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特产白姜片 江西特产生姜腌好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特产白姜片 江西特产生姜腌好的更新时间:2024-02-02 01:41:33

一. 北京市 房山区 房山白灵菇

房山白灵菇--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以形似灵芝而得名。

白灵菇又名翅鲍菇、百灵芝菇、克什米尔神菇、阿魏蘑、阿威侧耳、阿魏菇、雪山灵芝、鲍鱼菇。

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白灵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平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0肿瘤等功效。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 江苏省 盐城 滨海 白首乌粉

滨海县素有"首乌之乡"美称。相传清咸丰年间就有种植。首乌是可药食两用的滋补品。滨海县利用这一土,办了首乌制品厂。所产总渠牌精制白首乌粉,以首乌块根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去杂、粉碎、过筛、粉乳沉淀、分离、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产品呈粉状,洁白带光泽。荣获盐城市"传统品奖",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三.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金江白魔芋

金江白魔芋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的。永善县在明代就有种植魔芋的记载,白魔芋是永善县魔芋主栽品种,品质优良,加工的芋角色白、板干、角壮、浆质饱满、组织结构严密,符合国家特级标准。

白魔芋是永善县魔芋主栽品种,县内特殊的亚热带典型立体气候非常适宜于白魔芋生长,全县适宜种植白魔芋的土地面积15万亩,其中最适面积5万亩以上。我县金江白魔芋品质优良,加工的芋角色白、板干、角壮、浆质饱满、组织结构严密,符合国家特级标准;干茎内葡萄甘露聚糖高达74.04%,超过轻工业部特一级≧68%的标准,高出国际近10个百分点;机制烘干芋条出粉率在75%以上,加工的精粉粘度达2.8万厘泊以上,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魔芋皇后”。曾荣获1988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交易会单项荣誉奖,1991年获全国科技博览会银质奖,1992年魔芋种植与精粉加工获省“星火计划”一等奖。2000年获日本JONE有机绿色产品认证、2001年加入蒙古国“国际精品批发中心”批发体系、获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合格产品》入选荣誉证书。其用途十分广泛,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解毒、通脉、降压、减肥、开胃、抗肿瘤活性等多种功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还大量用于化妆、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永善县在明代就有种植魔芋的记载,当时主要种植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且耕作粗放;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仍停留在“捡大留小”、“自生自灭”的原始栽培水平上,种植面积8000多亩;从80年代后期起,县委政府开始逐步重视魔芋产业的发展,99年成立了魔芋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拟定了白魔芋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和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列入省市的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项目;2000年获得了省农业厅科教处的支持,在我县联合进行白魔芋高产栽培协作攻关示范项目,并开展白魔芋有性种籽繁殖试验。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了到2005年发展到3.5万亩,2015年发展到5万亩,把我县建成“中国白魔芋王国”的奋斗目标。目前全县白魔芋种植规模已达到3.0843万亩,总产30843吨(其中商品芋12066吨),沿金沙江168公里的13乡(镇)、88个行政村(办)、1482个村民小组均有分布,是我县最大的一项农业支柱产业。

四. 雷州白(米乙)

在雷州半岛流传一句这样的话:“进雷州城一拜三元寺,二吃雷州白(米乙)”。可见雷州白(米乙)已久负盛名。其制作方法是以优质糯米粉做皮,椰子丝、白糖等作馅,猛火蒸熟。其特点一是够甜,二是爽滑。雷州城经营白糖者每日不少于三五十档,日销上万个,圩日、节日则销量更大。参加广东省美食节获得好评
( 湛江)

五.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石鼓白鸭汤

石鼓白鸭汤,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鸭子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形态似鸭非鸭,似鹅非鹅,红脸扁嘴,会飞会水,叫似鸟,具有极高的肉用、药用价值。肉质极为鲜香嫩脆,爽滑可口,药用保健价值很高。加入十几种中草药的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闻名遐迩。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六.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水南白蔗

水南白蔗盛产于增城市新塘镇水南村。该村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水土肥美,适宜种植甘蔗。白蔗扎根深至3米开外,茎秆长5-6米,且冬至过后其生势仍然壮旺。该产品的特点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掷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称。

水南白蔗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掷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称。水南白蔗栽培历史悠久。《广东新语》记述:“增城之西洲,人多种蔗,种至三四年,即尽伐以种白蔗。白蔗得种蕉地,益繁盛甜美。而白蔗,种至三四年,又复种蕉。……蕉与蔗相代而生,气味相入,故胜于他乡所产。”每到收蔗季节,各地商贾云集,争相购买,远销外省及港澳市场。

七.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沙湾白饼

将炒熟的大米磨研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糖胶、牛奶,搓匀置入木刻的白饼印模中,用木槌敲打成米沙饼,经烘干而成。( 番禺)

八. 上海市 徐汇区 上海白肚

原料配方:猪肚100公斤,葱0.6公斤,姜0.4公斤,桂皮0.1公斤,茴香0.1公斤,黄酒1.5公斤,精盐3公斤,砂糖0.5公斤,味精少量

制作方法:

1.原料:收拾干净的猪肚,擦上食盐,边擦边揉,洗清后,再用80~90℃温开水烫,烫至猪肚转硬,内部一层白色的粘膜,能用刀刮去时为止。捞出倒入冷水内,用刀边刮边洗,直至无臭味,不滑手时,再从底部分切成两半,成两大片,去掉油筋,滤干水分。

2.加工:锅中放入清水半锅,加入盐和茴香、桂皮(用纱布袋装),先用旺火烧沸,再加入葱、姜和肚子、黄酒,用铲刀上下翻拌,继续烧约20分钟,加入砂糖和味精。采用敞锅烧煮,不加锅盖,让异味随热气散发,不时翻拌,并撇清浮油,出锅后将肚子摊在竹盘上、散热冷却。

质量标准:外型完整,肚面洁净,无出血点,无刀伤残损,无异味。

九. 四川省 甘孜州 石渠 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著名,又名“石渠白蘑菇”,学名汉语称“黄色白桩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白桩菇属。实体纯厚、橙黄色、醇香浓郁。

甘孜州石渠县的盛夏,草原绿茵无边,繁花似锦,碧空雪峰,清泉溪流, 到处飘溢 着浓烈的奶气花香。倘若涉足于这富绕的大草原,你便会感到空气中还弥漫着芬芳的菌香味,你再极目四方,可发现草滩花丛中,山坡绿莽里一簇簇、一团团、一点点洁白如玉的圆圈、光带。临近,你才会看清它的真容——金黄发光,也就自然会领悟这一片片蘑菇群便是颇负盛名的“扎溪卡(石渠)白菌”。NFz

“石渠白菌”当地牧民赋予它一个高贵的名字——“色学”,即“金蘑菇”之意。有学术资料这样叙述;“黄色白桩菇”产地极少,现仅知生长于北美某地和我国四川石渠县草原。NFz

有文记载,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石渠白菌”为“宫庭菌”、“皇室蘑菇”等。NFz

“白菌”于石渠草原水清草美之季节、盛夏七、八月生长在雅砻江流域海拔4080--4200米之间的草地上,生长区有明显可辨的蘑菇圈,外缘12--15厘米地方呈枯草带,子实体生长于其中;产量与当地雨、热量成正比,一般年景可达10吨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需求的增长,蕴含高级营养素和滋补品的“石渠白菌”将愈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系列开发前景十分广阔。NFz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