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万良天盛特产 白山万良镇土特产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万良天盛特产 白山万良镇土特产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4-05-19 17:19:48

一. 江西省 萍乡 莲花县 莲盛老酒

莲盛老酒---历史悠久。以高山泉水、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精心酿制而成。产品经多年窖藏,酒性柔和,酒色清亮,呈琥珀色,酒香馥郁优雅,酒味醇厚鲜甜爽口。此产品系纯粮酿制,内含21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乃老酒之经典之作。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帝师兼御医、著名书法家朱益藩乃莲花县莲花村人,他每年回家省亲时,都要将家中窖藏多年的糯米老酒带入宫中,贡献给皇上和宴请王公大臣们,清香醇厚的韵味使尝遍海内外佳酿琼浆的名人贤士为之倾倒。莲盛老酒从此名噪四方,久享盛誉。

江西省莲花县福盛酒业酿造厂位于中国黄酒集中地、中国红色旅游胜地之一的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地处江西西部,罗宵山脉中段,井冈山北麓。座落在山川秀丽的棋盘山下,这里依山傍水,碧云连天,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的条件,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本厂拥有黄酒中独特的酿造工艺,配套齐全的先进生产设备,严格的消毒杀菌流程和质量检测机制,以崇尚自然,倡导绿色、有机理念,推行精酿细作,用心酿造绿色健康的原生态黄酒。如今本厂依然有古法工艺,采用高山之清泉和本地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糯米为原料,用祖传经验和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精心酿造并窖藏多年而成。此酒色如琥珀,醇厚柔和,鲜甜爽口,回味无穷,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常饮能养颜健身,延年益寿,是一种适合世界潮流的滋补型低度酒;是侍奉贵宾,馈赠亲友之佳品。现已成为海内外各地来萍乡出差旅游的各界人士返家必带的莲花之一。

二.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采善堂万茶饼

为清道光年间永定老中医首创。有疏风散表,健脾胃、祛痰利湿之功效,是居家旅行良药。

三.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龙盛罗非鱼

龙盛罗非鱼

罗非鱼是一种热带性鱼类,原产非洲。形似鲫鱼,又称非洲鲫鱼。由于它具有生长快、繁殖快、适应力强等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丝状藻类、底栖

藻类及泥中有机物质、昆虫的幼虫、水蚯蚓等。人工养殖用

的饵料,主要是豆饼、麸皮、玉米粉占85%,鱼粉占15%的

高蛋白饲料。

罗非鱼喜热怕寒,水温20℃以上才能繁殖,水温降至10℃时即停止生长,8℃为致死的下限温度。它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有时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它胆小怕惊扰,一听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静止不动。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方潮盛铜锣

   潮安县浮洋镇方潮盛号专门生产响铜乐器,产品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本镇仙庭村人方明治从福建连城县学得一手铸造铜锣的技艺,回来后创只铜锣小作坊,不久又开设方潮盛号铜锣店,并成为祖传技艺。其第三代方俊士更精此道,被誉为“铜锣王”。

    方潮盛铜锣音色、音量、音准俱佳。其制作必须经过拣料、熔铜、过模、打坯、修容、淬火、定音七道工序。定音的技术性最强,特别是对于深波和曲锣,必须落锤对点、轻重有数。最后一锤是音准的关键,故有方潮盛铜锣“一锤定音”之说。

    方潮盛铜锣工艺已传至第五代,产品发展至11类67个品种,潮乐(剧)界人士都极喜欢上方潮盛铜锣店,畅销潮汕、港澳,并出口东南亚诸国及美国。顾客均认定“方潮盛”号,可见信誉之高。

五. 万绿宝酸萝卜

河源市万绿食品有限公司以发展特色风味食品、旅游休闲流行食品为主营,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新型企业,是广东省萝卜加工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生产厂家。该公司最早应用腌鲜精细加工新技术,开发出“万绿宝”酸萝卜系列食品,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蔬天然可口特色,被称为河源三宝之一。在98年2月广州国际旅游品展销会上,该产品被认定为“最受欢迎产品”,同年11月由广东省政府组织的广东名优产品(湖北)展示会上又获“最受欢迎产品奖”称号,同时进入98中国(北京)食品、饮品(顶级)展览会,“万绿宝”九制萝卜王荣获中国优化科学成果奖,经专家鉴定认为,能与“香口胶”、“九制陈皮”相媲美。 改公司拥有九十年代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加工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目前年加工果蔬能力达3600吨,98年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99年6月本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 萝卜 堪称亦蔬亦果亦药之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和“十月萝卜小人参”之美誉。万绿宝系列之萝卜,配方独有、风味独特,具有利口利心之功效。 河源市万绿宝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河源市城南贸易城11号 电话:0762-3331698 传真:3331698( 河源)

