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荞面血肠内蒙古的特产 赤峰正宗荞面血肠配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荞面血肠内蒙古的特产 赤峰正宗荞面血肠配方更新时间:2024-01-06 18:28:36

一.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酸汤荞面饸饹

耀州酸汤荞面饸饹,以其筋韧条长、酸汤醇香、臊油王、使用方便的特点,深受耀州城乡人民的普爱。解放前不仅是各处面店的主要食品,而且白喜事必不可少的待客食品。

酸汤荞面饸饹以酸香为主,汤中要放入上好米醋包的大料调和,还要浇上猪油臊子漂于碗面。过因其未喝完之酸汤还要反复入锅食用,所以群众称之为“颔水饸饹”。

至于夏季,酷热难当,吃一碗凉调荞面饸饹,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

信息来源:市文物旅游局

二. 辽宁省 鞍山市 台安县 红血肠

红血肠

特点:颜色紫红,质地鲜嫩,汤醇鲜美,北国风味。

主料:生猪血1公斤,肠皮300克。

调料:肉汤500克,香菜20克,胡椒粉2克,花椒5克,盐30克,味精适量。

制作过程

1、用铜箩筛过得的生猪血,放入盆里。把白内汤烧热后,加入胡椒粉、花椒、盐、味精等搅

拌均匀后,晾凉。

2、

用铜箩把汤滤入猪血内加入香菜(洗净切成末)搅拌均匀后,灌入洗干净的肠皮内,用线绳绑扎好,放入清水锅内,用旺火烧开后,移入文火上再煮15分钟左右,取出后解除线绳,用凉水浸泡凉。

3、把凉血肠切成5~6毫米厚的薄片,用开水煮热捞出后,在炒勺里加入适量的肉汤,在旺火上烧开以后,再放入血肠片稍微煮煮,连汤一起盛入碗内即成。

三.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荞面煮饼

荞面煮饼:将和好的荞面捏成约三分厚的小圆饼,放入汤锅内煮熟,捞出晾冷,然后切成小薄片儿,用油炒之,再烹以盐、椒、葱、蒜、醋等,就咸菜吃之,清香利口。昔日吃饭较为精细之家庭,在头一天中午吃荞面有了剩余时,往往煮成此饼,作为下顿饭当家人的"小锅儿饭"之用。 此外,荞面尚可做拿糕、饺子等食用,均为美食,具有特色。 

四. 黑龙江省 牡丹江 爱民区 爱民白肉血肠

做法:1、带皮猪五花肉皮朝下用明火把皮烧焦,在温水中泡半个小时取,刮净焦皮,下开水锅中煮开后,用小火煮透,趁热抽去肋骨,晾凉后切薄片装盘。2、猪肥肠治净,皮朝内翻出,一头扎紧。3、鲜猪血澄清,上部血清加1/4清水、盐、味精及用砂仁、桂皮、企边桂、紫蔻、丁香合制的调料面搅匀,倒入猪肠中,扎紧封口,下开水锅用小火煮至浮出,捞出晾凉切片,下水锅中焯透捞如汤碗只,加葱花、姜丝、味精等调料及肉汤,随白肉一同上桌即可。

五. 辽宁省 阜新 清河门区 荞面蒸卷

荞面蒸卷

荞面蒸卷

将荞面粉放入盆内,加沸水搅匀,揉至光滑,再将面团擀成薄厚相等的长方形,抹上一层熟油,把调制好的肉沫,撒在上面,卷成长条状,用刀切成随意形状。放入葱花的叫葱花卷,放入香菜的叫香菜卷,放入火腿的叫火腿卷,以此类推。口味特点:形状新颖,口味鲜香,回味无穷。

六. 黑龙江省 绥化 青冈县 蒜泥血肠

蒜泥血肠

血肠的制作材料:

主料:猪血1000克;

辅料:猪小肠300克;

调料:盐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血肠的做法:

1、把生猪血放入盆内,凝成块的要划碎;

2、白肉汤烧热,加入精盐、花椒、味精、胡椒面,搅拌均匀晾凉;

3、过箩后倒在猪血盆内,并加香菜末搅拌均匀;

4、灌入洗净的肠子内,用线绳把口捆好;

5、把准备好的肠子在清水锅内烧煮开,开锅后用慢火煮15分钟取出,用冷水泡凉,把线绳解去即成。

血肠的制作要诀:本品需白肉汤约500克。

食物相克:猪血不宜与黄豆同吃,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忌于海带同食,会导致便秘。

七.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八.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猪血肠

猪血肠

猪血肠,主要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将猪血拌与糯米饭,再加草果、茴香子、盐巴等,将糯米饭拌匀后用一竹筒,削一尖口放在大肠里,用饭勺将拌匀的猪血糯米饭倒在竹筒内灌进猪大肠,灌完后用线拴在竹杆上,晒上十天半月,便可食用。煮、煎、炖均可。猪血肠味道可口,食后可补中气,且能润肠,对于孕妇、老年人、小孩及肠病人更是营养之上品。

九.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荞面

荞面,即荞麦脱壳去皮磨成的面粉。过去人们把它作为杂粮,一般很少食用,但如今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荞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荞面制品成为目前餐桌上最畅销的品种之一。它不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而且营养丰富、疗效甚高。成为色香形味俱佳的绿色食品,深受众多食者的喜爱。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