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壶关县坛上村特产 山西壶关特产有哪些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壶关县坛上村特产 山西壶关特产有哪些东西更新时间:2024-01-14 14:38:54

一.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小龙洞沙锅

漫步昭通市小龙洞乡街的沙锅市场,很多人家的门前、柜台上或屋子里,都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沙锅:有双耳的、瓢把式的、敞口的、卷边的、巨型的等等。这些古朴精巧的传统工艺产品,造型美观,形状各异,大小齐配,光洁耀眼,引人入胜。距小龙洞街不远的“沙锅厂”,实际上是沙锅生产人家的聚居区。这里一入夜,家家生产场地红光闪闪,座座炉前笑声飞扬,但见持长竿者将红彤彤的坯子从炉中钩起,放在谷壳上,迅即罩上盖锅,拉起风箱,随即缕缕青烟腾起,一只只精巧的沙锅便展现在眼前。近年来,小龙洞沙锅厂为了满足城乡市场的需要,增加了不少的花色品种,除了沙锅、鼎罐等传统产品外,还生产了火锅、格格锅、蒸钵、烙锅、花钵、药罐等新产品。小龙洞沙锅质地优良,经久耐用,耐酸耐腐蚀,价格便宜,深受农村广大用户的欢迎。现除了供应本地用户外,还销售到鲁甸和威宁等地( 昭通)

二.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花粑粑

花粑粑

大关民间传统手工食品,夏氏祖传工艺配料,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男女老幼皆爱的地方小吃。

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处,是古代入川入黔的必经之路,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昭通自然成了三省人民往来频繁之地,昭通小吃历史悠久。

三.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糕

偏关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偏关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偏关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偏关人生活中的地位。偏关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偏关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偏关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偏关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偏关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偏关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只吃油糕显的有点单调,吃油糕往往配上其它菜。冬天,猪肉豆腐烩粉条,就着吃暖和;夏天,黄瓜粉丝调豆芽或芥沫凉粉就油糕,吃着消暑;春天,一壶小酒,一盘温粉,就着吃糕,悠然乐呵;秋天,一锅羊肉,一盆糕,全家吃得舒服。糕是偏关人四季难离的美食之一。

糕塑是偏关人节日中对祖先对神灵的供品,它金黄的颜色,诱人的清香,软绵的可塑性,加上偏关媳妇的巧手,使得糕塑就成为仅次于面塑的一种文化。逢时过节,入夜时分,“天地爷”前,“门神户卫”龛内,“皂君”位上,一炉清香,一份供品。一张黄表,一盏盛满香油的“糕灯”,很是圣洁。正月二十、二十五是小、老“仓官爷”的圣诞,人们将塑好的糕人,糕马,连同点亮的糕灯一起置入小盆内,放漂于盛满水的水瓮的水面上。口里反复念着:“仓官爷,饮马来,糜子谷子驮将来”,祝愿丰年的到来。秋天,场面上攒起小山一样的粮堆,扫帚当尾,杈耙当腿,木锹为角,簸箕为嘴,将粮堆披红挂彩,打扮成一尊“场溢”得装不尽扛不完的神兽。其时,主家将敬场神的糕饼供在那儿。炮声过后,全村前来凑热闹的孩子们和扛口袋帮主人入仓的后生们一齐抢糕饼吃。每逢过生日,过满月,姑嫂妯娌们,一群少妇围着糕盆,一边叨啦,一边捏糕。鱼儿莲蓬,猪牛肥羊,鹿马龙凤,蝴蝶鸳鸯,在展示她们各自巧手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好夙愿塑进了圣洁香甜的糕塑里。新婚之夜,在洞房的供桌上,香炉前,一对新婚夫妇的生肖糕塑,被一根红色的锁儿线紧紧栓在一起,寓含了全家人无尽的美好心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肉夹馍

对于潼关肉夹馍,大家并不陌生。潼关肉夹馍的招牌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备受国人喜爱的一种美食,也因此,成了潼关一张美食名片,2011年,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果去探寻肉夹馍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这巴掌大的肉夹馍中,包含着许多的变通与坚守。

月牙泉小镇上,老板对肉馅的改良便是一种变通,而这种变通在之前的千余年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在潼关,广泛流传着肉夹馍与李世民的故事。

传说在唐初,秦王李世民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由此,这潼关肉夹馍便闻名天下。或许这里便是第一个变通之处。

要知道,烧饼这玩意并不是古代汉族人的发明。秦汉以前,汉人们习惯在餐桌上食用“汤饼”或“蒸饼”,这两种饼却和现在的烧饼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好似如今的烩面片,另一个则像如今的煎饼。后来,大约是在汉代,张骞或是班超联通西域,才带回了大概是烧饼的前身“胡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馕”。而这胡饼最兴盛之时,也恰好是在唐代。

