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原百花谷特产 太原美食海鲜百花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原百花谷特产 太原美食海鲜百花谷更新时间:2024-01-31 16:13:01

一.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太原泡菜

太原泡菜介绍:原料配方:大白菜、大蒜头、萝卜、黄瓜、辣椒、精盐、汾酒制作方法:1.将5000克水烧开,加入精盐250克(比例为5%),待盐完全隔化,晾凉,再倒入坛内。2.白菜需去根和老叶,洗净,沥干水分,切成4瓣;蒜头去皮洗净,沥干水;萝卜去根须,切成条、丁、丝、片均可;黄瓜去籽;辣椒去蒂、籽洗净沥干水分。3.将泡料投入泡坛中,加酒拌匀封好口,浸泡1星期左右即可食用。产品特点:脆嫩爽口,制作简单,食用方便。

二. 江苏省 镇江市 润州区 镇江百花酒

镇江百花酒是江苏省镇江市的。百花酒是镇江的名酒,具有酸、甜、苦、辣之味。其原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其色深黄,其气清香,其味芬芳,糖分较高,酒精度较低,能活血养气,暖胃辟寒,为老年人滋补之品。

读7月19日《镇江日报·文化周刊》一版 《<红楼梦>与镇江种种》一文,欣赏之余,也欲就文中所谈“百花酒”,略说一二。

此文“江上鲥鱼与百花酒”中所云:“关于‘百花酒’,梁代《舆地志》中有记载: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这一引用可能有误,“镇江”之名始于宋徽宗年间,南朝梁代的《舆地志》怎会有“镇江”地名的出现?当为“京口”误。

又考元代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四“酒”条目:“《舆地志》:京口出酒,号曰‘京清’,埒于曲阿(今丹阳);又云,曲阿出名酒,淳烈,后湖水所酿也。故朱郴诗:“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

朱郴,唐代诗人,此诗题为《丹阳道中》,全诗是“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朱郴之诗的释义,详见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新丰酒》,所谓“新丰酒”就是今天丹阳黄酒的古称(见《江苏风物志》)。至于《舆地志》,为宋代地理总志,由王象之编著。

镇江百花酒具有酸、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其原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世称“京口百花”。此说见近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百花酒》:“吴中土产,有福真、元烧二种,味皆甜熟不可饮。惟常、镇有百花酒,甜而有劲,颇能出绍兴酒之间道以制胜。产镇江者,世称之曰‘京口百花’。”

《清稗类钞》是一部野史笔记,所录清代故实,范围较为广泛,这则“京口百花”酒的记载,足见其酒风味悠长,遐迩闻名。

三. 重庆市 涪陵 百花露酒

百花露酒为重庆涪陵酒厂产品,始于清嘉庆年间,是一种著名的传统配制酒。此酒以优质高梁酒为基酒,配入人参、天麻、杜仲、黄芪、当归、砂仁、白芍等一百余味名贵中药材和冰糖、饴糖浸泡精制而成,具有滋补强身,补血益气,祛风除湿,开胃健脾,镇痛止泻等疗效功能。

四.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莲藕

“藕瓜瓜”即指莲藕,俗称莲菜。晋祠一带的莲藕种植年代虽说无法考证,但据笔者判断,最晚也应在宋代。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到过晋祠,写有一首《题晋祠》的诗,其中有两句为“千家灌禾稻,满目红香田”(另有“江南田”之说)据晋祠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诗中的“红香田”很可能就是指荷花盛开的藕塘,既然能够达到“满目”的境界,可见当时种植的面积已经相当可观了。另据晋祠一带的民间传说所云,晋祠的莲藕原是庙内的一个和尚从南方引种的,先是在庙里的荷塘试种,后来发现长出的新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于是便在晋祠附近大加推广了。又据史书记载,晋祠庙里的唐叔虞祠和圣母殿等,大多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既然有庙就有和尚,因此“和尚种藕”的民间传说也就有它的可信之处了。至于当时种藕的情况,大多集中在晋祠附近的南大寺和北大寺村,只是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到了清代,太原著名书记法家杨二西曾写有一首《大寺荷风》的诗,诗中云:“……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这就是诗人对晋祠南、北大寺种藕状况的真实描写。而后人所说的《晋祠四宝》中的“藕瓜瓜”,正是南、北大寺两村的产品。据说这里出产的大寺莲藕茎直粗大,切开后丝长尺余,芳香扑鼻,制成的凉菜可放七八日,其色香味不变。因此山西各地的商家逢年过节都要到晋祠来采购莲藕,并将其销往本省及河北、内蒙等地。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什贴毛谷小米

小米是食粮中的精品,在中国北方不论山区、丘陵、水地、旱地均可种植,榆次会贴所产生的毛谷小米别具特色。谷子的品种称:“毛谷”。这种谷子碾出的小米比一般小米颗粒小,色泽金灿灿。用其做成小米饭,金黄发亮,清香可口,越嚼越得,如果与南瓜、红薯同为同食,更是香甜可口,余味无穷。被称为小米“皇后”。

六. 重庆市 綦江 黑山谷葡萄

黑山谷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山谷葡萄

重庆市万盛区农产品技术推广协会

10851288

葡萄

七.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八.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并州刀剪

并州刀剪:产于太原市。所制刀剪以刀口犀利,加工精细而著名。纯由优质钢锻成,剪刀剪毛不粘,厨刀剁铁不卷,式样大方,坚固耐用。其生产历史悠久,其创制约在汉晋之时。明代太原晋府店刀剪已颇负盛名,产品流传国内各大商埠。

九.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烟叶

静游镇:烟叶。

十.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刀拨面

用两头带把的刀拨面,面用冷水和制,面条三棱形,吃着筋软可口,不易粘连,浅入荤素挠头或炒着吃均可。( 太原)

"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条长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106刀,出面630根,5公斤以上湿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围观者眼花缭乱,无不赞扬

"刀拨面"著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0.8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拨,直接拨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