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绍兴特产笋干 浙江绍兴笋干制作流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绍兴特产笋干 浙江绍兴笋干制作流程更新时间:2024-01-23 22:47:44

一.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香榧

香榧为常绿乔木,属紫杉科榧属,是世界稀有干果之一。香榧在我国 为原产,浙江是原产地之一,会稽山区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 适宜香榧树生长,是浙江香榧的主产区,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榧 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29个月,一代果实从花芽原基形成到果 实形态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每年的5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 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 同树”。香榧树寿命长达四、五百年,有“寿星树”之称。

历史上会稽山香榧夙向闻名。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任杭州知州时,曾 写有赞美会稽山香榧的诗,诗曰:“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实。瘴雾脱 蛮溪,清樽奉佳客。”南宋《嘉泰会稽山志》载:“稽山之榧,多佳者。 ”清朝末年,枫桥镇上致和等3家商号收购香榧,加工成双熄香榧,运 销沪杭。据民国23年(1934)《诸暨县物产及农村状况》记载:“诸暨 县年输出香榧3400担(170吨),用船、火车运销沪杭。”建国后,“ 枫桥香榧”畅销国内市场,并供应出口。 香榧又称细榧、真榧,是榧属植物中品质最优的一种果实。“枫桥 香榧”,品质上乘,壳皮特薄,仁肉清香浓郁,誉满中外。

香榧炒制, 历来由专业炒制工场用木炭以文火烘焙加工,70年代改用“双炒法”, 即先砂炒一次,入盐水浸后再砂炒一次。80年代后期起,诸暨兴办香榧 炒制加工厂达数十家,炒制方法有带壳淡炒、带壳盐炒及脱衣椒盐炒等 多种,使香酥可口的香榧更具风味。

香榧营养丰富,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份1.0-2.4%及多种维生素。香榧经炒制食用,清香浓郁,松脆香酥。吃香榧有 讲究,每颗香榧上有两只“眼睛”,吃时无须用牙咬开果壳,只要用拇 指和食指安着“眼睛”一捺,硬壳便开裂。香榧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 还可炸油。香榧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肺、润肠、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驱蛔虫,故食用时不必细加去衣。

据〈本草纲目〉记载,香榧具有“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痔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 助阳道”等功能。( 绍兴)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上虞黄瓜

    上虞黄瓜是黄瓜中的一个短瓜类型品种,是经本地劳动人民选优汰劣培育出来的地方良种,具有质优味佳、产量较高,外貌美观的特点,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食用习惯。    上虞黄瓜主产地是曹娥江两岸的江滩冲积地带。素负盛名的产地有梁湖乡的大库、古里巷村,该地除栽培黄瓜外,还有育黄瓜秧苗供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传统习惯。此外中塘乡的梁巷、大厂村,娥江乡的后村、后郭村均出产上虞黄瓜。1987年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所产黄瓜主销于本市和余姚、宁波等地。    上虞黄瓜属葫芦科。为1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卷须不分歧。叶五角状心脏形,浓绿或黄绿色。一般雌雄同株异花,属短黄瓜类。早熟,春季栽培。果面果瘤稀少,有刺毛,瓜圆柱状,长20厘米左右,直径4一5厘米,单瓜重150克左右。果皮黄白色,肉色青白。成熟老瓜果皮金黄色。商品瓜采摘已发育长大的嫩瓜。品质佳,脆嫩爽口,皮薄肉厚,水份多,种子少。一般亩产2000至3000公斤。    上虞黄瓜以生食为主,有清口解渴、利湿利尿、解毒作用。黄瓜上市正值瓜果淡季,而且本地人民向有在端午节必食黄瓜的风俗习惯。很受消费者欢迎。黄瓜除生食外,可作菜肴腌渍、凉拌,甜、咸均宜,并可炒食或作汤料,可食率为96%。( 上虞)

三.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大佛龙井

新昌的大佛龙井系列闻名遐迩,荣获过许多金项奖。展销会上大佛龙井一度受到外商的青睐和高度评价。

大佛龙井茶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新昌县。大佛龙井茶高香甘醇,经久耐泡,具典型高山茶风味。产品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农业名牌产品,全国农博会,茶博会金奖,获全国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大佛龙井茶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品牌信誉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新昌县将进一步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大佛龙井茶发展环境良好,市场情景广阔。

四. 浙江省 衢州 柯城区 大俱源京笋干

大俱源京笋干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大俱源村的。大俱源京笋干,笋质柔厚,美味可口,享有“寒士山珍”之誉。

大俱源京笋干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商界行家通称“香笋干”,历史上远销京、津、沪及省内杭、宁各地,深受顾客喜爱,誉满浙西,名传大江南北。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花边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花边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绍兴花边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类别:工艺品

产品特性:构图新颖,色调素雅,工针多样,技艺精湛。万缕丝,在抽纱制品中身价最高。镶边,是一种新颖产品,集挑制之精华,取平绣之细腻,价廉物美。辫子花边,立体感强,花色新美。锭织花边,采取机绣、手绣拼绣而成,质薄透明,美观大方。机织网扣,主供内销,垫纬提花,图案清晰,不皱不缩。

产品品种:主产品有万缕丝花边、镶边大套、辫子万缕丝、锭织花边和机织网扣等。

产品简介:用细纱编织而成。原名"万里斯",源于意大利威尼斯。是融国外工艺与中国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手工艺品。"万缕丝"和"镶边大套"先后在国内获奖。出口欧美、日本、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少量内销。绍兴花边以设计新颖美观,挑绣层次分明,图案结构对称,色泽素雅隽美,地方特色浓厚见长,被誉为“一根线艺术”、“中国的骄傲之花”。制作近20道工序,其中挑绣花工最重。一张重工床罩,投入千余工,挑绣500多万针。绍兴农村多挑花女工,盛时达12万余人。

