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津特产大麻花正宗 天津大麻花正宗的散装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津特产大麻花正宗 天津大麻花正宗的散装的更新时间:2024-01-31 17:30:02

一.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姚麻花

品高心诚达天下巴蜀一绝姚麻花——蓬安姚麻花

蓬安姚麻花系清朝乾隆年间在宫廷里担任御厨的姚氏先人专办清朝皇帝秘制的御用食品,后来姚氏先人辞官回乡,其制作麻花的独门宫廷御膳的手艺也随之带回了家乡蓬安,并历代传秘至今。蓬安姚麻花采用上等小麦精粉与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内富含铁,硒等元素健身养生的神龙泉水精致而成,目前已开发有椒盐,肉松,芝麻,怪味,红糖,麻辣系列产品,无防腐剂,天然绿色食品,自然状态下课储藏六个月以上,独具特色的现场制作工艺和上乘的产品品质,被誉为“无法复制的巴蜀一绝”畅销川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广大消费者赞美

地址:蓬安县下河街周子古镇内

二. 天津市 河北区 天津银鱼

天津—银鱼,学名安氏新银鱼,古称“脍残鱼”。相传银鱼是残羹入水化成。圆柱形,无鳞,内仅存一条软骨,刺亦能食。每至秋末冬初,长至20厘米,100余克重。因其不食杂物,只吸收水中营养,腹内纯净不见脏腑,全身腊白如玉,故名。食时不用破腹,无鱼腥味。银鱼生长在渤海湾的咸水中,洄游于海河与蓟运河,宁河至北塘河段为著名产区。每至冬季鲜肥满籽,成群结队进入海河产卵。游至三岔河口时,河面薄冰初复,渔民破凌,以罾网之。此时此地的银鱼眼圈为金色,最为珍贵,俗称“金眼银鱼”。出售时,雌雄配对,衬托菜叶,白绿分明,十分喜人,之有一股黄瓜的清香味,鲜嫩异常。

文化:明朝的太监刘瑾最爱吃银鱼,曾在天津置“银鱼厂太监” 专门采集卫河银鱼。袁世凯执政时,曾设“银鱼税”,可见其珍贵。《天津县新志》载;“鱼类多常品,惟银鱼为,严冬冰冱,游集于三岔河中,伐冰施网而得之,莹清澈骨,其昧清鲜,非他方产者所能比”。崔旭曾有“出网冰鲜玉不如”的赞美。周楚良在《津门竹枝词》中也有“银鱼绍酒纳于觞,味似黄瓜趁作汤,玉眼何如金眼贵,海河不如卫河强”的咏叹。

功效:银鱼的做法颇多,有咸鲜口味的朱砂银鱼、高丽银鱼、白汁银鱼、青韭炒银鱼、银鱼羹;酸甜口味的酸沙银鱼、官烧银鱼、溜银鱼腐。银鱼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益肺利水,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痨诸疾。

三. 天津市 武清区 天津绢花

天津的绒绢花以人称“花儿刘”的武清县刘享元的作品最为驰名。南
王坪村王永寅擅制纸、绢、绫、绸、通草花,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50年代初,绒绢花鸟艺人开始制作绒鸟兽,销往国外;70年代后期又制作绒绢昆虫;80年代,又发展了绒制滑稽动物、人物和绢制把花、盆花等。天津玉丰泰绒花店的绒绢花,在逢年过节和喜庆日,畅销一时。在制作技巧上保持传统工艺,而在造型上不断翻新,并逐渐扩大了新潮花、涤纶花以及头饰、胸花等。经营的绒绢花和塑料盆景、工艺品、插花诸商品,现已达250多种。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麻花桂鱼

