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南阳特产小米稠黄酒 河南南阳特产小米黄酒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南阳特产小米稠黄酒 河南南阳特产小米黄酒批发更新时间:2024-04-19 11:12:44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内乡酸菜

内乡酸菜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内乡酸菜几乎家家都有,酸味纯正,久吃不厌,开胃、去火、消腻。可凉拌,可做汤,做面条,做包子。

“南阳往西来,家家有酸菜”。内乡酸菜不同于四川泡菜,也不同于“酸菜鱼”所用的酸菜,其做法独特,味道独特。制作时先把菜洗净(以红薯叶、萝卜秧、雪里红、窝炬为上),煮至七八成熟,捞于缸或盆中用石头压实,再添上煮菜的水,不让菜露出水面,然后,泡五到七天,即可食用,如果用前边的酸菜“透”一下则更快。奇怪的是,内乡酸菜的这种简单的泡制方法,一旦离开当地水土,就再也不会变酸。到内乡做客,不吃上一顿好酸菜,实在遗憾。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新野板面

新野板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新野张飞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谁创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细、食之味美、久吃不厌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能和郑州烩面、兰州拉面媲美的南阳地方主要面食之一。

在豫西南新野县,人们始终传承着一种作法独特的风味小吃-新野张飞板面。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蜀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如今,新野县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使张飞板面名声大振。于是,凡到新野县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馆,来上一碗张将军发明的板面,慢慢品尝,有滋有味,体验当年张将军的勇猛、分享其快乐。

新野板面的做法:

1、取新野产优质小麦精粉,根据不同的季节,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8寸的小面棒,而后涂上香油,码在案板上,并用干净的湿毛巾蒙住备用。

2、做板面时,厨师左手捏住小面棒的3个头,右手捏住小面棒的另3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板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3根小面棒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3次,总长度达5丈有余,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板面也由此而得名。

3、板面要好吃,除了面筋道柔软外,所浇羊肉臊子的口味也很重要。将鲜羊肉切成小肉丁,先用羊油将辣椒炸黄捞出,将羊肉丁加花椒、醋一起入锅煸炒,炒至肉烂油 清时再将食盐和豆瓣酱加入,同时放些茴香、丁香、肉桂等调料在锅内炒干即成臊子。臊子做好后在搪瓷盆里放置一段时间变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4、板面下锅、煮好、捞起,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盛时在碗内加菠菜或小白菜垫底,而后浇上沸腾的枣红色臊子,再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仅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三.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山茱萸

西峡山茱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现山茱萸种植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名扬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后两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茱萸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因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西峡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可同时,西峡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慢,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宛西制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山茱萸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项目倾斜等措施,推动山茱萸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1800吨。西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通过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2万亩山茱萸基地全省首家通过GAP认证,并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扣碗

扣碗就是粉蒸肉的一种,在四川重庆一带的叫法。
做法:首先是将把片切好的肉按顺序铺好在一个没上瓷的土碗上,六片朝长度方向,另外两片摆在两边。再在所铺的肉上放上块状的土豆或红薯等。蒸熟后将碗扣过来,样子跟梅菜扣肉一样。
在河南,扣碗的做法有几十种。
尤其是开封,作为宋朝汴京,其扣碗的做法更是种类繁多,味道更是妙不可言!最常见的有小酥肉、芥菜肉、腐乳肉、丸子等。素的还有莲菜、豆腐、素丸子等。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桐柏蒸饺

原料:
酱油50克,猪油25克,芝麻油15克,葱花50克,姜末7.5克,味精1克,花椒面D.5克,精盐1.5克。精粉500克,猪肉250克,青菜250克。

做法:
1、将猪肉剁成馅,加入酱油、精盐拌匀,再放入花椒面、猪油加入水向一个方向搅动,至搅匀为止,把青菜洗净剁碎,挤净水分,放在肉馅内加入味精、葱花、姜末、芝麻油拌匀成馅。
2、把精粉放在案板上用开水烫熟拌成雪花状,揉成面团,揉匀搓成长条,下成50个剂子,撒点干面按扁,擀成圆形薄皮。
3、左手拿皮子,右手抹馅,然后用手顺饺子皮边,从右到左捏合在一起,做成月牙形的饺子。
4、将饺子摆在展内蒸10分钟左右即熟。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土鸡

南召土鸡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南召土鸡肉口感好,香味浓,吃起来有劲道,是上等滋补佳品,特别适合炖鸡汤。

南召土鸡也叫柴鸡,是南召多年来群众自繁自育,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品种。在南召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饲养土鸡,每户少则三五只,多则二三十只。据统计,目前全县土鸡饲养量在100万只以上。 南召土鸡以浅黄色居多,间有黑色、白色和其它杂色,体形较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强。每只成龄公鸡体重1.5——2公斤,母鸡1——1.5公斤,母鸡年产蛋80——150枚,每枚蛋平均重 克。

