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国特产东莞馆 东莞哪里有地道的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国特产东莞馆 东莞哪里有地道的特产店更新时间:2024-05-05 00:15:17

一. 广东省 东莞 观音绿荔枝

品种来源:东莞市樟木头镇金河社区沙园村荔枝实生变异株

特征特性:迟熟,果实于7月上旬成熟,比糯米糍迟7~10天。树势较旺,树冠半圆球形。果实中等大,卵圆形,单果重21~25克,果肩较平,龟裂片微隆,片峰平滑,缝合线颜色绿黄色,果皮黄红色,果肉细软、味清甜带香味,品质特优。可溶性固形物18.5%,还原糖9.43%,可滴定酸低,为0.0844%,可食率达81.6%,焦核率95%。

产量表现:四年生树平均株产8.6公斤。在15年生的糯米糍树上高接该品种,高接后第四年株产约3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择淮枝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嫁接;⑵丘陵山坡地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改土,挖深、长和宽各80厘米种植坑,分层施入有机肥,当苗高50厘米时便可移植,株行距5×6米,每亩种植约22株;⑶每次新梢抽出后进行摘心或短截,秋梢结果母枝老熟后应进行制水制肥,12月上中旬进行环剥控梢促花;⑷果实发育期合理施肥,抑制夏梢的生长;⑸枝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注意防治霜疫霉病及蒂蛀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观音绿荔枝果实于7月上旬成熟,比糯米糍迟7~10天。丰产稳产,果实卵圆形,焦核率95%,果肉细软、味清甜带香味,品质特优。适宜在我省珠三角等荔枝产区种植。

二. 广东省 东莞 东莞大包

很多老莞城或许都有吃过这样的大包,在莞城佐丹奴隔壁的朝阳饼家依旧有卖,馅料有鲜猪肉,鲜鸡肉,鸡蛋,冬菇等,包子大而足料,绝对没有偷工减料的成分,还有十分美味的糯米卷,价格便宜,可以说东莞大包正在渐渐失传,快要找不到正宗的大包了,难得发现,推荐给大家,吃一个也可以饱半天。

这个,确实很不错,有时会买来做早餐。

三. 广东省 东莞 麻涌香蕉

麻涌香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也是东莞市水乡、沿海地区三大传统作物之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元代东莞已有香蕉生产。《元一统志》载:"蕉子,番禺、南海、东莞、清远并有,美香而甘。"明末清初屈大均记载东莞中堂蕉利村"芭蕉满海天",清嘉庆年间"蕉多出麻涌蕉利一带"可见当时水乡的香蕉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

东莞香蕉主要有大种高把和大种矮把等优良品种。大种高把在东莞种植面积最多,一般单株产10-25公斤,个别高达50公斤,为香蕉类中的著名优良品种;大种矮把,植株较短,抗风力强、蕉肉香甜、嫩滑、蕉皮光亮薄身、不易起黑斑点是适合东莞气候的传统优良品种之一。其他还有油蕉、齐尾、矮(高)脚顿地雷、越南香蕉、天宝蕉、萝岗矮把、广西高型香蕉、泰国香蕉、潮安香蕉、台湾高把、广西矮、威廉斯、海南蕉等品种。

东莞市利用其土地肥沃、温度高、阳光足、雨水多等优势积极发展香蕉业,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试管大苗、果实套袋和保鲜等一系列新技术,生产出果大饱满、色泽鲜丽、含糖量高、品质优良的香蕉,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香蕉一直是全市水果生产发展的重点对象,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生产总面积的30%以上,其产量占80%-90%,2001年种植面积5772公顷,总产量13.23万 吨。

地域范围

麻涌香蕉产于三角洲腹地,广州、深圳走廊中部,东江北支流的最下游珠江口北部东岸珠江三角洲平原,广东省东莞市西北部麻涌镇所辖的麻一、麻二、麻三、麻四、漳澎、大步、东太、新基、川槎、鸥涌、黎滘、华阳、南洲、大盛14个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2″~113°40′00″,北纬22°58′36″~23°40′50″。面积930 公顷,总产量1.8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涌香蕉果梳整齐端正,果指无伤斑,皮色呈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果指长度不低于20cm,单果重不低于120g,轻摇不脱柄;果肉细滑、口感清甜、香味浓郁,可食部分大于60%。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8.5%,可滴定酸含量不大于0.272%,铁不低于0.41%,可溶性糖含量大于14.3%,每100g可食用部分含维生素C不低于6.728mg。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