也许,当时正在四方征战的李世民路过潼关时,恰好将熟肉夹入了随身携带的胡饼,这才成就了潼关肉夹馍这一千古佳话。

再向后,人们的饮食在不断发展、进化,到后来又出现了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物,如馒头、包子等等。当然,这肉夹馍所用的馍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从胡饼到馒头,或许便是这潼关肉夹馍的第二个变通之处。只是没人知道这变化到底起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清康熙年间,这潼关肉夹馍所用的馍依然是馒头。

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事物的改变,当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事物的变化也就越快。潼关肉夹馍也是如此。

到了上世纪初期,潼关肉夹馍又发生了变化,馒头变成了牛舌头饼。然而,没过几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馍又变成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圆形油层饼。

时至今日,潼关肉夹馍仍然在发生着变化,但这变化已相对较小,就比如月牙泉小镇上的这家店面,用青椒为肉馅增味,类似于这样的变化,相信已有很多。不论如何变化,潼关肉夹馍都是在因地制宜,迎合着人们多变的口味。

有变通就有坚守,这坚守并非针对技艺,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对于潼关人来说,潼关肉夹馍是可以引以为豪的一种吃食。在潼关,人们更习惯把肉夹馍称为肉馍,而吃肉馍则更像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荣耀、一种福祉或是一种满足与骄傲,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吃的概念,甚至表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情愫。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个潼关的朋友告诉我们,就因为这肉馍有着太多的故事。

朋友说,以前在潼关,无论是谁,提起肉馍,都会露出一副垂涎的表情,好像谈及的是世间珍品一样。即便是现在,条件好了,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尤其是以前,经常会遇到有人因某事争得不可开交时,便以肉馍为赌注。如果一方败下阵来,胜者便会在见证人“胁迫”下,要求失败一方掏钱去买肉馍回来大家一起享用,而这时,刚刚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双方便因几个肉馍又重归于好。所以,在潼关坊间,经常会听到有人因为赌赢了而吃了三五个肉馍的事情,而在平时,这三五个肉馍可是他饭量的好几倍。

除了以肉馍为赌注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潼关县文化馆的同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几十年前,一个年轻的农民带着儿子坐火车到外地去给儿子看病,结果在车上碰到了一位吃公粮的干部,这干部知道火车要开很久,上车前便买了几个肉馍带着路上吃。结果,吃的时候只见农民的儿子一直盯着他看,还直吞口水,于是,这干部就想请农民儿子吃一个。农民见状,连忙推辞。其实,不是农民不想吃,也不是吃不起,那时候一个肉馍只有两毛钱,但农民知道,自己身上的几十元钱是给儿子看病用的,不敢多花一分钱,所以只能让儿子忍着,等看好了病回家再说。后来,儿子病好了,也慢慢长大了,可每次提起肉馍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事,也就会不自觉地去多买两个肉馍,带回去给父亲吃。

第二个故事说的则是文化馆的这位同志。他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奶奶每次上街买回来一个肉馍,都会用刀切成四份,哥哥、姐姐、自己和奶奶每人一份。要知道,本就巴掌大的一个饼,再切成四份,就更没多少了,所以在他的印象里,肉馍是他从来没有吃够过的东西,可当他自己能够挣钱买足够吃的肉馍时,奶奶却已经离开了他……

如今,当潼关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不再为吃穿生计发愁的时候,肉馍依然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牵挂。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肉馍已经涨到了五元钱以上,可依然会遇到一些家住偏远乡村,特意进城来为老人买肉馍的年轻人。

也许,这就是潼关人的情愫。不论潼关肉夹馍技艺如何变通,对于潼关人来说,这肉馍便是潼关的味道。

五.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羊肉

偏关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偏关羊肉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在当地农户有传统的养羊习惯,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养羊是偏关主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县年存栏数就稳定在12万只左右,到二十世纪90年代,养羊稳定在36万只左右,养羊已由农户的家庭副业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偏关县把舍饲育肥羊作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使传统的数量型放牧养羊向现代的效益型舍饲育肥转变,逐步走上专业化、工厂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偏关县被国家确定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和优质肉羊生产技术示范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畜牧产业化开发示范县,是全省的养羊大县,羊已发展到60万多只,已成为支柱产业。

偏关县牧草资源丰富,当地山羊主要靠吃含有高蛋白的苜蓿草和天然药材植物,羊肉品质不言而喻,肉质细嫩,红白分明,营养丰富,味鲜而不腻,质嫩而不膻,具有壮阳、补血、治虚之功效。每100克营养成分与普通羊肉对比为:偏关羊肉(普通羊肉)蛋白质21.5g(18g),脂肪2.54g(4g),热量471kJ(209kJ),钾322mg(108mg),钠10.7mg(9.2mg),磷220mg(145mg),实为滋补佳品。

