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特产土特产 南阳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特产土特产 南阳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0:09:38

一.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贵屿南阳熏猪肠

潮阳贵屿镇南阳街熏猪肠的正名是“五香腊肠”,为南阳街“老和合”商号独创,有近200年的历史,饮誉海内外。南阳熏猪肠集北方香肠和南方灌肠的特点,既香醇又爽脆,色泽油润,多食不腻,为潮汕小吃风味上品。其制作程序十分细致考究。

首先选用当天宰杀的健康猪的肠衣,取其直肠(小肠)部分,用刀剥去内壁脂肪,再用盐水捏拌,名曰“去常”,然后用温开水反复多次洗干净,以保证无杂质杂味,然后将八角、川椒、桂皮、谷皮、牙硝(硝酸钠晶体)、五香粉、豆蔻等拌少量的精盐,研末筛粉,再把拌料与肠衣捏配在一起。经腌制后,将加入配料的肠衣在烈日下晒3至4个钟头,遇雨天要用木炭烘烤,沥去水份,晒(烤)至手摸无粘湿感,色泽变深红,表面干燥光滑为止,即可转入熏烤。

二.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广阳大枣

广阳大枣东汉末年广阳枣被列入皇室贡品,明清时畅销江南,当时汉口枣行挂牌“九里山前广阳枣一等”,驰名大江南北。广阳枣鲜红个大,落地易碎,酥、脆、甜、后味香,为鲜食佳品。据河南农业大学化验,每百克鲜果含糖21.72%—33.0%,维生素C289.95—394.3毫克,可食部分占鲜枣的92%,出肉率高于其他品种。风味甘甜,宜鲜食,也可加工成干枣、枣品,罐头和枣汁饮料等产品。其干枣又富于弹性,打包成垛堆放的大枣出包后,一天内恢复原形,便于长途运输。

目前方城县栽植枣树面积1.35万亩,60万棵,年产鲜枣1300吨,除广阳大枣外,还有广阳大圆铃、小圆铃、柱铃、石磙铃、马牙枣、羊奶枣等,此外全县还有野生枣树资源21万亩,1760万株。方城县已确定以广阳镇为中心,建立3万亩广阳枣商品生产基地,年产鲜枣1万吨,并将县属五座果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000吨,实施全方位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三.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柏豆筋

桐柏豆筋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豆筋“色如金,薄如翼”,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口感清新、滑爽,质地鲜嫩细腻。因其营养价值和黄金一样珍贵,有“软黄金”说法。

豆筋是桐柏山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由于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其独特的自然气候让生长在这里的大豆更具营养价值。

桐柏豆筋的做法:

而桐柏豆筋正是选用当地生长的、未施任何农药的大豆制作而成,再加上桐柏山甘甜的山泉水,让桐柏豆筋无不散发着质朴的清新的乡土气息。真正的桐柏豆豆筋是在做豆腐时抽取,但如过量抽取,豆腐不能成型,故一大块(20斤左右)豆腐只能抽取7-8张,每天早晨出摊时才有几张。豆筋也可以由煮沸后的豆浆,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使其表面产生软皮,挑出下垂成棍状,再经自然晾干而成。

桐柏豆筋的特点:

本品选用桐柏优质大豆。经精选、加工而成,产品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可加工出多种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喜爱。

桐柏豆筋的食用方法:

将豆筋用温热水泡涨,待完全回软后捞出挤干水份,切成段凉拌、炒青菜、烧肉、烫火锅或炒、炖肉均可。

四.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南阳金桔

南阳金桔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的。南阳镇金桔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南阳金桔在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十分畅销。

金桔是南阳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该镇一方面充分依托山多、海拔高、气候适宜的优势,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金桔。截至2013年,全镇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挂果7800亩,总产量可达2800吨,产值680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如今,全镇的金桔产业正逐步形成了以“金柑协会”为龙头的产业链。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脚踏肉

