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揭阳特产梅饼 揭阳的特产大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揭阳特产梅饼 揭阳的特产大饼更新时间:2024-01-21 23:25:30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东寮芋头

东寮芋属槟榔芋,盛产于揭东县玉湖镇东寮村。

东寮芋个大,产量高,肉质松,味香浓。可烹制芋泥,翻炒芋和红烧芋等。每年中秋前后上市,运销香港、东南亚等地。许多侨胞回乡专程寻找东寮芋头,食后称其确属芋中极品。

东寮芋产于玉湖东寮村,故名,其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据民国24年(1935)雪影先生的《潮梅现象·揭阳物产》中所记载:“芋,揭阳产……著名产地为东寮乡,因其出产之芋,比别处所产者,大而适口,味香而松,故有东寮芋之声誉。东寮芋每株之收量,可达十二三斤,其芋头之大者每株六七斤。”这足见东寮芋早已驰名。昔日的每株“可达十二三斤”如今已可达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1959年上了中国农业展馆展出的那一株竟达120斤,最大芋头也已不是六七斤,而是20多斤。

东寮芋有其自身特色,橄榄型,肉质结构细密,红筋少,熟芋整体酥松无暇。东寮芋用于桌席可采用蒸、煮、炒、焖、煎、炸等烹调方法,做成反沙、蜜浸、芋泥、芋头粿、鱼头芋等美味佳肴,是潮汕人过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料。东寮芋不仅内销广东各地,还远销东南亚诸国,饮誉海内外。

二.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青梅

普宁青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宁青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普宁青梅”是指产于广东省普宁市的青梅,是该市,普宁市是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全市2008年有青梅种植面积16.3万亩,年产量3.5万吨,出口量2.8万吨,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县(市)级首位,1995年4月被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同年4月,广东省又确定在普宁建立“中国青梅种质资源基地”。.1997年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被载入《广东省优稀水果图谱》。.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对“普宁青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种植历史

普宁有传统种植青梅习惯,栽培已有700多年历史。建国前青梅主要分布在高埔河、梅林河、大坪河流域的自给型零星少量面积种植,并有“高埔河沉船、酸了龙江”之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普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确立了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了南阳山区乡镇和铁山山系二大青梅栽培基地的建设。高埔、船埔、大坪、梅林、大坝镇和后溪乡、大坪农场、马鞍山场等15个乡镇场开始大面积种植青梅。.

自然条件

普宁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22℃,12月份平均温度15℃,1月份13.5℃,无霜期352天,年均降雨量2126.9毫米,微丘红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这些优越生态环境是优质青梅种植的理想区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普宁市最大宗水果,基本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生产格局。.

生产加工

普宁果梅加工制品品种丰富,主要有干湿梅、咸水梅,蜜饯类有蜜梅、酥梅、陈皮梅、情人梅、相思梅、甘草梅、话梅等,还有梅酱、梅酒、梅汁等三大系列几十个 品种。其中“酥梅”以其色泽雅观、肉质酥脆、品质上乘,具有原果风味而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被外商誉为“凉果之珍品”。普宁青梅制品80%以上出口,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普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主要品种

普宁青梅优良品种有10多个,其中主栽种的优良品种有软枝大粒梅、大青梅、白粉梅、黄枝梅、软枝乌叶梅、青竹梅、软枝大青梅和矮白梅品种等。.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普宁青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普宁青梅产地范围的函》(普府函〔2007〕1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普宁市所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味精

味精

《榕城》、《榕江》牌味精,品质纯正,晶莹洁白、有浓厚的鲜味。系采用纯淀粉(大米)和天然原料,经科学发酵精制而成,生成的氨基酸能参与人体内代谢,食用能增进食欲、有益健康,是理想的调味佳品。

《榕城》、《榕江》牌味精包装美观大方,1998年获第五届国际博览会“金奖”;2001年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国家权威检测达标产品”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驰名品牌”。

四.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贵政台山茶叶罐

贵政山茶叶陶罐款式独特,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罐存放的茶叶一二十年保持质 量不变,且具有清热解署,治伤风感冒之功效,誉满海内外。( 普宁)

五.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靖海龙虾

龙虾主要产于惠来县靖海镇。靖海龙虾是名贵海产品, 龙虾,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民间又俗称虾王。是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属动物,也属爬行类。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是虾类中最大的一类。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

龙虾具有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历来是宴席上的佳肴。龙虾除作佳肴外,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据有关药用书籍记载,龙虾肉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肾虚0、神经衰弱、筋骨疼痛、皮肤瘙痒等症。  

六.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凉冻五果

凉冻五果

菜色特点:果、汁清香凉爽。

用料说明:西瓜500克,猕猴桃200克,菠萝肉125克,苹果250克,山东梨250克,冰糖500克,清水1000克。

制作方法:(1)将西瓜、苹果、菠萝、山东梨刨去皮、籽,猕猴桃去皮,分别用刀切成丁状,用纯净水一同洗漂后捞干待用。

(2)用清水将冰糖煮滚,使其溶化成糖水,用漏斗过滤,盛在餐碗里,等待凉后,放人西瓜、苹果、菠萝、山东梨、猕猴桃5种果丁,加盖密封放进冰箱冷冻30分钟即成。

七.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五房绿茶

揭东县新亨镇五房、坪上一带山区所产绿茶(炒茶),茶汤淡黄如花生油,味道醇甘喉底厚。五房绿茶又称“鸟啄茶”,传说是清未当地村民上山割草时偶然发现,后加工培育而成,民国时已大量内销和出口。中泰建交时,泰国政府曾专门提出五房,坪上绿茶出口供应,足见其影响之大。五房绿茶不但味道好,而且具有溶脂帮助消化的作用。久藏的“老炒茶”更具有 消痰化瘀之功。

