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京的特产 柿子 中国最好吃的柿子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京的特产 柿子 中国最好吃的柿子在哪里更新时间:2024-05-12 13:25:46

一. 山西省 长治 黎城县 黎城柿子

柿子:素称黎城 “四大宝” 之一。黎城县是山西省经济林基地县。柿果多汁甘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葡萄糖和果糖;它含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比苹果、梨、桃、杏都多,黎城市子加工而成的柿饼,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木密醇,其柿霜具有清热、生津解渴和止咳利咽的作用。可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等症,黎城柿饼临床运用,具有止血润便的作用,能冶疗痔疮肿痛、产后打嗝不止和直肠出血等症。黎城柿子果大皮薄、肉细浆多、味甜无籽、最易脱涩。一般年产量在2300万斤左右,大部分加工成柿饼,其产品质量上乘、色泽好、包装精。

二.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三.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于都柿子

有“柿子之乡”誉称的于都县,今年大盒柿、牛心柿、枇柿又获丰收,预计全县产柿子总产可达百万公斤,产品全部由该县某食品公司包收购,柿农不愁销。

营养价值剖析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不少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功效

柿子的招牌营养素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柿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含碘。所以因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帮助。一般人平时经常食时,对预防碘缺乏也大有好处。

柿子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利肠、除热、止血,还可充饥。

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

特别提示

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

食柿应尽量少食柿皮。

柿饼表面的柿霜是柿子的精华,不要丢弃。

四. 山东省 济南 长清区 长清柿子

长清县(现今的长清区)柿树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柿子含糖量高,味美而营养丰富,用途很多。除生食外可制成柿饼、柿干、柿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柿果具有降血压、治胃病、解酒毒的功效,柿饼霜可治喉痛与口疮。济南的柿饼除当地食用外,还批量出口香港、东南亚、日本、西欧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

五.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柿子

古田柿子(dilspyros rari linn.f.)色泽鲜艳,果形美观,肉质松脆甘美或柔软多汁,含糖量高,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柿丸,畅销沿海各地,为沿海渔民出海进补的珍品。古田柿子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并且止血润便,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解酒毒,利尿消肿;柿霜能治喉痛,咽干、口舌生疮;柿蒂可治呃逆及夜尿症等医治效果。

古田柿子生产历史悠久,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县大桥镇、吉巷乡、湖滨乡等乡镇海拔在400-900m的山地上。主要名优柿子有鲜食品种有八月黄、鸭蛋柿、灯笼柿。加工柿丸的品种有桃圆柿、山虎棠。

古田柿树适应性强,管理粗放,产量高,寿命长,祖上流传下来200余年的大树在大桥镇比比皆是,至今树体健壮,生长结果良好;单株产量高达1000-2000斤。2001年全县柿树栽培面积2943亩,年产量达1486吨。

七.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水晶柿子饼

水晶柿子饼是西安的独有名点了。它是以陕西临潼火晶柿子为原料。制作时,去掉柿皮,将肉捣烂,拌以面粉,然后以桂花、白糖做馅,放在油锅里煎熟,吃起来,香甜软绵,油润爽口。

制作方法:

1、柿子洗净,去皮去蒂将果肉置于碗中;

2、加入面粉(面粉的用量以面团不粘手为宜,不必另外加水)揉搓成团,盖上保鲜膜放置一旁静置15分钟;

3、将面团分割为小面剂(大小可随意),取一块面剂,搓圆后按扁,包入适量馅(馅可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收口捏紧搓圆后轻轻按扁,做成柿子饼生坯;

4、平底锅中倒油,烧热后将柿子饼生坯放入锅中,盖上锅盖,中小火煎至一面金黄翻面,两面金黄即可盛出。出锅后最好用厨房纸吸去多余的油分,就可以吃啦。

小提示:柿子饼好吃,但一次不能吃太多,而且柿子不要与含高蛋白的鱼、虾、螃蟹等一同食用。

八. 山西省 运城 新绛县 南社柿子

南社柿子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柿子饼

柿子饼是临渭区南塬的风味小吃,每次走在大街上,看到卖柿子饼的总会买来吃。

首先明确一下,这儿说的“柿子饼”可不是“柿饼”——“柿饼”是指那种完全由柿子制成的、表面有一层白白的果霜(柿子的果糖结晶体),吃起来甜甜的小饼,那是把硬柿子通过削皮、晾晒、打蔫、脱水、变软、压饼、出霜等一系列方法制作而成的,而“柿子饼”则是柿子面“烙饼”。两种食物都属于陕西,区别在于前者完全属于“零嘴”的范畴,后者不仅是小吃,也可端上饭桌、纳入正餐。

关于柿子饼,在在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着一段与闯王李自成有关的故事。相传,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陕西建立了“大顺”政权以后,继续进军北京。起兵之时,关中正值灾荒之年,粮食缺乏,老百姓用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

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渭区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柿子饼。做柿子饼的柿子的特点必须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致密,多汁,品质极好。临渭区南塬柿子饼色泽金黄,饼面粘甜,黄桂芳香。而柿子饼要说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的,因为柿子之后秋冬季有,而做柿子饼要选用熟透了的,软糯的柿子才好吃,所以柿子饼就显得异常的"名贵"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