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确山特产饼 确山好吃的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确山特产饼 确山好吃的饼更新时间:2024-05-17 20:46:38

一.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解放前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大福饼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精面粉50公斤,优质白糖25公斤,鲜鸡蛋5公斤,发酵剂适量。
(工艺)先把面粉筛一两遍,使其松散并充分混入空气;把白糖加适量水熬煮成稀稠适度的嫩糖浆待用;将面粉、糖浆、蛋液等混合拌匀,调成软面团,再经推、揉、拉、磨等工艺处理,制作熟面团,然后分块提出,做成饼坯,成型后送入烤炉烘烤。炉温掌握在摄氏180~200度之间,成熟后取出,经冷却、包装即成。
(特色)饼形端圆,品质细腻,松软,富有弹性,香甜可口,无硬、干、实现象。

二.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龙凤饼

龙凤饼是川式糕点中糖皮点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历史。产品形圆饱满,花纹图案丰富多,有龙有凤,或喜或寿,配以花草虫鱼,令人赏心悦目。人们多在婚娶或寿庆时吃,故又称喜饼、寿饼。其特色是皮薄馅多,酥松爽口,醇甜香郁,色泽金黄或乳白。

三. 广西 来宾 象州 南瓜饼

南瓜饼制作方法:美食原料南瓜250克、糯米粉250克、奶粉25克、白砂糖40克、豆沙馅50g。



制作步骤:将南瓜去皮洗净切片,上笼蒸酥,乘热加糯米粉、奶粉、白砂糖、猪油、拌匀、揉和成南瓜饼皮坯。豆沙搓成圆的馅心。取南瓜饼坯搓包上馅,压成圆饼。锅内注入清油待油温升至120℃时,把南瓜饼放在漏勺内入油中用小火浸炸,至南瓜饼膨胀,捞出待油温再升至160℃时下饼炸至发脆时即好。

四. 台湾省 苗栗 肚脐饼

“肚脐饼”是利用绿豆和地瓜等食材,烘焙出状似奶头或月亮的形状,因此又有“绿豆凸”、“月光饼”或“奶头饼”的称号,是苗栗地道的客家米食。口感香Q甜而不腻,皮薄细软馅多酥松,不掺油又少糖是养生的好选择。

文化:早期苗栗大部分人们都以务农为主,当时的母亲们会带着幼儿投入工作,而母亲们忙于工作之时,幼儿无母亲哺乳常会哭闹不已,于是有位妇人想出一个方法,将地瓜削成酷似女性奶头之形状供幼儿吸吮,幼儿便不再哭闹,此法颇有成效,母亲们纷纷效法,后来有位糕饼师父听了个故事之后,就用地瓜制成奶头状的饼,当时称奶头饼,后因名字不雅改为肚脐饼,而后来的糕饼师父用绿豆取代地瓜的部分,又称之为绿豆凸。还有一说法1905年左右,部份在苗栗糖厂练糖的日本技师,思念家乡糕饼和果子甜点,即与苗栗台湾乡亲,就地取材,共同研制茶点改进客家月饼而来。

制作:在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绿豆凸,内馅是用去壳的绿豆煮烂后,加入纯白糖,制成金黄色的绿豆馅泥,裹上加入鲜奶油的外皮后放入烤箱烘烤,出炉后的绿豆凸,香软酥松、甜而不腻,黄老板更因应现代潮流,将点心精制制成一口就可吃下肚的Q版小点心,获得苗栗县文化局的肯定,成为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点。

五. 安徽省 安庆 迎江 迎江油酥饼

油酥饼制做技艺精细,要经过制酥、和面、制饼、煎烤四道工序。制酥的油、面比例为1:3。先将菜籽油烧热,将锅端下,徐徐倒入面粉,用擀杖迅速搅拌均匀。和面讲究搓揉,使面有较强的韧性。和面的水,60%为凉水,40%为温水,先用60%的凉水与富强粉拌和,搅成面絮,再倒入20%的温水,搓揉成硬面团,揉至面团表面发光,再将剩余20%凉水洒入,并用拳头在面团上榨压,使水全部“吃入”面内。然后将面团移在案板上用力反复搓揉,功夫全在“揉”上,直至面有较强的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揪成一两三钱重的面剂;再在面剂上抹油, 以防止粘连在一起,并逐个搓成三寸五分的长条,就可以制饼了。

