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怒江特产血肠糯米 云南佤族血肠做法怎么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怒江特产血肠糯米 云南佤族血肠做法怎么做更新时间:2024-01-27 15:23:22

一.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兰坪绒毛鸡

兰坪绒毛鸡饲养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用绒毛鸡招待贵客、馈赠亲友的习惯。长期以来习惯用兰坪绒毛鸡和本地的白木瓜一起炖煮,有祛风湿的功效。由于产区交通不便,无外来鸡种引入,经长期选择形成兰坪绒毛鸡遗传资源

【皮肤颜色】 白色,少数黑色

【鸡冠颜色】 单冠居多,少数复冠。冠、肉髯多呈红色,少数呈黑色

【其它特征】 坪绒毛鸡全身羽毛呈丝状,似松针或山羊毛,较柔软。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片羽。喙短粗、微弯,呈黑色或浅灰色。耳叶多呈红色,少数呈绿色。虹彩呈橘黄色。胫多呈黑色,少数为黄色带黑斑

【主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为兰坪县河西乡,主要分布于兰坪县啦井镇、兔峨乡、营盘镇等地

二.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漆蜡妙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州都产漆蜡,其中尤以福贡县为最多。
漆蜡,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漆油。它是从漆树籽中榨出来的油,这种油冷却后凝固成块,颜色比黄蜡稍浅,所以商品名又称为漆蜡。漆蜡可以食用。制作方法也在翻新。有的把漆蜡溶化后,混入猪油、菜油、核桃,比例约为2比1,待冷却后凝固成固体油,携带十分方便。当地居民也用这种油,作为亲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
峡谷傈僳族、怒族群众,用炼得滚烫的漆油炒米酒,炒仔鸡给病人或产妇滋补身体,益气补务功效显著。还有人用漆蜡混合蜂蜜、贝线蒸制服用,可治疗肺结核症和气管炎.

三.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藤编手镯

藤编手镯是利用生长在深山中一种稀少、特有的红色蔓藤制作而成。据说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地区周围只要有人居住或有人长期活动就会死亡,因此采制极其困难。妇女佩戴这种藤编手镯向人表示自己男人的勇敢和对自己的忠爱。

兽牙顼琏,过去是富裕的象征,项链价值是以野兽牙数多少和野兽的凶猛程度来断定。

四.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黑熊

黑熊,当地人又称它为“大黑狗”,是怒江深山密林里的“主人”。据药书记载,黑熊的苦胆,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具有止痛、镇静、祛痰、消炎、解毒等功效,对于肠胃病、胆结石、黄疸及小儿高热、惊风、肠道寄生虫等病症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怒江)

五.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腌芒果

腌芒果

芒果肉质肥厚、甜美,有“水果之王”的美称。外地人只知品尝成熟时的甜美,殊不知芒果还有另类吃法。每年四、五月份,当芒果长到拳头大小,此时味道除了酸还是酸,却是我们眼中的美食。把青芒果皮剥了,切成长条,蘸盐和辣椒粉吃。辣椒最好是晒干的小米辣放在火上烤得干脆,碾成粉末,和盐拌在一起。青芒果的酸脆与干香的辣椒、盐混杂出特别的味道,吃的人只觉得满口都是又酸又脆又辣又香,不住啧嘴。旁边不想吃的人也忍不住条件反射的直咽口水。

青芒果的另一种吃法是,削成薄片,浸在酱油里,拌上切细的新鲜小米辣、芜荽,多了点甜味,少了些酸味脆味,也少了口感的刺激味。因此前一种吃法是流行多年不变的经典吃法。当我在水果青黄不接的北方,无限向往干咽口水地说起青芒果的种种吃法时,外省同学冷不丁爆出句,“你这是暴殓天物。”暴殓天物?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会吃者吃其精华。犹如成熟的绚丽与青涩的可爱何尝不是人生的两种美?

