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小黄糕特产 黄糕什么地方的好吃又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小黄糕特产 黄糕什么地方的好吃又便宜更新时间:2024-05-11 14:09:54

一.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桑椹糕

桑椹糕

桑椹糕,是将桑椹挤压出汁,和入面粉、羊油煮成糊状而制成的,食之甜美。

二.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油炸糕

油糕也是孝义的一种风味小吃。尤其是孝义的油炸豆馅糕、油吱糕,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而有筋道,甜而不腻,非常可口。蒸糕面是做好油糕的关键。要一气蒸熟,不能有夹生面;要掌握好面的软硬,软了不能捏,硬了失风味。孝义油糕有馅糕、枣片糕两种。把案子糕切片油炸,谓之枣片糕。馅糕又有糖馅、枣豆馅之分。婚寿喜宴,在上大菜之前先上一盘油炸糕,谓之喜糕、寿糕。

三.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九层糕

九层糕是凌云壮族特色小吃。制作工艺繁复,食材的不同品质味道的互相渗透,形成了九层糕酸甜嫩滑、糯香甜润的独特味道,令人回味无穷。九层糕层匀美观,更有“长长久久 步步高升”之意。是凌云民间悠闲及节日最喜欢吃的一道传统美食。

主要食材:水泡粘米、芋头、银耳、香葱、猪瘦肉等

信息来源: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做法:

1.山药切段,上锅蒸熟后去皮。趁热放入白糖,并碾成细泥。

2.红枣蒸熟,用搅拌机打成枣泥。

3.在正方形的保鲜膜上均匀的撒一些糯米粉,放一勺磨好的山药泥,压扁平后,放入枣泥,将保鲜膜四角合起,捏成圆形。

4.将3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时取出,轻轻撕开保鲜膜,将冰冻后的糕点放餐盘中蒸熟,撒上芝麻即可。

温馨提示:

黑芝麻可换成椰蓉,用泡好的枸杞作点缀,外观也很漂亮。

五.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龙川牛筋糕

牛筋糕产于广东龙川。


龙川牛筋糕是用地地道道的龙川优质糯米粉混和几种糖类合制而成的。它制作工序多,技艺要求精细,从磨粉到上糖再到蒸煮成糕,比一般糕类的制作时间要长一倍多。

传说从前,龙川县山区曾出了一件怪事;有个喜欢玩魔术的人转行做糕点生意,为了招徕顾客,他赶着一头大水牛上街,自已腰间持了一个小布袋,便沿街大声叫卖“牛筋糕”。街上很多人都好奇地围上来,看到底什么是牛筋糕。有人要向他买牛筋糕,另一只手便从牛肋下拉出一条长长的“牛筋”来,交付给顾客。对于他这奇妙的一手,人们看得目瞪口呆。那些买了牛筋糕的人,也不知这些糕点是真是假,便把它一截截掐出来,分给众人吃。众人吃了,无不啧啧称赞,都说这牛筋糕香腻清甜,软而不粘,爽而不脆,别有风味。从此,牛筋糕在龙川县出了名,那个玩魔术的人也不用再赶牛上街叫卖了,而在镇上专门开设了一间牛筋糕店,从此生意兴隆。其实,龙川牛筋糕并非耍魔术弄出来的,那个魔术师从水牛里“抽筋”只不过是一种做生意的手段。

“ 龙川牛筋糕”是广东省龙川县饼食糖果厂商标注册的拳头产品。采用优质糯米、白糖、麦芽糖、陈皮糖、花生油等原料,沿袭传统工艺和革新技术研制而成。糕质韧软,色泽透亮,富有弹性,传统风味突出,香甜适口,为龙川名贵旅游产品。产品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一带,授有“东江”之美誉,曾多次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龙川牛筋糕”是民间传统食品文化遗物,已有300多年历史。于1940年前后,龙川县周边的梅州、兴宁、五华等食客,以及其他外地宾客与国外华侨、港澳同胞视牛筋糕为名贵礼品,在老隆购买“老隆陈顺兴牛筋糕”带往东南亚或乡梓敬赠亲朋好友。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保持产品传统特色和声誉,确保消费市场的需求,从原始的操作过程发展为半机械化操作过程,现拥有厂房2680平方米,炒米机1台,碾粉机5台,搅拌机3台,蒸柜4只,0.5吨锅炉一套,冷却设备1组,包装机1套,投资100多万元。年产量35吨,年产值90万元。