制饼时,将长条面压扁,擀成一寸半宽的面片,加一钱五分油酥,撒匀椒盐一分,关键在于一手扯面,一手卷面,要求一两三钱重的面条,必须扯成二寸宽的薄片达四公尺长,只有这样边扯边卷,才能达到层叠千折,薄如蝉翼的程度。

煎烤用平底鏊,先在鍪内倒一两菜籽油,将卷好的形似“蜗牛”的小圆饼逐个排放在鏊里。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匀,散在周围,而鏊上的火力则要集中在鏊的中心,这样才能使酥饼涨发,心子提起。待三分钟后,提开上鏊,给酥饼淋一点清油,逐个按火色情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再将上鏊盖上,一分钟后将酥饼翻身调换位置,达到火色均匀,两面金黄即成。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确山 瓦岗红薯

瓦岗镇属浅山丘陵区,其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红薯的生长,出产的红薯甘甜适口、品质优良,深受城乡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红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近万亩。为树立“瓦岗红薯”品牌,该镇成功注册了“瓦岗红薯”商标,有了“身份证”的瓦岗红薯品牌身价倍增,远销到北京、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市。

“瓦岗红薯”是确山县瓦岗乡人民政府,于 2004 年 8 月申请注册的商品普通商标。

该乡处于我县西部山区,土壤适宜种植红薯,该乡种植的红薯,享誉周边县市。

该乡最具代表性的中心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泽沟和黑风寺两个村,其中泽沟村有种植户 300 余户,面积达 1300 余亩,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40% ;黑风寺村有红薯种植户 400 余户,种植面积达 1250 亩,约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 50% ;瓦岗红薯分为鲜食型(品种为北京 553)和淀粉型,以鲜食型为主。平均亩产约400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0.50元(地头交易)。

瓦岗红薯的主要特点为:口感好,含糖份高,经农科院有关专家测定,红薯富含硒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七. 河南省 洛阳 洛龙区 牡丹饼

作为洛阳之一,外形酷似月饼的牡丹饼香甜酥软,口感细腻。在制作工艺上,除了以牡丹花瓣为原料,牡丹饼还打破了以面粉为主料做糕点的传统工艺,以豆粉为主料制作糕点。目前,牡丹饼产业已成为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一大亮点。

牡丹饼又称“百花糕”、“牡丹糕”。以豆类粉为主料,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馅中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

牡丹饼由来

相传牡丹饼的发明人为武则天。据《隋唐佳话录》载:有一年花朝节即谷雨牡丹盛开的季节。她率宫女游园赏花,看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突发奇想。命令宫女采下大量的各色花朵,回宫按她的设计,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即名“百花糕”,并用这香糯可口的点心作为礼品分别赏赐群臣。故牡丹饼又称“百花糕”、“牡丹糕”。牡丹饼又称“天皇饼”,原因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天后、天皇。宋代词人黄庭坚《渔家傲》有“方猛省,无声三昧天皇饼”之句,说的就是牡丹饼。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后,偶以牡丹花瓣为原料制成素饼,一食之,速觉味道非凡,恰高宗相访,武则天以饼传情。不久还宫,立为皇后,高宗称天皇,她称天后。因此饼出自皇家,时人称此饼为天皇饼。隋、唐两代中日交往频繁,洛阳牡丹传至日本,日本国的画师,把富丽端庄的中国牡丹彩绘在奈良“春日神社”的墙壁上,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宝。牡丹饼的制作也从洛阳传到日本,至今相延千余年,牡丹饼仍风行于日本民间。南宋吴自枚的《梦粱录》等书介绍,北宋南迁杭州后,河洛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传至苏杭,苏杭的“金银炙焦牡丹饼”等,一时成为市面上点心铺里的时令佳品。.

