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芜湖晚上买特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芜湖晚上买特产美食更新时间:2024-01-16 02:39:33

一.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笔山芽尖

笔山芽尖(又名片茶)产于本县桂山笔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创制于1984年,1985年被县评为一等奖,获芜湖市二等奖.笔架山林木茂密,春夏季雨后多云雾弥漫山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清末笔架山古庙僧人栽培茶树,采制尖茶(即笔山芽尖),供敬香者和游客解渴品尝.民国初期,高庙失修,和尚出走,庙倒茶荒,变为野茶,当地农妇上山采摘焙制.解放后,不断挖掘潜力,笔架山茶叶由零星栽培,发展成园栽培,至1977年,已有成片茶园70亩,年产干茶2000公斤.1989年,茶叶再次获县一等奖.

笔山芽尖色,香,味均居本县茶叶之冠,芽心为两叶所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汤色黄绿,叶底透明匀整,用沸水冲泡,枝芽叶上冲水面,根根直立,尔后又徐徐下沉,叶张芽露,水中浮动,忽上忽下,有味有趣,笔山芽尖谷雨前后采摘,芽叶为一芽二叶初展,身长不超过4厘米,紫色,瘦弱,对夹芽叶不采,不带老叶蒂梗,采摘使手指折断,不准用手捏摘,芽叶采回后,要经过两次筛选,摊放数小时,以增香味,茶叶制作过程精细,先杀青,后烘,去水份,贮存包装.

二.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老芮麻油

老芮麻油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的。老芮麻油采用原生态的古老木榨工艺,生产味醇、浓郁、独特的木榨麻油,香飘十里。

木榨油的工艺特点完全是用人力借助木榨设备将菜籽、芝麻原料榨成食用油脂,不添加任何化学浸出剂和防腐剂、香精等,从而保证了油品的地道纯正,富含营养,食用安全放心。在唐代,就有木榨油作为朝廷贡品的史料记载,其工艺流程是:先将原料菜籽用风车除杂、炒锅炒熟,上槽碾末,包饼进榨,木槌冲榨,而后沉淀沥油。木榨油要存放一周后方可食用。油榨槽和冲榨所用的木槌一般选用檀木、栗树加工制成。

老芮“木榨油坊”年榨油菜籽300多吨,所榨菜籽油、麻油在市场上闻名遐迩。“老芮油坊”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是芜湖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同时也是陶辛水韵(3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油坊将着手加快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陶辛水韵”景区为依托,着力营造“老芮油坊”木榨菜油、麻油的品牌特色,积极申报注册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绿色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基地联结机制,做好产业链的大文章,将木榨古老工艺,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木榨油坊之一——老芮油坊继续发扬光大,让即将消失的木榨古老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三.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耿福兴”酥烧饼

 “耿福兴”酥烧饼(地方小吃)

