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特产豆腐皮 毕节大方手工豆腐皮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特产豆腐皮 毕节大方手工豆腐皮更新时间:2024-05-05 00:26:37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杯子米

“杯子米”是何、罗、王三姓布依族在纳雍河轿子山下从事农耕,喜获丰收后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轿子山下,原来是荒山一片,三姓人定居后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垦。他们用原始的耕作方法,披荆斩棘,劈草挖山,开出一块一块的梯田,种植从江西带来的稻种。这里千百年来,未有人种过庄稼,土地十分肥沃,当年种下就获得丰收,稻谷装满囤箩。塔山脚雁鹅田侧大渡口岸边的波倮大田就是当时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大田,种出来的稻米称“波倮米”。波倮大田开垦前是水海地,泥土疏松。田开得深,打田时若不慎会陷进去。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粮食有了多余,他们就喂猪、喂鸡、养鸭、养鹅,还用“波倮米”酿成水花酒。到大年三十,杀鸡、煮肉,用“波倮米”做饭,三姓人聚集一起过年,没有酒杯,就用波倮米谷壳做酒杯喝酒,庆祝丰收,把波倮大田改称“杯子米大田”,把“波倮米”改叫“杯子米”。据传,一颗波倮米的谷壳折做两半,既可舀水,又可当酒杯。
后来,日久天长,逐年开垦,田土越来越多,粮食年年丰收。为把来纳雍河垦荒种出“杯子米”的事迹传之后代,三姓长者商议,让后辈儿孙永远不忘记布依族先辈艰苦开垦创业的事迹,决定用银子去城里找匠人仿照“杯子米”谷壳的式样锻造成银酒器皿,同时把这种器皿称为“杯子米”酒杯,由罗姓保管,逢红白喜事拿出来喝酒以示纪念。
红喜场中,新郎新娘用“杯子米”酒杯向父、母及来宾中的亲朋长辈敬酒,老人们接过年轻人敬来的酒一饮而尽后,随即给新郎新娘打发喜钱,称“坠杯”。这种习俗相传至今。

二.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石姨妈菜叶豆腐乳

“石姨妈菜叶豆腐乳”为何独具特色:

独特的生产条件: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拨457—2900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无工业污染。正由于气候及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产品只能在毕节当地生产。特定的气候和特定的季节是其特色的基本保证。

独特的制作技术:该产品引用世代祖传配方,采用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而生产。在腐乳的生产环节完全手工制作,并采用自然发酵,自然风干,窖藏等纯自然手法。手工及自然生产技术使其具有独特的腐乳香味,产品承诺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每一块腐乳都用菜叶包裹,保证腐乳的独特本味极其绿色本色。该特点是现代机械化生产所不能比拟的。

独特的选料方法:该产品选料极其考究,其所有原料都经过精挑细选,甚至有些配料来自于省内其他地区,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最佳吃味。

生产商毕节市石姨妈开味食品厂在企业创始人的带领下,秉承“质量为本,以诚致远”的企业精神,自2001年成立以来,就将生产的所有产品定位为原生态绿色食品,目的是为今天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人们能吃上放心的,纯自然的绿色食品而不懈努力。

当前推出的石姨妈菜叶豆腐乳的品种有麻辣味和原味,产品自推向市场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不管您是不是腐乳食品的爱好者,我们相信,原生态绿色食品都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石姨妈菜叶豆腐乳”正是为满足我们共同的需求而精心制作。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如果想寻求原生态的绿色健康食品,那你就得好好去品一品“石姨妈菜叶豆腐乳”。

生产商:毕节市石姨妈开味食品厂

电话:0857-8286648

邱先生 13708577088

翟先生 13708577388

经销商:贵州中信益和贸易有限公司

电话: 0851-5989213

雷先生 13984024788

三.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大蒜

赫章县大蒜以个大、色白、耐贮藏广受欢迎。

赫章全县均种植大蒜、品质好、个大、瓣白、色白、耐储藏。“十一五”期间准备发展至2万亩优质大蒜基地。

四. 贵州省 毕节 贵州马

【主产区与分布】 以贵州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为主要产地,除黔东北和铜仁地区数量较少外,其余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形成历史】

