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12月清远特产 清远出名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12月清远特产 清远出名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5-19 19:42:08

一.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石

英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英石)

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二.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清江荷包蛋

连州市星子镇清江人每年都要过春社节,节日中主要吃蛋糍蛋菜,其中的荷包蛋称得上蛋糍中的极品。为什么过春社节,为什么煮荷包蛋?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人间并没有牛,犁田耕地都是用人力,非常辛苦。有一天,玉皇大帝微服来到人间,看到农民光着身子,满身大汗拉着犁在耕种。玉皇大帝便走上前对那些犁田的人说:“老伯,你们休息休息呀!”人们说:“眼看播种季节要过了,我们怎能休息呢?”玉皇大帝听了,再也不答话,便默默走了。在回天的路上,玉皇大帝一直想着人们耕种时那辛苦的情景,就把牛送到人间为人们服务。从此,人与牛成为好朋友。久而久之,牛也懒散不大愿意为人拉犁了。人们眼看春耕即将开始,不知如何是好,因而焦急万分。金牛星知情后,下凡规劝牛,而牛竟没有一点悔改之意。金牛星下命令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就是春社日,春社日要早起,如果比人迟起床,力气就会让人借去,永远由人指挥。”牛无动于衷,春社日大清早依然如故。人们比牛起得早就有了力气,能让牛听话。不听话的牛,就被人用绳子拴住牛鼻子或用鞭子抽打。牛才后悔不听金牛星的劝告,只好服服帖帖地听指挥。人们看到牛听话了,就马上买点好菜吃饱饭准备犁田春耕了。春天之初,正好是雌鸡雌鸭0下蛋的季节,农民就以煎煮鸡鸭蛋为主菜。这天还要教新牛学会拉犁,据说这天牛是最驯服的,很容易学会拖犁拖耙。从此,每年的春社日,人们就要过“春社节”准备春耕了。在春社节里,大家吃惯了各种蛋菜,一些好吃者尝试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丛菜等馅料酿进去壳的蛋清蛋黄里(好像把馅料装进荷包里一样),然后在油锅里煎煮,味道确实很香美,人称“荷包蛋”。在清江,就有“如果春社节没有吃荷包蛋就等于没有过节”的说法。(来源:《福地清远之清远与美食》作者:欧阳在衷)

三.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东陂腊味

东陂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陂的腊味,闻名粤港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当地人常引以自豪。东陂人心灵手巧,东陂的腊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制作奇特,以下小录几款。

腊蛋:蛋也能腊吗?是的,腊蛋是有名的东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陂镇“遂昌号”的腊蛋、腊狗和风肠,就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和港澳地区了。是花油(猪网油)和蛋,花油为皮,蛋为馅。

腊蛋的制作工艺极繁,先以盐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后备用;再选蛋,鸡蛋或鸭蛋皆可,去白留黄,下盐、糖、酒;做腊蛋时,花油切至大小适中,垫于小瓷碟上,放蛋黄、风肠片、芫茜(若制作“银玉蛋”,周边还须放瘦肉),包成扁圆状;然后放太阳下晒,等表面稍干,加一碟盖上,反转碟子再晒另一面;两面晒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晒;八成干,以小绳吊晾。腊蛋可蒸吃。要问味道?香又爽。

腊狗:东陂腊味中的腊狗,首推关屋“遂昌号”制品。80多岁的关佐贤老人说,1912年,肉食供应紧张,制作传统腊味缺乏原料,其祖父就试着用狗做腊味的原料,先是做腊狗条,之后是腊全狗,从此,便开了“东陂腊狗”之先河。

制腊狗要选2.5千克至3.5千克重的肥乳狗,宰好洗净后去骨,用炒干的碎盐腌;腌好后再以温水洗净,晾干水,淋姜汁酒,涂上糖和沙姜粉;然后造型,风干。

东陂腊狗嫩、爽、香、不腥不腻,可蒸可炒。

风肠:别处都叫“腊肠”,为什么东陂却叫“风肠”呢?原来东陂风肠要靠山风来风干。一条自西北方峡谷钻出来的西溪,缓缓地流到东陂镇边,也把习习的山风带到了镇子上。五更天,制风肠的人家便将一篙篙的风肠从凉棚里托出来,晾到露天“打冷风”;中午日头猛,又将一篙篙的风肠托回凉棚里去。

