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绍兴有啥特产放假可以带回家吃 绍兴必买十大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绍兴有啥特产放假可以带回家吃 绍兴必买十大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4-01-19 01:07:15

一.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女儿红

在绍兴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当女儿出生时,父母就要酿制若干坛酒,坛上雕镂了花纹或是“嫦娥奔月”等图形,人称“花雕酒”,然后将酒埋入地窖,一直要等到女儿长大出嫁之时,才将酒取出放在花轿后面,送往男家,款待宾客,所以又称为“女儿红”。

一、女儿红花雕酒的功效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刚目》中指出:“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谴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升高、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肌。

厚胃肠、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活血、利小便,增进食欲、去除疲劳,美化肌肤 。

二、女儿红饮用之道:

1、酒隔水加温至40—45℃,随温随饮。温后的酒,酒香扑鼻,细品慢酌,暖人心肺,且不致伤胃。女儿红酒是富有风格的高档黄酒,多在尊贵高雅的场合饮用,也最能渲染气氛,烫温饮喝,佐以大螃蟹、鱼鲜海味或冷盘,不仅口味相投,互相烘托,气氛大增,这比荤素大菜,猪牛羊肉佐饮更能相得益彰。

2、夏季,将绍兴黄酒冰镇后饮用的方法,凉爽收汗,煞是痛快。其做法是将瓶酒贮放在3℃左右的冰箱里,饮时再在杯内放入小冰块,搅拌饮喝;或加入话梅、柠檬、樱桃等,大口喝煞是过瘾。

3、春秋季,一般以常温饮喝最好,最能品其真味。饭前或饭后饮酒最感适口、开胃。

二.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干莱

【绍兴干莱】绍兴干莱分为白菜干、油菜干和芥菜干三种,味道鲜美要数芥菜干,芥菜干又以“百脑芥菜”的品种腌晒干莱为上乘。其味隽美,开胃增食。夏天,用霉干菜配上一撮嫩笋干作汤料,有生津止渴,解暑防痧,恢复体力的功能。

三.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因其小巧玲珑,刚好一只一口而得名。为古越望江楼馒头店的当家品种,民间又有将其作礼品馈赠亲友之俗。喉口馒头制作精细,折褶细腻匀称,收口形似鲤鱼嘴,皮薄馅多,滑韧香鲜,携带方便。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材料:

碱嫩酵面300克,精面粉500克,净猪肉750克(肥三瘦七),小苏打75克,葱末、酱油各150克,味精10克。

绍兴喉口馒首的特色:

一口食一个,皮薄滑韧,馅多香鲜。

教您绍兴喉口馒首怎么做,如何做绍兴喉口馒首

1.将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粒,盛入大碗内,加入酱油、味精、葱末调匀成馅。

2.精白面粉加入250克清水和匀,再放入酵面、小苏打揉匀揉透,略饧一会儿,搓成长条,揪成100个面剂,按扁成直径约5厘米、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包入馅料,用右手提起面皮边缘,逆时针捏褶,制成喉口馒首100个包子坯。

3.包子生坯放入直径约22厘米的小笼内,置旺火沸水锅上蒸约6分钟即成。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揉透,揉至光滑不粘手时静饧;

2.按成的面皮大小、厚薄要均匀;

3.制成的生坯收口处要留一小孔,略露出肉馅;

4.要用旺火沸水锅速蒸。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乌毡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乌毡帽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绍兴乌毡帽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畚斗形

产品历史: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航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1940年,毡帽益盛。

关于乌毡帽的来历,有一个美妙的传说。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并把老虎打死,猎人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原来,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盔甲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甚是喜爱。消息传开,大家纷纷仿制,便有了绍兴乌毡帽。

产品简介:外地人一提起绍兴,总离不开乌毡帽的话题。旅游者一到绍兴,总爱买上一顶乌毡帽抑或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前戴上乌毡帽合个影,留作纪念。足见乌毡帽的影响之广、影响之深,它简直成了绍兴人的一种重要标志。

乌毡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与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开的。鲁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绍兴的乌毡帽。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他在《阿Q正传》中又写道:“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乌毡帽做抵押……”。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戴乌毡帽在绍兴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服饰。小至十几岁的“闰土”,到满脸皱纹的年长者,可见乌毡帽在旧时绍兴之普遍。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锡箔

