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滁州全椒特产腊肉 滁州全椒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滁州全椒特产腊肉 滁州全椒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2 00:28:30

一.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复兴茶叶

复兴茶叶出产于来安县舜山镇复兴茶场,该茶场始建于是1964年,位于来安县城北10公里处,紧邻白鹭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来安县新农村示范点林桥苗木生态园。背靠恋子山水库的复兴茶场,集山水之灵气,境内树木环绕,空气清新,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览白鹭美景,品复兴绿茶”说的就是这里。复兴茶场结合来安县白鹭岛生态旅游开发,研发生产的“复兴白鹭岛”牌系列绿茶,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耐泡等特色。品种有复兴云尖、复兴银针、复兴嫩芽、复兴兰花、复兴毛峰、白鹭雪芽、烘青等高中档名优绿茶。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皖东地区深受消费者和旅游人士青睐。

二.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凤阳玉雕

 凤阳玉石质地均匀,结构细密,色泽光滑,花纹清新高雅。按其不同的组成和颜色,可分为凤阳玉和大理石。前者近乎汉白玉,产于府城北部凤凰山和东部独山一带;后者酷似云南大理石,产于县南部和西南部的韭山、猴山、窑山等山区。由于玉石中所含的矿物质不同,所以其花纹各异,有虎皮花、条灰、墨玉、汉白玉、雪花白、蛇纹绿、芙蓉红、芝麻花、芦山青等10余个品种。

三.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定远桥尾

“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定远桥尾,用料讲究,是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盘,即经过加工腌制的肉制品,形如芭蕉扇状。太肥或太瘦的厚皮猪都不适宜,每个“桥尾”重量大约在2-2.5公斤左右,形状如扇,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不腻不厌,过夏不哈,隔冬不坏,不滴油,且耐贮存,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

四.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日月牌粉丝

日月牌贡品保健粉丝原为明洪武年间宫廷御膳精品,现为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该产品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融现代生产技术,精制而成。其特点是久煮不糊,复煮不碎,晶莹透明,柔韧爽口。具有降血压、利便利尿、强筋健骨之功效,多次荣获国家、安徽省保健食品优质奖,1997年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现已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五. 安徽省 滁州 南谯区 酥笏牌

酥笏牌

“酥笏牌”是以拌、揉、叠、切、烘、焖为工艺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产品,主要产于全椒县马厂、大墅等乡镇和县城一带。

“酥笏牌”因其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用的笏牌,加之香酥可口而得名。据考证,“酥笏牌”由该县马厂王朝勋老人在清乾隆年间创制而成。后来,“酥笏牌”的制作工艺由王氏家族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酥笏牌选料严格而科学,工艺复杂而独特,色、香、味俱全,尤以酥松著称,堪称中华一绝,在华东地区出产的休闲食品中闻名遐迩。

1958年,“酥笏牌”曾作为皖东地区名呈送中南海,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品尝,中央办公厅复函致谢。改革开放后,“酥笏牌”逐渐走向港澳台地区,并走出国门,港澳台同胞和外国朋友品尝后一致赞不绝口。现在,“酥笏牌”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并远销新加坡、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酥笏牌”酥松可口,营养丰富,它已成为茶铺和饭桌上的珍品、探亲访友相互馈赠的礼品、出差旅游的必备品,并逐步发展为一种饮食文化,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六. 安徽省 滁州 琅琊区 滁州九斤黄鸡

滁州九斤黄鸡

七.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定远花生

定远花生

花生是品质优良用途广泛的食品,定远县的花生和花生市场远近闻名,销路广,效益好,但是目前存在深加工不够,产业链较短,综合效益未能完全发挥等问题。定远花生可以制作成花生米、花生油、鱼皮花生、农家炒花生、花生糖等产品。

八.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凤阳藤茶

凤阳藤茶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凤阳藤茶内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黄酮类、酚类物质和多种人体必备的微量元素,具有奇特的去脂降压、清热解毒、护肝养颜之功效,是集营养、保健、药用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保健食品。

藤茶又名山甜茶、眉茶、白茶、龙须茶,采用纯天然野生植物的茎叶,并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味甘甜、性凉,不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料,更是一种药效保健性能很强的茶中奇葩。

凤阳县藤茶野生面积约15万亩,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韭山一带,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野生资源基地,目前加工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生长于山间的野生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其加工方式主要是手工加工。凤阳县藤茶手工加工虽有较长历史,却鲜为外人知道,销售量极少,近年来出现了个别生产加工大户,且在2008年引进了一套加工设备进行机械加工,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加工工艺不科学,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并且由于人们对藤茶的认知较少,年销售量仅在5000公斤左右,加工受到限制,产值低下。由于野生藤茶在山间生长较散,造成采收不便,产出量较小,近两年,韭山的农民为了便于采摘,也为了提高藤茶的品质,开始自发用野生的小苗进行人工栽培,但是面积较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加工粗放,许多产品无包装,商品性差,制约了凤阳县藤茶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藤茶不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料,更是一种药效保健性能很强的茶中奇葩,它含有丰富的黄铜、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茶叶类相比,其营养成分更为齐全,另外,它具有较好的医疗作用,如:它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对癌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科学家甚至把藤茶称为生命的“奇效元素”和延长生命的催化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藤茶这一纯天然野生,无副作用及无任何污染的食药两用保健品愈来愈受人们的青睐,因而发展藤茶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前途,特别是在凤阳山区乡镇,可以把藤茶生产作为绿色环保农业、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并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山区乡镇农业生产的又一支柱产业。

