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黎城特产灌肠 黎城小吃灌肠怎么做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黎城特产灌肠 黎城小吃灌肠怎么做的更新时间:2024-01-28 08:15:17

一. 山西省 临汾 蒲县 山西灌肠

山西灌肠

盛行于山西,为民间著名小吃。可以下酒,也可以作为零食,或者直接当作一顿饭也可以。山西灌肠制作方法神秘,多为家庭代传,原料以当地荞麦为主,素食,口感精道细腻,爽滑利口,久吃不腻,调制简单,随吃随切,是堪与全国知名的陕西凉皮媲美的小吃。

二.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灌肠

灌肠与肠毫元关系。它是用荞麦面蒸熟制成的碟形薄片,即可冷食,又可热炒,质嫩而筋,味美适口。灌肠是将肠划成菱形小块,浇以由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葱、姜、蒜、辣椒配制的卤汁,用以冷食;将灌肠块配以绿豆芽、蒜苗或韭黄,用油炒出,谓之热食。灌肠价廉物美,为太原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 太原)

三. 山西省 长治 黎城县 黎城核桃

黎城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黎城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核桃

核桃素称黎城“四大宝”之一。黎城县盛产的长圆绵核桃,为黎城“四大宝”之首,其果实中大,呈长圆形,果壳稍薄,表面较粗,出仁率和出油率高,并可取整仁,品质上等,味香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干果。核桃仁一般含油量70%左右,高的达75%以上,为大豆的3.4倍,花生的1.6倍,油菜的1.9至3.4倍,可称“油料大王”。

核桃油是干性油,清香可口,为高级食用油。核桃仁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素、钙、磷、铁、胡萝卜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据分析,一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5公斤鸡蛋,4公斤牛肉,9.5公斤牛奶;一公斤核桃仁所发出的热量比1.5公斤牛、羊、猪、鸡肉所提供的热量还大。

自古以来,核桃仁就是一种名贵的营养滋补食品。目前,黎城核桃树已达400多株,年产量在500万斤,是本县的传统出口农产品。1999年,山西省确定黎城为全省15个干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县之一,并经省林业厅批准实施黎城核桃基地县建设项目;黎城核桃在中国’99昆明世界博览会上被评为“铜奖”,黎城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黎城县气候条件独特,历史上就有种植核桃树的传统。2001年,该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山”经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现在,该县核桃树保有量已达400万株,人均40多株,核桃产品远销德国、美国等地,年出口创汇900余万美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54元。在鼓励农民发展核桃种植的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核桃深加工和产业化进程,引进美国独资飞鹤乳业公司和黎城三泰科技公司共同投资5000余万元新上核桃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税收3000多万元,并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地域范围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北部,太行山的中南段,东邻河北省涉县,西接襄垣,南连潞城、平顺,北界左权、武乡。县辖黎侯、东阳关、西井、上遥等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113°35′,北纬36°23′-36°53′。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1公里,海拔高程在600-1500m左右,属于山西高原的一部,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西北多山,东部丘陵,中南部地势较平坦。地域保护范围面积8000公顷,总生产面积4600公顷,年总生产量2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全县土壤主要为褐土、草甸土。褐土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面积160.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95.7﹪。草甸土多分布在清,浊漳河沿岸,面积7.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1.8﹪;全氮含量为0.091﹪,全速磷9.98ppm,全速钾128.88ppm,有机质钾肥较有余,氮、磷养分不足,土壤pH值6.5-8.2,呈中性至微碱性,特别适宜发展核桃经济林。

(2)水文情况:河流:主要有两条,一是北部的清漳河,黎城县境内有3.9公里,平均10个流量;二是南部的浊漳河,黎城境内39.5公里,平均20个流量.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漳北渠,引水量3400万立方米/年;二是勇进渠,引水量7700万立方米/年;三是漳南渠,引水量70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