脚踏肉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深冬时节选新鲜猪肉,去骨后将其切割成1斤左右的碎块,然后把小块猪肉挂在通风处晾一天,待去除肉块表面的部分水分后将其装入布袋,最后扎好袋口,外套麻布,制成“肉包”。在屋门内侧挖一土炕,把“肉包”放入,用碎土掩埋。人们进出房屋脚踏“肉包”,故称脚踏肉。3个月后,将“肉包”扒出,用温水将其洗净,配以新鲜蔬菜炒熟。脚踏肉因为部分油脂被土吸去,因而具有香而不腻、开胃、滋补之特点。
脚踏肉首创自一代商圣范蠡。范蠡年轻时家境贫寒,欠人外债,常被债主征讨。一年腊月,范蠡给人抄书换得一小块猪肉,因为怕讨债人知道,就用布袋包好,藏于屋内地下,准备过年吃。不料过年时把藏肉之事遗忘,第二年春天猛然记起,遂将肉袋取出,香味四溢。吴灭越,范蠡随越王勾践到吴国服役,为了给勾践滋补身体,范蠡用此法在马棚里藏肉,偷偷煮给越王吃,为越国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越灭吴,范蠡辞官经商,携西施回到淅川,自此,脚踏肉便在淅川民间广为流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冰柜在淅川农村使用极为普遍,但脚踏肉仍称得上人们解馋的主要美食之一。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淅川酸菜

淅川酸菜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淅川酸菜,色泽黄亮,可以煮面条吃,酸汤粘稠,爽口宜人,也可以炒着吃或者凉拌。

处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居住在这里的淅川人祖辈素食酸菜,淅川酸菜也因近年来慕水而来的中外游客的传播而名气大涨。

每年初冬,城乡居民多用辣菜、白菜、萝卜叶、红薯叶、芝麻叶等,洗净在水中煮熟,然后趁热放进缸中,用石块压实注入酸浆引子,使其发酸。春天,气温升高,酸菜不易保存,就晒干保存,供夏秋食用。淅川酸菜的历史可谓久远,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有装酸菜的器具--豆。淅川酸菜与全国其他地方的酸菜不同,淹制好的酸菜,酸汤粘稠,带汤食用味道居佳。南水北调重要水源的丹江纵贯我县十余个乡镇,沿江的人们淹制出的酸菜地道,保鲜时间长,其他非沿江的居民和我县临近的人们根本就淹不好这种酸菜来。后来经水质、地质专家考证,丹江水含有多种有益矿物质,才使淅川有了美味的酸菜。

淅川酸菜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热炒、还可蒸包子、包饺子、垫米饭等等。为此,淅川县各大宾馆的餐桌上就有了以酸菜为主要成分的特色菜,诸如酸菜牛肉、酸菜粉条、酸菜鱼等。县城和主要风景区近年来还开了酸菜鱼、酸菜面等餐馆,供游人品尝。不过,淅川人吃的最多的要数酸菜面条了。

从酸菜缸里捞出一把酸菜来,青乎乎的酸菜扯着细长细长的亮晶晶的银丝,酸菜独有的那股浓浓的醇香味就弥漫开来,一下子就能把人的食欲全勾出来。先把切碎的酸菜先放进锅里煮,随后放进食盐,等水烧开了才最后下面条,撒上葱花、芫荽。这样做出的酸菜面条,酸味渗在面条里边,酸菜入口绵软,面条吃起来有筋骨,口感极佳,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地方风味。芝麻叶酸菜下到面条锅里油腻腻的,面条吃着香,但吃多了易上火;红薯叶酸菜则有少许的苦涩,可清凉去火;最好吃的是酸白菜,晒成干酸菜后,一年两年酸味都不会减退。冬季天冷的时候,人们还习惯在开水锅里撒玉米糁,玉米糁汤煮好后再下入面条、酸菜,作成酸菜糊汤面,吃上一碗浑身暖和 。 吃酸菜面条时,必须预备好“辣子蒜水”,如果酸菜面条里不浇点“辣子蒜水”,那酸菜面条的“味道”便出不来。在石臼里放些蒜瓣、姜、葱和辣椒,将其捣碎,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汤匙挖出来放到瓷碗里,倒上酱油、醋,滴几滴小磨香油,再兑点开水搅拌一下,“辣子蒜水”就算做成了。吃着手工作成的辣酱,酸菜面条中又多了一味辣香。

