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10大特产 汉中土特产什么最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10大特产 汉中土特产什么最出名更新时间:2022-03-30 01:52:39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神仙豆腐

说到洋县华阳的美食,这里的土生土长的人们会给你带来另外一种惊喜,一个属于大自然的馈赠。古时,当地人用一种名叫“神仙树”的植物茎叶加工制作的特色食物----“神仙豆腐”。这种“神仙树”学名“双翅六道木”属于忍冬科六道木属的灌木类植物。将其茎叶手搓或捣成糊状,加适量水,搅匀之后用荷叶盖住,放置阴凉处10-20分钟即成。“神仙豆腐”使用天然植物作为原材料,做法质朴简单,无任何添加,质感滑溜,入口清凉,味道微苦,通常切成细丝状,佐以食醋、辣椒油等香辛料拌匀。味道麻辣酸香,轻快爽口,可谓“只品神仙,不见豆腐!”。“神仙豆腐”原本属于南方广西、湖南一带的常备食物,因华阳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历史变迁,“神仙豆腐”就在此安家落户。

二. 陕西省 汉中 镇巴县 面皮

汉中面皮相传始于秦汉,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箩卜丝,调配入芝麻酱,辣椒酱,大蒜汁,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它早以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 汉中)

三.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江黑猪

汉江黑猪全身被毛黑色,头中等大,嘴粗、长短适中,有长嘴型、狗头型和短嘴型的狮子头型,耳大下垂,额部皱褶多而明显,尻斜,腹大下垂,有效06对以上。成年公、母猪个体重分别为123.20±20.4千克和91.93±15.40千克;成年公、母猪体长分别为121.4±8.5厘米和123.5±8.7厘米,胴体瘦肉率、脂肪率分别为41.88%和47.70%(以上数据为原始品种调查时测得)。

汉江黑猪性成熟早,公、母猪在2~3月龄都有爬跨行为和发情现象,窝产仔数(经产)9.5±2.22头,1998年勉县黑河猪保种群为10.18±3.22头。护仔性强,在冬季-5℃无人护理情况下,仔猪均可成活,很少有压死仔猪的现象发生,最高胎产仔24头,活产仔数18头。

汉江黑猪本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优越的生产性能,产仔数多,成活率高,排卵数多,同时其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易配种,经测定,以约黑(大约克×汉江黑猪)和长黑(长白×汉江黑猪)杂交效果最理想。以约黑为例,二元杂交后代平均日增重提高84%,胴体瘦肉半提高8.95个百分点,二元杂交后代作母本,产仔数平均提高2.4头。同时,二元杂文后代完全克服了汉江黑猪体型方面如腹大、斜尻、卧系等缺点。这一杂交模式在汉江黑猪主产区使用了20余年。近年来,汉江黑猪作母本才逐渐被以长约(约长)、长黑对长汉(长白×汉白)、约汉(约克×汉白)等二元杂交组合的母本代替,逐步趋向于以内(外)二元杂交为主的生产模式。

勉县黑河种猪场在1981年和1990年从600余头母猪中,经过一、二胎测交鉴定和繁殖性能测定,选育保种核心群10个家系100头基础母猪,重点侧重于繁殖性能的选育提高,经3个世代选育,窝产仔数平均提高0.67头。在保种选育过程中,采用了非继代胎次的二元杂交利用方式,以巴克夏×汉江黑猪、长白×汉江黑猪、约克×汉江黑猪二种杂文模式,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二元杂交母本,为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板栗

留坝板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留坝板栗

果品

地域范围

留坝板栗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所辖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8个镇75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区域保护面积656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15300公顷,年产板栗6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留坝板栗多近半球型,果个适中,皮薄油亮;果肉淡黄,易剥离;生食脆甜;熟食面、甘、醇、香,栗味浓郁。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每100g留坝板栗中,淀粉含量不高于55g,膳食纤维含量不低于4.5g,铁不低于1.2mg,钾不低于580mg,锌不低于0.65mg,16种氨基酸总量不低于4.6g。3、安全要求:留坝板栗品种选用及栽植管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人工栽植板栗幼苗全部符合国家Ⅰ级苗木标准,管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中面皮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六.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朱鹮

