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乌拉街满族镇土特产 乌拉盖步行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乌拉街满族镇土特产 乌拉盖步行街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5 12:52:56

一.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板栗

桓仁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板栗在桓仁有近百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沙尖子镇、五里甸子镇、向阳乡、雅河乡、普乐堡镇、桓仁镇六个乡镇。全县板栗总面积达到9.83万亩,株数546万株,结果面积6.69万亩,324万株,总产量达到2300万公斤,年创产值9000万元,是全县重要的兴农支柱产业之一.

桓仁板栗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副产品行业市场协会

12432100

新鲜板栗

二. 吉林省 四平 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大米

伊通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伊通大米

伊通地处吉林省水稻主产区,伊通河水土肥沃,独特的地理位址,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生长出口感好.色泽光亮.饭香浓郁的伊通大米。特别是伊通河水灌溉的东尖大米,颗粒丰满,质地坚硬,色泽青白、透明纯净,焖出的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饭质柔软,香味袭人,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很高。

伊通大米伊通满族自治县七星有机稻米协会1539388130大米吉林

三. 辽宁省 本溪 桓仁满族自治县 满族火锅

火锅: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弥漫山谷间的肉香、酒香,回荡在林莽间的满族先民们的欢声笑语。满族是如今风靡东西南北的火锅老祖,多少合家欢宴,多少亲朋相聚,多少宾客往来都在这红红的炭火里沸腾着各自的温馨和真情。

四. 辽宁省 本溪市 本溪满族自治县 杀猪大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所吃的一种炖菜。把刚杀好的大块猪肉放进锅里煮熟后切成大片,再放入锅里边煮边往里面放酸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杀猪菜肉嫩汤鲜,肥而不腻,又滑又嫩,开胃解馋。

五.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 河套枸杞

河套枸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套枸杞属地方,其特点为粒大饱满、色泽红润、皮薄肉厚、籽少味甜、营养极为丰富,经鉴定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钙等营养成份和矿物质,具有促进内分泌,增加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可降低血液中酸性代谢物,长期服用,能滋肝补肾,生精益气、养血明目、治虚安神、润肺搞癌、延年益寿,是公认的跨世纪纯天然高级营养滋补品,现已申请注册为“沙海”牌枸杞。现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年产3000-4000万斤干果。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巴彦淖尔市所辖乌拉特前旗、五原、临河、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共5个旗县区18个苏木乡镇40个嘎喳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2′~109°53′,北纬40°13′~42°28′

六. 辽宁省 本溪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天麻

桓仁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桓仁天麻是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

桓仁天麻

桓仁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协会

14568449

天麻(中药材)

七. 辽宁省 本溪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京租大米

桓仁京租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京租稻产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四河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名贵水稻,曾是清光绪年间专供皇帝膳用的御用贡米,其特点是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

桓仁京租大米,产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桓仁县桓仁镇、雅河镇、普乐堡镇、古城镇。地理坐标为:东京124°27′—125°40′,北纬40°54′—41°32′。证书持有人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5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桓仁县位于长白山余脉,浑江中下游,森林覆盖率76.6%,河网密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余条,泉眼254处,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898.9mm。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积温3015℃,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地肥水净气清,为“京租稻”提供了近于原生态、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198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特供米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优质米基地县。 京租稻起源于桓仁。据本溪市档案信息提供资料显示,“桓仁京租大米”,源起同治十三年满清大臣献边地怀仁(即今桓仁)金、朱氏种植的“十里香”稻米供御宴,香气四溢而受御封“金珠稻”,谐种稻人姓氏音,寓意珍贵、稀有。1878年,桓仁立县建制,清政府规定:怀仁县每年向皇官交纳“金珠稻”米一百石,作为租粮,金、朱氏族闻之私下慨叹“金珠稻”岂不成了“京租稻”而流传开来。既有史实可考据,亦有故事广流传。 桓仁县于1980年代起通过提纯复壮、南繁加代、建立基地、开展科研、创制品牌、包装申遗及举办“京租稻节”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京租大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2010年、2014年,桓仁新世纪优质米厂注册了“京租”牌大米和“官地”牌大米商标;2014年,“辽宁桓仁京租稻生产系统”荣登辽宁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桓仁京租大米,其透明度、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与稻米外观、营养及蒸煮食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均达优质米标准(国家标准GB1354-2009及农业行业标准NY/T419-2006),同时硒元素含量达27ug/kg(自然栽培,非人为施用含硒肥料),高于当地其它品种,远高于其它地区品种。

所在地域: 辽宁

申请人: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桓仁京租大米产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桓仁县)境内,桓仁京租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桓仁镇、雅河乡、古城镇、普乐堡,共计4个乡镇35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24°27′—125°40′,北纬40°54′--41°32'。总面积50000亩。