东陂风肠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讲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肠”;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肠”。

精于做生意的东陂人深通藏而不露之道,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制腊味技术,有人夸东陂腊味好,便说:“腊味全靠风,我们地方风好。”还有更神奇的说法:“东陂街的风,街东和街西的也不一样哩。”

四. 广东省 清远 连南 连南瑶山茶油

连南瑶山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南瑶山茶油是连南瑶族治县传统食用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官方极力推崇的名优物种,推广瑶区至百里瑶山繁衍发展,迅速发展到3万多亩。目前,连南山毛油茶林面积达10.5万亩,挂果林6万多亩,茶油年产量约600吨。连南瑶山茶油不仅色味清甘甜,无苦涩味,还具有消炎、祛毒、除斑积、解惊风、治疗高血脂等医药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凡到连南的人们都爱购买连南瑶山茶油赠送给亲朋好友。

为解决连南瑶山茶油的发展问题,积极提升特色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连南瑶山油茶产业发展,使连南油茶林产区的瑶民增产增收,2007年5月开始,连南县0申报连南瑶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以此为契机,引进了一家投资2000多万元,年精加工千吨茶油规模的绿色茶油精加工企业。

连南瑶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的成功申报和连南瑶山茶油精加工企业的成功引进,对连南瑶山茶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以及特有资源,吸引了不少人到连南实地考察,目前又有一家企业准备落户连南投资办厂生产经营连南瑶山茶油。2006年油茶籽收购价在5.2-5.6元/公斤,毛油的收购价24-26元/公斤,2008年油茶籽收购价提高到8.4-9.6元/公斤,毛油的收购价提高到42-50元/公斤。连南瑶山茶油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全县油茶产区加工、销售连南瑶山茶油的收入达2340万元,增收约1260万元,比实施保护前翻了一番。连南山毛油茶林区的瑶民收入增加一倍多,瑶民种植山毛油茶的积极性大增,瑶民变山为宝,大面积开垦荒山种植山毛油茶。

连南瑶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建要求划定连南瑶山茶油产地范围的函》(南府函〔2007〕1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黄精

【黄精】游客到连州旅游都喜欢购买土黄精。广东的黄精主要产于连州市。黄精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退湿的功效,经常服食可益寿养颜,为家庭的保健佳品。

黄精俗名“山姜”,古称“黄芝”,意为像灵芝一样是“灵丹妙药”。黄精又谓“救荒草”,其典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爱吃黄精,他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从此,黄精便又叫“救荒草”。黄精还有一个雅号叫“仙人粮”。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因父母逼婚,愤然离家出走。几年后,乡亲们上山砍柴碰见她,欲劝她归家,但她婉言拒绝,旋即跨崖越岭,步态轻盈,好像仙女凌空而去。后来,人们发现她栖身的岩洞储备的食粮原来是黄精。

现在,连州的黄精年产量为25吨,经九蒸九晒制成成品。近几年,黄精制品纷纷开发成功。其中,黄精糯米酒曾荣获广东四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而今,黄精糯米酒成了游客争购以馈赠亲友的佳品了。

六. 广东省 清远 连山县 连山麻鸭

   连山麻鸭是肉蛋兼用型的优良鸭种,具有早熟、耐寒、粗食、快长、体大、觅食性强、产蛋率高、胸肌发达、皮下脂肪少、肉嫩皮脆等优点。外貌特征:鸭苗背部有4个黑点,成年母鸭全身羽毛雀麻,公鸭羽毛浅墨色,大羽尖有白点,头尾绿豆青色。

七.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月亮牌茶干

月亮牌茶干是安徽省铜陵市的。“月亮”牌系列茶干是经传统纯手工及现代化设备结合制作而成;产品主要以优质大豆为原料,豆制品更是以其营养丰富,价廉物美,老少皆宜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绿色休闲的营养食品,更是普通消费者餐桌上的可口美食。

