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乌岽单丛潮州特产兰花香 乌岽单丛茶有7000一斤的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乌岽单丛潮州特产兰花香 乌岽单丛茶有7000一斤的吗更新时间:2024-04-10 23:17:51

一.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果条汤

果条在粤菜中称河粉,是大米加工而成的食品。其实牛肉果条在潮州到处都有,味道最正宗的还是要去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其实牛肉果条和北方的下面汤没多大区别,不同在于原料和加工过程。熬着肥鸡猪骨头的上汤,选料新鲜做出来的汤才清、香,肉是嫩、甜。

二. 四川省 雅安市 名山区 四季兰

“君荷”,四季兰(又叫夏兰),出产于四川省名山县红星乡。但是当地人仍然称“吴荷瓣”,参加云南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乌岽山。其成品条索紧结重实,茶汤金黄明澈,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鲜,且颇耐冲泡;饮毕闻杯,余香留底,大有“绕鼻三日不绝”之势,堪称“天、地、人”具备之佳茗。( 潮州)

属乌龙茶类。成品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山韵品格,冲泡时茶香四溢,且耐冲泡,饮后回甘。该茶产销历史约900余年。

地域范围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dóng)山茶区。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特定品质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叶片窄长、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身平展,叶尖渐尖,叶质厚而稍脆;芽叶淡绿,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113克;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实。 特性:芽叶生育力中等,一芽三叶期为4月中旬;产量中等,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以上。特别适制高香型乌龙名茶。成茶天然姜花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爽口,有明显的姜花“特韵”,回味甘滑,极耐冲泡,饮之齿颊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名茶。抗寒、抗旱力强,扦插繁殖力中等。

文化典故

凤凰单枞,其名甚大,属条形乌龙茶。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久远,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均已有900余年,宋《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贡茶"。现尚存300-400年老树龄茶树3000余株,性状奇特。其中几株单枞老树,尤为年久。最大者名“大叶香”,树高5.4米,树冠直径7.3米,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据测定树龄在600年余远。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在海拔1400多米的乌岽山麓,最高达达1498米。属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7℃,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霜期较短,年降雨量1900毫米。土壤多为乌沙壤或黄壤,土层浑厚,富含有机质,pH值4.5-6。茶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地茶农,巨富选种、种植经验。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出的优异单株,古时一株取一名,分株单采单制,皆品质优良,但名目杂繁。1950年就统一命名为"凤凰单枞"(史亦有此名)。

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铁铺镇、文祠镇、磷溪镇、官塘镇、登塘镇、赤凤镇、归湖镇、古巷镇、凤塘镇、万峰林场;饶平县浮滨镇、钱东镇、樟溪镇、浮山镇、汤溪镇、三饶镇、联饶镇、新圩镇、新丰镇、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高堂镇、新塘镇、东山镇;湘桥区的意溪镇、桥东街道茶区;枫溪区的云步草岚武、槐山岗茶等30个镇、茶区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河鳗

   鳗鱼又名河鳗、鳗鲡、白鳝,学名日本鳗。鳗鱼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

    饶平县依托长达136公里的海岸线及1.86万公顷0—10米等深线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得天独厚的优势,耕海牧渔,同时池塘、水泥池流水及大水面网箱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鳗业发展迅速。饶平盛产的鳗鱼种类繁多,有乌耳鳗、大白鳗等。鳗鱼生长快,肉细腻,味美清香,少刺多肉,鲜肥可口,极富营养,具有生精造血、滋阴补肾、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功能。对夜肓症、肺炎、肺结核的治疗、少女产后恢复健康均有独特功效。血鳗满身红润,最补血,是珍贵的水产品, 被称为“水中人参”。

五.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甘筒粿

传统潮汕小吃甘筒粿即是马铃薯粿,因为马铃薯在潮州话中称为甘筒。这一传统潮汕小吃最早出自潮州彩塘一带地区,因为那里盛产马铃薯甘筒粿色泽美观、口味鲜美,是一款潮汕人喜爱的传统小吃,蒸熟之后,将略煎至酥硬,口感更佳。

潮汕小吃甘筒粿的粿皮是用雪粉制成,因而甘筒粿具有晶莹剔透的特点,在透明的粿皮下可看到小块的马铃薯、炸熟的去皮花生仁还有鲜艳的红萝卜粒,吃进嘴里还有诱人的五香粉的香味,既好看双好吃,既养胃又养眼。甘筒粿馅的制法是先将马铃薯去皮切小块,上蒸笼蒸熟,然后炒锅洗净下油,倒入蒸熟的马铃薯小块,炸熟的去皮花生仁,少量焯熟的红萝卜粒,调入适量的五香粉、味精、精盐,勾芡,炒匀盛起待用。甘筒粿皮的制法是先取少量优质雪粉,冲入开水,搅拌成粉浆,再倒入其余小雪粉中,搓揉均匀成粉团(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粉团生硬粒),用粉团做皮包上馅料,再用木粿印印出一个个的粿,甘筒粿蒸熟后,要吃之前还要略煎,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皮是用生粉作原料,蒸熟后吃起来比较软韧,放凉之后粿皮会变硬,口感不好,故将其略煎至酥硬,呈金黄,便可避免这一不足之处。

