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孝感特产虾渣 湖北特色虾渣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孝感特产虾渣 湖北特色虾渣更新时间:2024-01-29 02:59:30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龙王玉米

应城,以盛产稻谷闻名。据考古发现,在今汤池的四龙河陶家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尚有稻壳遗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水稻种植。而在距今700多年前,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杨岭地区,还献出了谷物的奇珍——龙王玉米。

据传在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应城一带天大旱,禾苗枯黄,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急令其四子前来拯救。昼夜之间,四龙子开出一条河,即后来被当地人称之的“四龙河”。当地农夫用四龙河水浇灌稻田,不仅获得了丰收,且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品质精良,营养丰富。既解除了当地干旱之苦,又因祸得福,产出了这精美的稻米,极为世人喜爱。当地农夫为感谢龙王开河的功劳,就将这种稻谷制成的米称为“龙王玉米”。奇珍献世,引来四方客商争购,买者卖者集于一地,很快形成了一个农村小集市,时人们将这集市称为“龙王集”。龙王集一带产出的龙王玉米,经过几百年的选种育秧,品质优、产量高,成为应城特有的优质稻而传承至今。应城市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对传统的“玉女粘”、“龙王玉米”等地方优质稻种进行改良,在应城四龙河,龙王集一带的1333公顷的特定地域,应用现代技术栽培,经加工后,开发出“龙王玉米”系列优质米,年产量2万余吨。米粒晶莹剔透,食味醇厚香甜,富于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曾在北京参加优质农产品展览,受到好评。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糍粑

应城糍粑又分为甑仁糕、发糕等,米耙包糍粑也是风味早点搭配,糍粑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马口陶瓷

产地:中国湖北汉川。 品种:主要产品有工艺建筑陶、工艺陶、日用陶三大类,五十多个品种。 特点:工艺建筑陶中的彩釉砖彩取机制模压制成型,具有防潮、防腐、防酸性能好的特点,工艺陶中的双层镂空龙坛,注浆成型。龙坛体发内外两层,外层为空雕的二龙戏珠,内层为实体。这种龙坛既可盛放食品,又可作观赏物。 工艺:马口陶瓷采用当地细腻密实的硬黄土为主要原料,以传统工艺流程精制而成。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云梦县 云梦藕带

云梦等地这一片冲积平原的腐殖土营养丰富,并且非常疏松,很适合藕带的生长。如果土质板结,藕带在泥里拱不动,就会变老,不再生长。所以咱们的藕带十分脆甜,外省吃不到这样的美味。

云梦下辛店、道桥的采藕人是传统的用手挖藕,他们看上去好似孤独的考古人,在寂静的田间默默翻腾着前行。他们专挑露出尖尖角的小荷,一手扶荷杆,一手往泥中下探,不一会,一根白嫩的藕带脱水而出。看似简单的采摘其实也是技术活。要先将藕带慢慢从泥中抽出来,再用手指掐断,这样一来,泥巴就不会灌到藕带里。

藕带吃法多种多样,烹法五花八门,炒、拌、煎、蒸、炸、熘皆可。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荤素皆宜。最为有名的是清炒藕带和酸辣藕带这两道菜,斜刀切成细长的段,烈火烹油放入红辣椒丝,翻炒片刻即可。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汉川莲藕

汉川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汉川市是莲藕种植大市,种植面积14万亩左右,年产值达10亿元,虽然有较好的市场,但品牌多,û有形成地方特色。今年3月,该市麻河镇积极申报汉川莲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顺利通过评审。

汉川莲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能有效保护汉川莲藕这一品牌,而且能大大地提高汉川莲藕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汉川莲藕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汉川市麻河镇、刘家隔镇、新堰镇、垌冢镇、沉湖镇、分水镇、回龙镇、城隍镇、田二河镇、汈东街道办事处、新河经济开发区、汈汊湖养殖场、华严农场、中洲农场、三星垸农场,韩集乡、里潭乡共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锅块

锅块,锅块比黄酥饼要大一点,不起酥,周围面肉丰厚,味道纯正清雅,多为干点吃食,城关十字街头有个外号叫“金虼蚤”的人,锅块做得又大又好,可每天做的面活不多,常常供不应求,于是他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人只能买一个。有一天,有个菜贩子要买两个,他坚决不卖,后来菜贩子说:“我要带个回去把得我老妈吃。”他听了哈哈笑说:“你是个孝子,好!卖两个你!”

