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特产打油诗 泸州特产介绍简短一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特产打油诗 泸州特产介绍简短一点更新时间:2024-04-04 04:54:14

一.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马羊

古蔺马羊被毛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为麻灰色,即每根毛纤维上段为黑色,下段为灰色,形成灰底显黑麻;另一种为褐黄色,即每根娇纵上段为黑色,下段为褐色,群众称为茶褐羊。一般腹部毛色较体躯毛色浅,母羊被毛较短,公羊被毛较长,在颈部、肩部、腹侧和四肢下端多为黑灰色的长毛。公、母羊大多数无角,形似马头。公羊外貌雄壮,体态矫健;母羊外形清秀,性情温驯。头部中等大,额微突,鼻梁平直,两耳向侧前方伸直,面部两侧各有一条白色毛带,俗称狸面。公、母羊均有胡须,颈下有肉铃的约占1/5;胸部深宽, 前胸发育良好,背部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略斜,四肢较高,骨骼粗壮,姿式端正;体型近似砖块形。

马羊体格高大,周岁公羊平均体高52.2厘米,母羊平均53.2厘米,成年公羊体高平均67.0厘米,母羊平均58厘米。周岁公、母羊体高分别相当于成年公、母羊体高的77.9%和91.5%。公羔初生体重平均2.3±0.05公斤,母羔平均2.1±0.05公斤。公羔双月断奶重平均8.6±0.12公斤,母羔平均8.4±0.02公斤。周岁公羊平均体重25.3±1.52公斤,母羊平均27.0±.59公斤。成年公羊平均体重39.8±2.48公斤,母羊平均36.5±0.56 公斤。在周岁以内体重增长比较迅速,哺乳期间平均日增重,公羔为105克,母羔为 98克,从断奶到周岁平均日增重,公羔为55.6克,母羔为63.3克,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相当于成年公、母羊体重的63.5%和73.9%。

二. 四川省 泸州 纳溪区 芝麻香鸡

芝麻香鸡

主料:三黄鸡

制法:

三黄鸡洗净,锅里加水烧开下鸡煮熟,鸡去骨成块,装入盘中。另取一小碗加入白糖、红油、芹菜、青红椒粒、味精、鸡粉、芝麻酱、香油、盐调匀,淋在上面,撒上熟芝麻即成。

三.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枣糕

枣糕,蒸点,特点:香甜油润,松软爽口,色泽棕黄,营养丰富。烹制法:蒸。此品为重庆颐之时餐厅的名点,可作席桌点心。蒸糕时可用黑芝麻点缀。因用蜜枣为主料,故名枣糕。

鸡蛋、白糖搅掸至发泡,放入面粉搅和均匀,再放入切成细颗的猪生板油、蜜枣、瓜元、核桃米、樱桃、玫瑰等拌成糕浆,入方木格内(糕浆厚1.5厘米),上笼蒸熟,翻于木板上,稍冷后切成菱形,装条盘。Ag3

操作要领:蛋浆要掸好,使之发泡呈乳白色、膨胀,放入面粉,拌和均匀,再放进各种配料;蒸时要用大火,用小竹签插入糕内,不粘糕浆即熟。Ag3

四.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客来敬茶

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便是规定在家中来客之后烹茶敬客。

南朝宋人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荼、果而已。”陆纳以茶和水果待客。

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语新说·纰漏》记:“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荼,为茗?’”客人入坐完毕,便开始上茶。同书还记:“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荼,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王濛“人至辄命饮之”,这是他好客的表现。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客来到来,见面寒暄之后,先请饮三杯茶。

客来敬茶不仅是世俗的礼仪,昙济和尚也是以茶待客,道俗相同。客来敬茶在两晋南北朝时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礼俗。

五.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牛滩生姜

牛滩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牛滩生姜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牛滩镇、潮河镇、天兴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牛滩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泸县府函〔2016〕168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0521/T002-2016《牛滩生姜种植技术规范》

六.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凤羽茶

泸州凤羽茶,是四川省泸州市的著名茶叶品种,该茶产于四川省特早名茶之乡泸州市梅岭山脉, 因外型酷似凤凰的羽毛而得名,产品以清和醇厚为主要特征,是天然无公害茶产品,曾多次获得省优、国优称号。

在世人最崇尚的饮品文化中,酒和茶惠泽千年,一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泸州酒闻名天下,泸州茶历史悠长,早在唐宋时期就被列为贡茶。天地万物,造化神奇,泸州酒和泸州凤羽绿茶,是天赐江阳古城的两大瑰宝,这是泸州之福,泸州的骄傲。泸州酒,天下皆知,而泸州产中国顶级绿茶,还鲜为人知。PKk