贵州省的开发较晚,是多民族的地区,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知之极少。按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牂牁和糜莫三国,秦代始在境东北部置黔中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徙,毋常处”。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行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部、南部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促进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举办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0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欢“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分别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所以黔西马是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民养马技能选育下,培育出了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特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品种。

五.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黄耙

黄耙,是黔西传统悠久的民产风味食品。2003年被评为“毕节地特美食——夜郎文化美食奖”一等奖。

做法:黄粑的制作和原料选配是用西部高原的稻米、玉米、糯米等和黄豆浆汁混合,约加冰糖和白糖拌合,并打成方枕,用玉米叶和竹叶包好,放入大木甑中经过20来个小时的蒸煮发酵而成。

特色:通过蒸煮、发酵,分解出大量糖分,色泽由白变黄,糯香、甜香、竹香、玉米香透过湿热的玉米叶和竹叶蒸腾而出,黄润晶莹的黄粑也就跃然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荞酥

威宁荞酥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精美的威宁荞酥威宁荞酥以苦荞粉面为主要原料,加白糖、红糖、猪油、菜油等多种配料制成,主要品种有白糖、洗沙、玫瑰、火肘、水晶、枣泥等,年产量约10万公斤左右,远销省内外,为全国独家。荞酥因色泽金黄又称“金酥”。传说水西彝族土司蔼翠的夫人奢香将乌撒(今威宁、赫章一带)的苦荞面加红糖、猪油、鸡蛋及香料制成“九龙捧寿”的酥饼进贡朱元璋,朱元璋品尝后赞叹不已,称荞酥为“南方贵物”。威宁荞酥味香,入口酥松易化,既可充饥,又有清凉解热的保健功能,凡是尝过威宁荞酥的人都为它酥香可口的味道赞不绝口。

威宁荞酥-制作方法

威宁荞酥

原料:

苦荞细粉1千克 红糖粉60克 白糖粉40克 熟菜籽油20克 猪油150克 鸡蛋3个 白矾6克 苏打8克 白碱5克 熟苦荞粉300克 火腿1000克 玫瑰糖50克 洗沙300克 桃仁50克 冰桔30克 苏麻50克 瓜条20克 椒盐2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适量红糖加水煮沸,熬成红糖水,停火后,放入菜油(为面粉重量的20%左右),再依次加入碱、小苏打和白矾水,搅匀后加入荞面、鸡蛋,将面团和好后从锅内取出,晾8~12小时作为面粉。

2.将红小豆煮烂,洗成沙,加入红糖,煮至能成堆时,加入熟菜油出锅,即成馅料。

3.将面团分若干剂子,擀成皮,包入馅心,在印模内成型,入炉烘烤,至皮酥黄即成。

工艺:

先用细筛筛出最细的荞面,按一定的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及少量白矾、苏打、白碱等拌匀。馅料主要是小豆,其次是芝麻、玫瑰糖、瓜条、红糖和熟菜油。制作时先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另外加入菜油,再一次煮沸,然后加入白碱、苏打、白矾混合均匀后,放入荞面、鸡蛋,拌好放在案上晾一天左右,直到面料完全凉透为止。准备馅料时,要把小豆先煮好,打成粉末,加入红糖再煮,待水将干时,加入菜油拌匀,最后包心、压模、烘烤而成。其形状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清晰花纹,由于它颜色金黄,人们又称之为金酥。

威宁荞酥-历史传说

荞麦花威宁荞酥初产于明洪武年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做寿,奢香夫人特意吩咐厨师采用当地土产荞面拌糖做成一种既精美别致又有地方特色的糕点。可是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心急如焚,到处颁布告示,如有人做成此种糕点愿出重金奖赏。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揭了告示。他反复琢磨,对照传统糕点,并各取所长,终于制成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糕点取名“荞酥”。"荞酥"每块重8斤,上面刻有九条龙,九龙中间刻有一个“寿”字,象征九龙献寿。令奢香夫人非常满意。朱元璋品尝后大为赞赏,称为“南方贵物”。后来“荞酥”历代相传,现在已不是八斤一块,而是一斤八块了。制作方法也很特殊,先筛出最细的荞面,按比例加红糖、鸡蛋、菜油做主料。馅料主要由小豆和芝麻、瓜条搭配而成。造形呈扁圆和扁方,并刻有清晰花纹。由于"荞酥"颜色金黄,香甜爽口,又称为“金酥”。花色也增加到水晶、玫瑰、火腿等十多个品种了。