产品历史:历经百多年历史,从清末就传入绍兴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加饭酒

半干型酒类。配料和酿造方法与元红酒相同。投入的用料量(饭量)较多(比元红酒增加10%),故名。根据增加的饭量多少,又分为“双加饭”和“特加饭”。酒色橙黄明亮,陈香浓郁,口味醇厚,富含氨基酸,为绍兴黄酒中上品。在第一、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1986年在第四届国际酒类及饮料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质奖;1988年下半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宴酒”。( 绍兴)

七.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诸暨竹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诸暨竹编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是诸暨传统手工艺产品。工匠艺人们用当地盛产的各种竹子,用巧手妙法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具有造型美观、编织精巧、牢固使用的优点。诸暨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专家在诸暨陈宅镇沙塔村南侧尖山湾遗址(距今四五千年)中发掘出20多件各种式样的竹编织物,其编织技艺完全不亚于今人。

诸暨竹编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一般需经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过程。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篾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近几年,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已从简单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印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亦有编织出人物者。在编织技艺上,除了保持传统的细密编之外,竹编艺人经过反复琢磨,又创造了特细编、疏编、疏密结合编、圆心起花以及条花、格花、穿花、贴花、漏花等多种新工艺。竹编大体可分为起底、编织、锁口3道工序。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运用编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近年来,诸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竹编产品的不断创新,竹编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不断增大。花色新颖,图案清晰,美观大方的各种图示竹席、帐帘、门帘、画屏等,因其篾薄条细,携带轻便,颇受用户欢迎,显示了诸暨竹编业的美好前景。

“诸暨竹编”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香榧

嵊州香榧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嵊州市是“中国香榧之乡”,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已有1300多年的香榧栽培历史,现有古香榧群落上百个,百年以上古香榧树3万多株。从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出台香榧种植扶持政策,10年落实财政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鼓励山区乡镇大力发展香榧种植。经过10多年培育发展,全市香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香榧面积11.5万亩,主要分布在谷来、竹溪、雅璜、通源、长乐等地。全市有香榧生产、经营企业20余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实现香榧年产值2亿多元。随着投产面积的不断扩大,香榧产量将成倍增长,去年达450吨,接下去年产量可望达到900吨。

近年来,嵊州市香榧在市场上面临着不同产地香榧的冲击。为确保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从今年起,市财政将每年投入400万元、4年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以提升香榧基地建设水平,注册“嵊州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香榧品牌整合,扶持香榧产业发展。

下阶段,嵊州市将采用母子商标的形式,将全市所有的香榧品牌整合成“嵊州香榧”,对企业(合作社、专卖店)使用“嵊州香榧”统一包装的,给予包装款总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并对在市外县级以上城市开设的“嵊州香榧”专卖店、在连锁超市设立“嵊州香榧”专柜也将进行相应的补助,提升嵊州香榧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嵊州香榧

嵊州市香榧产业协会

12087412

加工过的香榧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青石

产品名称:青石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特征:绍兴石矿,储量丰富,石质耐磨,抗压力强,天然级配好

产品简介:主产于绍兴县东湖、柯岩、吼山、下方桥、富盛、湖塘、斗门、江桥、福全等乡镇。绍兴采石,始于越国范蠡,盛于隋、唐。南宋嘉泰《会稽志》载:“隋开皇时,杨素封越国公,采羊山之石,以筑罗城。”罗城,即今绍兴城。至南宋,开采尤广。剩山遗石,多成绝景。城乡之间,以青石建筑的石桥、石板路、石板道地、石墙、石亭、石碑、石阁、石墓、石具和石塘等更为普遍。千年古桥,虽历经风凋雨蚀,仍安如磐石,至今尚在使用。故绍兴又被称为“石文化之乡”。绍兴石矿,储量丰富,石质耐磨,抗压力强,天然级配好,加工成寸子、半寸子、苍蝇头、瓜子片等各种规格的石子,是基本建设的热门货。产品畅销省内外.

产品历史:绍兴采石,始于越国范蠡,盛于隋、唐。南宋嘉泰《会稽志》载:“隋开皇时,杨素封越国公,采羊山之石,以筑罗城。”罗城,即今绍兴城。至南宋,开采尤广。剩山遗石,多成绝景。城乡之间,以青石建筑的石桥、石板路、石板道地、石墙、石亭、石碑、石阁、石墓、石具和石塘等更为普遍。千年古桥,虽历经风凋雨蚀,仍安如磐石,至今尚在使用。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笋干菜

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用冯村出产的原料做成的笋干菜口味最好,因为那地方水土特别适宜毛笋生长。余姚笋干菜可制作很多富有特色的菜肴,如泡汤、清蒸、烧鱼、炖鸡、煮豆腐、烤肉等等,荤素皆适,食之不嫌。据说,1总理来杭州时,总要让厨师炼制具宁波风味的特色菜――笋干菜烤肉。

余姚笋干菜的制作工序要求:选用鲜嫩毛笋,100市斤鲜笋切片后2日内晒干为4――5斤;雪里蕻也要嫩,洗净后当天晒燥,按100比3――4比例腌上若干天,然后晒干;用大锅,锅内放适量水,置笋干于底,舖干菜于上,先旺火烧,再文火烧,中间拌和均匀,待水干即可出锅。再用太阳晒至全干,放入酒甏储存。

余姚笋干菜大批量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品牌为“唯一”,50年代后笋干菜制作遍及余姚各地,著名的品牌有“唯一”、“冯村”、“菜心园”、“牟山湖”、“过泡饭”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