产品别名: 箔

产品名称:锡箔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简介:旧时绍兴,素有“锡半城”之称,就是说,绍兴几乎有半城的人从事锡箔业,靠它维持生计。锡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时候,如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旧时,绍兴的锡箔主要是用来祭祀之用,鲁迅小说《药》里化大妈给他的儿子小栓上坟时,化的就是锡箔制做的元宝。

锡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且都是手工。先把锡块放在坩锅里烊化成“锡水”,“烊 ”,再注入到夹层的模型中,铸成一条条长三寸、阔一寸的“叠箔”,这工序叫“浇箔”。然后分别由上间司和下间司进行锻打,一直达到不能再打为止。一块锡铸件,一般能打三千二百张锡箔纸,叫“一脚”。经过扑“擂粉”再由箔工头(俗称枪头)裁成不同样式的“页子”。接下来的工序是“禙纸”,就是将锡箔贴到大小相当的“鹿鸣纸”上。再经过砑纸这道工序将禙好的锡箔更牢固的和纸粘在一起。砑好的锡箔纸便可以用来糊制元宝似的纸锭了,这样锡箔的整个制作工序基本完成。

产品历史:其源,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首由“罪人”制造。箔铺门面均系木栅,上钉竹片,并串有铁链,形同牢门。后逐渐为平民所替代,箔业发展甚快。清光绪十八年(1892),绍兴产锡箔50万块,至宣统三年(1911),锡箔产量已达160万块。民国20年(1931),浙江省财政厅设专局征锡箔特税,“年可二百二十万元”。其时,“萧绍居民,男女赖以生活者,在三十万人以上”(《越游便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箔铺、箔场纷纷停业。1979年,为适应外贸需要,复建绍兴箔庄。产品除少量内销外,多由香港转销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国,产量不大。

六.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绍兴醉蟹

【醉蟹】 “醉蟹”,相传由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 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却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

十分惊恐。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 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

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膨制起来,然后,到各地销售,绍兴俗称其为“淮

蟹”。 “醉蟹”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经选蟹、养蟹、制 卤、浸泡、酸制

等工序精制,讲究制作周期、食用时期。特具清香肉活、味鲜吊舌的特点。

七.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花雕

绍兴花雕,是以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绘而得名,色彩斑斓,图案瑰 丽,题材多样,四时花卉,灵禽神兽,历史典故,无所不有。她不仅为绍 兴黄酒增添了诱人的装潢,也为古城绍兴镶了一道独特的光环,揉和着绍 兴浓郁的民俗,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情画卷。 绍兴花雕是从我国古代女儿酒演变而来。 早在宋代,酒乡绍兴家家都有酿酒的习惯,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 在满月之际,便把酿得最好的黄酒,灌装在陶制的坛内,经密封后,埋入 地下储藏。待女儿成长出嫁时,再从地下取出埋藏的陈年酒,请当地民间 艺人在酒坛外刷上大红、大绿等颜色,写上一个大大的“喜”字,作为迎 亲婚嫁的礼品,人们称其为“女儿酒坛”。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又代代发展, 成为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风俗。 明清时期,女儿酒坛上出现了彩墨绘画,“画坛酒坛”应运而生,酒坛 外面施以色块装饰及平面绘画,颇受人们欢迎。翻开清代的《浪迹续谈》, 便有“最佳著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 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的记载,可见最迟至清代, 已将画花酒坛正名为“花雕”。 晚清时期,绍兴籍著名画家任伯年父子,以《水浒》中的“武松打虎” 为题材,以连环故事描绘,从此,我国古代历史典故的人物画像相继出现 在花雕酒坛上,这大大开拓了花雕酒的应用范围,从民间的婚嫁礼品,逐 渐扩大至祭祀、做寿、建房、开业等日常喜庆活动,一些靠绘制酒坛度生 的民间画工也开始出现,不少酒作坊也经营起花雕生意,有的还辗转外销 至东南亚国家。 四十年代初,绍兴鹅行街的黄阿源借鉴庵堂庙堂油坭堆塑彩绘装饰技 巧,别出心裁地运用到花雕酒坛上,他创作的四坛“精忠岳传图”用沥粉 装饰,贴金勾勒,体现了浮雕的效果,虽说显得粗糙稚拙,但却用油漆着 色彩绘,迈出了花雕装饰与浮雕造型相结合的第一步。 五十年代后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一度受到 冷落的花雕重新复苏,黄阿源的弟子蔡阿宝在当地酿酒公司的支持下,对 传统的花雕技艺进行了开创和探索,他结合自己原来的佛像堆塑基本功, 将花雕的彩绘平面,改为人物油塑浮雕,然后上漆着色。整个酒坛的表现 手法以油坭堆塑为主,沥粉装饰为副的艺术形象,真正开了花雕用“雕” 艺的先河,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大革命”时期,花雕酒坛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遭到灭 顶之灾,绍兴花雕从此进入低谷。 七十年代后期,绍兴花雕春风再现,绍兴酿酒总厂组织绍兴酒厂和东 风酒厂的花雕人员,成立了花雕生产组,蔡阿宝的关门弟子徐复沛挑起了 花雕的创新设计大梁。徐复沛自幼爱好书法和美术,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丰富花雕表现技法,他一方面徜徉艺海,采精颉华,认真借鉴陶瓷、木 雕、石雕、戏装等姐妹艺术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进高等学府深造,探艺术 真谛。他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在色泽上,他走出传统的大红大绿的单一 装潢色块,创出了以金、红、黑三色为主的响亮基调,使古越的传统地域 色泽与人物的历史背景相互辉映;在人物造型上,着力突出人物个性,以 形写神,形神具备;在花雕他坛面的装饰上,开创了书写诗词的先河,使 书、诗、画三者融为一体。从而使古老的绍兴花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形成了中国酒类装潢中别具风采的风格。 八十年代以后,绍兴花雕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列为我国政府赠送的国 礼。1994年,绍兴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联合组成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 司,绍兴花雕改建为花雕厂,徐复沛作为绍兴花雕技艺的正宗传人担任厂 长兼设计室主任。目前,绍兴花雕的油坭堆塑花色品种达200余种,酒坛 造型从原来的单一大酒坛发展到8种不同造型,11种不同的规格。这一坛 坛大小造型不一的花雕,五彩缤纷,奇谲瑰丽,曾30多次获得国家、国际 评比金奖、大奖、优秀奖,年产达五万坛以上,为中国黄酒开拓了一条灿 烂的前景。( 绍兴)