长期以来,南召农村土鸡的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自由活动,自觅食物,其所吃食物以青草、昆虫、草籽、粮食等为主,饮山泉雨露,所吃食物不含任何药物、激素和添加剂。土鸡肉口感好,香味浓,吃起来有劲道,是上等滋补佳品,特别适合炖鸡汤。土鸡蛋蛋黄呈鲜红色,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对肉蛋奶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食品的口感、营养、安全性等,会有更高的要求,使用违禁药物、生长剂等喂养的速生鸡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土鸡、土鸡蛋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上土鸡和鸡蛋销售价格高出同类商品鸡(蛋)一倍以上,且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销往洒楼、饭店。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卷煎

又叫菜蟒,是内乡一种典型的农家常饭。做法是将死面擀成薄皮把馅匀摊其上,卷成筒状,两手各持一端,往中间一挤,使面皮起皱,上笼蒸熟即用。其馅常有:韭菜、干萝卜丝加肉、粉条;素:韭菜、红薯叶、灰灰菜、干萝卜丝、茄子、南瓜丝加粉条。个头可大可小,馅可厚可薄,面皮夹层可多可少,均视情而定。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拳菜

别名:龙头菜、吉祥菜、如意菜、拳头菜、蕨菜。
营养成分:100g鲜菜中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维生素35mg,胡萝卜素1.68mg,粗纤维1.3g,钙24mg,铁6.7mg,及铜、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16种以上氨基酸,蕨菜根含淀粉40-50% 。
药理功效:味甘、寒、滑,无毒,能安神,降压、利尿、解热、驱风湿等,并可作驱虫剂等。
食用方法:清水漂洗后凉拌、热炒、做汤,特别是炖鸡、炖肉,别有一番风味。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西峡县 西峡香菇

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西峡香菇,河南省西峡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建、浙江、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

特定品质

西峡香菇品质优,味道好,花菇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文化典故

2010年,西峡县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3万余户,超过农户总数的1/3,年种植规模保持在1亿袋左右,年产量(干品)3.5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成为“南菇北移”后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形成的香菇市场年交易额稳定在10亿元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每年从这里运出的香菇占全中国出口干香菇的70%以上、占全中国香菇总产量的近1/5,由此奠定了全中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地位。

西峡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阳城乡、回车镇、五里桥镇、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狼坪乡等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唐河凉粉

唐河凉粉是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特色小吃。唐河绿豆凉粉特征,颜色微黄,细嫩清爽,到嘴绵绵爽口。

南阳市唐河县有一种地方名吃——绿豆凉粉,由于制作工艺讲究、配料独特,所以到过唐河的游客,在游玩唐河名山丽水的同时 ,不亲自品尝一下这一名品觉得是一种憾事。

唐河县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边缘,境内土地平旷,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适宜VC系列绿豆生长。由于日照时间长,导致绿豆淀粉含量高,再加上唐河的土壤中富含硅、铁、锰、硒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为唐河绿豆凉粉的内在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豆能制成凉粉,是唐河民间的一大创举。早在四百多年前,唐河民间即用碗豆粉、薯干等制作凉粉,由于这些原料制成的凉粉质脆,不宜长时间存放,故而许多人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用其他原粮替代豌豆、薯干做成凉粉?经过多次试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位姓段的老师傅在一次试制过程中发现用绿豆制成凉粉不仅质软、弹性强,经凉拌、炒制后口感更佳。这一制作工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唐河兴起了绿豆凉粉,人们食之不厌。

绿豆凉粉的制作方法是:提前12个小时将事先精选的绿豆浸泡在10℃—30℃的温水中,中间换一次水,以保证绿豆胚芽的萌动。之后将泡胀的豆子放在石磨中反复碾磨至豆糊,再用细布过滤2—3遍,直到豆渣全部分离,余下的绿豆浆即是凉粉的生料。最后一道工序是煮制,经过一定的纯天然水和豆浆配比后加火煮沸,再用容器盛装,待放置至室温后即成凉粉。凉粉经切碎后,配以凉姜水、蒜泥、食醋、芝麻酱原料或经高温炒制后即可食用,其味道无以伦比。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河人已发明了绿豆磨浆机、过滤器等专用设备,制作时间较以往减少了一半,再加上配料的进一步优化,唐河绿豆凉粉已成为各大宾馆必不可少的一大菜肴,成为食谱中的上品。

由于唐河绿豆凉粉性凉、口质上乘,特别适宜南方人的口味,目前,已占领广东、海南、海南等14个省区市,成为都市人不可多得的一道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