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汕特产橄榄生吃 潮汕正宗橄榄生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汕特产橄榄生吃 潮汕正宗橄榄生吃更新时间:2024-01-12 18:35:22

一.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鱼露

鱼露,潮汕俗称“臊汤”。(臊[co1 念初]:腥。选自《潮州音字典》。)

潮汕鱼露是用鲜海水鱼加盐自然发酵,反复露晒,抽滤灭菌精制而成。制作周期较长,一般一年方能成熟。虽然09年11月份鱼露国家标准的出台允许使用酶解法生产鱼露,三个月就可制得一级鱼露,但风味远远不如传统高盐发酵。

鱼露在潮汕多作咸味料使用。很多家庭没有使用食盐的习惯。同时鱼露含有多种氨基酸,其天然谷氨酸(味精成份)含量也很高,也可代替部分味精或鸡精使用。

代表菜有:鱼露炒芥蓝、煎蚝烙、蘸点豆腐鱼、炒鸡蛋等,在羊肉类、大骨汤类、海鲜贝壳类等菜肴中尤为明显。在潮州菜青菜烹饪中流传有这样的口诀:“厚朥(猪油),猛火,香臊汤(鱼露)”。鱼露快炒青菜中起到加咸、加鲜、加香、回色的作用。

潮汕卤水也多用到鱼露,有软化、护色、增香增鲜效果。

鱼露也是制作沙茶酱的主要配料之一。

二.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大鱼丸

潮汕大鱼丸

用料:
    鱼肉400克,精盐10克,味精15克,胡椒粉1克,芝麻油1克,生菜50克,紫菜5克,鸡蛋2个,上汤500克。选料可取用淡水和咸水鱼,咸水鱼取“那哥”、“淡甲”鱼,淡水鱼用链鱼、鳞鱼。

制法:
    (1)把鱼肉放进绞肉机绞成鱼茸,盛入木盆中,加入鸡蛋白、精盐、味精、清水75克拌匀,用手搅约15分钟至鱼胶粘手不掉,再用手捏成鱼丸(约50粒),放于温水中浸,然后连水放入锅中,先以旺火煮至水温70至80度后转为小火,至水温将滚开时捞起。
    (2)将上汤下鼎煮沸,放下鱼丸,滚至浮起为度,然后盛入汤盅,加入紫菜、生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调味即成。

特点:
    加工细致,色泽洁白,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三.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橄榄菜

橄榄菜素色泽乌艳,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而成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闻名遐迩。

明代《澄海县志》中载:“物产,果类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盐渍。”

橄榄与盐渍芥菜叶(俗称酸咸菜叶),精工煮制成为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澄海橄榄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再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风味小菜,取橄榄甘醇之味,芥菜丰腴之叶煎制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经加工制作後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可说是名闻遐迩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榄菜制法讲究,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番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伴,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别有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且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生津益脾,促进消化,为潮汕酱菜之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橄榄菜

潮汕橄榄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五.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甘肃油橄榄

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河谷川的武都、文县、康县、成县四县区,是全国最佳的油橄榄生产基地,这里生长的油橄榄品质优于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近年来,陇南的油橄榄成为了全省的重点特色产品,目前已建成各类油橄榄种植示范园区10处,基地总面积达到9万多亩,占到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50%以上,其中挂果面积3万多亩牞年产鲜果550多吨,产油83吨,实现产值830多万元;建设油橄榄加工企业4家,研制开发出油橄榄系列产品6大类。全市鲜果产量、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油品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六.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闽侯橄榄

闽侯橄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侯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闽侯。作为果树栽培的橄榄有橄榄和乌榄两种。

闽侯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与维生素C。每100g橄榄果肉含钙204~400mg,维生素C21.12~39.89mg,蛋白质0.77~1.2g,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12.0g,叶绿素约30mg,类胡萝卜素7.52~8.05mg,总糖1.67~2.3%,还原糖0.49~0.75%,有机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单宁2.57%。橄榄仁含蛋白质16.64%,脂肪59.97%。橄榄花粉是驱除疲劳的保健品。橄榄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活性炭。
橄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盐渍品、蜜饯、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榄、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榄、去皮酥、咸橄榄、橄榄汁、橄榄果酱、橄榄酒、橄榄茶等。.

历史发展

闽侯县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贡品中就列上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橄榄,至2006年橄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闽侯橄榄有多个品种,其中惠圆品种最多,每年产量是闽侯所有橄榄产量的一半左右。闽侯橄榄特别好吃,它比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致力协助推动闽侯橄榄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工作。.
2007年8月14日,福建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该县橄榄行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推广、管理等领域的121人成为首批会员。.

