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 特产店 买熊猫 成都卖熊猫纪念品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 特产店 买熊猫 成都卖熊猫纪念品地方更新时间:2024-01-27 18:30:14

一.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蛋烘糕

蛋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成都名小吃中,蛋烘糕是其中佼佼者,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制作流程: 1、制糕坯液。将面粉倒入陶盆内。红糖用开水化成汁,滤去杂质,倒入面粉中。蛋液倒糖水中,勿粘干面粉。用木棒搅拌均匀,再加苏打(先用水调过),继续搅拌成面糊状,静置。 烘糕

2、制馅。去掉金钩的杂质和虾皮,用绍洒浸渍。猪肉剁细,用水豆粉上浆。猪板油在锅中熬出油,去油渣,将猪肉倒入锅中炒,放酱油续炒后,放金钩炒转,起锅前放味精。 3、包馅烘烤。特制的直径约12厘米、高约2厘米、有益的小圆铜锅,置小烤炉上。用油刷蘸熟菜油少许涂铜锅内,舀50克糕坯液入锅中,桰:炉烘烤约30秒钟,即将馅舀进糕的面上,盖好盖,再烘烤30余秒钟即熟。取下,将糕对折成半圆形即可。

二.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三.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王粑肉

煨肉是以微火将肉炖熟的烹调技艺。王志坤以制作粑肉而有名,人称王粑肉。他煨出的粑肉,色泽黄亮,醇和粑香,肥而不腻,粑而不烂,香味浓郁,富含营养,是继承传统名菜坛子肉基础上改进的名小吃。王家粑肉在清代定型,清末传至王玉兴,技艺精湛,闻名遐迩。现在粑肉制作者王志坤系王玉兴之子。

四. 四川省 成都 青羊 水煮牛肉

    是川菜中"麻、辣、烫"的代表,源于盐都自贡,自贡盐场过去以牛为动力撮卤水,一匹壮牛数月即淘汰,盐工将牛肉用水煮食,加点盐、辣椒、花椒作佐料。后经厨师改进,成为川味浓郁的名菜,麻辣味厚,滑嫩爽口。( 成都)

菜系:川菜

口味:香辣

价格:10-40元

原料:

牛肉(肥瘦)500克,油菜100克,青蒜50克,植物油30克,料酒15克,老抽5克,淀粉(玉米)5克,豆瓣酱10克,辣椒10克,花椒5克,大葱5克,姜3克,大蒜(白皮)5克。

制作方法:

1.将牛肉洗净切片,加淀粉、精盐、料酒、老抽拌匀。

2.油菜、青蒜均择洗干净切成段。

3.锅烧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粒小火翻炒至酥,取出晾凉。

4.花椒碾碎,辣椒切段。

5.葱切花,姜、蒜切片。

6.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花、姜蒜片、豆瓣酱炒香,添适量水,加入精盐、味精,青蒜段、油菜段烧开。

7.捞出青蒜、油菜装入汤碗内。

8.将牛肉片放入烧开的汤内,大火煮至牛肉熟透,倒入汤碗,撒上辣椒段、花椒末。

9.炒锅注油烧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粒炸出香味,浇入汤碗内即可。

五.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张牛肉

张牛肉又名火边牛肉,色黑而亮,肉质松软,细嚼干鱼,根根化渣,风味独特。张牛肉已有90多年历史,原名徐牛肉,为徐绍林所创。新中国成立后,将技术传授给女婿张清云,更名为张牛肉。

六.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韩包子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

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韩文华已逝世多年,为保持韩包子的传统风味特色,长期以来在包子制作过程由韩包子传人即韩文华亲自带出的具有高、中级面点师技术职称的厨师王永华、林善涛等主理,严格掌握用料比例和操作程序。首先选用上等面粉(精白粉)加猪板化油、白糖和面做成包子皮。其次,馅心按不同口味进行调配。如鲜肉包子选用半肥瘦的夹肉剁细,分一半在锅中酥后再与另一半鲜肉合在一起并配以上等酱油椒粉、姜汁、川椒粉、料酒、味精、鸡汤等10余种调料拌匀而成;火腿包子馅心所用的火煺非市场上买的,而是该店精心腌制的。待火腿腌熟后剁成细末,与剁细的鲜猪肉、调料拌匀方可。由于用料考究,精心制作,所以韩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纹清晰、馅心细嫩、松软化渣鲜香可口等特点,其色香味形俱佳。现在,韩包子在挖掘传统包子的基础之上增添了不同口味的包子,共有叉烧、芽菜、火腿、鲜肉、三鲜、香菇、口茉,附油等8个品种。另外还有韩包子系列套餐供应。( 成都)

七.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蜂蜜

温江县盛产油菜籽。油菜花开季节所酿蜂蜜呈乳白色,蜜汁浓,是营养佳品,亦可入药。解放前夕,全县有中蜂2631群。1972年起,试产蜂王浆,采收50斤。1977年中西蜂发展到6777群,产蜜达80万斤,产蜂王浆453.3斤。1984年开始

八.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郁金

郁金:又名玉京,著名中药材。县内栽培已有900多年历史。不仅畅销国内,还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出口。( 双流县)

九.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州川芎

崇州川芎,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川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简介 崇州川芎 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

资源优势 崇州市位于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境内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市内五级渠系网络基本形成;土壤肥沃, PH值中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月上旬气温能够稳定通过12℃。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能满足川芎种植的需要,崇州市宜种川芎面积达5万亩。崇州市川芎种植历史悠久,近两年来农业部门正积极推广GAP绿色种植技术,川芎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常年种植面积达6000亩。崇州市西距省会城市成都市25公里,距国际航空港双流机场20公里,市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成温邛高速公路经过该市,交通十分便利。

十. 四川省 成都 锦江 清汤抄手

用料:抄手皮500克,瘦猪肉400克,豆粉150克,鸡蛋1个,清汤100克,葱50克,姜15克,盐25克,胡椒面3克,香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1、猪肉去筋,捶茸,装盆内,打入1个鸡蛋,放盐20克,放胡椒面、味精、香油,姜捶茸(加水)挤汁50克,葱挤汁35克,水豆粉少许,一起倒入盆内搅拌,边搅拌边加清水200克,拌至水肉一体,作抄手馅。2、将制好的清汤盛入每个小碗内半碗。用皮包馅呈菱角形即成抄手,放入开水锅中,煮熟捞起,沥干水,装入清汤碗内即成。注意:馅的味道要调配准,质地要嫩,汤味要鲜。若不用清汤,加酱油、白糖、味精、胡椒面、蒜泥、葱花、花椒面、红油辣椒,即为"红油抄手"。特点:皮薄肉嫩,味美汤鲜,老少皆宜,是川菜中的主要小吃。( 成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