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柱特产幺妹 石柱县土家幺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柱特产幺妹 石柱县土家幺妹更新时间:2024-04-18 08:07:28

一. 重庆市 石柱 绿豆面

绿豆面产于重庆石柱。

绿豆面以绿豆、大米、绿叶蔬菜以及淀粉、菜油为原料。制作时,筛去豆类中的泥砂杂物后磨碎,磨时将磨的进孔填满,使其磨得稍碎,再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定:冬天1昼夜,夏天半日。滗去水时拣去豆皮。大米用清水浸至用手捻压呈粉状无硬心,滗去水后备用。将绿叶菜洗净、切碎,同浸泡好的豆瓣、大米拌均匀,然后加适量清水磨成浆,再在磨好的浆中加入淀粉调匀。柴火最好,待平锅三成热时,用兑水的菜油刷一遍锅,然后舀一勺绿豆浆,摊在铁锅中,待绿豆面皮八成熟后,翻一面再烤一会儿取出,放在筲箕上,一张张重叠摊晾,再切成均匀一致的面条。吃的时候,先在碗里放好作料,再把切好的绿豆面条装入漏勺,放沸水中稍烫几秒钟,捞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绿豆面柔中有韧,色泽嫩绿,有豆类和菜汁的清香,营养丰富,物美价廉。

二. 重庆市 石柱 倒流水豆腐干

“倒流水”——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角,现为大歇镇流水行政村委会所在地(曾经是原石柱县凤凰乡政府所在地),下属行政组5个,共有1500多人,土家族人口1300多人,占90%以上,方圆约20平方公里,地处海拔近1000米,位于忠(县)、丰(都)石(柱)三县交汇处,与忠县石子乡、同合乡、丰都县太运乡、龙孔乡接壤。倒流水乡场自解放前至今有赶集历史(现赶二、五、八)。其地形有上街、下街之分,下街自然水流方向与上街雨天屋梁(屋檐)的流水方向形成逆向(即Y字形)走势,所以旧时称“倒流水”,后来简称“流水”而得名。

经考证,“倒流水”豆腐干早起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当时乡场上居住有20多户人家,均为土家族,人口100多人,其地理位置距县城有45华里,是石柱进山出河(长江)的重要门户,那时没有公路,交通及不方便,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将物资经“倒流水”进出送达长江边忠县的洋渡(溪)乡和乌杨镇终转,由此这个乡场便成为来去人员的重要客栈。经过从县城出发上、下大山的长途跋涉,到达“倒流水”时正是“背脚子”(下力汉)和赶集人们晚上歇脚住宿的时候,一到晚上,整个场上生意繁忙,来往人员络绎不绝,生意的吆喝声,霄夜喝酒猜拳声,到点落脚歇气的吼号声不绝于耳。由于达到时间早晚不一,有时甚至通霄达旦,灯火通明(路人有的提灯笼、有的打火把),那时的倒流水街上食店、栈铺就有推豆腐干卖的习惯,到晚上霄夜时“背脚子”就把它放在籽冒火上烤,待皮起拱泡时取下粘上干辣椒面当下酒菜,喝上二两“烧0”(酒)以解除一天疲劳,第二天又继续上路往河边(洋渡溪)走,然后带回所需东西在此歇脚后再回县城。从此,南来北往的“背脚子”和东进西出的赶集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有的把豆腐干带在路上作路粮,有的买些带回给家人朋友品尝作礼品,日久天长“倒流水”豆腐干就名扬周边地区,人人赞不绝口。长此以往,便成为地方名特风味食品流传开来。百余年的豆腐干历史,同时也蕴藏着当地丰富的文化,曾流传着民谣:“黄豆角,黄豆黄,收进屋子堆满仓,做成豆干换钱粮,二嫂心里喜洋洋”。“豆腐干,方又方,鸡叫三啼磨成浆,待到正午太阳红,客人到来尝一尝”。“豆腐干,嫰又黄,‘0’一年生意忙(注:当地人把母亲叫0),迎来送往匆匆客,传出流水美名扬”。“豆腐干,香又香,游客带着走四方,买点干盘送亲朋,旅途充饥当路粮”(土家人把礼品称干盘)。

