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信宜饭店特产 信宜市美食特产专卖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信宜饭店特产 信宜市美食特产专卖区更新时间:2024-01-25 10:07:15

一.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香蕉

信宜香蕉

香蕉(学名:Musanana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含营养,终年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穗状花序大,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原产亚洲东南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

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岳阳楼饭店

岳阳楼饭店建于1946年,40年来由一个小吃铺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饭店。殊不知,岳阳楼竟是以经营馒头起家的。

最近,我与一位老主顾相遇,他又谈了昔日岳阳楼的桃馒头,他还记得岳阳楼当年的桃馒头声振南北,吸引八方来客的情景......与老主顾的邂逅,不由回想起我当年参与岳阳楼创业的那些日子,及桃馒头试制经过。我在岳阳楼工作了16个年头,尽管我现在已74岁了,但对岳阳楼的情况我还是记忆犹新。

打出堪称一绝的桃馒头

我丈夫杨尚卿,曾在现魁元阁处,与杨新之、杨永武、杨之林、李新洲合股开包子铺,后因经营不当,生意萧条,不得不摘幌停业。1946年10月,我家在岳阳楼现址,租了一间门市房,经营小吃,取名岳阳楼浆子馆,第二年改号"岳阳楼"。开业之初,除我和尚卿外,还有他的弟弟杨永岳、杨永殿各入一股。当时尚卿已50岁了,但生意上的坎坷,反而使他雄心勃勃,立志要在岁暮之年,立足小门户,创出"绝活",参与竞争,以求发达兴旺。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打出了桃馒头这一主食。桃馒头问世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每天顾客迎门,供不应求。甚至当时东、西傅家区的居民也赶来买桃馒头。从此桃馒头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越过山海关,传到大江南北。1956年,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还专门派了一个学习参观团,专门学习风味食品桃馒头,要把桃馒头引入南方。后来,上海还出了书,进行推广。这是后话。当时有些外地人途经哈尔滨时,也都特意到岳阳楼买上一些桃馒头带回去。桃馒头由于形似寿桃,后来渐渐成为哈尔滨人为年长者祝寿的礼品。于是,我们应顾客要求,专门加工定做祝寿用的桃馒头,规格大小,数量多少,完全按顾客要求办。此后,桃馒头成了哈尔滨主食中的一枝花。

桃馒头的制作工艺,吸取了同类品种的诸家之长,其特点是:外形似桃,吃起来口感好,喧软耐嚼,香甜味浓。放上几天也不会风干,即或放得时间长了点儿,吃起来也不垫牙,可谓老少皆宜。

桃馒头的制作工艺,现在除我之外已无人知晓了,我希望桃馒头早日恢复生产,重返主食品市场。为使桃馒头制做技艺不至失传,所以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生产过程。

做引子:首先取一面坡啤酒花,适量加水,下锅煮半小时,然后用笊篱将酒花捞出扔掉,过滤出来的引子放在凉爽的地方冷却待用。引子水要注意保存,伏天不超过三、四天,冬天不超过半个月,否则变质就不能用了。

对引子:取适量面粉用水冲好搅匀,再倒入一杯引子水,用扦面杖继续搅,直到搅成糨子状。再加入适量引子根,即老引子,第一次用的引子根是从面包厂要来的。

鼓酵子:引子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放在常温下发酵。发酵时间要根据气温来定,夏天一般三、四个小时,春秋五、六个小时,冬天七、八个小时。

和面:首先将鼓好的酵子,连同面粉倒在面案上,加入适量面碱揉匀,以去掉酸味,并使面团进一步涨发。用碱要根据面粉质量,发酵程度,气温高低等情况灵活掌握,碱多了色泽黄,碱少了酸味大。然后,按着每半袋面标准,加入4两白糖、4两大油,和匀后用大扛子压,再用小扛子压,直到压匀。

造型:将压匀的面,裁成标准为2斤干面量的面团(十个馒头量)。裁块前,先要检验使碱的效果:面的切口呈均匀针孔大小气泡,说明用碱适当,如果孔大说明碱小。孔大小不均说明没揉好。面团稍醒后,再裁成10个小剂,用双手搓型,要搓到剂子表面发亮,呈下小,中大,上尖的桃子形状。然后放入方形木箱内,移至火炕上醒,待面型鼓起来,用手轻轻一敲,发出"扑腾、扑腾"的响声,说明面型醒好了。

