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三黄鸡 广西特色菜三黄鸡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三黄鸡 广西特色菜三黄鸡更新时间:2024-01-14 12:05:15

一. 广西 百色 靖西 桂西鸭

桂西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广西靖西、德保和那坡一带,属大型肉蛋兼用型。

外貌特征:羽色有深麻、浅麻和黑背白腹3种。分别被当地人称作“马鸭”、“凤鸭”、“乌鸭”。

品种性能:成年体重2.4~2.7公斤,肉用仔鸭70日龄体重约2公斤。母鸭130~150天开产,年产蛋量140~150枚,蛋重80~85克,蛋壳多为白色。

二.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烤烟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1993年鉴定,烟叶质量与云南优质烟叶相似。烘烤出来的烟叶,烟色桔黄,油分足、香味浓,各种化学成份含量协调,品质佳。1993年选样参加全国评比荣获外观质量第一名。产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北京等地。2001年靖西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技术管理示范县之一。2004年靖西县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示范县。2005年自治区农业厅授予靖西县"广西烟叶第一大县"荣誉称号。2007年实现了总产量、总产值、均价、亩产值、烟农户均收入、上等烟比例和烟叶税等8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共落实13个乡镇,97个村,395个屯,2948户烟农种烟,计划种植8000亩,落实面积60171亩,烟农签订合同种植面积50186亩,户均面积20亩。截止6月25日全县累计在烤2267炉,累计出炉9360炉,累计出炉烟叶8.2万担。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三黄鸡

岑溪三黄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鸡,是广西历史上四大名鸡之一,此鸡是由一种野鸡长期驯养而成。1977年广西外贸系统在灵山以统一加工,不标名现场品尝的方法,对全省16个肉鸡品种进行品尝评比,最终品尝者认为肉质最佳的是岑溪三黄鸡;1993年广西外贸系统又在南宁西园饭店,邀请香港九龙一带有几十年经营家禽经验的商人,对全省16个供港活鸡品种进行外表评定,商人们一致认为岑溪三黄鸡和贺县的信都鸡为最佳品种;同年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又受到对外经济贸易部领导赞誉和好评,并向岑溪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为了全方位开发这个优良的地方品种,岑溪外贸鸡场于1983年起,对岑溪三黄鸡进行开发,1987年起,连续七年对其进行严格的系统选育。经过系统选育的岑溪三黄鸡,全面保留古典型的体型、外貌和肉质的特色,型、色、香、味俱臻一流,是广西唯一经过系统选育的地方土鸡。目前岑溪市外贸鸡场把选育后的岑溪三黄鸡放到果园、林区、山地进行放牧饲养,用传统的饲料喂养,所养出的肉鸡与传统的放养鸡保持了一致的特色,是制作白切鸡的最佳品种,曾得到广州十大名厨白天鹅宾馆中厨总监庄伟佳先生的赞誉。(岑溪)

古典型岑溪三黄鸡因为品质优良,于2003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2006年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在“梧州市十个最好吃的美食”评选中排名第一,2010年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5年起连续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荣获首届中国地方鸡(土鸡)金牌名鸡称号,2011年7月在广州“百鸡宴暨粤菜文化推广活动”中,被评为“优质名牌鸡”,同月在广西水畜牧品牌产品北京推介会上,被评为“广西水产畜牧品牌北京推介会最佳品牌产品”。

由于古典型岑溪三黄鸡的型、色、香、味俱瑧一流,特别是用古典型岑溪三黄鸡制作的“水蒸鸡”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青睐。

四. 广西 来宾 象州 葛根

粉葛药名葛根,一年生藤本植物,味甘性凉,具有生津止渴,解饥退热的功效,对发热头痛、肢体麻木、糖尿病及咽喉肿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湘黄鸡

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躯体大小适中,成鸡一般重1600克,结构匀称,头小,单冠,脚矮,颈短。公鸡前胸宽阔,毛色金黄带红,躯体秀丽而英武,啼声响亮而清脆;母鸡躯体较短,背宽,后躯浑圆,腹部柔软而富弹性,产蛋性能好。湘黄鸡的药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经血,止白带,是妇科要药,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七.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 海门黄鸡