八.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小木漆

产品名称:小木漆

产品产地:诸暨

产品类别:漆树

产品特性:漆膜黑亮坚硬,有很强的附着力、遮盖力和耐久性,且耐水、耐热、耐磨和耐蚀。

产品成份:油重,低漆酚。

产品功效:用作一般建筑材料的涂料外,还广泛用于国防、机械、石油、化工、采矿、纺织、印染等工业部门,作设备器材防腐蚀涂料。

产品简介:小木漆树,又称家漆树,树身矮小,生长快而寿命短,产量高而结籽量少,漆液稀淳,含水少,油分重,含漆酚量低,燥性小,耐久性较差。

产品典故:漆的本字是“桼”,上从木,左撇右捺,为导流漆液的竹管象形,下从水。《说文》“桼”部:“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水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至于“髹”字,本为名词。《周礼》:“駹车……髹饰”。郑玄注:“髹,赤多黑少之色。”后来,“髹”字作为漆艺的专有动词使用,颜师古:“以漆饰物谓之髹”,我国民间则把以漆饰物的动作也称为“漆”,而把漆树液称作国漆、大漆、土漆或湿漆、生漆、金漆。

九.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诸暨乱弹

产品名称:诸暨乱弹

产品别名:西路乱弹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产品简介: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地方剧种,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

产品历史: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t二簧]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故有“宜路(绍兴乱弹)为天下,西路(诸暨乱弹)为人家,小歌班(女子越剧)为老嬷(老婆)”的民间谚语,虽然俚俗,却把这三种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作了区别概括,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语言以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音,表演动作强烈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戏班一般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小锣),四厢房(头担、二担、三担、值头)和班主、成头、管饭。诸暨乱弹全盛之时,有戏班数十,著名戏班有老长春、老红福等,清末至抗战前夕,戏班急剧减少,仅存文明长春、文明阳春等三四个戏班,1949年仅存文明红福一班,且时演时辍,勉强支持。建国后,省文化部门拨款抢救。1962年成立“诸暨乱弹剧团”。

十.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章镇茶叶

茶属双子叶植物,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

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章镇的“龙浦仙毫”牌翠茗茶,外形翠绿呈盘花状,香气浓郁清高,叶定碧绿见纯,芽叶鲜嫩呈朵,口味甘醇润爽,色香味持久,今年以来荣获浙江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准日本大赏”、第三节国际茗茶金奖。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