朱鹮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七.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是选用山上的一种天然树叶,俗称“神仙叶”制作而成的,又叫神仙凉粉。传统作法是将鲜嫩的叶子用清水浸泡捞水,放到锅里加少许食用碱熬煮、过滤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儿,然后凉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块或条放在碗里,浇上备好的调料汤即可食用。吃起来清凉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神仙凉粉是不掺其它佐料的。它的色泽呈棕褐色,剔剥透亮,略带苦味却苦得可口。吃神仙凉粉,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具有治便秘、降血压之食疗功效。之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是因为过去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穷苦人没粮吃,用它来保命度饥荒,意为神仙相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绿色食品,神仙凉粉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八.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汉中梆梆面

汉中梆梆面,陕西省汉中市风味食品。用上等白面粉精制而成。梆梆面源于何年何月,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使用士兵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趣命为“梆梆面”。一说旧时更夫打更,饥寒一夜,“梆梆”声打到五更天时,可得到一碗面条充饥,厨师可怜更夫辛苦,在面条里加以辣、葱、姜等,为其暖胃驱寒,因故得名。

制作基本制作工艺是,将面粉用水和成硬面团,饧5分钟后盘揉,用擀杖擀成极薄面片,切成韭菜叶宽的面条。炒锅置火上倒入菜籽油,烧七成热时离火,凉至五成热时,放入辣椒面,制成辣油。生姜捣成汁,大葱切成葱花,酱油、醋分别熬开。在碗内加适量酱油、醋、精盐、辣椒油、姜汁、花椒粉、葱花等,加入少量面汤。

其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又含有一定脂肪、维生素B和钙、磷、铁的而今面食小吃。正宗的梆梆面,条宽,极薄,既筋且光,以胡椒、姜、葱、醋为主做成汤料,浓而不腻,加上鸡丝或切碎的蛋饼、香菜等点缀,吃起来很光滑、柔软,有筋性,风味特别,直诱人垂涎。

梆梆面源于何年何月,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使用士兵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趣命为“梆梆面”。一说旧时更夫打更,饥寒一夜,“梆梆”声打到五更天时,可得到一碗面条充饥,厨师可怜更夫辛苦,在面条里加以辣、葱、姜等,为其暖胃驱寒,因故得名。

正宗的梆梆面,条宽,极薄,既筋且光,以胡椒、姜、葱、醋为主做成汤料,浓而不腻,加上鸡丝或切碎的蛋饼、香菜等点缀,吃起来很光滑、柔软,有筋性,风味特别,直诱人垂涎。

七十年代,我在一个小镇上中学,那时小镇没有电灯,入夜,一片宁静。天上黯淡的星星衬托得冬夜更加漆黑。寝室的窗户纸被凛洌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这时,总传来一阵长长的“梆梆面”的吆喝声,声音徐缓、轻柔,由远而近,一直响到校门口。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便见街头闪出一位汉子,随着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只见一星闪闪的油灯摇着一丝光亮,照着一副担子,一头挑着锅灶,一头挑着一罐熬得浓浓的骨头汤,罐上架着碗筷、面条、调料。汉子一边应酬,一边忙活,把又白又薄、又细又长的面条下进滚开的锅里,搅两下,捞一碗,放入调料,等在一旁的同学们早已饥不可耐,攥着钱的手伸得老长,接过一碗梆梆面直往嘴里送,顿觉滑润爽口,满嘴溢香,下肚后寒气全消,周身暖和,额角细汗沁沁,嗨!浑身那个舒服劲,一言难尽。由于量足味鲜,那声“梆梆面”的吆喝声和那种滋味,至今还温暖着我这颗离胃最近的心。

先前,汉中城里东大街有家国营食堂主营梆梆面,天天吃客如云,我每次进城都要到此去充饥。如今有中山街、金陵十字、兴汉西路等梆梆面馆,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两年前我常去市交警支队办事,支队位于陈家营,对面有一家梆梆面店,店里一老一少两位女性很像是婆媳俩,店面不大,只一间门面,门前支着锅灶,里间放着一台压面机,现压现煮。年轻的少妇三下五除二一碗面就递到了食客手里,但见那汤漂着一层黄亮的油星,青绿绿的葱花点缀其上,汤又滚热,面又滑爽,猛吸一口,一股暖流便传遍全身。汉中梆梆面,真是吃起来让人忘了生日的美食。

九.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板鸭

鲜活麻鸭为原料烤制而成,色泽黄亮,美味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