海门黄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江苏省海门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海门地区农业已相当发达,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古时居住草房,当地就在屋后林间、田间养鸡,自由采食,“日出而牧,日落回窝”,因而形成了耐粗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海门土鸡,在当地视为上乘佳肴和滋补品。明清时期,海门土鸡随着海门县城的几次搬迁,农民迁往他乡,海门土鸡也分布到了盐城射阳、大丰和南通如皋、如东和启东等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海门农科所以海门土鸡为资源,经杂交选育,培育出了海门草鸡。后因各种原因,濒于绝种。本世纪初,海门市绿源肉鸡专业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畜牧总站重新调研收集海门草鸡资源,通过世代闭锁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了具有体型小,早熟,肉质好的海门黄鸡。

地域范围

海门黄鸡原产地位于江苏省海门市辖区内的包场镇、正余镇、余东镇、刘浩镇、滨海新区、树勋镇、王浩镇、货隆镇、四甲镇、海门镇、三厂镇、常乐镇。总面积5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21°04’-121°32’,北纬31°46’-32°09’。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海门黄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具有黄羽、黄喙、黄胫三黄特征。主翼羽、颈羽、尾羽末端有黑色斑羽。红色单冠,冠齿4个-9个,肉长呈椭圆形颜门黄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具有黄羽、黄喙、黄径三黄特征。色鲜红。胫细光滑,无胫羽。早熟,适应性强。 2、内在品质指标:胴体皮薄、肤色浅黄,皮下脂肪适中,肉质致密;口感柔软细嫩,汤汁清香,具有地方鸡种独特风味。肌纤维细而致密,含水量较少,鸡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质鲜美。 3、产品质量安全。海门黄鸡产品质量严格按照《NY5034-2001无公害食品 鸡肉》标准要求执行,确保食品安全。

八.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良井三黄鸡

良井三黄鸡

九. 安徽省 滁州 天长 天长三黄鸡

天长三黄鸡

十.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广丰白耳黄鸡

广丰白耳黄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丰白耳黄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丰白耳黄鸡又名白耳银鸡、江山白耳鸡、玉山白耳鸡、上饶白耳鸡,主产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的江山县。 保种方式: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江西强丰种禽业有限公司) 数量:2002年产区共有80万只。白耳黄鸡属我国稀有的白耳蛋用早熟鸡种。白耳黄鸡的选择以三黄一白的外貌为标准,即黄羽、黄喙、黄脚、白耳。单冠直立,耳垂大,呈银白色,虹彩金黄色,喙略弯,黄色或灰黄色,全身羽毛黄色,大镰羽不发达,黑色呈绿色光泽,小镰羽橘红色。皮肤和胫部呈黄色,无胫羽。成年鸡体重:公1450克,母1190克。成年鸡屠宰率:半净膛,公83.3%,母85.3%;全净膛,公76.7%,母69.7%。开产日龄152天,年产蛋184个,蛋重55克,蛋壳呈深褐色。

地域范围

白耳黄鸡原产地域为广丰县行政区划内,分别是永丰街道、芦林街道、丰溪街道、下溪镇、洋口镇、霞峰镇、枧底镇、湖丰镇、壶峤镇、大南镇、排山镇、吴村镇、东阳乡、五都镇、大石乡、泉波镇、毛村镇、嵩峰乡、桐畈镇、沙田镇、横山镇、少阳乡、铜钹山镇等23个乡(镇、街道),面积1377.79平方公里,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18″~118°29′15″,北纬28°31′30″~28°37′23″,县境南北长62.5公里,东西宽45公里。东界浙江省江山市,南邻福建省浦城、崇安县,西靠上饶县,北毗玉山县。保护规模为白耳黄鸡地理标志地域内生产的白耳黄鸡及其产品,年规模1200万羽,年产量1.2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