六. 上海市 闵行区 条头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点是中国人拿手的点心。论起上海的糕点,恐怕掰上脚趾,你都数不过来。但被上海人广为喜爱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油炸了之后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凉爽口,夏季吃颇为下火。条头糕,又软又凝,甜度适中

七.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糕

偏关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偏关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偏关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偏关人生活中的地位。偏关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偏关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偏关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偏关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偏关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偏关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只吃油糕显的有点单调,吃油糕往往配上其它菜。冬天,猪肉豆腐烩粉条,就着吃暖和;夏天,黄瓜粉丝调豆芽或芥沫凉粉就油糕,吃着消暑;春天,一壶小酒,一盘温粉,就着吃糕,悠然乐呵;秋天,一锅羊肉,一盆糕,全家吃得舒服。糕是偏关人四季难离的美食之一。

糕塑是偏关人节日中对祖先对神灵的供品,它金黄的颜色,诱人的清香,软绵的可塑性,加上偏关媳妇的巧手,使得糕塑就成为仅次于面塑的一种文化。逢时过节,入夜时分,“天地爷”前,“门神户卫”龛内,“皂君”位上,一炉清香,一份供品。一张黄表,一盏盛满香油的“糕灯”,很是圣洁。正月二十、二十五是小、老“仓官爷”的圣诞,人们将塑好的糕人,糕马,连同点亮的糕灯一起置入小盆内,放漂于盛满水的水瓮的水面上。口里反复念着:“仓官爷,饮马来,糜子谷子驮将来”,祝愿丰年的到来。秋天,场面上攒起小山一样的粮堆,扫帚当尾,杈耙当腿,木锹为角,簸箕为嘴,将粮堆披红挂彩,打扮成一尊“场溢”得装不尽扛不完的神兽。其时,主家将敬场神的糕饼供在那儿。炮声过后,全村前来凑热闹的孩子们和扛口袋帮主人入仓的后生们一齐抢糕饼吃。每逢过生日,过满月,姑嫂妯娌们,一群少妇围着糕盆,一边叨啦,一边捏糕。鱼儿莲蓬,猪牛肥羊,鹿马龙凤,蝴蝶鸳鸯,在展示她们各自巧手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好夙愿塑进了圣洁香甜的糕塑里。新婚之夜,在洞房的供桌上,香炉前,一对新婚夫妇的生肖糕塑,被一根红色的锁儿线紧紧栓在一起,寓含了全家人无尽的美好心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坡贡小黄姜

坡贡小黄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坡贡小黄姜”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通过,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关岭小黄姜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目前,年产量达1.5万吨。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位于东经105°51′43″—105°62′05″、北纬25°99′22″—26°05′92″,地处关岭县城东北面,距镇城39公里,东与黄果树管委会毗邻,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接壤,地势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全镇土地总面积59.1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1个村民组,53个自然村寨。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为4535户,总人口20553,其中:农业人口为20215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1622.5小时,年积温4630~5700℃,年降雨量12050.1—1656.8mm,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占全年雨量的87%,最适宜小黄姜的生长发育。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栽培植物,既是民间最普遍使用的调味香料,又是一种传统中药。味辛,性温,入肺、胃、脾。“坡贡小黄姜”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分品种,共有一百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化学组成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庚烷三大类。生姜具有提高消化酶活性、保护胃粘膜细胞、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抗肿瘤、抗运动病、消除自由基、抗氧化、防腐抑菌等多方面生物活性。“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昧美、汁丰、色鲜著称。生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股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除做调味品外,还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作调味和药材。

与其他产区生姜相比,“坡贡小黄姜’’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l、单产高,增产幅度大。单株产量1.5 kg,亩产高达3000kg以上,产量稳定,质量较好。

2、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坡贡小黄姜”质细纤小,肉细而脆,辛辣味适中,姜油含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数以纤少、油富、丰满、味美、汁丰、色鲜著称。