“倒流水”豆腐干,“制作传统,精于泉水,工艺讲究”。其制作流程共十道:选料必须是当地春黄豆,垒泡(先将黄豆垒破,再经水浸泡2小时左右)、石磨(石磨推成生浆)、烧浆(烧两次开浆)、过滤(用豆腐帕子过滤)、点兑(用胆巴水点兑)、包厢(将豆腐帕子放在上下25格田字方块固定豆腐厢木框内)、压榨(在厢盖上压一桶20公斤重的水或相同重的石墩)、配料(参配佐料,土家秘方)、切划(将豆腐切成四方田字型八公分见方25块,厚2分分)、熏炕(将豆腐块放在竹篾编成的摺子上,用玉米球暗火烟熏,反复翻炕致水份稍干、焦黄即可),整个过程要十个小时以上,一般下半夜前垒好豆子泡至天亮便开始磨成浆,再进行以后程序。特别是炕要把住火喉,一定不能用明火,需三个小时左右。整个制作工艺要求步步到位,力求精细。如磨浆粗细、烧开二道浆、包扎到边、榨压适度、佐料成份、水份干湿、炕黄程度等都十分讲究,其主要精华还在于在流水乡场边上“水井湾”竹林山中有一龙洞泉水井,夏天冰冷刺骨,清凉爽口,在炎热夏季凡路过此地行人便有凉爽之感,并喝上一口以解热止渴,其水制成的豆腐干,味道独特,品质细嫩,清香扑鼻,口感可佳。是食用和送亲馈友的佳品,可切片、丝、丁热炒、凉拌、烫用,或烤着吃都十分惹人喜爱。如到此品尝“倒流水”鲜豆花,更是别有风味,其细腻绵杂独具特色。现每到夏天常有城里人前去品尝豆腐宴。

倒流水豆腐干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镇"倒流水"豆腐干专业经济协会

10807321

豆腐干(豆腐制品)

三. 重庆市 石柱 石柱天麻

石柱盛产天麻,特点是体大而圆,尖部呈鹦鹉嘴状,肥厚无空心,色白透明,纹路明细。天麻有熄风定惊之功效。

四. 重庆市 石柱 鲊海椒炒腊肉

辣椒是土家人一年四季的一道家常菜,蒸、炒、煮、卤、拌,均要放辣椒,“红油辣子”更是常用的调料。鲊辣椒是以石柱红辣椒和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将鲊海椒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

五. 重庆市 石柱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金音石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镇石柱金音石砚专业经济协会

金音石砚——产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砚台湾,是石柱土家山寨独有的优质砚台石材经过手工雕刻制作而成,巾帼英雄秦良玉所用之砚长21、4厘米,宽14、3厘米,其砚石坚如金刚,黑而发亮,细腻如玉,素有黑玉之称。敲击时发音与金属发音相似,因而得“金音石砚”之名。其砚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具收藏价值。

用这种金音石制作的石砚,以其色泽墨黑,细腻如玉,久盛墨汁于砚中,不干涸、不腐臭,调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等特色,与嘉陵江流域的峡砚和长江三峡地区的夔砚一起,被誉为“巴渝三大古名砚”。

六. 重庆市 石柱 都巴粉

“老深山”纯天然都巴粉,又名蕨根粉,是用珍稀植物———野生蕨的根制作的淀粉。被人们誉为“黑色食品”,古人以“堆盘吹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的诗句赞美。它不仅粘糯爽口,还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润肺止咳、防癌、降血压之食疗功效。是土家山寨的土家人招待贵宾和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味。

都巴的原料是蕨根粉,顾名思义,是从蕨的根茎中提取的淀粉。蕨又名锯菜、龙头菜、拳头菜、蹩脚,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山菜之王”之称,日本人誉为“雪果山珍”。

成熟蕨的根茎呈紫色,含特殊高级淀粉,其淀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铁、锌、钙、黄酮、硒、锶、镁、磷、锗等微量元素,历来广为人们所喜食:蕨根粉性微甘、凉,具有滑肠通便、清热解毒、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等功效.对咽喉疼痛、牙周炎、泻痢和冠心病等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是老人、孕妇、儿童理想的营养保健佳品。