地域范围

偏关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为黄河从内蒙入晋南流的交汇处,境内山地属管埁山脉。东与神池、朔州市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1°21′—112°00′,北纬39°12′—39°39′,县域面积1685.4平方公里。偏关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偏关县境内的老营镇、天峰坪镇、新关镇、万家寨镇、水泉乡、陈家营乡、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10个乡镇248个村。东至老营镇贾堡村,西至天峰坪镇梨园村,北至万家寨镇滑石村,南至楼沟乡杨家窑村。近几年来,我县养羊从栏在60万只以上,年出栏为20万只左右,产量2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偏关羊肉肉质鲜嫩,红白分明,肥而不腻,主要来源于乌珠穆沁和小尾寒羊的杂交品种。2.内在品质指标:偏关羊肉经天津普尼测试公司检测得含蛋白质≥16.5g/100g;热量≥405kJ/100g;水分≥60.1;脂肪≤9.6g/100g,不饱和脂肪酸≥0.47g/100g;钙≥5.05;磷150-230mg/100g;钾230-420mg/100g;钠6.8-11mg/100g,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食疗保健食品。3.安全要求:偏关羊肉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NY5147-2002畜肉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以及NY/5151-2002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5149-2002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地摊狗肉

云南马关县的狗肉,最初源于苗族食谱。也是苗族食谱之中最有名的。原在木厂、小坝子等乡镇的地摊狗肉小有名气。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则更佳。如今,狗肉已是马关餐厅、宾馆酒楼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在县城的两个农贸市场,狗肉汤锅(清汤狗肉、也称为地摊狗肉)的生意是几乎天天火爆。不仅本地人吃,而且外地游客也吃;就是外地的朋友到马关,马关的朋友都要带他们去品尝马关的名特小吃地摊狗肉。其制作工序是:挑选无病活狗,杀死后用开水烫毛脱净,用稻草、豆秆等烧狗皮至有裂痕,清水刮洗干净。开肠破肚,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将狗肉砍成大块或整个放于大锅内煮熟,再取出切成小块,用原汁原味的狗肉清汤置于火锅内,配上草果、八角、大蒜、柑橘叶子等佐料煮沸,再加上特制的蘸水(糊辣椒面、花椒、薄荷、芳香油、大蒜等佐料),即可食用。

七.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酱笋

潼关酱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潼关酱笋”是渭南市名扬四海的传统名优,由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生产。它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食之开胃,风味独特,耐于长贮,最宜佐餐而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

潼关酱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促进食欲、壮健身体之功能。

潼关酱笋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境内)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试制成功。其人在陕西潼关县城开了一个菜店,兼卖油为生。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增加收益,常注意钻研蔬菜的贮存问题,以及淡季的蔬菜供应。先以陶瓷盆罐加盐试腌莴笋,边试边改进,后来又用面酱腌晒,获得成功,制出的酱菜味道鲜美,生意兴隆,就在潼关石桥西开设了一个专门经营酱菜的店铺,名曰“万新合”酱园。由于经营有方,规模不断扩大,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资本发展成万余两白银,专卖酱笋酱菜,相继增设“万盛合”、“万顺合”等十多家分号酱园。分布于潼关、华阴、渭南、西安、咸阳和汉中等地。经营酱笋、八宝酱菜、酱瓜、糖蒜、面酱和豆酱等酱货,尤以酱笋和八宝酱菜最负盛名。因产品精良,店铺增多,皆以“万”字冠其名。据清代《内文献》记载:“陕西潼关久著历史,而城内外潼河沿岸水土优美,所产之酱笋酱菜为全省之冠。清时列为贡品。万盛源自清道光年间,-新品,历百余年,精益求精。”清代道光年间,曾被列为皇宫贡品,称为“廷笋”。1915年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万盛源酱园进行了公私合营,建立了潼关县酱菜食品厂,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80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第——名;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3年被中商部评为优质名品;1992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潼关酱笋、酱菜赴印尼展销,并载人《中国土特名产》和《中国土特名产辞典》等书。

潼关酱笋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选用当地所产上等莴笋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潼关北依黄河,南*秦岭,是八百里秦川的东大门。这里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莴笋生长期长,头年10月—卜种,次年6月收获,生长期达8个月之久。所产莴笋挺直坚实,个大皮薄,粗壮肉嫩,青脆可口,上下粗细均匀,叶黄,外皮发白,内皮变硬,为优质莴笋,号称“铁杆青笋”,是制作酱笋的理想原料。采用山西潞盐为辅料。这种盐含硝大,食用虽不佳,腌制酱菜却很理想。