3、姜苗少且壮。相同栽培条件下,地上茎分枝只有10~15个,而其他大姜一般有15~20个。

4、叶片开展,色深,抗逆性强。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抗寒性强,进入10月份后,姜上部叶片明显变黄,而该品种仍维持绿色。

5、姜根少而壮。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下肉质根较其他种类的姜数量少,但根粗壮,姜块大小适中,商品性状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对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坡贡小黄姜”耐寒性强,可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利于产量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利于品质的改善。

6、达到药用标准。纤维细小,硫含量低,姜油酮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等药物成分较高,完全达到药用标准,价值高。

7、生长环境无污染,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原产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是坡贡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坡贡小黄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加之长期的传统培植,使小黄姜成了众多优良品种中的佼佼者。很早以前坡贡人民就开始种植小黄姜,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姜农在生产管理上一直沿袭传统习惯,产量稳定,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大规模商品化经营,仅以初级农产品形式作为原材料销往外地。目前“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已扩大到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远离农业发达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保持原生态,农作物种植方法基本上沿袭传统习惯。由于种植区域内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年平均气温不高,因而当地原生农作物极少发病,加上“坡贡小黄姜”本身是当地原生植物,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栽培种植,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因此“坡贡小黄姜”的种植、生长、采收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农药。生姜只需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保鲜,当地采用土窖储藏方法保存生姜及姜种,不使用任何化学保鲜剂,产品和姜种都未受到化学污染危害,加上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坡贡小黄姜”平均株高60 cm,分枝数11个,单株经济产量1.5kg,亩产3000 kg以上,春季种植,秋、冬季采收。“坡贡小黄姜”采用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未受到外来基因污染的当地原生姜种,施肥用的是农户饲养牲畜产生的农家肥及少量复合肥,不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硬化、费力下降、影响生姜质量的尿素等化肥,更不使用农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坡贡小黄姜”品种。

“坡贡小黄姜”全株有芳香味和辛辣味,姜块个体适中,表皮淡黄,肉质细腻,纤维含量少而细,皮薄肉嫩、辣味浓香,色泽鲜润,重金属含量极低,品质独特,完全达到药用标准(质量高于食品标准)。“坡贡小黄姜”的独特品质是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质、土壤成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种植方法而形成的。“坡贡小黄姜”种植区域没有工业污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保鲜剂,是真正的原生态有机农产品。

近年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委镇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考察,全镇土地、气候均适宜种植小黄姜,决定在全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小黄姜种植产业,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小黄姜,通过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寻求销售市场等服务,争取尽快让“坡贡小黄姜”形成产业化,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加附加值,为农户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坡贡小黄姜”在本地已具有一定市场,且种植小黄姜是种植玉米和水稻收入的5倍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激发了群众种姜的积极性,小黄姜种植在当地己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

九.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印花糕

印花糕

嘉兴城乡旧时人家都备有印花糕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梁、农时节令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糕模印制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

十. 安徽省 安庆 怀宁 步步糕

步步糕是安徽省各地结婚常用喜糕,新娘进门时脚蹋步步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合肥市发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香奈尔的步步糕为怀宁县怀宁贡糕制作。怀宁贡糕是安徽省怀宁县传统名品,相传此糕在大明永乐年间曾做为贡品上贡给皇帝朱棣品尝,因此得名为"贡糕"。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该产品洁白柔软,香甜味美,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畅销全国各地。怀宁贡糕生产厂家众多,其中品质最为上乘的是怀宁县食品厂生产的顶雪贡糕,合肥市发发工贸有限公司出产的香奈尔步步糕正是以怀宁县顶雪贡糕制成,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糕”。其贡糕选料讲究,做工精细,主要原料采用本地出产的优质糯米,佐以精细白糖、麻油、桔饼、核桃仁、红绿丝,经过精炒、细磨、润潮、清蒸、切片等多道工序精制成。该产品外观洁白,质地柔软,香甜适度,酥松可口,营养丰富。当地群众将顶雪贡糕视为吉庆的象征,每逢佳节喜庆,互相馈赠,以示糕(高)为糕(高)去之吉祥寓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