铜陵月亮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山水古铜都——铜陵市。 是一家集科研、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化股份公司、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公司主营生产:豆制品、豆酱制品等。其占地面积50亩,拥有机械化生产线3条,年产8000万袋茶干,500吨豆酱生产线一条。 2006年公司被铜陵市政府授予“铜陵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铜陵市食品安全先进企业”称号;1999年被省旅游事业管理局、省轻工业厅、省商务厅评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06年12月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07年7月获“QS标志”。

公司的主打产品“月亮”牌茶干,1998年被铜陵市工商局评为“铜陵市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市十佳产品”,200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同年被省食品工业协会、省粮食厅评为“安徽省粮油畅销产品”;2006年公司应铜陵市政府要求,所研发生产出的“月亮”牌豆腐被铜陵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管理办公室授于“放心豆腐、豆制品”称号。“月亮”牌礼盒茶干被铜陵市政府定为:铜陵市政府接待指定礼品。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农产品资源。按两翼发展战略:一翼为原料产业化,另一翼为食品产业化、实现又赢双效,规划至2010年通过订单加农户的模式,建立10万亩优质大豆原料基地,将月亮公司打造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月亮公司以绿色、健康、美味、方便为主旋律,让绿色的、健康的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所提倡的是“吃月亮食品,走健康之路”,大力推进食品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用现代化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工艺流程,打造“月亮”品牌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八.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走地鸡

英德走地鸡属于清远麻鸡品种,其外形特征为“一楔、二细、三麻身”,烹饪后皮色金黄,皮薄肉嫩、鸡味浓郁、品后喉甘舌润。“一楔”指母鸡体型象楔形,前扼紧凑,后躯圆大“二细”指头细、脚细;“三麻身”指母鸡背羽面主要有麻黄、麻棕、麻褐三种颜色;”三黄“是指嘴黄,脚黄,皮黄。公鸡体质结实灵活,结构匀称,属肉用体型。出壳雏鸡背部绒羽为灰棕色,两侧各有一条约4mm宽的白色绒羽带,直至第一次换羽后才消失,这是清远麻鸡雏鸡的独特标志。英德走地鸡生产量低、饲养期长,母鸡年产蛋仅80-95枚,肉鸡上市饲养期长达130-160天,肌肉脂肪沉积适度,肉质鲜美,鸡味浓郁,使人食后尚觉喉腔甘润,回味香醇。英德走地鸡之所以风味独特,除得益于千年品种遗传外,更主要的是在山清水秀的北江沿岸优异的自然环境中培育而成。

九.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蒲坑茶

蒲坑茶是清远市石潭蒲坑茶,石潭镇出产的蒲坑茶早已被誉为清远。蒲坑茶深冲产的茶,“清香、味浓、甘香、纯净、耐冲、可口”。蒲坑茶有清热化啖,解无名毒;对治疗胃病、喉咙肿痛、感冒发烧、饮酒过量及能具消解脂肪、提神等均有一定的功效。

蒲坑茶是清远市石潭蒲坑茶,石潭镇出产的蒲坑茶早已被誉为清远。

蒲坑茶的制作大多与民间制法相同。先是将采得的青茶用大铁锅炒,期间不停翻炒,控制在适度假均匀不炒焦为佳,但蒲坑茶经常有种焦香味,不知是炒茶时的疏忽还是刻意的效果,使得冲泡出来的蒲坑茶中蕴藏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茶味。生茶炒后就进入揉捏杀青,然后碳火焙烘。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复茶了,将焙好的茶用长条布袋装上反复推搓,使得制出来的茶叶条结实,茶味均匀,条形美观以卖个好价钱。当年的蒲坑新茶是很清香的,茶色如绿茶般清淡,但真正的蒲坑茶是要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发酵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蒲坑茶。两三年里,新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后自行发酵,这时的茶叶就有股刺鼻难闻的霉味,好像缺乏经验的藏茶者存放坏了的茶叶(蒲坑茶与普洱茶不同,他没经过渥堆发酵)。两三年后,茶里的霉味和烟火味自行消失。以后,年份愈久的茶愈陈香。冲泡出来的蒲坑茶纯香无比,色泽如琥珀般透亮,尤如一杯诱人的轩尼诗洋酒。这就是蒲坑茶独特而神奇之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蒲坑人的勤劳智慧?实乃让人匪益难解

十. 广东省 清远 清城区 清远陈香茶

清远陈香茶--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