上屉蒸:面型醒好后,立即上屉用急火蒸20分钟,出锅后,在馒头上点上红点。

多种小吃工精物美

岳阳楼不仅桃馒头出名,就是家常小菜也有10多种。比较受欢迎的有野鸡爪子、酥鲫鱼、干烧鱼、五香豆腐干、五香黄豆、炒豌豆、炒茄丁、炒青椒丁、炒大头菜、辣白菜等。这些家常小菜,也讲究个色味形俱佳,而且价格便宜,一角钱一碟,每天都能卖上几大盆,销量很大。

豆腐脑是多家经营的小食,但我们却从不小看,精工细做,一定要优于别家。就拿卤子说n巴:有猪肉丁、鸡肉丁、蘑菇丁、腐竹丁,并调以豆瓣酱、葱花油、小磨香油、上等味素,用纯土豆淀粉勾芡。吃上一碗豆腐脑,细腻洁白,老嫩适宜,润滑可口,卤子不混不浊,既有鸡香味,又有蘑菇味,心满意足。

经营大众小吃竟能赢得众多主顾,这是因为我们树立了比较开明的经营思想。说实话,做生意没有不想赚钱的,但是不能赚黑心钱,不能损人利己,我们做生意首先是为了糊口。岳阳楼初期经营并没有赚多少钱,我们注重的是信誉第一,把顾客的信赖做为自己的乐趣。

回顾岳阳楼的经营过程,我认为:没有名牌,就没有声誉,没有主顾,没有生意兴旺发达。当时我们的大众小吃店想要创出好名声,是非常难的,于是我们就从汉族饮食习惯入手,琢磨主顾心理。汉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但常吃不衰,贫富皆宜,手艺上能展现智慧的,莫过于馒头,所以我们打出了桃馒头这一主食。当时,桃馒头虽然供不应求,我们仍然是保本经营,薄利多销。其他主副食也如此,虽然各品种价格略低,但是,最大的收获是拢住了老主顾,吸引了新顾客,扩大了影响。

岳阳楼从不因为经营小吃就忽视饭菜质量,正相反,我们处处把关,努力提高饭菜质量。桃馒头必须用双合盛和成泰义的面,引子花非用一面坡纯洒花不可。豆腐脑卤子中的猪肉,必须是新宰的猪,调卤的鸡,必须是精选的活鸡。酥鲫鱼、干烧鱼也都是当天的活鱼,-而且个头均匀。鸡蛋面把鸡蛋和在面粉里,到挂面铺加工时,派专人监督检查。有些最要原料都是尚卿亲自出去采购,从不含糊。

各饭店的原料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岳阳楼却能在相同中求不同。制作桃馒头要用杠子压面,而且要用力压至恰到好处,杠子压的面要醒很大时间,如不这样是不会制出堪称一绝的桃馒头。我的双手也由于当年做桃馒头用力过量落下了病,但是我从不后悔,因为向哈尔滨人奉献了他们喜爱的桃馒头。岳阳楼对每种食品都讲究色、味、形俱佳:各种小菜讲究刀工,豆腐脑中的肉块一律切骰子块。葱花油葱花炸成微黄色,老了嫩了都不行。打烧饼如果有一点糊的,就挑出来留着自己吃,绝不唬弄顾客。

岳阳楼在技艺上注重博采众家之长。桃馒头就吸取了开花馒头、杠子头、面包等工艺特点创造出来的。杨尚卿曾为桃馒头制作,向做杠子头的舅母讨教某些工艺。杨尚卿的姐姐曾在南朝鲜开饭店,我们就请她指点、传教,从而饭店增加了受人欢迎的辣白菜。博采众家之长,使种各种小吃层出不穷。

我们还根据主顾们的饮食习惯,不断调整和增加品种、调整开业时间。应主顾要求,我们增设了大米绿豆粥和鸡蛋面等。由于是经营小吃,所以我们每天按早午晚三餐习惯三开三关。这样既方便了顾客三餐,又能使饭店得以间歇,得以休整,使店员在挂幌之后,就精力充沛地接待顾客。