在芜湖市品种繁多的名点小吃中,“耿福兴酥烧饼”以它香、酥、脆的风味特色远近驰名,誉满长江沿岸。凡到芜湖市的人,都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
耿福兴酥烧饼已经近85年历史。起初,由耿长宏兄弟在三街口内开设只有3张桌面的“耿福兴饺面馆”。专营酥烧饼与虾籽面2个品种。因做工考究,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连途经芜湖港旅客也趁船靠码头的短暂上岸购买带至外地。公私合营后,几经迁址扩建,这家饺面馆仍沿用老店号,在原店烧饼老师傅严开银的带领下,不断改进传统制作工艺,培训专业师傅,使这一品种继承发展,名扬四方,倍受欢迎。
耿福兴酥烧饼用料精细,悍制有功,熏烤到味。经过制作皮面、酥面、心馅及熏烤等多种制作程序,以三分之一皮面包裹三分之一酥面,加入芯馅,逐个擀制成型、熏烤成熟。
耿福兴酥烧饼的皮面是用精白富强粉加入50%的清冷水混合揉制而成。酥面的制作是将小磨麻油(菜籽油或花生油也可)用热锅熬至起烟时,冲入兑成的精白面粉中,使面粉案板上,上覆酥面(比例为:面皮三分之二,酥面三分之一),多次摺叠,圈滚成直径约一寸的圆面筒,摘成一寸长短的面剂备用。
酥烧饼的芯馅制作最为考究。通常供应的有葱油咸酥烧饼和糖酥烧饼两种。葱油酥烧饼的芯馅制法是:将生猪花油寸余长的小段,加入28%精细盐(冬天加25%细盐),拌均拌透混合腌制,约一星期后,用绞肉机将生猪花油绞成泥状,沾上适量葱花拌合均匀成馅。糖酥烧饼的芯馅是用50%的绵白糖、30%的精白粉、20%的熟菜油和少量桂花拌和均匀作馅。葱油和糖酥两种烧饼的制作都必须做到揉面适中,逐个装馅,逐个擀制成型。按传统习惯,葱油烧饼为腰型,糖酥烧饼为圆形。两种烧饼都用熟糖稀刷面,表面贴满脱壳芝麻。芝麻的加工也很精细,先将芝麻放入清水中浸泡约40分钟,在其中吸收水分膨胀鼓起来时,放入面臼内用木捶冲至芝麻的皮、仁离开时,用清水漂去浮起的外壳,取芝麻仁晒干后使用,这种脱壳芝麻,油脂充分溢出,香味浓郁。
芜湖耿福兴酥烧饼的烤制火功到位,恰到好处。其方法是:先将烧饼土围炉用木炭起着,使炉温达80°C左右,待炉壁烧烫后,将烧饼顺序贴上。只听“嘶拉”一声,烧饼正胚的水分即去除三成。每炉80块烧饼贴满后,堵上炉门,使炉内温度保持在40—50°C的均匀文火,熏烤约5—6分钟后,顺序取下即可。成品的酥烧饼两面如蟹壳黄,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咸的腰型边呈椭圆、油葱香浓,油而不腻。甜的圆而饱满,甜润爽口。是早点及茶余饭后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这家饺面馆每年农历十一月至历年正月,还用田萝卜制作萝卜丝酥烧饼,其味清香,淡雅宜人,为人们所喜食。
风味独特扬千里,名点小吃乐万家。随着耿福兴酥烧饼名声大振,销售量逐月猛增,原来的土炉烤制已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1978年店内试制成可调温度的电烤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从早到晚全天供应,平均日销量5000只以上。整天顾客盈门,有的在店吃了还购买一些带回家。顾客赞扬说:“路经店堂,饼香四溢,到口酥脆,余味无穷。”1984年以后,这一名点已随名菜上了酒宴,各方宾客饮酒品菜之余,尝尝酥烧饼,更觉余味无穷。这一名点当之无愧地登上大雅之堂。


四.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都督毛峰“茶

"都督毛峰"茶 产于巢湖市坝镇、无为县六店乡都督山一带。

五.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陶辛青虾

陶辛青虾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陶辛青虾养殖面积已超3000亩,受益农户260户,年产值700万元,是全市最大的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成为地方的一个重要品牌。

早在北宋时期,陶辛就有增殖、捕虾、吃虾的历史。据可知的历史记载,早在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孙权就从江北招来十万流民在芜湖一带围湖造田。到了北宋末年,尤其是徽宗时,随着外族不断进犯和侵扰,中原百姓-纷纷迁移到长江以南的地区谋求生存。后来人口日渐增多,耕地明显不足,围湖造田自然成为解决生计的主要手段。正因为历史的围湖造田,镇内水清物阜,盛产鱼、虾、蟹、鳖等优质水产品。至今陶辛镇一带农民还保留着用“虾缯”捕虾的传统方式,民间也有“无鱼不成席,无虾不成宴”佳话流传。此外,芜湖民间节日“虾子灯”、“马灯”节目中,都带有浓厚的“虾”文化色彩。 “陶辛青虾”人工池塘养殖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九十年代发展大规模养殖,目前增养殖面积达5万亩,产品畅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