四. 广东省 东莞 虎门麻虾

另外呢当然要数海鲜了。我们东莞临江面海,水产特别丰富,海鲜也是我们这里饮食的一大特色了。东莞除了出名的膏蟹,还有重壳蟹、赖尿虾、石斑鱼等等。

清人《竹枝词》有云:“西风报道明虾美,还有膏黄蟹更淝”,此为“食家”之语。 麻虾,形似弯月,细长匀称,大者如食指,有透明感,呈褐色而名。这种虾只能生长于咸淡水交接的地方,一涨潮时浸在咸的海水里,退潮时就浸在淡的江水里,所以它的肉质特别有弹性,爽脆鲜甜,由于它的这种生活特性,渔民都是在江边沙基上起一个围子来养这种虾,所以叫做基围虾。虎门处江海交汇,咸淡水比重适度,浮游生物多,因此,所产比别地的壳薄、肉脆、鲜美,尤以南面为佳,这里海湾深阔,岸线长,近年来大面积引灌海潮养殖,销运港、澳,供不应求。凡来虎门者,莫不首选此菜。

麻虾食法简便、快捷、蒸、灼、焗、晒均佳。 蒸虾:往往与白蛤鱼、花鱼相掺,施以面豉蒸之,名曰"虎门三鲜",风味独特。 白灼虾:用沸水浇熟,用蒜泥、豉油、麻油掺和蘸食,原汗原味,最爱欢迎。 局虾:用熟盐之,近年创造为"盐插虾",即炒熟生盐,用竹签串之(此法应选用大虾)插入盐盅,焙熟,其鲜香非笔墨所能形容。 晒虾:称美虾,取生虾去壳,晒干,用油盐蒸熟,肉质韧,咀嚼奇香,秋风起时,乃送礼上乘佳品。

五. 广东省 东莞 糖环

糖环 古时称“巨女”(读音),是中原南迁过来的小食。糖环在东莞已经改面粉为糯米粉。传统的糖环,不用饼印,只搓成长条,捏作环形,吃时够硬。糖环形状,由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六. 湖北省 黄石 西塞山 中国劲酒

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优质滋补保健酒??中国劲酒为主的专业保健酒酿酒公司。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中国大型专业滋补保健酒酿造基地之一。公司拥有员工l 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2人,生产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宫廷御酒总监陈伍荣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组方基础上,配以御苁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种名贵动植物药材,应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潜心研究,经过十余次组方,开发出“中国劲酒”,率先开拓中国滋补保健酒市场。中国劲酒是中国滋补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十几年来,中国劲酒以其醇厚的酒质、怡人的口感和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畅销全国,并远销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劲酒三次在国家级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消费者满意商品”,并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保健食品”。

近年来,公司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制开发了半壶、大团圆、命之源、喜宴酒、米酒、纯净水、果醋等几十种不同的档次、不同口味的系列产品。同时为使消费者能喝到更高品质的中国劲酒,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投资2 00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矿泉基酒酿造基地,并在大冶市的药材产地设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园和动物养殖场,另外还投资800余万元正在与国内一流医科大学合作筹建一座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开发更适合人们需求的滋补保健酒品。

七.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赵家馆饺子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赵福元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行业性的省、市、地区表演和比赛,并屡获大奖。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廖沫沙都曾给予表扬。在天津参加表演赛还受到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观摩并有合影和题匾“京东第一家”(文革期间被毁),还曾接待过荀慧生、尚小云、奚啸伯、管绍华等艺术大师。多年来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先后荣获了省、市级以上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

八. 广东省 东莞 道滘蟛蜞酱

蟛蜞酱,道滘人俗称蟛蜞咸扒,含有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和天然维生素,有补血养颜之功。用蟛蜞咸扒蒸猪肉,是佐膳佳品,坐月妇女常食有补养的功能,炒豆角放上少许蟛蜞酱,色、香、味一流,与众不同。蟛蜞生长在河边、田基,本属蟹类,常年有人捉它煲粥吃,用它煲金针头,有去黄疸性肝炎的功能。最肥美的时间,应该是正月,俗语云“正月蟛蜞,二月蟹”农民扑捉到蟛蜞,除去壳甲和毛爪,用清水洗干净,用石磨碾成酱,加入适量食盐,用瓦罐装好封上盖,放在屋顶或天台上晒十天以上,后加炒米,仍放在天台上晒,待米烂后,是为上品。旧社会去南洋回来的人,常带一些蟛蜞酱回南洋,以治疗水土不服的亲友。

九.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腊肠

东莞腊肠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人矮,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后来,他便想办法,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至今人们仍然用“东莞腊肠”来形容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

制作方法

东莞腊肠身长不到2~3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在制作上与普通腊肠有所不同,它是用当天加工出来的新鲜猪肠衣来制作腊肠衣,用8:2的瘦、肥肉切粒剁烂和匀,拌以白糖、食盐、特级生抽酱油和味精,入肠前还洒上正牌的山西汾酒,捆扎后,自然风干至适度,即放入火柜以文火烘烤至透明干爽。因而东莞腊肠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十.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福建中国鲎

福建中国鲎:产于长江口以南沿岸海域,福建省为主要产地,平潭县为产量最大的县份之一。其卵、肉、肢及肉脏均可食,烩制成美味佳品。又为全身性水生药用动物,对痔、疔、癣、痢、红眼、青光眼、子宫颈癌出血等疾病均有疗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