时代在前进,饮食业也在改革中发展,现在的岳阳楼已今非昔比,但是它的桃馒头、多种风味小吃也还是值得人们回想的,岳阳楼早期的一些经营特点也还会给人们一些启示的。

三.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山楂

信宜山楂 生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水果,也是该市较大宗水果产品之一,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果实酸甘稍甜,具有消食,生津止渴治疗高血压和胆固醇血症等功效。以山楂为原料,制作蜂蜜山楂精、可乐、香梹、汽酒等系列产品,十分畅销。其中信宜食品厂生产的蜂蜜山楂精,风味独特,分块状和颗粒状两种,是国内首创。198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旅游产品奖。1985年荣获茂名市优质产品称号。

山楂,一般煮熟后可作水果食用,切片晒干后可入药。近年来,食品工业部门采用煮、炼、泡等方法,在山楂中加入食糖及其他配料,制成可口的山楂露、蜂蜜山楂等饮料,还加工成山楂球、山楂饼、山楂片等干湿果点。这些山楂制品,甜酸可口,开胃消食,深受群众喜爱,远销东南亚各地。近年来,由于落实了山林权,信宜山楂产量大增。大成等著名产区进一步加强对原有山楂树的管理,积极扩种新树,把山楂列入了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 信宜原味山楂

信宜市以本地山楂为原料,制作蜂蜜山楂精、山楂可乐、山楂香槟、山楂饼、山楂汽水、山楂汽酒、山楂等系列产品,远近闻名,十分畅销。其中信宜食品厂生产的蜂蜜山楂精,风味独特,分块状和颗粒状两种,是国内首创。198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旅游产品奖。1985年荣获茂名市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深受用户好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时,都喜购蜂蜜山楂精带回去饮用,或作送礼佳品。

信宜山楂,产于大成、白石、钱排等镇,全市年产量250万公斤左右。

四.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凼仔鱼

信宜凼仔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凼仔鱼实为鲩鱼种类,是山区的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因口感与一般的鲩鱼有别,受人们推崇。 当地的群众在屋边地头挖一口小鱼塘(广东话叫“凼仔”),养殖,便叫作“凼仔鱼”。由于山里水质清纯,用山上芒叶野草、或木薯、番薯叶作饲料喂养,是纯绿色环保食品,一般养殖二三年,每条鱼出产时都有八到十斤,大的十五六斤。这种鱼肥而多肉,肉质坚韧嫩滑,刺大易剔,且久煮不烂,没有腥味,宰杀后斩成块状,煮熟时放入酱油、黄酒、姜葱、豉汁、陈皮、五香粉等佐料,浓香扑鼻,味道十分鲜美。

山区农民生活或生产灌溉所需储水,于是在房前屋后的田间筑挖小水池(当地人称叫氹仔或曰凼)。

引山泉经年流入,建坝口源源排出,有源头活水,池水清澈非常,其水质是足可令人啧啧不已。

信宜山区农民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山区千泉百溪终年清澈流淌,村民便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氹放养鲩鱼,投喂青草和杂粮等天然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微流水绿色食品养殖,肉质鲜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营养价值高,大异于其他的塘鱼,这种优势,得益于氹仔鱼生长的时间长,山里氹仔面积小,营养充足;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

历史:

凼仔鱼养殖历史上溯到唐朝,咸通年间(860~874)信义、茂名等县(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山区农民在房前屋后挖凼蓄水养鱼和防火灾。后又在稻田中散养鱼,鱼稻双收。

信宜凼仔鱼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由信宜市大地凼仔鱼专业合作社于今年3月申报,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在2011年6月14日公示期满,经国家农业部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质量控制 技术规范编号:AGI2011-03-00675。

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是:信宜市洪冠镇、茶山镇、怀乡镇、朱砂镇、贵子镇、大成镇、白石镇、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思贺镇等1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0′36″~111°40′39″,北纬22°11′16″~22°42′26″。