麻花桂鱼,很早就是应城民间喜庆宴席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应城盛产桂鱼,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风味小吃食品,民间每在举办结婚喜庆时,常以鲜活桂鱼以及麻花之类的食品,于女方出嫁时馈赠。关于麻花桂鱼佳肴的传名于世,还有一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道台常领随从人员在民间查访民情。一天,正遇一桩婚姻喜事。只听吹吹打打的民间乐声由远而近,十分热闹,引起了道台的兴趣,随即顺口吟道:“呜啦呜啦又呜啦,谁家姑娘嫁谁家?若问洞房花烛事……”刚欲将下句脱口而出,忽地感到有失体统,便回顾随从令其代续,随从接唱道:“嘉宾共享鱼麻花。”道台连声称好,一行欢笑声引起举婚人家的注意,得知是道台大人时,便奉上桂鱼和麻花等食品,并一再邀请到家盛筵款待。道台在尽兴之余,命官府厨师将所赠桂鱼、麻花烹制成菜回敬主人。宾主共进餐饮酒,边吃麻花边品鱼,别有一番风味。自此,麻花桂鱼便在江汉平原远近相传。

这麻花桂鱼佳肴具有一定食疗功效。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贫血、肝病、结核病、口腔疾病、软骨病、皮炎、记忆力减退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麻花桂鱼的制作原料是:桂鱼一尾重约1.5斤,油炸麻花0.2斤,另备以火腿、虾仁、冬菇、冬笋等待用。在制法上十分讲究,首先是桂鱼经初加工后,在两片鱼面上各剞上十字花刀,置沸水中略烫,转清水中泡制卷筒形,连鱼头入锅,加绍酒、姜汁、精盐腌渍一分钟。另将火腿、冬菇、冬笋分别切丝用精盐拌匀平铺在鱼面上,入笼置旺火上蒸12分钟取出,麻花摆在鱼的周围。最后在炒锅内下熟猪油放旺火上,加绍酒、姜汁、精盐、鸡汤、味精,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下胡椒粉、葱白末推匀起锅,再浇在鱼的全身即成。

五. 山西省 运城 稷山县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铰链形,故又称“铰链棒”。有甜、咸两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区别。

原料配方(成品约168只,重约6公斤) 面粉5公斤 砂糖粉0.5公斤 植物油0.075公斤 奶粉0.175公斤 碱粉0.105公斤(冬季0.1公斤) 明矾0.1公斤 炸制耗用植物油1.25公斤

如制拌糖麻花另备撒用糖粉0.65公斤,如制咸味的可减少砂糖粉,加用适量冰蛋和盐。

最早享誉-豫黄河三角洲的山西稷山麻花,是中华传统风味特色名吃。如今,稷山粮局的邓氏麻花,太原的稷山白丑小麻花、王志勃麻花等在国内21个省市消费者中颇受青睐,在省城太原、首都北京及深圳、乌鲁木齐、大连直至冰岛哈尔滨,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在内,排起了长队,购买稷山麻花者络绎不绝,成为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平面、网络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集中策划,轮番炒作,使稷山麻花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

中华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有其一。稷山麻花,因源于中华民族农业始祖教民稼穑、栽植五谷的后稷故里而得名。

稷山麻花的起源有其传奇性。南北朝时,西魏大统四年(538年),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玉璧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璧城曾发生过两次大战。东魏的高欢政权,于公元542年和546年,两次攻打西魏的于文泰政权,都以高欢失败而告终。明代御史宋仪望曾写诗云:轺车转入稷山城,城畔犹传玉璧营;战骨只留荒冢土,萧萧落水尽悲声。此地汾河南玉璧城周围为战地实营,因战乱灾荒,在这里生息的民众,虽草木茂盛,但野兽出没,毒蝎横行,凡中毒者,十有半亡。人们为诅咒蝎毒,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这种起初只有一股油炸的蝎尾,演变成今天的两股、三股稷山麻花。古老的麻花绳子、大姑娘小媳妇的麻花辫子,与稷山麻花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稷山麻花始创于隋朝开皇年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油炸食品,硬面和就,配料考究,口味独特,纯手工制作。特别是稷山翟店老街一黄姓开的“品香斋”麻花店,其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其西位村的亲家宁氏在长安及兰州经商,便差人返乡学得好手艺,在长安、兰州开辟“品香斋”稷山麻花连锁店,轰动一时。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宰相裴耀卿(681至743年),字焕之,稷山人氏。唐开元初年,玄宗升耀卿为长安令,后任济、宣、冀三州刺史,升任户部侍郎,调任京兆尹、侍中,升为尚书左丞相,封为赵成侯。他在做州官和朝政理事时,终不忘将家乡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两大地方传统名介绍给朝中,使稷山麻花、板枣得以成为宫廷佳品。