产品荣誉

1996年8月,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1990年,福建电视台拍摄了“闽中橄榄”科教片,详尽地叙述了橄榄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
1993年,闽侯县食品加工厂饮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荣获福州市食品饮料产品三等奖;
1994年,闽侯县奥利福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获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及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金奖。.

七.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达州油橄榄

油橄榄是世界上珍贵的常绿、多年生木本油料树。橄榄油具有食用和保健的功能,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是高级护肤美容化妆品的主要原料。由于油橄榄适生地域狭窄,橄榄油产量有限,全球市场供不应求。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世界橄榄油年总产量只有80万吨左右,市场缺口达180万吨以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达州是中国国内少有的几个油橄榄次适生区,拥有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品种资源库,建有全国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的油橄榄母本园,在中国林科院油橄榄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采用植物基因壮优新工艺,掌握了油橄榄提前2年结果和无性繁育新技术,并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丰产新品种,育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现已种植油橄榄4万亩。规划用3年时间在开江、达县成片定植油橄榄10万亩、600万株,建成国内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基地。

八.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橄榄油

武都橄榄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橄榄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主产地中海沿岸的埃及、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上个世纪出现在中国。其橄榄油富含维生素A、D、K等独特营养成份,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美容等行业。因符合人类消费的时代潮流,油橄榄备受各国植物油和化妆品企业青睐。据统计,中国目前油橄榄种植总面积为20多万亩,而地处内陆腹地的甘肃武都油橄榄种植面积突破14万亩,占中国油橄榄市场份额的70%以上,成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

武都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其境内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气候、土壤要素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2005年,“武都油橄榄”获得国家颁发的“地理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目前,全区两水、汉王、外纳等10多个乡镇,已形成家家户户户种植橄榄树的良好局面,发展教场梁、佛淌沟等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私营油橄榄种植园145处2.8万亩,白龙江沿岸荒山荒坡上,农户连片油橄榄载植区192处9.6万亩,城区绿化种植6000多亩。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武都已建成油橄榄园200处,配套建设油橄榄加工厂5座,研制开发橄榄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化妆品等产品26个,产品远销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

地域范围

武都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其境内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气候、土壤要素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适宜发展油橄榄的面积达三十多万亩,二00五年,武都油橄榄获“中国地理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特定品质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主产地中海沿岸的埃及、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上个世纪出现在中国。其橄榄油富含维生素A、D、K等独特营养成份,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美容等行业。因符合人类消费的时代潮流,油橄榄备受各国植物油和化妆品企业青睐。

九.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狮头鹅

巨型肉用种鹅,鸭科,世界大型鹅种之一。羽毛灰褐色,体型硕大,头大颈粗,姿态雄伟。公鹅脸部有很多黑肉瘤,它们随年龄而增大,状似狮头,故名。颔下皮肤松软,而颊间有三角形代状肉垂。喙短阔,胸深广,脚橙黄色。原产地饶平县浮滨乡溪楼村,后传至潮安、澄海和汕头市郊。潮汕的狮头鹅,通常成年公鹅为7-8公斤,母鹅6-7公斤。母鹅年产蛋3-4窝。饲养狮头鹅已成为潮汕农户重要经济收入。

十.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潮汕绿豆糕

潮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糕点的佼佼者。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绿豆糕磨之为面,澄滤取粉,作饵炖糕……有解诸热,补益气,调五脏,安精神,厚肠胃之功。”古往今来,樟林侨乡妇人就有用绿豆作饵炖糕的悠久历史。加工制作绿豆糕的方法是:绿豆用清水浸漂,清洗干净,脱去豆衣,蒸熟晒干,研磨成粉(俗称绿豆糕志),添加白砂糖浆(砂糖加水份用文火煮成)和猪油充分搅拌均匀,倒放在糕砧板上,反复掺和揉制成糕泥状,再用家传木雕有“福”、“禄”、“寿”字或“寿桃”、“菊花”、“双石榴”等图样花纹的糕印,在压印过程中间常加入豆沙、芝麻末、瓜册丝、花生仁或腰果仁(研碎)为糕馅,压印成型后一般都盛放在蒸笼内,蒸5~10分钟就成为清香扑鼻,入口软滑清凉,别具风味,沁人心脾,令人馋涎的樟林绿豆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