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巴东神农卖土特产 巴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巴东神农卖土特产 巴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4-01-10 15:58:31

一. 湖北省 神农架 木鱼绿茶

木鱼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典雅、高贵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木鱼镇是神农架林区的产茶重镇。唐代陆羽(733—804)在《茶径》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采药、为民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神农架木鱼镇,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茶的悠美故事:少女时期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茶园采茶(现在的木鱼镇境内),并向采茶姑娘学唱采茶歌,昭君还把自己亲自焙制的新茶送给四乡八邻的姐妹们品尝,那些喝过昭君赠茶的姑娘们一个个越长越美。 据现代《神农架志》记载:1977年,木鱼茶园总面积有3735亩,年产茶叶3.09万公斤。因制作技术落后,商品率低。1985年后,重视茶园改造,茶叶生产逐年得到发展。1986年,在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的指导下,陆续制作出了木鱼绿茶的名优品牌,如“神农奇峰”、“神农碧峰”等。其中“神农奇峰”茶于1992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湖北名茶”,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品尝“神农奇峰”后,赞不绝口,亲笔题下“神农奇峰”四字。2007年,神农架开展农业野生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在木鱼镇的深山老林中发现有野生茶树群落,据当地八十多岁老人反映,过去有很多野生大茶树,农民将其做檩条或解成椽子做建房材料。悠久的产茶历史,动人的茶园故事,充分说明神农架产茶历史悠久,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神农架林区茶叶种植总面积近2万亩,70%以上集中在木鱼镇,木鱼绿茶可采摘面积1.2万亩,年产量100吨左右。木鱼绿茶分芽茶和炒青两种。芽茶(其商品名为“神农奇峰”)外形呈扁形,干叶白毫附体,色泽翠绿,香气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均整,滋味醇厚回甘。炒青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外形呈条形,干叶紧实墨绿,清香,汤色黄绿,滋味鲜爽醇厚,叶底黄绿明亮。木鱼绿茶内质丰富,含天然硒元素,水浸出物≧35%,茶多酚≧12%,氨基酸≧4.0%。深山云雾出好茶,木鱼镇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88.6%,常年云雾缭绕,区域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洁,土壤肥沃,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木鱼绿茶独特的品质,产品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畅销武汉、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木鱼绿茶于2013年12月30日通过农业部认证颁证,登记证书编号为:AGIO1323.

木鱼绿茶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的。木鱼绿茶干叶白毫附体,色泽翠绿,香气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均整,滋味醇厚回甜,品质特征显著。木鱼绿茶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木鱼镇地处神农架南部,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11.6℃,最热月均温度22℃,极端高温33℃,最冷月均温1.2℃。极端低温-10.6℃,无霜期217天,年降雨量1000毫升,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宜人,长期可居。东南与兴山县、西南与巴东县接壤,西与神农架林区下谷乡、西北与红坪镇、东北与宋洛乡连接。

神农架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优越,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木鱼绿茶干叶白毫附体,色泽翠绿,香气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均整,滋味醇厚回甜,品质特征显著。

2013年,湖北神农架林区深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木鱼绿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木鱼绿茶的产地范围为神农架现今行政区划的木鱼全镇。木鱼镇是湖北省省级旅游明星镇,位于神农架林区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0°21ˊ~110°36ˊ,北纬31°19ˊ~31°31ˊ,总面积43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青天村、木鱼村、小当阳村、青峰村、红花坪村、茅胡村、三堆河村、九冲村;2个居委会,分别是木鱼坪居委会、红花坪居委会。海拔600~1400米,南接宜昌兴山县,北接林区红坪镇,东接林区宋洛乡,西接林区下谷坪少数民族自治乡。目前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量100吨左右。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神农李

神农李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神农李因出产在神农故里,而且与一般李子不同而得名。神农李成熟后皮紫红,色泽美观,表层附灰粉,故又称“灰紫李”。神农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8克,最大单果为135克。核小,可食部分达96%,味甜酸,富香气。目前,随县有神农李果园5万余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

神农李具有清肝热,生津液功效,能治牙痛、痢疾、白带、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以及水肿等症,还可用去除雀斑及解蝎毒。

神农李是随州开发的新,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魔芋鸭

1、将水魔芋切成5厘米长、1.3厘米宽的条,与茶叶(装布袋中)一道放在沸水里氽两次,让茶叶把可能留在水魔芋中的杂味吸去。

2、将嫩肥鸭治净,取其净肉,切成同魔芋条相同的鸭条,入油锅炒至呈浅黄色时取出。

3、炒锅烧热,先下花椒粒和豆瓣酱,炒出香味,加肉汤煮沸,捞出花椒与豆瓣渣,再加绍酒、用盐、酱油、味精、嫩姜、胡椒粉、鸭条、魔芋条、蒜片,烧至汁浓鸭酥时,加青蒜苗段、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推匀即成。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雷家坪椪柑

雷家坪椪柑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东壤口镇雷家坪村的。巴东雷家坪椪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多、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且有药用功效。