六.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永定万应茶

永定万应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定万应茶”创制历史已有200余年,采用30多种地道中药材经过传统中药制剂工艺技术配制而成的,以其精良的配方、确切的疗效、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深受群众喜爱,享誉海内外。“永定万应茶”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有效规范永定万应茶的产品市场、维护品牌声誉、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永定万应茶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永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辅材料要求

1.原料:产地范围内生产的铁观音茶树鲜叶经乌龙茶工艺加工而成的铁观音干茶。

2.辅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的小茴香、白豆蔻、砂仁、木香、檀香、肉桂、白芷、桔梗、羌活、明党、山楂、前胡、猪苓、木瓜、肉豆蔻、大胡、大黄、陈皮、薄荷、白术、丁香、槟榔、半厦、紫苏叶、茯苓、白扁豆、香附、苍术、厚朴、香薷、枳壳、泽泻、甘草等三十三味中草药。

3.水:采用产地内金丰山脉下的山泉水,经过二级反渗透等特殊工艺加工。

二、生产技术要求

1.原料的栽培与加工:

(1)立地条件: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土壤质地为略带砂性的红壤土;pH值4.5至5.6;有机物质含量≥1.5%;层厚度≥60㎝。

(2)育苗:每年9月至11月采用扦插育苗。

(3)定植:春栽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栽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合理密植。

(4)施肥:施肥深度≥20㎝,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5)采摘:55%至65%茶树新梢呈驻芽中开面时开采,采驻芽3至4叶。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7)茶叶加工:

①工艺流程: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包装。

②关键工序要求:

晒青:以叶梢柔软,叶色转暗,新梢顶叶叶缘稍有下垂为适度。

摇青(凉青):先慢后快,先轻后重,春茶多摇,夏茶少摇,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杀青:置200℃至220℃滚筒杀青机内炒3至5分钟。

包揉:反复包揉3至4次,每次10至15分钟。

初烘:将包揉后的茶叶置80℃至90℃烘干机上烘20至30分钟,以茶不粘手为度。

复烘:在80℃至90℃烘温下烘8至10分钟,以手握茶条稍有刺手感达七成干即可下机摊凉散热1小时。

烘干:文火慢焙,在70℃烘温下烘干约1至2小时。当手捻茶条即碎、手折茶梗易断,茶香显露即可下机摊凉散热。

包装:成品茶包装后入库备用。

2.永定万应茶加工技术:

(1)加工工艺流程:净选→炮制→配料→粉碎→灭菌→制粒→干燥→包装→成品入库。

(2)关键工序要求:

①净选:原料分别经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火燎、碾串及泡洗等工序完成净选。

②炮制:切制后的药材经浸润软化后,及时干燥,并按传统制作工艺进行炮制。

③粉碎:配好的净药材倒入粉碎机中,将原料粉碎为中粉,过筛(筛网规格为≥80目)。

④灭菌:将药粉、稻米粉和水,置混合机内混合,混合10分钟,制成软材。放多功能中成药灭菌柜蒸汽灭菌,时间为60分钟左右。

⑤制粒:将灭菌后的软材置制粒机,进行制颗粒,制粒筛网16目。

⑥干燥:用烘盘平装,厚度为3.5 cm至4.5cm。放入烘箱内干燥,干燥起使温度40℃至45℃,升温至60℃至70℃,时间8至13小时,中途每隔3小时翻动调整,干燥后颗粒水分控制在<10%。

⑦包装:将永定万应茶颗粒置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或将合格的颗粒置压片机压片后置自动片剂包装机包装。

⑧入库:按不同规格将产品外包装后入库贮存。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颗粒状 块 状

外观 棕褐色颗粒状,颗粒色泽大小均匀(12目) 淡红褐色小扁圆形块状,边沿圆弧完整。大小、厚度、色泽均匀(直径21mm、厚度10mm)

色泽 棕褐色颗粒状或淡红褐色扁圆块状,色泽均匀。

开水泡或煎煮后汤色淡红棕色。

气味 具有纯正清檀的香味,无霉变味及其它异味。

滋味 味微苦、香气浓郁、回甘留香,饮用后有神清气爽,肠胃清新感。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30.0

水分含量(%) ≤12

袋(块)重量(g) 3±8%

七.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南盛沙糖桔

南盛沙糖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家认为,南盛镇是典型的山区镇,群山环抱,贡柑果在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出落的形靓丽、肉脆化渣、清甜香蜜,是柑桔之中的上品,堪称“广东第一柑”,而南盛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该产品驰名中外,60-70年代,曾批量畅销东南来和港澳地区。沙糖桔树冠中等,根系发达,圆头型,枝细密、稍直产,发梢力强,叶片椭圆形,呈深绿色。 3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始甜,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在栽培技术上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有一定的抗逆性,是稳产丰产的柑桔品种之 一。一般种植3年可结果,5 年以后盛产期。单株产量有100—150斤,高产者达350-400斤,果实耐贮藏。“广东名桔”。据悉,南盛柑桔除销往上海、天津、哈尔滨和新疆等国内十六个省(市)及港澳地区外,还批量出口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资料显示,该镇“靠山吃山”的山区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成为全省镇级沙溏桔最大主产区”的目标,当地的柑桔种植被广东省政府确认为“一乡一品”项目,先后获“广东省首个柑桔专业镇”、“广东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殊荣。二00六年,南盛牌贡柑、沙糖桔被评为广东省“消费者最信赖水果行业十大质量品牌”。