元世祖监察御使姚天福,稷山南阳人氏,其升任刑部尚书后,在-一带任扬州路总管,吃到家乡稷山小麻花,赞不绝口,力荐元世祖忽必烈品尝,受到皇亲国戚的青睐。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稷山佛峪口一带屯积练兵,登基后始终没忘稷山一带享有盛名的麻花,常食不厌。

清代大学士、一代文豪纪晓岚曾对推介稷山麻花做过历史性的贡献。纪晓岚的岳父马永图,敕封儒林郎,曾任四川江津、山西稷山、山东城武知县和内阁中书。马永图生有四女,次女嫁与纪晓岚。纪晓岚常吃到岳父带给他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细细品味,感悟许多,撰文称颂。乾隆皇帝江南出巡,纪晓岚向皇上介绍地方名吃稷山麻花,乾隆皇帝亲口品尝,称道:“形如绳头,香酥可口,出类拔萃,别具风味。”由此,稷山麻花被列为朝廷御餐食品,地方年年进贡。稷山麻花随之名声大振,传名后世。

稷山麻花发展 空间远大

稷山麻花制作精成,用料考究,色泽金黄,圆润透亮,食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嚼后无渣,百食不厌,风味无穷,长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几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成为中国麻花发源地,是炎黄子孙喜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食品。

稷山麻花既秉承了麻花传统的技巧和手法,又将现代科技注入到麻花制作中。因此,稷山麻花形成几大特点:一是具有领先的品质优势,体现了独特的配方和加工工艺;二是有极大的品牌优势,成为中华名吃;三是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四是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同时,稷山麻花实现了由产品单调向数十种新型系列品种、造型发展和从不易保存到保存期时长三个季度的两大突破。

稷山麻花当今首推邓氏麻花。作为三代祖传的“老字号”和获国家注册商标的稷山致贵麻花,它继承了原有的特色,又使用现代新料质,配以精美包装,其名声远扬。邓氏麻花咸、甜兼存,油酥、巧克力、五香、怪味麻花数10余个品种,年销量达到1万余箱。邓氏麻花屡获全国和省市名优食品大奖,成为“中华一绝”。

1985年6月19日,时任0中央总-的-来稷山视察,亲自品尝了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称赞稷山油酥麻花“香脆爽口、老少皆宜”。二十一世纪初期,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著名影视剧、小品演员潘长江,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先后莅临稷山演出,就餐时对稷山麻花情有独钟,赞不绝口。近年来,在首都黄河京都大酒店、太原迎泽宾馆、运城宾馆和稷山红楼宾馆,稷山麻花成为款待中外宾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1999年,稷山白丑小麻花挺进省城太原,其总部在桃园一巷安营扎寨,分部遍布三大区域。2002年11月初,稷山麻花开始火爆,繁盛时期每天销售达500多公斤,购买者多时达上百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排长队购买稷山麻花,时为并州一大风景。稷山麻花把消费者搅得欲罢不能,成为市场的-货。