俗话说得好:髙山出好茶。五房地处潮揭丰三县交界,群山俊岭,林木葱葱,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迷人心肺,环乡几十里绝无污染源。如今五房村的种植丶加工都已经达到有机茶的水平。五房茶最好的应该是<世坑顶鸟嘴啄>的茶,此茶浓厚丶悠香入肺丶甘醇润喉丶饮过齿颌留香,回味无穷,提神醒脑.若君有缘,饮过方知其韵味也。

2011年,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中,由揭东县新亨镇五房村北山茶园选送的“翠菁牌”翠菁绿茶和“云洗牌”云洗绿茶,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这将进一步打响了“五房绿茶”的品牌,有力地促进揭阳名优茶的发展。

北山茶园由揭阳市北山茶业有限公司创办,茶园位于揭东县新亨镇五房村小北山,是揭阳市名产“五房绿茶”的原产地,占地面积1.2万多亩,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小北山最高峰鸡公基石山海拔1065米,环峰连绵,云雾缭绕,气候温和。该茶园则选在海拔500至900米处,此处土壤肥沃,富含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极宜茶树生长。据了解,五房村一带所产的绿茶久负盛名,不但味道好,而且具有溶脂、帮助消化的作用,民国时已大量内销和出口。中泰建交时,泰国政府曾专门提出“五房绿茶”出口供应,足见其影响之大。据北山茶园负责人杨廷凯介绍,当初之所以选择来五房种植茶叶,除了是因为自己喜爱喝茶从而对种茶产生兴趣外,同时也是基于看中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看好茶叶行业的发展前景。

小北山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为北山茶园生产高品质天然绿色食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茶园从一开始就定位于种植高档茶品种,并坚持走原生态种植、培植、生产有机茶的道路。为此,该茶园经常聘请茶叶专家伍锡岳、陈少平等莅临指导,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生产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健康、优质”,符合国家标准。目前,该茶园已顺利通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茶认证。园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米翠绿”、“凤凰单枞”、“大红袍”、“铁观音”等。所生产的绿茶以“五房绿茶”原生地“米翠绿”为原料,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经科学改进精制而成。产品嫩绿、香气持久、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耐冲泡,既保持传统潮汕火仔茶的特点,又有绿茶的神韵。由于绿色环保,茶叶品质好、档次高,北山绿茶赢得了众多客户的称赞,产品远销北京、大连、广州、深圳等国内各大城市和周边地区,每年的春茶价格达500多元/斤,夏茶价格300多元/斤,往往还供不应求。

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份,人均茶叶消费量居全国之首,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目前广东省茶叶产量位居全国第8位,年产茶叶5万多吨。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是省内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省性名优茶质量竞赛活动。从1992年开始,竞赛活动每2年举办一届,对广东省实施名优茶开发和名优茶战略推进茶产业升级,促进茶产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增加茶农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的竞赛活动由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主办,参评茶样来自全省20多个产茶市县,北山茶园选送的“翠菁牌”翠菁绿茶和“云洗牌”云洗绿茶,一举夺得金奖和银奖,凸显了“五房绿茶”在全省名优茶中的实力。

八.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梅林砂锅

梅林砂锅

普宁梅林陶器厂生产的各式砂锅,造型呈葫芦状,浅红灰色,也有呈褐色。其特点是陶质好,陶锅体薄而匀称,受热快,可节省火力,煮饭粥保持原味,喷香可口;或经煤火烧水过夜,也不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梅林砂锅,畅销惠阳、梅县、汕头等市县。

梅林砂锅生产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为本县梅塘人吴贤、吴廷和、陈文等三户人家传入,手工操作,工场简陋,生产数量有限,造型单调,但质量稳定,销售十分抢手。该厂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企业,1958年为集体所有制的二轻企业,1978年归乡镇企业。

砂锅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陶器厂周围的鸭池、西门、梅光、埔尾、高田等村落,少数辅料分布于马鞍山。该厂仍然采用原始的手工生产工艺,烧窑仍以山草为原料,年最高产量100万件(只)。(作者:郑炳城时间:1988年12月)

九.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地都青屿蟹

地都青屿蟹,盛产于榕江下游江海交汇水域,蟹肉鲜美,有“青屿蟹甜过蜜”之美誉。

青屿蟹有二类,肉蟹和膏蟹。肉蟹是普通海蟹,膏蟹俗称赤蟹,全是雌蟹,其体内蟹黄(俗称“红膏”)积蓄多,背壳隆起,呈赤色,肉质肥厚坚实。

青屿蟹产于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因地处榕江入海口,属于“活水”地带,故出产的海蟹身上有“四美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纯鲜美;小腿肉丝长幼嫩,鲜而不腥;身上肉,洁白晶莹,鲜美细腻;壳下膏,脂黄香嫩,色味俱佳。

地都镇是揭东县农业大镇之一。地处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处,镇域101平方公里,人口9.7万,有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水,地理、区位优势独特。

该镇在榕江出海口和沿江有20000亩海滩和低洼地,榕江出海口有18平方公里咸淡两兼的海水,给养殖地都青屿蟹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几十年来,地都青屿蟹年复一年不断发展,至2001年,地都青屿蟹养殖已达2500亩。两年多来,地都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大做海养这篇文章,高投入建设海养基地,不断扩大地都青屿蟹养殖面积。至目前,该镇青屿蟹养殖面积已达5400亩。

地都青屿蟹因其特有质量和品味闻名粤东,饮誉海内外。今天的地都镇正瞄准这一名优品牌,加大发展后劲,向养殖万亩青屿蟹目标冲剌。打造名牌,发展经济,已成为地都镇的发展战略。

十.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阳西芥菜

阳西芥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