地域范围

“陶辛青虾”主要分布于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行政区域内的22个村,包括奚村、沙墩、石桥、马桥、四门、河桥、楼麻、芮村、七房、承村、陶辛、新塘、友谊、芦中、天井、胡湾、北湖、三官、东莞、定丰、保太、倪家,地域范围北纬31°06′42″~31°14′30″,东经118°18′048″~118°28′35″,地域保护总面积8180 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陶辛青虾”雌雄异体,雄体较大。它有三对步足,第一对步足,一般称为小螯,是用来钳住小水生动物送入口内吞食的;第二对步足非常粗大,其长度接近或超过体长的2倍(雌虾第二对步足只相当于体长);第三对步足基部外侧各有一个黑点。繁殖季节抱卵雌虾,体色格外深,多为青褐色。壳薄、肉嫩、个大、味美,体表光洁半透明、色泽鲜亮,全身覆盖甲壳,全身分二十节,呈纺锤体,臂长突出,是陶辛最具特色的特种水产品种之一。“陶辛青虾”熟后 呈鲜桔红色。 2、内在品质:“陶辛青虾” 壳薄肉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优质食品,肌肉氨基酸总量≥18%,且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其作为营养佳肴的食法有盐水虾、白灼虾、蒜蓉虾、油炸虾和烩虾仁等多种,均味极鲜美。每100克鲜虾肉中,含蛋白质≥17.80克、脂肪≤1.25克、水分≤78.5克、碳水化合物≤1.1克、钙≥50毫克。 3、质量安全规定:执行《“水韵”牌青虾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生命安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县青虾养殖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业投入品包括:渔药、肥料、苗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第三条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销售、经营、使用上述农业投入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监督组负责本协会内渔药、肥料、苗种、饲料等用于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县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区域内的农业投入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第五条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 第六条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第七条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者,其产品的标识标注必须符合国家《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的要求。 第八条 禁止采购、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 第九条 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在生产中应当填写《芜湖县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管理档案》,并保存2年以上。 第十条 本办法从2005年7月1日起实行,由芜湖县青虾养殖协会负责解释。

六.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芜湖瓜子

芜湖市被人们称为“瓜子城”,瓜子种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数“傻子瓜子”。这种瓜子采苏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众家之长,熔南北口味于一炉,炒制方法因季节而不同,深受消费者欢迎。此外,以奶油味为主的“迎春瓜子”也同样赢得南北各地的顾客好评。

七.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三刀

“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三刀”为芜湖市的传统产品。剪刀生产始于明末清初,做工精细讲究,为全国三大名牌剪刀(即芜湖赵云生剪刀、杭州张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之一。其中,杭州“张小泉”剪刀,也是师出芜湖(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可以说芜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剪刀之乡”。厨刀处理后可做到一刀三用,即前部用于片,中部用于切,后部用于剁。芜湖剃刀,式样美观大方,刀口锋利,耐磨经用,轻便灵活。

八.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圩猪

南陵圩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圩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圩猪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中心产区在青弋江两岸宣城县的文昌和南陵县的弋江、溪滩、太丰、东河、仙坊、九莲、东塘等地。产区有圩畈和丘陵,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608毫米,无霜期230天。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清弋江两岸,盛产水稻,历史上习惯水早旱兼作,以一季中稻为主,兼种大麦、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泥豆等旱杂粮,为养猪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丘陵区多为黄砂土及红砂土,圩区多属沙质土壤,缺少有机质,除靠冬闲地种植绿肥外,主要靠养猪积肥,故历来就有养猪习惯。

理分布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圩猪分布于南陵县青弋江、漳河以及宣城县水阳江及无为、枞阳一带的圩区。

2品种特征圩猪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大致呈“菱形”,额心常有长毛一丛,皱纹浅趋于纵行而嘴筒稍长的俗称“青鱼头”,额纹深趋于横行而有的发展到面颊及嘴筒的,其嘴筒较短,俗称“狮子头”。数量以青鱼头较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伸、长过口角。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臀微斜。前肢直立,系短而直,后肢多卧系。尾根粗,尾长达飞节,末端长毛丛生,俗称扫帚尾。全身被毛黑色,乳房和0发育良好,分布均匀,多成对排列。

地域范围

南陵县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8个镇为: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5.4万,其中农业人口47.27万,非农业人口8.13万。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

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香料入布袋,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冰糖、酱油、醋、葱、姜,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县已有1000多户加工板鸭,有的还制作熏鹅出售,无城西郊凌井行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鸭村”。目前有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工销售,年产销板鸭、熏鹅约500万只,获纯收入3亿多元。在无为县城区,每日热销板鸭逾8000只,数百家餐馆大多将无为板鸭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居民家中来了客人,也以购买板鸭为敬客。此外,走亲访友,捎上几只无为板鸭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无为板鸭约有50%成了馈赠品。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1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

十.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马桥青虾

马桥村位于该长江支流青弋江南岸,全村430户,1458人。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1600亩,低洼地2000亩,水产养殖2500亩;该村2007年被为芜湖县水产专业特色村,2008年被县农委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示范村,2009年省农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青虾特色产业示范村”。

近年来,通过引导、示范、培训、带动等多措并举,目前全村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3560亩,形成了以青虾为主的双季养殖、稻虾种养、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全村青虾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2723万元,青虾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业总收入比重达86.9%。仅此一项带动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村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22%。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