稷山县想方设法发展麻花产业,成立了稷山麻花协会,为其商标注册。这为推动稷山麻花占领省城市场,拓展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名吃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在过去年代,白面、食油非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所及,稷山麻花只是在北方一些喜庆婚宴、走亲访友、节日待客时偶尔品尝。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稷山麻花已从宫廷御食走向百姓餐桌,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从小城乡走向大都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稷山麻花出奇制胜,抢占市场,其影响力巨大,一是消费者购买力日渐增强,其品牌得到了广泛认同。二是稷山麻花生产经营者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其名产受到一致青睐。其秘诀在于,破解“供应”如何激发需求,刺激消费的难题。稷山麻花由冷到热,由小到大,由北到强,其缘由,一是高起点扩张,适应市场供求弹性。二是高水平运作,使特色产品再展风光,打造出了稷山麻花品牌。

六. 天津市 东丽区 天津实心芹菜

天津—实心芹菜,是天津的特色农作物。该品种源于津郊独特的农家优良品种,经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多年提纯复壮而成。叶柄髓腔很小,腹沟深而窄。食用爽口,品质好。耐肥,耐水,适应性强,产量高,抗寒性强,春季不易抽薹,且耐贮藏,耐运输。具有实心、绿叶、白根、清甜、质脆、纤维少、品质好等特点。

栽培:秋露地多用育苗,津京地区于6月下旬播种,播前进行低温浸种催芽。播后苗床要覆苇箔等保湿,遮荫降温防雨打。出苗后保持苗床湿润。立秋后定植,株行距14×7厘米。秋大棚于7月上旬播种。春露地于2月上旬播于保护地,3月下旬定植。芹菜地要施足基肥,在营养生长盛期要供给足够的水肥。春茬缓苗后就要水肥齐攻。此外还可在温室或风障小棚加覆盖冬栽培,7月到8月上播种,9月下到10月上定植,第二年4月上至5月上收获,此茬冬前须育成5-6片真叶的大苗,并要及时定植,栽植深度较秋芹菜稍深点。

功效:

1、平肝降压。芹菜含酸性的降压成分,对免、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血管灌流,可使血管扩张;用主动脉弓灌流法,它能对抗烟碱、山梗茶碱引起的升压反应,并可引起降压。临床对于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效。

2、镇静安神。从芹菜子中分离出的一种碱性成分,对动物有镇静作用,对人体能起安定作用;芹菜甘或芹菜素口服能对抗-引起的小鼠兴奋,有利于安定情绪,消除烦躁。

3、利尿消肿。芹菜含有利尿有效成分,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临床上以芹菜水煎有效率达85、7%,可治疗乳糜尿。

4、防癌抗癌。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它经肠内消化作用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高浓度时可抑制肠内细菌产生的致癌物质。它还可以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减少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达到预防结肠癌的目的。

5、养血补虚。芹菜含铁量较高,能补充妇女经血的损失,食之能避免皮肤苍白、干燥、面色无华,而且可使目光有神,头发黑亮。

七.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天津鸭梨

个头硕大,皮薄且呈淡黄色。果核小,肉质细腻鲜嫩汁多,香甜可口,清香淡雅。

八. 天津市 宁河区 天津金丝小枣

主要用途是制成红枣,也可鲜食。该品种树势较弱,丰产稳产。果实类型有20余种,平均果重4~7g。皮薄、肉厚、色鲜红,光亮美观,肉质细脆,汁中多,味极甜,核细小。干制率60%,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38%,过熟的枣果,掰开时拉有黄丝,故名金丝小枣。红枣含糖74~80%,果实耐贮运,喜肥沃粘土、壤土,耐瘠性较差,抗盐碱力强,适宜盐碱地发展,是目前品质最好的红枣品种。成熟期在9月下旬。

九.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北韩大麻花

--花

-麻花于明洪武年间由武功-村韩氏宗祖韩林始创,迄今已历六百余年。-麻花以优质小麦精粉和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和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精制而成。

-麻花以“香、酥、脆、鲜”闻名遐迩,系纯天然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绿色健康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