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巴中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巴中买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0 13:31:34

一.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通江雪魔芋

通江雪魔芋

通江县魔芋是地地道道的森林蔬菜,至今荒山中仍有野生。它以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超高产高效、见效快的野菜第一奇称绝于世,是当今大有发展前景的森林蔬菜。魔芋开发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二.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山银杏

巴山银杏,是四川省巴中市的著名,该品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川菜中常以银杏果入菜。

巴山银杏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成为四川省最佳的银杏适生区而得名。大巴山山脉位于秦岭以南,横亘于四川省盆地北部和东北边缘,包括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等地,境内最高峰为南江北面的光雾山。BYG

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每年4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银杏浑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BYG

大巴山以南为我国著名的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幸存下来的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以南的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尤以通江县的银杏资源丰富、品种优良,质量上乘,以“巴山银杏”冠名,名副其实。BYG

“巴山银杏”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BYG

“巴山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5米,一般实生苗约20年后结实,40年后进入盛产期,人工大砧嫁接后2—3年即能结实。银杏属阳性喜光向阳树种,深根系、耐旱,抗大气污染。但不耐水涝,不耐阴,抗风力差。BYG

银杏果仁俗称“白果”,营养丰富,药食两用,通江百姓用白果做食疗历史悠久,有银杏止咳汤、白果银耳粥、白果腊八粥等。《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医林要集》等中医古书也将白果列为重要药材。近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及其附属产品在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牙齿虫龋、小儿腹泻、痤疱疽瘤、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方面功效显著。银杏叶提取物中含160多种成份,主要是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有44种。银杏叶提取物还可研制成营养口服液、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其花粉、外种皮都是较好的制药原料。BYG

“巴山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可以提供大量的优秀木材、叶子和果实,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巴山银杏”树冠高大、雄伟挺拔,世界上各大中城市已把银杏作为庭院、街道和园林绿化树种广泛栽植。已有不少专家支持将银杏立为“国树”。植于商代的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古银杏树、植于晚宋的鹁鸪山鸳鸯合欢古银杏、颇受宋代苏东坡喜爱的净居寺银杏现都已成为“国宝”。BYG

三.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菜豆腐稀饭

菜豆腐稀饭 先将黄豆制成嫩豆腐,然后将嫩豆腐划成小块,再放入酵子水(制嫩豆腐的水)稀饭内煮。吃时,加油辣子、葱蒜姜椒等佐料。营养丰富,老人最喜吃,有“菽水养亲”的情味。

四.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香菇

通江香菇源于野生,自古以来称为香菌,民间采食作菜肴。段木香菇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木悄香菇始于1997年。

生产工艺:

第一年,耳树选择、砍树、剔枝、截段、人工接种、发菌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二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三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木屑香菇生产工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转色、上架(入畦)、出菇管理。

独特品质:

通江香菇是以优质树木作为栽培材料,因此产品明显优于比国内其它地方以棉籽壳、草料、甘蔗渣等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肉质嫩脆,味道鲜美,香气沁心,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是宴席和家庭烹调最佳配料之一。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载:香菇可“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清朝黄宫绣的《木草术经》曰:“香菇味甘、性平,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把香菇用来辅助治疗痘疮、麻疹、解毒、治头晕、防感冒、降血压、治皮炎、身全衰弱、坏血病、佝偻、肝硬化等病症。就营养价值而论,据化验,100克干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8克,灰分4.9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C等。在香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多达18种,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有7种;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亚麻油酸,灰分中含有大量的钙、铁、锰 等造血物质。此外,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原260克,可转化为维生素D,增强人体抵抗力,并帮助儿童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在香菇中含有的30多种酶,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的独特食品。据日本研究,香菇治疗胆固醇动脉硬化、肝硬化和抗癌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2005年通江县栽培段木通江香菇菌种70万瓶,产菇(干品)700吨,产值2520万元;栽培木屑通江香菇680万袋,产菇(干品)680吨,产值2720万元;自1997年起至今通江香菇就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国。

五.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罗村茶

罗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通-村茶为恢复名茶,产于通江铁溪镇罗村。在唐、宋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1994年获四川省第三届“甘露杯”优质名茶证书和奖杯。2005年获中茶杯一等奖。

罗村茶产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罗村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一般清明前后开采,其工艺流程是:拣剔→摊青→杀青→抖散(清风)→初干→做形→回潮→烘焙→分级包装。

罗村茶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直、匀整、色泽嫩绿、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纯回甘、叶底黄绿匀亮。

 罗村茶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通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七.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密麻花