牡丹饼现状

经代代相传至21世纪,由“中国烹饪大师”、优秀食品专家任全福先生精心研究、一改面点制作以小麦粉为主料的传统工艺,代之以豆类粉为主料,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馅中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使食品馨香四溢,营养成分极大提升,并将饼型设计成牡丹花,口感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传统点心的干、酥、脆、硬变得酥、松、绵、软。这一将历史文化巧妙融入传统食品的力作,不仅填补了洛阳长期没有地方名点的空白,也为洛阳牡丹产业化和发展洛阳旅游事业增添了亮点。

八. 北京市 房山区 山药饼

山药饼原料:山药、干淀粉、白糖、糖桂花、红果、花生油。山药饼做法说明:北京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山药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酥香,肉质细嫩酸甜,开胃健脾。山药饼做法:将山药洗净,蒸熟去皮,过箩;干淀粉碾碎过细箩,掺入熟山药中,揉成面团;将红果洗净去核,放入锅中,加入凉水,用微火煮,熬净汤汁时,取出过细箩,再放入锅中,加入白糖和糖桂花,用微火炒至能立住筷子时即成红果馅;将山药面团摘剂,摁成周围薄、中间厚的圆皮,包上红果馅,揪去收口处面头,按成小饼;锅内花生油用旺火烧至四成热时,放入山药,炸至呈金黄色时即成。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确山 确山凉粉

一种用碗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凉粉这种小吃以其低廉可口的特点流传下来,并加以发扬成凉皮,梗皮,凉面等多个品种,成为确山街头一道古老、悠远而亲切的风景。凉粉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在确山延续了上千年。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绝佳的风味,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享誉豫南的地方名吃了。据清康熙年间的乡土志记载:“豫中驿城之南,有一地盛产豌豆之凉粉,色若琥珀,口感爽滑,弹性适中,食之有清热、驱火、凉血之功效。”

凉粉用料讲究,上等的凉粉一般选用本地的铁豌豆,俗名药豌豆。这种豌豆,种植不易、产量低,所以格外得金贵。其豆形如绿豆大小,色泽黝黑,质地坚硬,内质坚如铁,硬若石。存放起来老鼠不咬,虫子不叮。

制作凉粉时首先要将豌豆淘洗干净,其中不能有任何杂质。然后要用清水浸泡两天,其间还要换一次水。等豌豆泡软后,用石磨将其磨成豆浆。将豆浆上面的虚沫撇走扔掉, 留下好浆进行发酵。24小时后,置一铁锅于灶上,内倒适量清水,下面用麦秸火烧。等锅内水开后,将发酵好的豆浆缓缓倒入锅内,用一木勺进行不停地顺时针搅 拌。等锅里的粉浆烧开了,灶内的烧火立即变小,只需少许麦秸燃烧,使灶内有微火存在,使锅内的粉浆一直处于轻微滚动的保温状态。估计1个小时后,粉浆已经 熟透,麦秸火熄掉。用木勺将粉浆舀出倒入提前洗干净的瓦盆中。倒满一盆后,用一白布覆盖放到一边等其放凉。12小时后,掀开白布,盆内凉粉已成。将其盆倒 扣于案板或锅盖之上,晶莹如玉的凉粉就呈现在你的面前。用一利刀,沾清水少许,划下一块,放在手里轻轻晃动,感觉如羊脂和田之玉在手心里颤动。

做凉粉也称为打凉粉,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就说烧火一事,只能用麦秸火,其他木材绝对不可用,否则凉粉未熟,锅底已经糊了。如果用其他柴火,即使凉粉不 糊,你也熬不出那特有的小麦融合豌豆的清香之味。一般的凉粉,只要锅里豆浆一滚熟就可以出锅,而这确山豌豆凉粉则不行,必须用小火慢慢地熬上1个小时,才 能熬出其特有的滋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