年平均总量为8170万立方米,水库池塘38座,设计库容量821万立方米。

(3)气候情况:我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年平均气温10.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0℃以上积温为3567.8℃。全年无霜期182天,平均终霜期在四月上旬,初霜期在十月上旬,全年日照时数2533.1小时,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756.9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554.9毫米。一年中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考证,黎城核桃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具有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被百姓视为干果中的珍品,常用来招待贵客和重大节日食用(例如:当地群众在中秋节时有烤“桃仁月饼”的习惯),由此,核桃被誉为“黎城四大宝”之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和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pH值6.5-8.0土壤含盐量低于0.25%。年平均气温为8-16℃。无霜期150-240天。年日照不少于2000小时。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试行)要求。

(2)品种的选择:栽培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如: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4号、中林3号、绵核桃等。授粉品种选与主栽品种相适宜的优良品种。品种纯正,主根及侧根完整,无病虫害,苗高1.2m以上,基径1.2cm以上,须根较多的优良嫁接苗。行向与株行距:取南北行向,丘陵土地依地势而定。株行距5-6m*7-8m。果粮间作园6*12m。早实核桃园3*5m。密植园3*3m或3*4m。定植时间春栽或秋栽。春栽自土壤解冻至芽萌动前,秋栽自落叶至土壤封冻前,一般宜春栽。授粉树配置根据核桃雌雄易熟,风媒传粉,传粉距离及作果率差别较大的特点,主载与授粉品种为4:1,或两个以上优良品种相间栽植。须防寒,措施是压倒埋土。幼树稍大埋土不便时,用报纸或塑料布缠扎枝条,用凡士林或猪油涂抹植干等。

(4)产品收获:果实完熟后采收。完熟标准是总苞(青皮)变成黄绿色,部分果实顶部出现裂缝,容易剥离。种仁硬化,幼胚成熟。核壳坚硬,呈黄白色。北方地区成熟期多在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用棍棒击落。乙烯利催落法,采前

10-27天喷500-2000ml/L乙烯剂。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脱青皮堆积脱青皮,在堆积的核桃果上盖席片或杂草,避免日晒,促进后熟。3-4天后摊开用棍棒敲打去青皮。乙烯利脱青皮,用3000-5000ml/l乙烯利溶液充分浸沾,放置在气温300c,相对湿度80%的地方,5天后离皮率达95%以上。漂白和洗涤1kg漂白粉用6kg温水化开,滤去渣子后再加60-80Kg水,可漂白80kg核桃。捞出核桃后,加入0.5kg漂白粉,可再漂白80kg核桃。如此7-8次。漂白时,核桃倒入容器中应立即搅拌,5-8分钟后核桃由青红色变为白色时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两遍,晾晒或烘干,烘干温度为40-500C。漂白容器禁用铁器,瓷制器皿最好。核桃按坚果大小分为,直径30mm以上为一级;28-30mm为二级;26-28mm为三级。核桃仁分为四级,头路货为,半仁,仁色蛋黄琥珀色;二路货为,1/4仁,颜色同上;三路货为,碎仁,仁色可深至琥珀色;四路货为混末仁。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5.8g,最大单果重18.2g,三径平均3.74cm,圆形,缝合线紧、平、窄,壳厚1.1mm,壳皮光滑美观。

(2)内在品质指标:黎城核桃出仁率高,达56.7%。仁色中,饱满,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黎城核桃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包装:依据核仁皮色和完整程度,商品核桃仁可分8个等级:白头路:1/2仁,淡黄色;白二路:1/4仁,淡黄色;白三路:1/8仁,淡黄色;浅头路:1/2仁,浅琥珀色;浅二路:1/4仁,浅琥珀色;浅三路:1/8仁,浅琥珀色;混四路:碎仁,种仁色浅且均匀;深三路:碎仁,种仁深色。经过分级的外销核桃仁,应按不同等级分别用专用纸箱或木箱包装,但包装物应无任何异味和污染。通常,每箱核桃仁净重20-25千克。装箱核桃仁应避免潮湿,箱底和箱壁均应衬垫硫酸纸等防潮材料,以免核仁变质。

(2)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黎城核桃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四. 北京市 朝阳区 煎灌肠