土家山民历来有采挖蕨根粉(即都巴粉)的传统。据传,这一传统始于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1933年11月,贺龙率领红三军开进石柱境内的冷水、栗子坝(今冷水乡、沙子镇一带)活动,发动群众劫富济贫。栗子坝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土家山寨,由于深受乡团和土豪乡绅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栗子坝一带的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当年因夏涝严重,粮食大面积欠收,本就不多的艳食被国民党的军饷、军粮征收殆尽,群众生活愈加困苦。到了冬天、群众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者比比皆是。贺龙进入栗子坝一带后,亲率调查人员到黑洞槽了解群众疾苦。他发现黑洞槽的41户农民中,有40户已经完全断炊,他焦急地寻找解决群众困难的办法。在从黑洞槽返回驻地的途中,贺龙意外发现,蕨根中富含淀粉,提取出来,可解决群众吃饭问题。返回驻地后,他立即组织小分队发动群众挖蕨根打粉,做成都巴,安全度过了冬荒·从此,都巴成为石柱土家山民在饥荒时赖以维生的最佳选择。

每到立冬至春分前,也就是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人们上山采挖蕨根,因为此时蕨根的淀粉含量最高,蕨根不易霉变,出粉率也相对最高。

“根啊根,三尺深,挖一挖,哼一哼。”这是人们在挖蔽根时常念的顺口溜。蕨根深埋于地下,用传统的锄头、铁锹等工具采挖比较费劲。蕨根采回来后,用清水冲洗掉泥沙杂质,刮除表皮,切成约l0厘米长的小段,用篓装满封严,放在溪流旁的活水中浸泡2天后捞起,漂除异味。

漂洗后的蕨根飘散着植物根茎特有的清香,人们将其摊在水泥晒坝上或在溪流边的干净大石上,用特制的木捶捶碎或用石臼捣烂,再装入布袋,在盛有清水的水缸中揉搓,洗尽淀粉,将缸中粉浆用纱布过滤出渣滓,再反复自然沉淀。在现代机械化作业中,则将浸泡后的根茎放人碎浆机内,边破碎边加水,然后稀释搅拌均匀,分别用80目和100目网筛过滤两次。过滤后的粉浆迅速放进沉淀池或水缸内,待其自然沉淀后,排去清水,即得到湿蕨根淀粉·将沉淀池内的湿淀粉取出晒至粉状或用50℃~60℃高温烘干,即成蕨根淀粉,也就是都巴粉。

都巴粉可即取即食。取适量都巴粉,用少量温水(40℃度以下)稀释后用沸水冲泡后食用,还可加人白糖、蜂蜜或制成果冻,或掺拌面粉制作其他食品食用。

在土家族山寨,人们食用都巴粉,一般不采用速食的方法,而是用温水将其调和成面团,切成一片一片的小块,置人沸水中煮至都巴块全部浮上水面后捞出,或拌腊肉、炒腊肉,或加糖、芝麻花生末,炒成香甜都巴块;或做成拔丝都巴块、都巴卷……无论哪一种方式做成的都巴块,都酥软缠绵、满嘴留香。

七. 重庆市 石柱 石柱辣椒

石柱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小辣椒"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大产业"。

石柱县辣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口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2000年县委、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从山东、贵州引种,在三益试种500亩并喜获丰收。历时4年,面积从500亩倍速增加到2005年的13万亩,2010年将达到20万亩;乡镇由1个逐步扩大至2005年的1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1个逐渐健全壮大到2005年的20个,并注册了国内首枚以辣椒为名的"三益"牌商标。这样一个从小到多,由点到面,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从农家餐桌上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大半个县的新兴产业,正在石柱蓬勃发展。

地域范围

石柱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径108°00′~108°29′,北纬29°39′~30°33′,包括: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沙子镇、万朝镇、黄水镇、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黄鹤乡、洗新乡、新乐乡共27个乡镇。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达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辣椒颜色鲜艳,光泽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果实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2、 内在品质:2.1、长尖椒:辣椒素1800-4900mg/kg, 二氢辣椒素700-1800mg/kg、辣红素20-60(460NM)、脂肪2.5-9.3%。2.2朝天椒:辣椒素1200-3700mg/kg、二氢辣椒素800-1500mg/kg、辣红素20-100(460nm)脂肪4-10%。3、安全要求:石柱辣椒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

