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顺德特产笑口枣 顺德桑枣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顺德特产笑口枣 顺德桑枣更新时间:2024-01-12 18:35:30

一.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铃铃枣

出产于合阳洽川镇南义村,因其晾干后枣皮不皱,饱满光亮如鲜,形圆似铃而得名。此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名闻收遐迩。人们常将它串成枣牌子作为馈赠礼品。( 渭南)

二.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阿胶水晶枣

东阿阿胶水晶枣选用正宗的东阿阿胶和优质山东红枣精制而成,每100g含蛋白质≥2g,营养丰富,口感甜润,并有多种食用方式,是居家必备、招待亲朋的休闲小吃。

三.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蚕丝

顺德蚕丝

早在宋代,顺德便开始种桑养蚕,千百年来,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极品。现在无数的桑树已被无数的高楼压在地下,顺德蚕丝可能只全留在记忆里了。

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建国后,顺德蚕农改良了桑树的品种,从原来的矮株细叶产量低的土荆桑逐步改种杂优桑,桑叶产量成倍增加,这推动了养蚕事业的大发展。至今80年代初顺德全市年产蚕茧可达数十万担,成为国家出口的一项优质畅销产品。

四.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县无核枣

    产于淇县山丘地区。果实圆筒形,中间较细,长2.5-3厘米,单果重5克左右,果皮呈红褐色,果肉黄白色,味甜不酸,含糖量58.4%.先吃甜脆,有异香,营养丰富,健脾润肺;干食粘甜,味醇厚,切开可见缕缕金丝,果核纺锤 形,可随果肉一起吃,故称“无核枣”。《中国果科》定名“软核蜜枣”。 目前淇县有幼株1.3万多株,到1990年可发展到180万株( 鹤壁)

淇县无核枣属名、优,是淇县“三珍”之一,相传为周朝贡品。因枣核退化而得名。枣核变薄变脆,可随果肉同食。该枣皮薄内厚致密、汁多、甘甜含糖量高(58.49%),品质优良,经常食用,确实能够起到养颜和改善睡眠之功效,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实为枣中佳品。早在1980年就被河南省林业厅、省科委、省农科院、省果树所等单位的专家们评定为“河南省新优品种”,2001年又被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枣2号”。

五.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枣年糕

枣年糕

无棣小枣远近闻名,用本地小枣作为原料做成的枣膳食香甜而不腻,是人们钟爱的食品。

六.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凤巢三丝

凤巢三丝

凤巢三丝始制于清代,因用三种丝状食料与纵横交织状若鸟巢的炸鸡(雅称“凤”)蛋丝制成,故名。特点是鲜香味美,肉质爽嫩,色泽和谐,造型美观。

用料:鸡蛋3只,鸡丝、卤猪舌丝、卤猪肚丝各75克,熟笋肉丝100克,青红椒丝50克,韭黄段50克,湿冬菇丝、葱榄各25克,上汤40克,生粉、绍酒、姜米、蒜茸、麻油、胡椒粉、味料各适量。

制法:

1、把鸡蛋去壳搅透,将鸡肉丝拌上蛋液,上湿生粉。

2、用中火烧镬下油,将蛋液徐徐倒入镬中,边用勺子搅动,以免聚拢成片,炸成细丝状后捞起。

3、将鸡丝拉油,捞起,下姜米爆香,接着先下笋丝炒片刻,随即加入其余原料同炒,注入上汤,溅酒,调味,加入麻油,撒上胡椒粉,用湿生粉勾交,加包尾油炒匀上碟,将炸好的蛋丝分伴四边。

七. 江西省 南昌 进贤县 罗溪大麻枣

1枣是罗溪镇的传统糕点,历史悠久。据考证,创制于嘉庆8年即1803年。它以精选取优质糯米,精制白糖,上等芝麻为主要原料,经过制坯霜、油炸成大枣形,并以白糖和芝麻点缀,故称“1枣”。食之进口酥松,桂花香甜,价廉物美,是节日走亲访友的佳品。罗溪镇目前有家庭作坊7家,年产量10万余斤,产品畅销南昌、抚州、景德镇等地。

信息来源:南昌人民政府网

八. 河南省 商丘市 永城市 永城枣干

永城枣干橙黄铮亮,质软稍韧,甘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和微量的磷、钙、铁,具有活血养颜、补中益气、润肺化痰。清热生津和解毒等功能,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品

( 永城枣干以长红枣为原料,刮刀削皮,放在秫梃炕床上,用木炭火炕软,取出枣核,回炕至果肉松软取出,以细白面拌后造型,再回炕或晒干。炕成的枣干,橙黄光亮,晶莹剔透,质软稍韧,味甜如蜜,名曰枣脯,有补虚健身的功效。明朝仁宗皇后张娘娘将永城枣干带入宫中,深受仁宗喜欢,遂列为贡品,故又称“贡干”。永城枣干以丰庄炕制的最优。

九.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庆云枣花蜜

庆云县田间阡陌、房前屋后农家喜种枣树,因而枣花成为本地丰富的蜜源。成熟的蜂蜜,含有75%左右的葡萄糖和果糖,17-18%的水分,以及少量的蔗糖、蛋白质、矿物质、有机酸、酶、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庆云枣花蜜,保留了枣花的自然营养成分,含糖量高,色泽金亮,味感纯正,酿制精细,是上好补品。旧县志记载,蜂蜜是本县大宗物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收购,由土产公司协助外地养蜂客户到县境放养,并负责收购调运。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蜂蜜市场日趋繁荣,全县常年蜂蜜产量在200吨左右。

信息来源:庆云县史志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