养殖区分布在信宜高山地区,方圆几十公里连绵群山,养殖用水是接近饮用矿泉水标准的山溪泉水。养殖面积230.8公顷,年产量7000吨。

地域范围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广东省省辖县级市。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其中信宜凼仔鱼(草鱼)主要分布在括信宜市的洪冠镇、茶山镇、怀乡镇、朱砂镇、白石镇、贵子镇、大成镇、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思贺镇共12个山区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0′36″~111°40′39″、北纬22°11′16″~22°42′26″。总面积230.8公顷,年产量7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一是鱼体较大。商品鱼有10斤左右,75公分长,比其他上市的草鱼大。二是体色鲜艳。凼仔鱼(草鱼)的鳞片紧密,呈淡黄色,非常鲜艳。三是新鲜生猛。 2、风味特征。由于某种原因凼仔鱼(草鱼)生长的水质、土壤、环境、饲养方式等与众不同,因此它的味道与普通淡水鱼相比,别具一格,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烹制都具有嫩、滑、香、甜的口感,不添加任何佐料,也没有腥味、泥味,嘴嚼后余香不尽。 3、内在品质指标。信宜凼仔鱼(草鱼)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19.44℅,高于目前有关草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文献报道值。 4、安全要求:信宜凼仔鱼(草鱼)养殖者和地理标志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信宜凼仔鱼(草鱼)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精心组织生产。在种苗培育、成鱼养殖期间、运输过程,不使用国家禁用药物;同时,要自觉遵守信宜市大地凼仔鱼专业合作社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鲜凉粉

信宜鲜凉粉 广东凉粉不是北方说的那种凉粉,信宜鲜凉粉也被当地人直称叫作凉粉草,在广东算是一种食疗。凉粉草清热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信宜鲜凉粉制作必备原料:新鲜凉粉草、大米、山泉水或井水.可选原料:番薯叶汁、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

【成份比例】鲜凉粉草与大米比例是1 :1.5 。大米与水比例是1 :5 磨浆。 .凉粉草加水1 :2 煮熟取汁。

【凉粉做法】把大米浸泡后,连水带米磨成稀米浆备用.把鲜凉粉草煮熟捣烂,入纱袋榨取胶状汁液,再把稀米浆与鲜凉粉汁下锅煮沸,然后一边兑一边用勺子搅拌,当搅至稀糊状时就倒进盛器,凝固后置于凉水中加速冷却而成.

以前在信宜乡村中做凉粉,很多人家是加进番薯叶汁的,目的是减少使用米浆,节省粮食,使凉粉更碧绿爽脆,现在有人经不断探索,加入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等做成各式果味凉粉.

信宜鲜凉粉制作考究,用料独特,凉粉既能“解渴”,也可“下菜”。信宜鲜凉粉以山美水美闻名于天下,碧绿如冻,凉粉草清香鲜芳自然,拌以姜汁红糖浆而食,凉脆爽滑,凉盈盈、冰飕飕、令人置身清凉境界.是清热解暑的上等甜品.信宜鲜凉粉还可以用炒花生、芝麻、葱花、酱油、香油凉拌或以生葱煎炒,成为席上菜肴.

信宜鲜凉粉以水口镇双狮墟的甜品水凉粉著称,有民歌唱:双狮墟凉粉糖,清心润肺凉喉胧.

【植物名称】凉粉草

【植物科属】唇形科 Labiatae,凉粉草属Mesona

【植物别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植物形态】凉粉草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长5~10厘米;花小,轮生,柄长约3毫米;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长2.5毫米,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

凉粉草 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效】清暑,解渴,除热毒。 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

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

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六.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合箩茶

【名称】合箩茶

【简介】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合箩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合箩茶产地是径口镇三唛顶茶园。三唛顶海拔605米,山顶上有一块大石,直径3米多,形似竹箩,中间裂开,在裂缝中生长一棵茶树,由它繁殖发展,故称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1%,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关于这种茶有一个民间传说:早在200多年前,有户姓杨的茶民,在合萝石下开辟了20多亩茶地,世世代代以经营此茶园为生。由于气候适宜,所产的茶叶色清、味香、甘喉、质佳。一天,老茶农正在精心炒茶,一股香味外溢。有两位神仙腾云驾雾来到"合箩石"下棋,忽然被茶园飘来的香味吸引住了。仙人立即弃弈来到茶园,品尝了茶农的香茗,赞不绝口。后人便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不少赞美合箩茶的诗句。合箩茶由此声名大振,甚至饮誉海外,到清代,还被列为贡品。直至解放前的三十年间,因遭抢劫和火灾,这户茶农的后代-迁往外地谋生,这里的合箩茶才逐渐凋残。

合箩茶虽然美名远扬,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茶园凋残,零星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合箩茶得到恢复发展。1953年有50亩,1965年后扩大到1600亩,产量50多吨;1980年后稳定在300亩左右,年产量在25吨左右,其中特级合箩茶5吨左右。近年来,合箩茶多次参加市茶叶质量评比均获得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考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均获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列入中国名茶之一。

