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阳特产什么粉好吃 安阳特产小吃大全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阳特产什么粉好吃 安阳特产小吃大全集更新时间:2024-04-13 04:59:56

一. 河南省 安阳市 北关区 皮渣

安阳“三大宝”之一。其特点:好吃可口,多吃不厌。主要以粉条为主,加上大葱、大蒜、荤油、精盐、香油、虾皮。它有多种吃法:煎、炒、扣碗等

( 安阳)

二. 河南省 安阳 林州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东姚小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前,林州东姚小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林州东姚小米从此有了特殊“身份证”。据悉,这是我市目前唯一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历史从此结束,对推动我市实施品牌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林州市东姚镇的洪河石碾小米是我市著名农产品。由于东姚红土地带含钾量高,日照时间长,生产的小米颜色金黄透亮、蒸煮省火节时、味道香甜,历史上从唐朝起就被作为米中精品而进贡朝廷,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有品无牌,东姚小米一直摆脱不了“提篮小卖”的自然交易方式,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避免小米生产企业恶性竞争,形成内耗,林州市本着保护区域经济,服务企业发展,把“东姚小米”品牌做强做大的原则,积极开展“东姚小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成立林州市东姚小米协会,完善规章制度,实现行业自律,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通过注册商标和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东姚小米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现在,东姚小米价格已经从2002年的每公斤1.04元上升到如今的每公斤8.4元。目前,东姚小米不但通过超市、专卖店等渠道走上市民的餐桌,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商标+农户”的模式远销天津、内蒙古等10个省、市、自治区,还与韩国、日本等签订销售意向书,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红枣粉

红枣所含营养丰富。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多种氨基酸及钙、磷、铁、钾、钠、镁、氯、碘、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E等。所含维生素C,每100克鲜枣达380-600毫克,是柑桔含量的11-20倍,是苹果和梨、桃含量的100倍左右,所含维生素P也居百果之冠。故享有“天然维生素丸”之赞誉。

四.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粉利

横县粉利

大多数的横县粉利做成圆柱形,半径大概是4厘米,长25厘米左右,呈白色,为了美观,横县人们常用几个小穿心筒绑成花状,拌“红花粉”后如盖章一样,在粉利顶表面盖上几朵“花”。其制作原料主要采用甘棠镇的优质稻米,制作时纯采取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所以成品以细腻、嫩滑、爽口、久煮不烂而享誉区内外,成为横县人们过年的美味食品。

“粉利”寓意来年有个好兆头之意,俗话说“过年吃粉利,一年顺顺又利利”,所以每到春节前横县人都要制作粉利以祈福来年平安顺利。粉利明末清初已出现,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其食法多样,味道可口,素来为人们所欢迎。若配以其他佐料,可制成香味俱全的各式炒粉利和汤粉利,花样数十种,既可作菜肴,也可作主食,还可用粉利切片下火锅,别有风味。每年临近冬至,粉利陆续上市,至翌年农历二月底三月初进入尾声。除夕之夜,城内人常取其“利”字为吉祥,把它作为“压岁”食品或馈赠亲友。

做法:

1.要想做出好的粉利,必须要选择上等的好米作为原材料,而且米浆要磨得细腻(古老的那种石磨,人工研磨,一个人推石磨,一个人放经过浸泡的大米,看出浆的浓稀程度加水,洁白的米在石磨的研磨源源不断地变成米浆流了出来)。

2.在磨好米浆之后,在大镬捞米浆是整个手工制作粉利的关键环节,既要费力气搅匀还要保持火候合适,同时不停地翻炒锅里的米浆,以保证米浆不能出现颗粒。如果要做成带颜色的还可以加上用植物炼成的色水,一般有黄色和粉红色。

3.米浆煮好后,我们就可以制作粉利了。先是将米浆分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就是使劲地将米团不停地来回搓揉、捶打,(反正同兰州拉面的做法差不多)以增加粉利的韧性及筋道。搓揉好粉团后,就要把粉团搓成一个圆团,制成最后的比筷子稍短的长圆条形状。

