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南土特产推销话术文案 土特产第一次推广文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南土特产推销话术文案 土特产第一次推广文案更新时间:2024-04-13 23:49:26

一. 甘肃省 陇南 两当县 西坡乡沙锅

西坡乡:所产沙锅

二.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洋芋饼

洋芋饼洋芋擦丝,放入平锅内,烙成饼状,加入少许盐水,色泽金黄,口感香脆。

三.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刺龙芽

刺龙芽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野生刺龙芽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了高抗病虫害及耐瘠薄的生存能力,可以不用化肥农药进行人工栽培,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其嫩茎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前景看好。刺龙芽茎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楤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怯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进行楤木蔬菜栽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刺嫩芽也就是龙芽葱木,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在宕昌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大量的刺嫩芽。

龙牙楤木是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6m。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仅留刺基;小枝淡黄色,有针状刺。叶互生,有柄;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可达1m,叶柄、叶轴和小叶轴通常有刺,最终小叶5~10对,基部外侧另有单生小叶1片,卵形或椭圆卵形,长5~15cm,宽2.5~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灰绿色。秋季开黄白色花,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具5棱。

四.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贯叶连翘

【别名】女儿茶、千层楼、大对叶草、小刘寄奴、贵州连翘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干燥的全草。

贯叶连翘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有亮黄色花。生长在干燥、多沙石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世界各地均有野生的贯叶连翘,包括欧洲和美洲。

【化学成分】贯叶连翘叶子和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经检测发现这些成分含量很低,叶子中含量在0.0095%-0.466%之间,花中含量多在0.24%左右,贯叶连翘还包括黄酮、氧杂蒽酮、胡萝卜素和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

【性味】性辛、寒。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解毒、止痛、抗幅射,治疗老年痴呆症、抑郁症。本品还具有抗病毒与抗肿瘤作用。

五.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哈达铺当归

哈达铺当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哈达铺当归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区域内有哈达铺镇等十三个(镇),种植面积9.2亩,产量达2.3万吨。 哈达铺当归的栽培史堪称源远流长。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是年,梁弥博向南梁贡献甘草、当归。这是哈达铺当归见于史籍的最早准确年代。我国现存的最早“本草”《神农本草经》《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史书都有记载宕昌当归的文字,唐代苏敬编著《新修本草》云:“当归今出当州,宕州最良,多肉少枝气香。” 哈达铺当归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可观,质优品高,现已深受国内外商人的厚爱。宕昌作为当归的主产区,全县31个乡(镇)均有种植,哈达铺、理川最具岷归的生产条件,是生长的良好地区。 我县把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建设“绿色、道地”药源基地的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制药企业的合作,采取“政府抓规划指导、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乡村两级狠抓落实、县上适当落实补助”的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2014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当归7.2万亩,当归产业已成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前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地域范围

主要位于宕昌县北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交错边缘地带。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海拔2000—3000米,地形由东向西逐步走高,东临礼县,南接宕昌县临江,西北环接岷县。区域内有哈达铺镇、阿坞乡、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何乡、城关镇等十三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456.1平方公里,当归种植面积6000公顷,产量达2.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哈达铺当归根系肉质呈圆锥状,归形端正美观,归头粗大,归身长而肥壮,侧根少而均匀;鲜归切面米白色,干归导管组织排列成菊花状,呈淡黄色,髓心小,油滴明显,皮层薄,质地细密紧实,口嚼无渣,气味浓郁深厚;归身长20—35㎝之间,归头长5—8㎝,平均单株150g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 哈达铺当归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锌≥21mg/kg、铁≥300mg/kg、钙≥2.5mg/kg、锰≥13mg/kg、磷≥5mg/kg,镁≥1.5 mg/kg。 3、安全要求 哈达铺当归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哈达铺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禁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六. 甘肃省 陇南 礼县 礼县洋芋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的赖氨检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为千分之一左右。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丰富。在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马铃薯是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作物,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

七.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陇南酿皮

面皮(酿皮)市内各区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的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八.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金徽酒

金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翻开金徽酒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词之于金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辉煌、沉寂、变革、崛起。是的,金徽在甘肃酒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

陇酒是有渊源的,陇酒文化是厚重的。金徽酒的文化不仅有根有据,而且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历史的长河中,徽酒犹如一叶永不停息、凌浮波流的扁舟,树帜在陇酒文化的潮头,乘风破浪、扬帆前行。距今4000多年以前,徽县就开始了蒸馏酒酿制。1134年,创立了雄霸一方的历史名牌“金徽酒”。

有人说,酒的文化内涵就是酒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经不起考验的。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徽县东北部河谷地带的甘沟四坪山繁衍生息。上世纪50年代,人们从甘沟四坪山发掘出来大量的陶器,其中的酒器和谷物发酵器具足以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用谷物酿造美味的规律和方法,这也为徽县蒸馏酒起源于西汉以前的说法提供了事实依据。有关徽酒的正式记录,来自于南宋抗金名将吴介。1134年,他与兄弟吴粼在徽县仙人关大破金兀术的十万铁骑,大捷庆功时由于酒具短缺,将士们便用金兵的头盔来盛酒痛饮,“金盔酒”美名由此而生。后来的人们叫顺了嘴,“金盔”便成了“金徽”。明清时期,徽酒经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齐聚伏家镇傍“神泉”争“海眼”,出现了很多的酿酒作坊,像“晋绅坊”、“永盛源”、“宽裕成”、“金隆魁”、“公信福”等驰名的酒坊数十家。尤其是陇南春的前身“永盛源”得其要津,清初康熙大帝出巡陇南后对其酿制的徽酒大加赞赏,并钦点为宫廷贡品,于是徽酒声名远播。

金徽酒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徽县伏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油面茶

油面茶市内各区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北部最具特色、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薄荷、霍香等香料,加上康县大叶绿茶,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久食养人。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

十.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

砂嵌烧饼又名麻烧饼,是西和人每天早上煮灌灌茶时的首选早点。

砂嵌烧饼干脆香酥,口感咸淡,吃在嘴里,令人回味无穷。其做法是将精白面在盆中和成面团,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块,加入食盐、调料,压成薄饼。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炒热的砂石里面,埋上10——20分钟,砂嵌烧饼就新鲜出炉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