潼关酱笋的加工方法:用小刀削去外皮,去根切梢,截为4寸左右长短的小节,置于18℃的盐水中先浸泡,发酵10天左右,呈米黄色。将腌好的笋坯,再放人面酱中压实数日,取出后投清水中洗去咸苦味,再入面酱中腌约半日,最后放入甜面酱中保存一月,即为成品。加之应用潼关城南潼洛川的山泉水,腌制的酱笋独具风味。自三百多年前创制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始终保持很高的信誉,经久不衰。

为了使潼关酱笋这一传统名优得以继续发展,潼关县酱菜食品厂近。几年来努力改进工艺,调整配方,提高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现年产量达300吨以上,产值100多万元。畅销西北五省区以及山西、陇海铁路沿线,同时也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潼关酱笋产地范围为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城关镇、代字营镇、桐峪镇、太要镇、安乐乡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铃铃枣

出产于合阳洽川镇南义村,因其晾干后枣皮不皱,饱满光亮如鲜,形圆似铃而得名。此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名闻收遐迩。人们常将它串成枣牌子作为馈赠礼品。( 渭南)

九.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

潼关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在潼峪、蒿岔、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时,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1975年前后,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工等工、副业生产迅速兴起。

在开发大理石、蛭石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开发金矿石。1975年筹建潼关县金矿。1976年渭南地区潼关金矿开始筹建,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79年县金矿因资金、技术不齐,遂移交由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陕西省潼关金矿改属冶金工业部,分设东桐峪、潼峪矿区,5个坑口,有职工1655人,其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设备较为齐全,日产原矿石500吨,为国家定点的国营中型黄金矿山企业。1985年生产黄金1.61万两,实现利润206万元。同年,县筹建李家金矿,1986年筹建县小口金矿,到1989年两矿分别年产黄金2617.38两和5554.25两。同时,冶金部潼关金矿的东桐峪矿区,改设东桐峪金矿,隶冶金部。随着国家矿山建设的发展,集体和个人采矿选炼黄金的浪潮迎风而起。1979年李家村公社马峰峪口大队第三生产队成立采矿队以后,陕西省冶金局多次催促兴办采金队,县社队企业局已派员驻队指导,沿山社、队采矿陆续成立。到1985年全县有规模不一、技术设备不等的采矿队80多个。1981年太要公社成立黄金冶炼厂后,到1985年全县有黄金冶炼厂13家。原来开采矿石远销外地,年采矿石2450多吨,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每人平均1两以上。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本应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但在“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思想指导下,导致管理失控,尽管多次整顿,而小球磨、小氰化池、小混汞碾等群众性的“三小”提金时隐时现。倒卖坑口,0黄金,污染环境,影响国家生产,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个屡次有发生。1989年冬中央关于黄金生产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发展国营,限制集体,取缔个体,清理联办,黄金生产秩序有所改善。

十.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辛寨老陈醋

壶关辛寨老陈醋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辛寨村的。壶关县陈醋酿造历史悠久,颇负盛名,以辛寨村为盛,有“上党醋乡”之称,曾是宋代贡品。辛寨老陈醋选料精良,配方独特,具有味道醇香,去腥解毒,消食化痰,开胃健脾,润肤美容之功能。长期使用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位于“太行山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上党老陈醋之乡”辛寨村,是长治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山西省唯一的绿色陈醋生产基地。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系专业的陈醋酿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相继完成了一系列技改项目,并将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引入酿制领域。现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科研开发、加工酿造、文化发掘、包装运输、营销为一体的专一食品制造商。特别是近年来,公司以年均60%以上的速度快速崛起,总资产达到3700万元,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配套建设了优质小米、玉米原料基地,年产各类陈醋5000余吨。“辛世方”牌小米腌蛋醋是公司的主导产品,2002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相继获得:“山西省十佳健康产品”“山西省优秀农产品”“十佳品牌有机食品基地”“山西民营科技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AA级信用度企业”“标兵企业”等称号。全部产品达到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双A标准。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递增,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开发生产出“辛世方”牌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等小米老陈醋、小米陈醋、小米腌蛋醋三大系列二十余个品种。产品选料考究,酿工精当,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嫁接,浑然天成。其色深紫、其味绵长、清香四溢、益寿延年,可谓餐饭调味珍品,居家必备良方。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信誉卓著、口碑万千。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以“发展绿色醋业,振兴区域经济”为己任,“质量立企、人才兴企、科技强企、依法治企、以德办企、文化建企”为宗旨,专心致志酿造你我美好生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