六.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手拉朱泥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潮州市枫溪区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坵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潮州朱泥壶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成型,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潮州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潮州手拉朱泥壶现有创作队伍星散,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人为生活改弦易辙,造成从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难以为继,从艺人员和作品大量萎缩,一些技艺已处濒危状态。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对保护突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手拉朱泥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七.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鸡笼饺

鸡笼饺是近代脍炙人口的一款传统潮州小食,它和潮州宵米等,都是当时潮菜筵席上常见的配桌点心。鸡笼饺形似鸡笼,花纹细致,皮薄馅鲜甜。馅料以笋肉,香菇,虾米,铁脯,火腿为主。

八.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米易县 米易兰

    米易兰沿袭中国兰族神形气质,终年常绿,四季飘香,高雅素洁,姿态端秀。其色、香、姿、韵,独具特点,可赏、可吟、可食、可疗、可开发,堪谓攀西一绝。    《中国兰花》、《园林与花卉》载:米易位于攀西古大陆裂谷,属高海拔低纬度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的“康滇古陆原始植物群落”要地,适于多种观赏植物繁衍。该县兰花底种较多,除苏铁兰、虎皮兰、菜花兰等外,尚有铁骨素兰、丝茅兰、万带兰、朱砂兰、虎头兰、斑兰等珍稀品种。米易兰叶长而狭,本质,如《尔雅翼》“叶如莎,生于深林幽谷,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花序有鞘状包片,直立倒垂;其色或白或黄,惟墨兰紫揭,花期各异。各花唇瓣线、点、斑、晕,各领风骚,占尽“本族”雅、淳、艳、奇,是为兰中上品。    米易兰同属中国兰史,源远流长。米易兰引为家种,由来已久。在80年代初,还从外地引来30多个品种,与本地品种交叉培植。迄今全县除园林、阳台兰株(盆)数以万计外,尚有4000多盆名贵的米易兰。仅海塔一地就有丝茅兰、珠砂兰等品种和山茶、杜鹃、报春兰属。海塔农民张发毅仅种植、出售兰花一项就收入一万多元。米易火车站退休职工杨泽军家种兰1000多盆。    米易兰在1990年的成都兰展中受到专家好评。米易县亦相应成立兰协,有团体会员151个、个体会员62人,于1991年秋开办兰展,集花卉、诗、书、画、雕诸艺于一炉,为米易兰开发谱写前奏曲。有诗为证:诗书画雕苣薰横,自有幽馥似德人。孔乎悉芗隐谷茂,王宇集序渚山馨。枝枝转势邛西蕙,片片摇辉华夏心。世界同崇香草美,东风万里总关情。( 攀枝花)

九.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溪口香蕉

  香蕉良种,原产地在磷溪镇溪口村。溪口村地处韩江下游,属冲积土壤,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极适宜香蕉生长。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本村举人刘时颖旅经番禺县带回香蕉二棵种植,以后繁衍全村。溪口香蕉果穗较大,一般重15至20公斤。果形中大、长而略弯,肉质软滑,风味浓甜、芳香。潮汕各地大量引种。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石斛兰

石斛又名石斛兰,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原产于喜玛拉雅山上和周围,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由于花形、花姿优美,艳丽多彩,种类繁多,花期长,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和关注,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广泛栽培,尤以东南亚最盛。其中以泰国产量最大,1993年年产3600吨石斛兰,1994年出口意大利6290万支、荷兰1425万支、德国1170万支,还出口日本和北美。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也有一定数量生产,主要出口国家有荷兰、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日本。菲律宾以自产自销为主。在亚洲,日本是石斛兰最大的进口国,1993年市场销售230万盆、销售额为2800万美元,占盆栽花卉销售的第六位。

我国规模化生产石斛时间较短,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至今,在广东、昆明、福建等地均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在盆花和切花生产方面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石斛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原产地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全世界约有1000种。我国约有76种,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和秦岭以南各地。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之间,常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此属为附生兰,其形态性状变化多样。

假鳞茎丛生,圆柱形或稍扁,基部收缩;叶纸质或革质,矩圆形,顶端2圆裂;总状花序;花大、半垂,白色、黄色、浅玫红、或粉红色等,艳丽多彩,十分美丽,许多种类气味芳香。

石斛兰属复茎附生兰,有近千多种原种,是兰科植物中大属之一,原生地分布很广,从亚洲的日本、台湾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直到澳洲、新西兰都有石斛兰的踪迹。日本的春石斛与泰国、新加坡、夏威夷的秋石斛,最为著名,尤其,提起泰国就使人联想到秋石斛。

石斛兰分为两种,一为春石斛,即Nobile系列,春季开花,花梗在两侧茎节抽出。另一种为秋石斛,花在秋季开,花梗由茎顶抽出,每梗著花可达一、二十朵,花形有大花蝴蝶兰型(Phalaenopsis系列)和小花卷瓣

栽培上分为温带型落叶种(春石斛)和热带型常绿种(秋石斛)。春石斛的花一般生于茎节间,花期约20天,多作为盆栽观赏。而秋石斛的花一般着生于茎顶部,花期超过一个月,主要用于切花观赏。假鳞茎可供药用。繁殖用分株、茎段扦插或无菌播种。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用疏松、透气的基质,如蕨根、苔藓或树皮块盆栽。生长季节保持潮湿和半阴,适当施肥;冬季适当干燥和较强的阳光。越冬温度10℃以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