4.做好粉利后就可以隔水来蒸了,蒸煮至八成熟,新鲜粉利就出炉了。

5.凉干后的粉利如果是送亲友的还可以用颜料印上吉祥的花纹,甚是好看。变硬后不能放置太久,太久粉利会爆裂的,而是用水缸浸泡起来,隔几天换一下水,可以放置好长时间都没有问题的。想吃就捞起来,切成片状或者刨成条状,配上腊肉、芹菜、红萝卜、白萝卜、或大白菜、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

特点:

色鲜味美、香滑爽口。是当年招呼亲朋好友的好菜式。

五.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卷筒粉

用磨成的民浆放进托盘摊成一张薄饼,撒一些肉末、葱花在上面,蒸熟后卷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酱料、香油等拌以食用

特点是软滑爽口。( 南宁)

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华侨从越南回国后主要定居在广西。他们各自都带回过去在异国的风俗、食俗,其中有一些人把越南卷筒粉的制作工艺带了回来。他们在定居的地方开门店或设摊子,从少到多地开业经营起来了。越南卷筒粉在广西大有市场,很受当地人青睐。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卷筒粉。

六. 河南省 安阳 滑县 万古羊肉卤

万古羊肉卤发祥于河南省豫北名镇--万古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地方特色食品。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遍偿天下山川之美味,地方之名吃,一日乾隆皇帝途经商贾云集,店铺酒楼鳞次栉枇的万古镇,忽然味到满街飘浮着一阵阵异香,顿时食欲大振,龙颜大悦,忙传随从太监前往查看,原来是当地的羊肉卤烹制时飘出的香味,即命随从打道玉皇阁下榻,传膳上万古羊肉卤,食后连道,人间美味,后把万古羊肉卤列为宫庭御膳。

羊肉卤正宗传人,申氏十九世祖申自忠先生,早年深得先人之真传,精通制卤技术,制作出的羊肉卤色鲜、味美,风味独特,远近闻名。人有云:五湖四海皆吃遍,不如万古羊肉卤面。为使这一特色食品发扬光大,于1992年进行了重新研制开发,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上,科学配方,采用中原地区良种羊,精选优质鲜羊肉,铺之以十多种香辛料,经烹炸、煮制,真空包装,高温灭菌,精制加工而成。既产品能保质存放又便于携带。真正方便食用的软包装熟肉制品。

申氏二十世正宗传人制卤技师申泳广跟随制卤大师申自忠先生学艺多年。1998年创建了滑县万古永兴牛羊肉罐头食品厂。对该产品又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做出的羊肉卤更是色香味俱佳。符合新世纪人们崇尚天然绿色食品,健康营养的消费需求。产品畅销全国,2006年被滑县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7年通过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许可。

配料:鲜羊肉、羊油、精制碘盐、调味香精、十多种香辛料。

食用方法:可做羊肉汤、羊肉烩面、羊肉卤面条、羊肉炮大葱,也可直接放入火锅中食用。

七. 河南省 安阳市 汤阴 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现已遍及全县,村镇街头,多有叫卖。有民谣《楚旺扒糕》曰:“楚旺扒糕荞面糊,芥末蒜汁香油醋,一切就调手拿叉儿,酸辣香味得口福。”

八.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内黄柳编

内黄县柳编工艺年代久远。柳编产品制作,采取对柳条抽、刮、蒸、煮、漂、洗等工艺处理,手工编织成各种形状工艺品,广泛用于包装、装饰、生活用具等。柳编产品在东庄、梁庄、中召、六村等乡镇均有制作,以马上乡一带较为出名,品种达150余种。产品以外销为主,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九. 河南省 安阳市 滑县 老庙牛肉

老庙牛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滑县老爷庙北小寨村张广美以屠宰为业,加工牛肉,至清朝中期,村民户户宰牛煮肉,煮烧技术不断改进。老庙牛肉用十五种佐料和陈年老汤,以木炭火煮制而成。1956年,老庙乡成立牛肉罐头系列食品,1987年产量5万多公斤