八. 辽宁省 本溪 本溪满族自治县 绿壳乌鸡蛋

绿壳乌鸡蛋对微量元素有很强富集性,含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毫克/百克):天门冬氨酸18;苏氨酸9.66;丝氨酸8.80;谷氨酸33.21;甘氨酸9.77;丙氨酸11.84;缬氨酸9.82;蛋氨酸4.42;异亮酸8.77;酷氨酸5.68;赖氨酸15.45;脯氨酸10.17;色氨酸2.03;组氨酸6.11;精氨酸9.75。绿壳乌鸡蛋又是药膳保健佳品。

该鸡种在辽东山区实施大规模开发养殖,并计划深加工。绿壳乌鸡蛋有散装、纸袋包装、精品盒包装等几种形式。每枚蛋上有带防伪的企业标识。包装袋和包装盒均以“汇达”商标注明。

生产厂家:中国辽宁—本溪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达官寨
邮编:117100
电话:0414—6860888
传真:0414—6820033

九.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 圐圙补隆烟叶

圐圙补隆烟叶

圐圙补隆烟叶产于我旗大佘太镇圐圙补隆村,该地区由于土质适于烟叶生长,所产的烟叶片溥、色质优、口感好,在生长过程中,全部施用了农家肥,靠自流水泉浇灌,是纯正的绿色产品,深受“瘾君子”的喜爱。

十.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满族旗鞋

满族妇女讲究穿木底鞋,这也是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习俗的反映。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尤其满族贵族妇女,穿的更为普遍。满族妇女不尚裹脚,多为天足,通常穿着宽大的旗鞋,这种绣花的旗鞋,浅帮、短脸、尖口,史称“高底鞋”,又称作“寸子鞋”,其鞋极有特色。鞋底用木制作,其木底高度一般为一至二寸,鞋脸尖端突出上翅,其形状似船底,又称“船底鞋”。后来增高到三四寸,最高的甚至达到五寸左右,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鞋底上下宽中间细,或上宽下窄呈梯形,鞋底的中部以木料为垫。木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装有前平后圆的马蹄形木底,踏地时印痕若马蹄,故称“马蹄底”,另一种是上宽下窄,形似花盆状,因此得名“花盆底”,两种都属于高底鞋。这两种鞋是满族妇女盛装的服饰,多在庆典祭祀时穿用。穿着这种旗鞋者,大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青年妇女。妇女盛饰时,穿着这种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第三十回“新娘子悄惊鼠窃魂憨老翁醉索鱼鳞瓦”里说,穿这种鞋走起来“大是扬着个脸儿,振着个胸脯儿,挺着个腰板走”,走起来还“吉噔咯噔”,有着清脆的响动。由此,满族妇女的那种矫健举止呼之欲出,直到今天,我还经常可以在舞台或影视片中领略到她们当年的风采。在鞋的装饰上有很多讲究,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另一处这样描写道:“只见他来到外问儿,在他那随身包袄里拿出个小红包儿来,……金、玉姊妹接过来一看,只见一盘儿里托着是一双大红缎子平金钉花线儿A字锦地扣‘百蝠流云’三寸半底儿的满帮着旗装双脸儿鞋,合一双鱼白标布袜子……”。旗鞋的鞋面多用彩色绸缎制成,上施五彩刺绣,也有镶饰各种珠宝者,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底腰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芽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鞋底木跟用白布包裹,鞋底一般抹有白粉,俗谓”粉底”。这种鞋的高木底非常结实,往往鞋面已破了,即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穿上这种鞋子,配上旗袍,更显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别有一番风韵。但穿这种鞋走路颇为不易,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方可。

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喜欢遮脚面的长旗袍,为了行走方便,使旗袍的下摆既不拖地,又能遮盖双脚,她们便在鞋下安上了高高的木跟底。第二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穿高底鞋是为了增其身高,同时,穿高底鞋走路步履必然不会太长,莲花碎步能体现出女人婀娜的体态、优美的身姿。第三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了防止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作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第四种说法是,鞋面上有美丽的绣花图案,为了防止雨雪污泥弄脏鞋面,便把鞋底垫高。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权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记那些苦难的、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改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但是,若追究这种高底旗鞋的历史却并不久远,大约是在满族人关前后始兴起来的,这一点通过《满文老档》的记录可以了解到。《满文老档》的记载所涉及的尽是各种面料做的靴子,而不是那种高底鞋,说明当时的妇女仍是骑马。只有在女子渐渐不再骑马的时候,才可能兴起这种对行走自由有很大限制作用的高底鞋。

中年妇女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鞋底的高度也逐渐下降,直至老年其鞋也以平木为底。一般劳动妇女也穿平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的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俗称“平底鞋”或“厚底鞋”,这种鞋是满族妇女的坤鞋。其鞋底的厚度为八分、一寸、一寸半、二寸不等,鞋底的长短与脚大体相等,其前端着地处稍削,形成前锐后圆,以便于行走。鞋面的材料一般是用布或缎,色泽不一。鞋帮、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镶彩色或串珠,鞋前脸多绣“云头”,也属家常便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冬絮薄棉夏为单,袜勒到小腿,袜底也纳有花纹,有的还用各种锦缎镶了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