威宁荞酥-饮食文化

威宁荞酥包装

威宁属高寒山区,盛产苦荞、甜荞,常以荞粑为主食。苦荞味苦,但用苦荞粉精心制作的荞酥却甜美芳香,为众多黔点中的姣姣者。

自古以来,荞麦是彝家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惯于食用的主食,在彝族包含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各类营养丰富的荞麦制品仍同彝族人民相伴。在彝家山寨,无论婚丧喜事,逢年过节,还是宗教活动,饮食祭祀都离不开荞麦食品。彝族人民熟制的荞麦食品有“千层荞饼”、“荞年糕”、“荞凉粉”、“虫荠饼”、“蛇荞饼”、“荞麦饭”等多种。而以清香甜酥著称的贵州威宁荞酥为最上乘。

威宁荞酥是贵州彝族的传统名嘱点心。约5千克一个,是用荞面、红糖、菜油、小豆、芝麻、玫瑰、瓜条等原料精制而成的带馅糕点。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面刻有花纹,色泽金黄,具有清香甜脆,美味独具的特点。据说这种点心早在明朝初年就已负盛名,传说是由明代贵州彝族女士司奢香的厨师丁成久创制的。始为专供土司奢香夫人食用,上刻有九龙捧寿的图案,曾在朱元璋生日时进献,被列为贡品之一。后来才慢慢变为民间大众的食品。

威宁荞酥-营养价值

荞麦、荞粉的蛋白质高于大米和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苦荞碱性较重,有健胃、消火、降压的功能,常食对肺结核患者有辅治作用。

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

七.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竹荪

织金竹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织金竹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织金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茵之一,被誉为"真茵皇后",其质地脆嫩疏松,能够饱的鲜汤汁,使味道愈见鲜美爽口,宜于烧,炒,扒,酿,烩,涮等各种烹饪方法。对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抗癌等方面效果显著。

特定品质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竹荪系古代南方官吏对皇帝的贡品,官商士绅的重大筵宴上亦鲜有可见。

文化典故

京津地区传说以往寺院斋菜席面上若无竹荪,便算缺典,称不得高级筵席。使竹荪风靡全球又在于这样一个契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遣特使基辛格到北京,受到-的盛宴款待。当时即有美国记者马文·卡布尔和伯纳德·卡布尔在《基辛格》中赞道:“当他从中东、中国等十个国家旅行二万五千里归来时,真好像是-用三丝鱼翅和竹荪芙蓉汤喂胖了。”基辛格中国之行是当时举世瞩目的大事,竹荪之名由是很快传扬世界。

织金竹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绮陌乡、官寨乡、普翁乡、牛场镇、猫场镇、上坪寨乡、珠藏镇、熊家场乡、少普乡、三塘镇、纳雍乡、化起镇、龙场镇、三甲乡、板桥乡、以那镇、八步镇、金龙乡、桂果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白萝卜

威宁白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白萝卜是贵州毕节威宁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水花酒

  水花酒也是彝家咂酒之一,味道可口,做法简易。用糯米、蜂糖、白开水做原料。
做法:农历九月或十冬腊月用糯米做成甜酒,酿造时酒药要放重一些或者用白酒药,装坛时先将蜂糖放于坛底,再舀甜酒盖上,然后加入凉透的白开水,用泥封固。约三个月后 ( 泡的时间长更好 ) 。酿子变成金黄色,透明,味酸甜,入口沁人心脾,是彝家常年必备的饮料,除平时自饮外,逢年过节还用来招待客人。是别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好酒浆。
“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这是纳雍彝族长期酿制水花酒的经验之谈。之所以选择在九月酿造水花酒,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做出来的酒不翻缸不变味,到腊月底,时间是三个多月,正好春节已到。开缸就用来过大年。若在其它时间酿造就容易变质或腐烂。
彝家刺梨酒和水花酒,味道独特,别于其它,堪称彝族地区的,是一种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饮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