老庙牛肉是国家级地方名馐,自明朝末创始以来,其独特工艺流传至今。300年来,素有“豫北之花,中华一绝”之称。滑县老爷庙北小寨村张广美以屠宰为业,加工牛肉,至清朝中期,村民户户宰牛煮肉,煮烧技术不断改进。老庙牛肉用十五种佐料和陈年老汤,以木炭火煮制而成。

老庙牛肉

河南省滑县老爷庙乡现辖行政区域

《滑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老庙牛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滑政文〔2013〕130号

河南省地方标准:《老庙牛肉》(草案)

十. 河南省 安阳市 滑县 牛屯火烧

牛屯火烧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牛屯镇的特色小吃。牛屯火烧似烧饼而比烧饼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浑圆如饼、色如紫铜、中间鼓凸、层次分明,素以个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腻、食用方便而备受食客青睐。

火烧是豫北地区独有的一种地方小吃,而安阳滑县牛屯火烧又是火烧家族中一枝独秀。高官大贾,远方来宾,初到牛屯,招待客人除了佳肴美酒外,上几个火烧也是必不可少的。外地人到牛屯不品尝牛屯火烧,大抵如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馍,到滑县不吃道口烧鸡,游北京不逛故宫一般,总要引为一桩憾事的。

火烧现于牛屯由来已久。而今漫步牛屯,大街小巷,酒楼饭馆,火烧幽香随处可觅,从业人员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夫妻搭档,或师徒搁伙,或倚饭店而设,或独立街头摆摊,据粗略统计,现在仅县城火烧摊点即不下百余处。尤其是东街菜市场、西街羊肉火烧店、三里庄伊兴美食城等知名摊点,“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常出现排队以求现象,来晚了,抱憾而归者也不乏其人。

据介绍,正宗牛屯火烧的做法是颇为讲究的,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须用上等品,和面用水冬天为“甩手水",夏天用“阴阳水",春秋为“顶手水"。天热时斤面兑水二两许,天冷时斤面兑水半斤,和面时要猛揉慢“醒",做到盆里不留剩水,面里不窝生面,面剂大小适中,打时紧摔慢抻,要求手不离油,面不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磨成型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磨成型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熏,文火闷,不时刷油,出熟放生,循环往复,短需一刻钟,长则半小时,方可下炉。

带馅火烧也是牛屯火烧的一大特点,馅为细碎五花精肉 (回民多为羊肉)、细盐、葱花、孜然、作料面拌和均匀,面伸开后卷入其中。火烧熟后,买者须从侧面利一小缝,以散发其壳内热气,否则,将灼热难以下口。

近年来,牛屯流行的“夹什"火烧更加丰富了火烧内容,或鸡蛋或牛肉或火腿肠或豆腐串或绿豆芽,在炉面上切开摊好,佐以精盐、葱花、麻油、孜然、甜面酱、辣椒面、胡椒粉,煎熟后,将火烧环面切开一半夹入心内,口感香甜适中,麻辣爽口,风味更是别具一格,未及下炉即香气四溢,食者赞不绝口,闻者垂涎欲滴。

牛屯火烧不仅色香味美,而且价格便宜,莫说达官显贵,即便升斗小民,也绝无不堪重负之嫌。在牛屯街头,常见打工力夫引车卖浆者,一个火烧一碗烩面,吃得满面流油,三两元钱,足可填饱肚皮。也有那爱吃零食的少男少女以及上班一族,或时间仓促,或不堪刷锅洗碗之烦,便买一“夹什"火烧,边吃边走,行色匆匆,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俨然成为牛屯街头一流动风景。更有那外地车辆,常驻足牛屯街头,徘徊踟蹰迟迟不行,问其何为?乃等买火烧者也。

火烧,丰富了牛屯人的生活,厚重了这方热土,提高了这个三等小镇的知名度,现在火烧已成为牛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