六.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怒江兰花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兰花品种繁多,分布极为广泛,世界各国均有栽培。自古以来,兰花就是花卉爱好者喜好的栽培的上品花种之一。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土地肥沃,雨量充渍,气候宜人,是盛产兰花的天然园地。从白皑皑的高黎贡山之巅到奔腾不息的怒江两岸,根深叶茂的怒江兰遍布峡谷,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据栽培兰花的一位巧工花王宣称:怒江兰花种类居滇之首,品种优良的兰花在峡谷应有尽有。他还毫不含糊地说:“怒江是兰花的故乡”。早在数年前,他将自己亲手采集来栽培出的40多种兰花奉送给来访的一位友人。据说这位不速之客并非偶然光临,他是一位对世界各国的兰花有较深研究的人,是慕怒江兰之名,专程寻找兰花来的。

怒江,春有素心兰和似蝴蝶飞舞的双蝴蝶兰及孤芳自傲的单蝴蝶兰,还有红、黄、白、绿各色的大雪兰、小雪兰和独簪兰;夏有花骨朵成串,迎风飘香的夏慧兰;秋冬有如猛虎怒吼的虎头兰、陈香兰;还有那久居峡谷深处的种种幽兰,它们披着神秘的雾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峡谷又增添了几分仙山灵气。

七.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云连

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明代兰茂《滇南本草》载:"滇连,一名云连……功效胜川黄连百倍"。"云连"因此得名。历来畅销内地和香港等地区。原植物根茎黄色,较少分枝;叶基生;株高15-30厘米;多歧聚伞花序;长骨突荚果,种子长圆形;花果期2-6月。商品呈弯曲的长条形,具"过桥杆",断面金黄色,味极苦。能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疗各种热毒及烧烫伤。含多种生物碱,其含量和抗菌消炎药效比川黄莲好。与四川的"雅连"并列为黄连中的珍品而享誉国内外,是历代医家非常喜爱的云南名药。主产于福贡、贡山及腾冲。腾冲云黄连又称为"光明连"。云南1955年收购22吨,1988年出口5吨,1996年产量约为4-6吨。云黄连市价比川黄连高2-3倍,用根茎繁殖,为家种或半家种,成本高,费工时,单产低(1亩仅产0.5-2千克)。

八.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福贡古当梨

福贡古当梨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区古当乡的。“古当梨”在怒江峡谷众多的水果中首屈一指,被人们称为水果中的佳品。“古当梨”具有果实大、皮子薄、肉白、汁多、味甜等特点。由于它品质好,往往是傈僳族人民用于婚礼上或是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食品。

“古当梨”产于福贡县马吉区古当乡,在怒江峡谷众多的水果中首屈一指,被人们称为水果中的佳品。“古当梨”具有果实大、皮子薄、肉白、汁多、味甜等特点。由于它品质好,往往是傈僳族人民用于婚礼上或是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食品。古当梨树一般于春天开花,夏季结实,8、9月份成熟,可养至11、12月。初夏,棵棵古当梨树梨花一片雪白,耀人眼目;初冬,树叶火红如茶,绚丽多彩,别有一番景色。古当梨不仅是果木中的佳品,而且又是美化环境的风景树。

九.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麻姑酒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十.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独龙牛

独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独龙牛,曾用名大额牛, 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是世界范围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也是黄牛属中一个独立的牛种,属肉用型地方品种。

独龙牛中心产区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具有野牛体形和彪悍的外貌特征和习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高寒,耐粗饲,产肉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独龙牛(Mythun)是世界范围内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是云南省牛属动物的六个种之一,占有重要的分类学地位,是肉用型的地方品种和地球上的濒危品种之一。独龙牛产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一带,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的独龙江、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不丹、东孟加拉和缅甸北部克钦邦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为一种半野生半家养畜种,其分类学地位属于牛亚科黄牛属(BOS)中独立的一个种(BOS Frontalis)。在我国,独龙牛是唯有独龙族人民驯养的一种牛,独龙语叫“阿布”,为体大而有野性之意。“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傈僳语“曲阿尼”,汉译即为“独龙牛”。

多年来,在国家、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贡山县独龙牛保种工作坚持以选育优质畜种,以原产地独龙江乡为主,在怒江沿线易地保种扩繁,从而增强供种能力。自八十年代初通过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发现以来,已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的保种工作,种群数量亦从濒临绝迹77头,发展到现在2028头,数量增长了近20多倍。2006年贡山县鸠木当独龙牛种牛场获得了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