美,但成熟后的丝瓜络具有较高的经济、医药价值,所以人们一般不将瓜作食用。成熟后丝瓜收摘后须入水浸泡,烂去表皮和里面的瓜籽,剩下的网织状纤维柱体就是丝瓜络。人们通常将它和麦冬、红花并称为慈溪三大药材。作为药材的丝瓜,具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等功能。丝瓜络除药用外,更是理想的工业原料。慈溪农村所产丝瓜络素以洁白、个大、挺直、质坚著称。进入80年代,慈溪的丝瓜络生产发展较快,常年种植在2500亩左右,产量约150吨。1980年,慈溪种植丝瓜络达4500亩,总产量达440吨,居全国之首,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丝瓜生产基地。慈溪丝瓜络约三分之二出口欧美、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

八.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便宜坊锅贴

锅贴,早在清朝初年已经成为济南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

便宜坊锅贴由天津人张月祥创办。张月祥自幼在天津便宜坊饭馆当伙计。1926年因天津发大水流落到济南,在纬四路云亭饭馆当伙计。1933年他联合戴长仁等6人,集资银元1200元,买下经营不善的治梅斋饭馆,在经三纬四路开设便宜坊饭馆。并选中锅贴作为饭馆的主要食品。锅贴,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吃,贫富皆宜;较大众化。

便宜坊的锅贴,制作讲究,皮薄、馅多,有:三鲜馅、猪肉馅、素馅三种馅料,都配有适合时令的应时蔬莱,春天配以韭菜、夏天配以蒲菜。制作时,按每市斤面出40个标准馅皮,包入馅料,左手托面皮,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起中间的面皮边缘,轻轻捏严,两端留口,微露馅料。包捏二三斤后,即向平鏊锅内摆放。摆锅贴前先在平鏊锅内淋一层花生油,再把锅贴紧紧摆放整齐,以便熟后锅贴之间相互粘连,再淋上清水(一斤锅贴二两水),然后盖上锅盖,焖煎约8分钟,揭开盖再淋一次花生油,再焖上山会,即可启锅。启锅时用长而平的锅铲顺底铲起,翻转锅贴,使其底面朝上装入盘内。这样制作的锅贴,底面深黄、酥脆,两端张口,馅料微露,色泽诱人,味美可口。

九.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养蜂

我国人工养蜂开始很早,晋皇甫谧《高士传》载,东汉延熹年间(158--167),有个叫姜岐的隐士,汉阳太守桥玄邀他去做官,他不从,伪托生病。后来,姜岐母亲病死,他干脆把田产让给了兄弟姜岑,自己隐居深山,以养猪和养蜂为生。好多人跑来向他请教养蜂的技术,一时间经营养蜂者竟多达300余人,可见,养蜂在汉代已很发达。养蜂是慈溪农民的传统副业。清康熙《余姚县志》中记载道:“蚕、蜂二者,民利存焉。”

慈溪现代养蜂业的发达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慈溪从外地引入了意大利蜂,并开始采用活框蜂箱养蜂。至1967年,慈溪已有蜂1.5万群。进入80年代后,慈溪的养蜂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1987年,全市的养蜂户达到3580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养蜂近20万群,蜂产品产值达6000万元。其中建塘牛角尖村为全国闻名的“养蜂村”,全村养蜂7700群,产值150万元,超过农业生产总值1.3倍。蜜蜂的饲养方法以大转地饲养为主,所谓大转地饲养,是指流动于全国各地,追花夺蜜的放蜂法,它可广泛利用全国各地的蜜源,生产周期较长,产量较高。慈溪农民为夺得蜂蜜生产的好收成,常常举家终年在外,风餐露宿,四海为家,足迹远至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外春繁、生产、越冬。蜜蜂的大量养殖,使得蜂蜜、皇浆、蜂蜡、花粉等蜂产品产量逐年提高,慈溪年产蜂蜜1万多吨,皇浆100多吨。为就地消化蜂蜜资源,慈溪还创办了蜂蜜加工企业,制成的皇浆蜜、花粉蜜、皇浆酒、“中国蜂宝”等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和东南亚国家

1980--1991年,慈溪蜂业产值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之冠,国家农业部把慈溪定点为全国优质蜂产品基地。( 慈溪)

十. 浙江省 宁波 海曙区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

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题赞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宁波绣品厂创作的金银绣“百鹤朝阳”立屏,在1989年夺得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珍品奖之后,于1990年3月又获得国家金杯(珍品)奖,这是目前全国刺绣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最高奖的产品。

在宁波曾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与苏绣、湘绣、蜀绣竞相争辉,各具特色,现在宁波金银绣工艺品,品种繁多,畅销国内外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