勤劳朴实的淅川人这些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做起了酸菜的买卖,办起了公司,同我县香花小辣椒、丹江鱼这些一道,向外推销淅川酸菜,让更多的游客在游玩中了解淅川,感悟山城淅川人的热辣性情。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神仙凉粉

神仙凉粉是荆紫关镇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清热解素,杀菌抗癌;是用境内猴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关于这种凉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老家连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灾民,成群结伙地向山外逃荒。途中遇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奶奶,用拐杖挡住他们的去路,和善地说:“你们不必逃荒,荆紫关镇北猴山上有一种树,叶子能做凉粉,糊口度日不成问题。”接着她教大伙如何辩认叶子,如何制作凉粉。说罢驾一朵祥云腾空而去。众多灾民方知是神仙点化,便跪地叩头“多谢神仙救命!”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八.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益姆膏

杨清型益姆膏是方城广阳镇北5公里外的三贤山道教名药,历史悠久,名誉当地。现由华山派第二十四代弟子杨清型及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杨金波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运用药食同源的中华本草精华,采用玉竹、山药、龙眼肉、益智仁、阿胶、大枣、黄精等补虚药物,佐以消食的山楂,解表的白芷、利水渗湿的茯苓、收芷的芡实及化湿的砂仁和化痰、平喘的桔梗,经传统熬制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有机性食疗膏剂。能全方位调理人体阴阳五行,脏腑经修,气血津液,从而达到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充分提高人体脏腑功能和免疫能力。本产品适应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眩晕症、中风偏瘫后遗症、冠心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病、不孕不育、胎前产后、月经前后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久服能消斑去皱、益肾乌发,针对妇科肿瘤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治疮疖。

益姆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数十种中药材科学配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俗称“万应宝丹”,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现拥有国家专利一项。益姆膏及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菊花肉

菊花肉系部分猪头肉与猪耳朵通过数道工序做成,系淅川县的一道特殊凉菜。在做法上,将猪头肉与猪耳朵加五香佐料放在锅里煮。

肉煮熟后将猪耳朵取出,肉继续煮。猪耳朵放凉后,切成1.5公分细长条,在平底状的餐具里摆成数朵菊花图案。猪头肉煮成糊状后,倒入放在约5公分、宽3公分长方形肉块,浇上芝麻油醋、蒜。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南阳玉器

南阳玉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说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阳市卧龙区有一座山叫“独山”,是卧龙胜景之一。独山腹蕴珍奇,盛产美玉,又称卧龙独玉。 独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又被国内外收藏家誉为“南阳翡翠”。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这样形容独玉:“其宝利珍怪,金彩玉璞,随珠夜光……”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存放了一件“渎山(独山)大玉海”,系元帝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器物,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原料即是独玉。还有一种说法,“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就属于独玉类。史书上记载,和氏璧为白玉,而独玉有一种叫“透水白”,该品种极为珍贵。再有,历史上楚国都城位于现在南阳市淅川县,拥有和氏璧的卞和又是楚国人。当然,和氏璧为独玉的观点,因无实物只能算作推论。

南阳玉雕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独玉,古时候只作为贡品或为达官贵人所独享。而今发展成为装饰品和生活器皿,走入寻常百姓家。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在卧龙区独山、镇平石佛寺,可谓“村村机器响、家家琢玉声”,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

玉雕品种颇为丰富,可分成人物、花鸟走兽、山水景观、亭薰、小挂(玩)件等几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今人艺术形象;花鸟走兽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以及狮、象、虎、牛、马、猴等;山水景观大多反映峰壑瀑林、小桥流水人家等古诗意境;亭薰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小挂(玩)件就多了,有数百种,多反映吉祥如意、保估平安的内容。雕刻技法分花活儿、素活儿两类。花活儿如花薰、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素活儿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之上,融汇国画写意风格,逐步形成“花活儿以技取奇,素活儿以色显贵”的特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