灌肠这种小吃名不符实,北京的煎灌肠,实际没有肠衣,可是这个名称怎么传下来的呢据一位老“勤行”(厨子)说,当初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切片,用汤油(就是肉食加工厂的副产品,又叫浮油),上铛煎得外焦里嫩,佐以大蒜盐汁,其味道独特,无任何其它小吃可替代。后来发觉猪肠与淀粉不合作,入油锅,那肠衣抽抽了,口感不好,而且成本又高,有人索性将肠皮去掉,将淀粉搓成肠子形,上锅蒸。所以保留了灌肠的名字。如今绿豆粉价高。只好以白薯淀粉来代替,煎后口感还可以,但颜色不如加红曲的好看。

街巷0售灌肠的小贩,肩挑一副担子,一端是一个低小的火炉,上坐大铛,另一边是切好的灌肠,边煎边卖。煎灌肠虽说不上什么技术,但火候要适当,外焦而不艮,里嫩而不散,装盘洒上蒜盐汁,用竹签戳着吃,这才是真正的北京风味哪!不吃大蒜的人,从不知道灌肠是什么味道,要是用素油煎,味道大大减色,并不是不能吃,而是失去了特色,用汤油煎,就是灌肠的一大特点,一般家庭用大油或肥肉膘炼油煎,口感不减色。

京都早年煎灌肠的店铺,驰名南北城的有两家,一家是后门桥北头路西合义斋,另一家是北纬路先农市场(今友谊医院门诊部)的北门过道内路西的一家小铺。这两家的煎灌肠用料为纯绿豆粉,上好的红曲,蒸熟后,切得薄厚均匀,煎得火候恰到好处,确实超过一般。这两家的灌肠早已没有了。合义斋字号还有,但经营内容早已是现代化了。五六十年代隆福寺东口路北,有一家一间门脸的灌肠铺,还保留了老北京的风味。而今市场上所销售的粉红色的砣子,由于淀粉质量所限,上锅一煎,成了一堆粉片子,这可好,连肠子样都没啦!

——煎灌肠的制作方法——

自制灌肠:集贸市场上出售的白薯粉条一斤,白薯淀粉一斤(玉米淀粉不能用)将粉条煮至八成熟,捞出控水冷却,将淀粉调成稠浆子相似为度,与粉条拌在一起,装入饭盒,或上屉布蒸成砣子冷却后,随煎随切。这种自制的灌肠,除外观稍逊色外,其它均为正宗京味。大蒜必须捣成泥,盐、味精适量,调成蒜汁。如果用刀将大蒜斩成碎末,口感则大为减色。实践说明,任何一项传统成果,都不能随便改动,更不能偷工减料。

用料:淀粉一杯分两份 蒜 盐。

做法:

1.小锅里倒一杯凉水,再倒半杯淀粉。用筷子搅匀。然后放到火上烧。在烧的过程中不停的搅。很快,生淀粉就开始变稠,而且黏在一起了。等差不多的淀粉成个整团时,离火。

2.就着这锅,倒另半杯干淀粉。先用筷子,后用手把干粉都揉进去。最后把面团揉得很漂亮了就捏成个手电筒粗细的肠形。放到蒸锅里开水下,蒸三十分钟。看着原来雪白的粉有点透明或发青白了,就熟了。待这粉肠凉透,就可切来煎着吃。

3.煎前先砸蒜。砸好的蒜放凉水和盐待用。

4.把粉肠切成薄片儿,放在有少量油的平底锅上煎,煎到两面脆,装在个人的小盘里,浇上蒜泥盐水汁。

注意事项:

水和淀粉的量是1:1,不论你做多少,量水和量淀粉的一定要用同一容器,一份水、半份淀粉先做个黏团,再加半份生淀粉做成肠。在和淀粉没有抱成团前,一定不停的搅。揉生淀粉时刚开始会有点烫。用筷子反复搅几下,凉一凉就好了。最好头天做好,放冰箱,第二天吃,粉凉透了,容易切薄片。薄片则容易煎的脆。蒜汁,其实是很少量的蒜砸烂后加比较多的水和盐,用它来拌煎肠。一定是砸蒜才好吃。别放酱油和醋,才能吃出特别的香味。加些红色食品颜料,弄成粉色的肠,就更惟妙惟肖了。