巴东县东瀼口镇地处三峡库区长江北岸,西依风光秀丽的巫峡口和国际著名景点神农溪,209国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越,历来以盛产优质柑桔而享有盛誉,是恩施州柑桔生产的“领头雁”,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之地,全镇现有优质柑桔园面积2.5万亩,其中雷家坪椪柑1.4万亩,雷家坪脐橙1.1万亩。

近几年来“雷家坪脐橙”、“雷家坪椪柑”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品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已闯进国际国内大市场,成为三峡库区一大柑桔品牌。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红三叶

巴东红三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东红三叶属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相传于1875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带到巴东绿葱坡镇细沙河一带种植,在当地又称“洋马草”。其枝叶柔嫩,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易种植,适合饲养各种畜禽和加工制成各种饲料,被誉为“中国牧草之王”。

如今,“洋马草”在巴东畜牧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全县有2000亩巴东红三叶种子基地和8.8万亩牧草基地,并有与之配套的种子、牧草加工厂等,产业优势日趋明显。《巴东县志》、《恩施州畜牧兽医志》上都有详细记载。

巴东红三叶

巴东县牧工商技术服务中心

11409702

红三叶鲜草 等

六. 湖北省 神农架 神农架麻豆

神农架麻豆是湖北省神农架的。麻豆的原料是黄豆,用泡菜坛子泡,佐料有花椒、生姜、大蒜和辣椒,以花椒为主要佐料,加以老泡菜水经久浸泡,泡出一坛酸麻的神农架麻豆。

麻豆应该是一种泡菜,开席时摆上桌子,极不起眼,却是一道程序,如川菜要摆一碟泡菜,上海菜要摆一碟马兰头,鄂菜要摆一碟花生米,神农架菜系里面有这么一碟麻豆。

神农架人讲究泡菜,吃酸,感觉就是这样的麻酸。麻豆是酸麻的标志物,往往在麻豆中间,夹杂着颗粒细小,色泽青灰的花椒。麻豆开胃生津,拿筷子夹一二粒入口,细细一嚼,酸鲜的麻豆触及味蕾,满口生津,喝白酒的中途嚼了,又有解酒之效,再不经意嚼着了花椒,麻麻的,有酸味的的铺垫,复合出的麻酸味爽极,实在是佐酒佳品。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羊肉大面

巴东羊肉大面,以肉嫩、汤辣、味鲜、不膻不腻,制作讲究而独具特色,历史上醉月楼面馆和黄开太的羊肉面,在川、鄂、湘一带享有盛誉。

羊肉大面,乃以本地山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巴东县治》载“山羊作脯与鹿同美”。制作方法是:将羊肉剔骨,洗净,切成铜钱厚的薄片,置锅中煮至八成熟,成淡白色后捞起。再将干红辣椒末(不能用辣椒粉)、姜末、大蒜末、花椒、豆瓣酱各适量放入。化猪油、化羊油、香油各等份,炸成红油,然后将八成熟的羊肉片倒入烩熟,置于文火之上待用。另将羊骨加八角、桂皮、茴香、陈皮等香料适量熬成汤,置于火上保温待用。当客人要食用时,便将碱水面条煮熟捞起,盛于碗中,配上羊肉汤和羊肉臊子,放上一点芫荽即成。

其特点是红、白、绿相间,不仅色、香、味俱全,诱人食欲,而且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八. 湖北省 神农架 苞谷酒

苞谷酒:因神农架海拔高,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所以这里大人小孩都喝酒以御寒。神农架以农家苞谷酒出名,用自家产的苞谷为原料酿酒,有的加入少量蜂蜜,喝起来香甜可口;有的加入神农架珍贵药材如“头顶一棵珠”、野生天麻等泡成药酒,不仅御寒还能治病。酒的度数很高,大多在50度以上。

若您有机会来神农架,到农家去做客,淳朴热情的主人会高兴地拿出自已酿的苞谷酒,做几道神农野菜,做一个腊肉火锅,与您对饮几杯,那情那景那味,我想您一定会终生难忘!呵呵,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九. 湖北省 神农架 文王一支笔

神农架“四大名药”

具有止血.生肌.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鼻出血.妇女月经出血不止.痢疾.外从伤出血等,还可做补药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葵花年肉

相传,年肉滥觞于一场战乱。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军队攻入,土家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做团年饭,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日子会罹此大难,纷纷抛家舍业,拖儿带女四散奔逃。部分逃进深山石洞的人虽然侥幸脱离了虎口,但饱受冻馁之苦。幸好有一长者于仓促中带出了一大块熟猪肉,于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这才和着眼泪熬过了这个凄惶的年关。战乱平息后,为了记取这次血的教训,土家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应蒸几大块熟肉,以防再次遭受类似的祸患。以后相沿成习,年肉便进入了土家人春节菜谱。

年肉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取适量猪脊肉,以肥肉为主,切成长方形,每块约三寸来长、二两至半斤来重,加入食盐、花椒等佐料,同糯米或粟米一起蒸得熟透后,然后将肥肉象条石一样横竖有致地排列在一只只大碗里,琥珀色的肉质同雪白的糯米(或金黄色的粟米)饭相映成趣,是土家人春节期间筵席上的主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