七.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钱排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三华李长于地处北纬22°168′2"~22°309′7",东经111°957′9"~111°203′5.7"的钱排镇。钱排镇境内山高林密,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钱排镇地貌为低山区和中山区,昼夜温差大,有春暖迟、秋冷早、霜冻长的气候特点。信宜全市19镇,11个镇种植生产三华李,但钱排三华李其质果大色优,肉厚脆爽口,味美清甜等特点远优于其它镇产的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属于蔷薇科李亚科,中国李属中一种,落叶木本,单叶,叶基常具腺体。托小,早落。萼筒(花托)杯状,子房上位,雌蕊由1个心皮组成。核果,钱排三华李最早在广东翁源县三华种植而得名三华李,钱排三华李由三华李在钱排本土嫁接优化而成,其果型,色泽,味道均优于其它三华李故得名钱排三华李,钱排三华李果肉含有丰富营养物质,肉色深红,气味芳香,肉质松脆爽口,果味清甜。成熟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期间,有“岭南夏令果王”之称。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镇目前种植三华李面积8万多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使该镇成为目前全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的三华李生产基地,建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数个。钱排三华李品质有“李中之王”的美誉。

2011年10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和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钱排三华李获得“岭南十大佳果”。

八.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田七

信宜田七是名贵中药材,有行瘀、止血、消肿、镇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和各种出血病症。田七对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收获、加工等技术,要求极其严格,而且种植期长,3年后才有收获,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不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1965年,信宜县大成、白石两公社在海拔700~1500米之间的山地上试种田七。1969年,已发展到60公顷,并陆续收获。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七种植成为山区致富门路之一。1987年,信宜县大成镇北梭村经营田七44公顷,年收获8.4吨,产值2105万元,全村1590人,单田七一项,每人收入达1300多元。1988年,全县种植田七255.3公顷,产量22.4吨,为广东省田七种植之冠。

九.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食惯嘴粉皮

食惯嘴粉皮,原产于该市郊池洞镇食惯嘴(地名),已有百多年历史。这种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的粉皮。磨制的十分讲究,选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蒸粉皮时一要薄,二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蒸好后切成丝条状,再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粉皮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由于粉皮好吃,成为人们“食惯嘴”,这名称也就“一箭双雕”了。

在信宜市林林总总的土食品中,“食惯嘴”粉皮和“柴枪粉”,颇负盛名,被称作“粉中双璧”。一些外地客人到信宜吃过这两种“粉皮”的都齐口夸赞,堪称上乘佳品。

“食惯嘴”本来叫“食龟嘴”,它是个地名,就在池垌大队周村的对面河边。”提起食惯嘴,根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做粉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都有人做,‘食惯嘴’则是在-政府时代才叫开的。以前池垌一带交通很不方便,去信宜、罗定、广西等地赶集的挑夫,喜欢在食龟嘴这个地方歇息,吃碟粉。开始时人们叫‘食龟嘴’粉,后来觉得‘食龟嘴’有把食客暗示成龟的意思,不大好听,于是有人将它改为‘食惯嘴’,含有‘食惯了再来’的意思,且又通俗顺口,‘食惯嘴’粉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

“食惯嘴”实际上就是一种米粉,跟广州的沙河粉、布拉肠异曲同工。邓家的“食惯嘴”自认正宗,有斋粉(捞粉)、肠粉、煎粉、炒粉4种。邓的儿子说,吃斋粉的人最多,但店家没什么钱赚,因为一碟2元的斋粉,成本就要1块五左右;肠粉、煎粉每份10元,利微;只有炒粉会有点利润。

正宗的食惯嘴讲究“韧、软、滑”3个字,它皮薄、吃起来爽口。做工也比较讲究,米选用池垌一带产量极低的黄谷米(有的说是红谷米),一般亩产只有300市斤,但价钱却贵,现在是1.8元/市斤。制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后磨米、打浆、调浆、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酱油、生葱蒜头,如果做肠粉,还配以猪肠、猪肚、瘦肉等。蒸粉最讲究火候,一般要两分钟左右,太熟了会粘成一团,未熟粉会太硬,一般判断是当面层起泡时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条粉。邓家的粉店客多,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两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还请了4个帮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一个月净利润会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点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后,下午、晚上休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