五.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荞面灌肠

荞面灌肠是随处可见的小吃了,周边的县市叫“碗托”。制作方法是把荞麦面调成糊状,盛在容器里,上火蒸熟,冷却后脱离容器,叫“碗脱”比较形象。但从名小吃的角度看,灌肠才能说明问题的核心。正宗的或者说是做得好的,利滑爽口,有一种直下腹中,味进肠内的感觉。类似于酒,好酒感觉酒力能入脐,次一点的只能到膈了。假如不是这种差别的存在,那这种80年代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的小吃,也不至于能名列十大了。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很难找到味道特别好的灌肠店,有的人就把六味斋酱肉归到十大小吃中了。(位于桥头街、钟楼街、柳巷交叉路口的“六味斋”酱肉店,原为开设于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的“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老字号的信誉早已深入人心。“六味斋”产品颇多,色香味俱佳,在众多的产品中,酱肘花独占鳌头。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淡而入味,香而醇郁”闻名。)

六. 山西省 长治 黎城县 黎城柿子

柿子:素称黎城 “四大宝” 之一。黎城县是山西省经济林基地县。柿果多汁甘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葡萄糖和果糖;它含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比苹果、梨、桃、杏都多,黎城市子加工而成的柿饼,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木密醇,其柿霜具有清热、生津解渴和止咳利咽的作用。可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等症,黎城柿饼临床运用,具有止血润便的作用,能冶疗痔疮肿痛、产后打嗝不止和直肠出血等症。黎城柿子果大皮薄、肉细浆多、味甜无籽、最易脱涩。一般年产量在2300万斤左右,大部分加工成柿饼,其产品质量上乘、色泽好、包装精。

七. 北京市 大兴区 炸灌肠

灌肠是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早在明刘若愚所著《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福兴居的灌肠在京城小有名气,福兴居的掌柜被称为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现在超市中能够买到的灌肠则把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加香料灌制成型的一个长长的淀粉肠。



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但现在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已经很少用猪大肠油来炸灌肠。炸灌肠的时候须先将成型的灌肠切片,在饼铛中炸至两面冒泡变脆,即取出浇上拌好的盐水蒜汁趁烫吃。

八.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灌肠

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这是流传在当地赞扬榆次传统风味食品的民谣。

灌肠是用荞面加工制作的。榆次灌肠制作讲究,和面先硬后软,再将稀面掺顺。冷食面宜稀,热食面则宜稠,最好掺点猪血。这样做出来的灌肠劲气大,晶莹透亮,精而柔软,且有弹性。冷食时佐以盐、蒜、醋、辣酱,再滴几点香油,利口、凉爽、辣香适口,有咬头。热食切块,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灌肠以劲气愈大愈佳,出名的"鸡爪灌肠就是因和面好,在灌肠中间拧着一个鸡爪印而闻名。

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

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进,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

榆次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榆次历史上以民国初期大乘寺街范庆林的灌肠最为有名。他制作的灌肠,每片先成团而后放开,不变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称。

九.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灌肠

子长灌肠,为子长县传统风味小吃,驰名陕北。由优质荞麦面兑水成糊状,灌入洗净的猪大肠,然后放入锅用慢火蒸熟。食用时有两种吃法:1、将切好的灌肠调入蒜汤。2、将切好的灌肠调入麻辣肠和麻辣肝。每种吃法都非常可口。

十. 广西 南宁 马山县 龙凤灌肠

龙凤灌肠源于马山县,作为广西农村里的一种民间风俗——过节、结婚、祭祀等庆典的必备食品。它由紫米、香菇、花生、猪血烹饪而成。

做法

先把紫米饭煮熟,将猪血灌于其中,加以清蒸直到出锅。为了适应南宁人酸辣的口味,还可以配以酸笋、酸菜作送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