  晴朗冬日、柑桔飘香。广东省柑桔专业镇———云安县南盛镇,漫山遍野一片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柑桔挂满了枝头,公路两旁随处可见一个个柑桔收购点,金灿灿的柑桔整车整车往外运,勤劳的南盛人又迎来了一个柑桔丰收年。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南盛镇正酝酿着发展镇域经济的新浪潮。

    南盛镇位于云安县南部、云雾山北麓,辖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以其盛产柑桔而享誉全省,被广东省评为一乡一品项目区、柑桔专业镇和旅游特色镇。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柑桔产业为主导的“三高”农业,全镇90%以上的农户种植柑桔,总面积达10.3万亩,2007年挂果面积7万多亩,产量8.5万多吨,实现产值达3.4亿元,人均单项产值近1万元,是名副其实的“柑桔之乡”。柑桔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民的富裕。现全镇的农户基本上都住上了“柑桔楼”,固定电话、有线电视等已普及,移动电话、电脑、各式现代家用电器等已进入农户家庭中,就算是小汽车全镇也有1000多辆,平均每30人就拥有1辆,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自80年代以来,该镇党委、政府致力优化做强柑桔产业,全力以赴把南盛柑桔产业规模做大、把南盛柑桔品牌打响,尤其是近两届党委、政府以“把南盛建设成为全省镇级最大的沙糖桔主产区”的战略眼光和气魄,坚持“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针,着力从扩大规模和提高科技含量的角度促进柑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镇立足于本地实际,围绕壮大镇域经济,不断提高柑桔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在积极争取各级科技、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了柑桔无病毒育苗基地。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示范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大面积的应用“以螨治螨”、电子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技术,全面加快健康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从选种育苗、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无公害管理、保鲜技术推广等方面不断在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素有云浮市沙糖桔种植发源地之称的大枧村委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合理扶持及村级干部的密切配合,创建成为云安县南盛镇柑桔生态观光园、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柑桔种植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其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镇及周边柑桔基地采用及实施健康农业种植方法及配套新技术,实现柑桔按健康标准组织生产,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促进了果农增收,农村变富,达到了消费者放心消费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07年,该村共种植柑桔达5200亩,投产面积达3600多亩,年产柑桔5500吨,创产值2400万元,单项人均收入2.3万元,成为云安县人均收入最高的一个村委会。

南盛沙糖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缓坡地。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沭阳万匹银杏

沭阳万匹银杏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万匹乡的。沭阳县万匹有银杏之乡之称,银杏面积2500余亩,品种为优质的“大佛指”,果大质优,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该乡为做大做优银杏产业,注册 “露润”牌商标,创出品牌,标准规范管理,创绿色无公害产品,精深加工,创产业,协会+农户+基地”,创银杏合作社。

万匹乡是宿迁市唯一的银杏之乡。银杏村的银杏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如今,全乡拥有优质“大佛指”银杏2000多亩,其中银杏村的1300多亩银杏进入盛产期,年产银杏150多吨。由于这里的银杏果大质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优等品种,加之银杏是绿色保健食品,在市场一直深受各地客户的青睐。乡党委、政府为银杏注册了露润牌商标,使银杏走向市场有了“合法户口”。同时,强化精品意识,精心打造银杏产业和品牌,真正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银杏村成立了“江苏大江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对银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适应市场需求,该公司购进真空包装设备,对银杏进行精包装,使万匹银杏走进了各大超市、宾馆,大大提高了银杏自身的价值和在市场上的知明度,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年产银杏收入200万元。

九.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特点:

肉嫩汤鲜,老少咸宜,汤用尽,碗底无星点沉渣。可作汤菜,亦可冷拼,宴席家常两便。

主料:

猪里脊肉4两,鸡蛋(用蛋清)一只,水汾面一撮,炼猪油(板油),姜块,水木耳,玉兰片,盐水,

味精,大料,花椒水,鲜肉汤,料酒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做法:

1、将肉竖切半寸宽,一寸长,半厘米厚,拌上粉面、蛋清;

2、将炼好的板油放入炒勺内烧至有烟,先用花椒10多粒过一下,油勺离火把肉放入,用漏勺不断

翻动约一分钟左右捞出,沥去浮油,达到肉色乳白,七成熟;

3、将肉汤放入勺内,烧开加入大料水、姜块、葱节、烧一分钟、捞出姜块、葱节,再放入木耳、

玉兰片,最后放入肉片,滚开撇去浮沫,盛入汤盆,滴上芝麻油。

注意:每道工序操作前均须将炒勺用清水洗一道,抹干再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