密麻花系四川省传统名产之一,通江县以板桥的麻花最受欢迎,以蜜透滋润为最大特色。糖重油大,给人以浓郁的芳甜感。


口味:松软蜜甜,油香浓郁。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巴中柞蚕蛹

巴中柞蚕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中柞蚕蛹

巴中柞蚕,以麻栎、栓皮栎叶(俗称青杠树叶)为食材,全野外绿色放养,纯天然无污染。其蛹,体形硕大美观,呈金黄色,在5-15℃的环境下可保鲜存活10个月以上。

据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表明,巴中柞蚕蛹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所需18种游离氨基酸,以及10余种维生素,20余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5大类天然动物激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92.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21%,氨基酸含量高达65.21%,维生素B、E、A含量分别高达64.97%、53.42%、7.5%,锌、钙、硒含量分别高达141.81ppm、19.01ppm、0.07ppm。

巴中柞蚕蛹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和生命健康元素。医学临床实践证明,食用巴中柞蚕蛹,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补气养血、强腰壮肾、滋肺润肠、软化血管等具有独特疗效,堪称强身健体软黄金。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其它畜产品

地域范围

巴中柞蚕蛹依附于天然的柞林资源,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巴中市内47个乡镇,其中:巴州区的寺岭、梓橦、凌云、花溪、官渡、青山、福星、枣林等8个乡(镇);通江县的陈河、涪阳、新场、青浴、板桥口、诺水河、铁厂河、回林、火炬、兴隆、烟溪、永安、泥溪、沙坪、长坪、铁溪、两河口、胜利、钟凤、碧溪、沙溪等21个乡(镇);南江县的关田、关路、赶场、关门、北极、上两、关坝、寨坡、杨坝、坪河、贵民、沙坝、汇滩、柳湾、东榆、沙河、团结、高塔等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至107°45′,北纬31°15′至32°50′。总保护面积为70000公顷,年产鲜柞蚕蛹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色:1.1、营养品质:蛹内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远高于传统的畜禽产品,是人类理想的高蛋白食品和保健品。1.2、独特品质:以蛹滞育而越冬,在5-15℃保鲜贮藏期达10个月不发蛾,营养丰富,口感绵柔,蛹香味浓,风味独特。1.3、食用方法:根据个人口味,采用水煮、干煸、油炸、卤煮、红烧、清蒸皆可。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2.1、产品性状:柞蚕蛹为纺棰体形,分头、胸、腹三个体段。春季柞蚕蛹长约为3.8cm,蛹幅1.9cm。秋季蛹长约为4.0cm,蛹幅2.1cm。成熟蛹春季为淡黄褐色,秋季为黄褐色。全蛹重量平均为8g/粒,有的可达10.5g/粒。2.2、外观要求。蛹形大小整齐,蛹体饱满完整,色泽均匀。2.3、鲜蛹内在品质标准。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60%,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56%,含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C≥180mg/kg,维生素B2≥16mg/kg,维生素E≥6 mg/kg;钙≥200mg/kg,锌≥12mg/kg,铁≥6.5mg/kg,铜≥4mg/kg。2.4、产品安全标准。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的残留量应符合一般食品安全限量的通用标准。

九.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川明参

川明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川明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川明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品,即可药用,也能食用,是集医疗、食疗为一体的古之贡品。具有补肺、健脾、强身等功能,国内市场每年需求量2万吨以上,我市积累了川明参种植的经验,常年种植1万亩,产量约5000吨以上,目前,已建立了3万亩川明参种植基地,年产川明参2万吨,且我市双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已研制的川明参泥,产品生产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权,产品1994年、1995年获四川省优秀产品称号。年产量3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全国20个大中城市。( 巴中)

巴州区川明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植历史悠久。川明参在巴州区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秦岭--大巴山南麓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多年生的绿色植物。野生川明参在巴州区大多数乡镇零星分布,面积100 hm2。野生川明参主要生长在光照较少的灌木丛中,任其自由生长,基本没有开发利用。栽培川明参主要是渔溪、三河场、花丛、九镇等乡镇,面积533.3 hm2。

巴州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具有安胃养胃、润肠解毒,清利肺热,益肝明目,强筋补血气之功效。巴州川明参主产渔溪,通常称为渔溪川明参,属地方,经过三百余年栽培,是迄今为止很优良的川明参品种。经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化验,巴州区川明参内含18种氨基酸、糖、钙、多种维生物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丰富的环保绿色产品,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其药用价值早载入《全国中药汇编》及《四川中草药大型文献》,有健身、护颜、养神、清肺、化痰、健脾、滋阴等功效,大多用于健身补品和食用配料,老少皆宜。

目前,巴州区已形成了巴州川明参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巴州川明参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巴州川明参绿色产品认证基地,培育了多家巴州川明参生产企业,研制出了巴州川明参饮料、罐头、茶叶、保健酒等系列产品,2010年,巴州川明参产值近3亿元,巴州川明参产业和相关产业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增加相关行业收入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十. 四川省 巴中市 平昌县 小角楼酒

小角楼起源于明末清初,扩建于1981年,1998年开始第二次创业,2001年改制为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拥有资产总额4.5亿元,占地900余亩,拥有员工120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现已形成以白酒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体,集红酒、包装、运输等多项产业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公司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2006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