九.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明绿御酒

明绿御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绿御酒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明绿御酒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明光绿豆,沿用南宋以来独有的酿造工艺和全手工酿造技术酿制而成,其酿制工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明绿御酒”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明绿御酒是中国白酒界的一朵奇葩,其前身是明绿液酒,早在1980年安徽明光酒厂开始研制,以明光绿豆作为主要酿酒原料,在科研人员无数次探索下,酿制工艺逐渐成熟,于1982进行批量生产,“明绿液”酒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全国旅游商品研讨会银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质量信得过产品,1997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原料和酒严格检测,被确定为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0年8月正式申报国家专利,2003年10月一种用绿豆酿制的白酒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元月“明绿液”荣获布鲁塞尔第七届国际葡萄酒、烈酒评酒会“银奖”。经大量科学认知的基础上,2009年开发了全新的明绿御酒,生产工艺经过科学调整,创立新的明绿香型白酒,并通过安徽卫生厅的产品标准备案。其酒质“甘美醇厚、澄碧清冽、豆香幽雅、风味独特”。

明绿御酒的生产特点:

选料精良: 明系1号绿豆为安徽省明光市的地方名产,具有粒大皮薄、晶莹透明、蒸煮即烂的特点,内含蛋白质、淀粉和多种微量元素,为指定出口产品而享誉海内外。明系1号产地四季分明,大气、水源环境良好,1997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A级绿色食品GB-01—9701120301。原料之一的东北高粱产地位于辽宁省北部,北靠内蒙科尔沁黑土地,主导产业是农业。这里地广人稀,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污染,水资源丰富,生产高粱籽粒饱满、无壳、淀粉含量高,适宜酿制大曲酒。

明绿御酒的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配料→润料→入池发酵→出窖→分楂→蒸馏→分段摘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检验→包装 以明系1号绿豆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减少平温用曲量总量,增加特殊工艺曲用量;减少稻壳用量;增加闷浆水;降低入池酸度;提高入池淀粉;实施低温双轮发酵;延长发酵周期。 5.3明绿御酒特征: 明绿御酒色特、香特、味特、功效特是一种无污染的优质饮料酒,适饮有解毒、舒筋活络之功效。

明绿御酒工艺独特,是明光酒业公司主打品牌“老明光”的补充,是白酒行业的一朵奇葩,其年产量,年销售额逐年增高。我们将利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为契机,充分利用好自有知识产权,大力开发明绿御酒产品,生产出消费者认可、接受的特色白酒,发展成为明光酒业公司主导产品之一。预计该产品年产量达800吨,年销售额15000万元,并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

明绿御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酿造用水:采用产地范围池河水系的水,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相关规定。

2.绿豆: 采用产地范围内的绿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高粱、小麦、大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

1.制曲:小麦、大麦、绿豆→粉碎→加水拌合→装模踩曲→入房培菌→翻曲打拢→出曲→入库贮存。

2.酿酒:绿豆、高粱→粉碎→配料拌合→混蒸→摊凉撒曲→入窖发酵→出窖摘酒→储藏→勾兑→检验→灌装。

三、生产工艺控制环节

1. 制曲工艺参数:

(1) 投料量:每房7500kg至8000kg。

(2)原料配比:小麦、绿豆、大麦按7:2:1均匀配料。

(3)破碎度:40目筛筛分,筛下物占25%至30%。

(4)拌料水份:冬春季36%至38%(热水),夏秋季38%至39%。

(5)曲房培养:每块曲块入房重3.3kg至3.5kg,出房重1.9kg至2.1kg。

(6) 翻曲次数:6次至8次。

(7)曲房曲块:入房曲块数3000块至3200块。

2.酿酒工艺参数:

(1)原料粉碎:高粱破碎成4瓣至6瓣, 绿豆破碎成2瓣至4瓣。

(2)稻壳:清蒸30分钟至35分钟。

(3)润料时间:45分钟至50分钟。

(4)配料:高粱、绿豆配料比为2:1。

(5)装甄时间:35分钟至40分钟。

(6)蒸馏接机:吊酒气压500 kg/㎡至800kg/㎡,吊尾气压1000 kg/㎡至1500 kg/㎡。酒精度58 %vol至66 %vol。

(7)加浆蒸熟:闷浆水温为50℃至60℃,蒸煮时间为65分钟至70分钟。

(8)出甄凉渣:堆积厚度15cm至20cm。夏季50min至60分钟,翻3遍至4遍;冬季30分钟至40分钟,翻2遍至3遍。

(9)入池水份:53%至55%,冬减热加。

(10)入池温度:冬季15℃至17℃,夏季酒醅温度低于室温1℃至2℃。

(11)入池酸度:酸度(以乙酸计)1.6 g/L 至2.0g/L,冬低夏高。

(12)入池淀粉:淀粉含量16%至18%,冬高夏低。

(13)选用窖池:选用1990年以前的老窖池。

(14)发酵周期:55天至60天。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清亮,略呈淡绿色;豆香,芳香幽雅;甘美醇厚,绵甜柔顺,回味悠长;具有明绿御酒豆香独特的典型风格。

2.理化指标:酒精度41 %vol至68 %vol;总酸(以乙酸计)≥0.40 g/L;总酯(以1计)≥1.50 g/L;固形物含量≤0.80g/L。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明绿御酒

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涧溪镇、石坝镇、管店镇、三界镇、张八岭镇共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明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明绿御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明政秘〔2013〕95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791-2012《明绿御酒 明绿香型白酒》

十.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韭山藤茶

韭山藤茶

韭山藤茶产于凤阳县殷涧镇韭山。藤茶选用清明前野藤上嫩叶经烘干炒制而成。韭山藤茶为绿色生态饮品,其味微苦,性微寒,长期饮用可疏风散热,并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