唐朝茶圣陆羽《茶经》载“泸州产茶……”,宋代《茶业通史》和黄庭坚《煎茶记》中有“泸州纳溪梅岭茶”之句,并被列为“贡茶”。泸州纳溪梅岭山脉,长年云雾缭绕,滋润的水土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泸州凤羽精制的中国顶级绿茶,正是生长于此。PKk

泸州凤羽茶属扁型独芽茶,产于四川省特早名茶之乡——泸州市梅岭山脉, 因外型酷似凤凰的羽毛而得名。产品以“清和醇厚”为主要特征,是天然无公害茶产品。曾多次获得省优、国优称号。2001年获得中国(成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同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享有“川南第一早茶”和“绿茶好,凤羽早”的美誉。PKk

泸州凤羽茶的传说:PKk

相传在很早以前,金凤山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叫过天山。这里的山民生活得和谐快乐,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民们平静的生活被一种疾病所打碎,病魔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人们束手无策,纷纷逃离家园。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青城山的仙姑来到了过天山,因她有只凤凰坐骑,人们便叫她凤凰姑娘,凤凰姑娘有着高超的医术,她发现这种瘟疫是一种慢性病,她便将自己炼制的“以茶为原料”的丹药分给山民们服用后,瘟疫消除,山民们重新过上了快乐的生活。PKk

为了纪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当地山民的祖先便把过天山改名为“金凤山”,把天池改为凤凰湖,凤凰姑娘炼制的丹药改名为“凤羽茶”,流传至今。PKk

七.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红伞

提起泸州红伞,很多40岁以上的泸州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怀旧心情,在建国前和七十年代以前,泸州红伞就是中外驰名的名牌产品,它的产地就在泸州现在的江阳区分水镇上。

在民国初年,泸州──红纸伞是有名的产品,远销国外及南洋各地,人们都称赞泸州红伞工艺精湛,技术考究,制作精美。

泸州红伞的主要原料竹子,其选竹主要是泸州纳溪一带山区,在分水岭场有一家姓刘名荣盛的专制纸伞,其祖孙三代男女老幼都能制伞。同时分水岭从事手工业的杨丙生,于民国初期迁到大旺场,专做伞胚为主,伞胚、伞骨、伞把,都以楠竹为原料。每把伞36根伞骨,长一尺四寸,中间独立一根伞把。做伞胚的工序是八道工序:齐头、刮青、划扦、上削刀、上槽、检墨、钻眼、穿纤。

制红伞的原料除楠竹外,还要用纸,且多为皮纸,用油有柿油、桐油、晃油,还有用漆,装配组合后,用纸糊满,再用油晃好,晒干,收拢折成图形,然后在伞面涂以红漆,再烘干,才不漏雨,所以人们称呼为大红伞。除分水镇最有名气的刘荣盛和大旺场的杨丙生外,该地居民中有上百的人都从事伞胚的生产,最高年产五十万把。抗美援朝时期,泸州军分区曾下达三十万把红伞的任务支援前线,在大旺场杨丙生的带动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勤部曾发给奖金二百万元(当时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但是随着各种工艺布伞的畅销,纸伞行业逐渐衰落,到现在很难看到红伞了,至此,泸州红伞这一已成为历史产品了。

八.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桂圆

龙眼亦称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新鲜的是龙眼--水果,干的是桂圆--补品,也就是说龙眼晒干了就是桂圆。

由于以前水果不能储藏,不利于运输,龙眼总是晒干才运往北方,因为龙眼是广西(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叫桂圆做桂圆,(不知是不是封建时代忌讳说龙,所以不能叫龙眼,所以官方叫法(北方)也有的叫桂圆),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桂圆原来的形态是龙眼。

后来水果能储藏,方便运输了,龙眼作为水果运往北方,可是北方人没接触过它,只接触过它的干尸“桂圆”,于是把龙眼也叫做桂圆。

所以南方一带把龙眼叫龙眼的比较多,中原以及北方把龙眼叫桂圆的比较多而已。

九.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泸州五香糕

五香糕选用桂花、芝麻、白糖、糯米、菜油五种原料而得名。该小吃具有外焦内糯、五香俱全、化渣爽口的特点。

十.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泸县青花椒

泸县青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泸县青花椒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玄滩镇、嘉明镇、喻寺镇、得胜镇、牛滩镇、兆雅镇、太伏镇、云龙镇、石桥镇、毗卢镇、奇峰镇、潮河镇、云锦镇、立石镇、百和镇、天兴镇、方洞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泸县青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泸县府函〔2016〕165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0521/T001-2016

《泸县青花椒种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报批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