八. 辽宁省 丹东市 宽甸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宽甸石柱人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石柱参也称柱参,是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因产地而得名。该村位于鸭绿江北岸,属于长白山余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较大,是盛产山参的地方。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酷似野山参等优点而驰名中外,体形千姿百态,深受用户欢迎。石柱参药性较强,栽培15年以上的石柱参药用价值近似山参,人参总皂甙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园参。

地域范围

宽甸石柱人参产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5°21` —-125°28`,北纬40°43`—40°50`之间,东临鸭绿江,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南与振江镇西江村相连,西接大西岔镇,北与下露河镇接壤,总面积11、8万亩,海拔350—810米,高差460米,总生产规模2000亩,2.2万帘,年产鲜商品参500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感官: 宽甸石柱人参与其他普通参比较,芦细而长,体较短,膀头较圆,纹深而密(主要集中在体的上半部),须细长柔软、清疏,与山参无大差别,与普通参差别明显。 (2)、内在品质指标: 石柱参的有效成分:人参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皂甙类,衡量中药人参的有效成分多少主要是测定人参根的总皂甙和人参单体皂甙的含量多少。由此我们请专家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层析—比色法进行有效成分人参总皂甙的测定,并以12年生石柱参总皂甙的含量也随着增加。10年生以前随着年龄增多,总皂甙增加迅速;而10年以后,增加减慢,从表中还可以看出,12年的石柱参总皂甙含量较比园参高36%,而比山参仅低17%。因此,12年生石柱参所含的总皂甙远远高于园参,近于山参。 应用日本岛津CS-930薄层层析扫描仪测定人参单体皂甙的含量,结果是石柱参的Rb1含最多的是在11年生,Rb2在10年生。所以,2OS-原人参三醇不是年头越长含量越多;而Rb1、Rk1、2OS-原人参三醇是随着年头增多而增加,以人参单体皂甙平均数看12年生石柱参略高于山参为11%,而比园参高达40%以上。 (5)石柱参的药理作用:采用生晒10年生石柱参制成煎制剂,用小白鼠进行急性毒性,抗疲劳,抗缺氧,高、低温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试验,得出石柱参同其它山参一样,有着抗疲劳,抗缺氧,耐高、低温的药理作用。 结论是:石柱参的优点,形体和优良的药用价值是受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所技术所制约,丹东地区的宽甸县在鸭绿江和部分浑江流域,有适宜栽种石柱参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在此地,有诸地扩大栽培发展面积。 石柱参产地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它源于野山参,经世代选育,生产出来的具有野山参基本形体特征和相应价值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人参。它对于土壤、水分、气候、光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要求极严,非石柱子之山、之土、之水、之气、之特殊栽培而不可得的园参极品。经实验,异地栽培则会劣变,其形体和药理作用都与正宗的石柱参相差甚远。石柱参的栽培方式近于园参又不同于园参,它是按照野山参的生长习性予以培育的,栽培中不施肥,只靠吸收参床中土壤养分缓慢生长。防治病虫害不用剧毒化学药剂,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实行综合防治,产品无污染与农药残留。现在培育的是石柱参有四个品系:圆芦、线芦、草芦、竹节芦。总的特征是芦长、体灵、皮老、质实、横纹深而细、须长而清疏,须上有珍珠疙瘩。这些特点与野山参无大差别,与普通差别十分明显。

九. 重庆市 石柱 嘟巴粉

嘟巴粉(一种用纯天然蕨粉做成的食品,用筷子夹吃时用力要均匀,否则它会滑得像泥鳅,跑到地上去),荫米茶,各种天然野生菌汤及蘑菇,野猪腊排汤锅,土家腊肉腊排,莼菜肉片汤,汤煮山药蛋等。风味小吃:土家酸匝肉,农家天然豆腐,长江豆腐鱼,各种烧烤小吃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