锅块有几种形态的做法。一种锅块做成菱形,里面放有豆瓣酱,红辣椒,有的还放葱,吃起来酱味香,口感舒适,叫做冲担锅块。一种是形同草鞋底子,而取名草鞋板子,它外焦内柔,层次分明,芝麻散香,胡椒稍带咸辣。一种成圆状,内心放糖,饼形饱满,色泽金黄,甜脆爽口,叫做糖饼子。再就是猪油饼子,配料齐全,操作精细。制作时,面不发酵,并用子面,馅心是用生猪网油和香葱混在一起剁制而成。即可作早点随意小吃,还可作宴席点心之用。城关刘双盛做的猪油饼子是很有名气的,他做的牛眼睛猪油饼子,每一炉贴六七十个,贴完后,把上炉口一闭,过一会飘出来的香气,足足要香半条街。人们一闻到酥香味就知道的刘家的猪油饼子快出炉了,购买者马上在在炉边站队等候。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云梦县 孝感糯米

孝感糯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孝感地方志》记载:孝感人种植糯稻,与孝道依依相关。汉灵帝元和年间,孝感城区东20公里处的野猪湖湖边,住着一董姓人家。董良、董善兄弟二人为孝敬病中的0,在捕鱼采芦的同时,为了给母亲调剂生活,从外地寻来种子开始种植糯稻,碾米食之。后人将糯米、芝麻制作成芝麻糖,通过发酵又制成了米酒,从此便有了“天下一绝”的“孝感麻糖”和“中华老字号”的“孝感米酒”。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孝感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到孝感米酒“确实味好酒美”。孝感糯米经传统工艺酿制孝的感麻糖、米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也浸润着孝文化的内涵,千百年来,以孝为核心的孝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孝子贤孙,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东方文明。

地域范围

孝感糯米产于湖北省孝感市所辖的汉川、应城、孝南、云梦、安陆、孝昌六县市(区)的刘家隔、新堰、田店、杨河、朱湖、下辛店、巡店、邹岗等多个乡镇。地域范围:东径113°19’――114°06’,北纬30°42’――31°29’。地域总面积4900平方公里,糯稻种植面积57.6万亩,产量326764.8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孝感糯米属早中籼糯稻,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平原湖区,在灌浆阶段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一般比其它产区的重2克左右,其外观谷粒大、扁长、饱满,其粒长约为7-8mm,宽约为2.5-3mm,厚约为2mm,胚芽处缺口较深,粒宽于一般糯米;单粒比重较轻、千粒重29克;颜色乳白鲜嫩,色似珍珠、柔和逗人;气味独特,鲜米芬芳,饭米香醇;口感甜绵,稠腻滑润。 2、内在品质指标:孝感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并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米质主要指标为胶稠度≥95mm,蛋白质≥6.4%,直链淀粉(干基)≤1.8%,碱消值6级。 孝感糯米加工品质要求,生米磨碎手感细腻绵软;易蒸易熟,冷水浸泡后,3-5分钟即熟,加工成糖,易烂、粘稠、透心;做酒发酵彻底,不断层破裂,酒、糟层次分明,含糖量达到18%,还原糖不低于16%;冷食无硬粒,残渣。 3、安全要求:孝感糯米标准应符合《NY/T419-2007绿色食品大米》的要求。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长江三扒

应城长江埠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历代名厨辈出,有“食在长江埠”的美誉。“长江三扒”更是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长江三扒”即扒肉、扒鸡、扒鸭,是长江埠三道传统名菜,因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江埠有一家陈万顺餐馆,共兄弟四人,后由排行老四的陈发松一人经营,人们便习惯称为“四房馆”,在当地颇有名气。陈的长子陈子庭12岁从师于堂兄其蔡、其芬,刻苦学艺,对菜肴的“滚、烂、淡”细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烹调技艺日益深湛,尤对地方传统菜颇有研究。他16岁独立经营“四房馆”,开始对传统菜品从选料、烧制、火候、佐料上不断研究,加以改进,尤其是在菜肴的“滚、烂、淡”上功夫,特别擅长“三扒”的烹制,他制作的扒肉、扒鸡、扒鸭醇香悠远,色泽鲜亮,质佳味美,轰动一时,成为烹制“长江三扒”的名家和传人。后经历代厨师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愈做愈精,成为享誉楚天的美馔佳肴。

扒肉是“长江三扒”扛鼎之作。其制法:将猪膀肉切碗口大的整方块,皮朝下放炭火上经燎烤、刮洗干净后,皮呈金黄色,用刀从瘦肉上切划成斜方格块(不切伤肉皮)。随即将其肉皮朝下,置放在垫有猪骨头的砂锅里,注入清水500克,加入酱油、八角、米酒、香葱、生姜一起入砂锅盖紧,待煮至肉块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冲洗一次,并将原汤过滤,复将肉入砂锅,加入冰糖,移至微火炖2小时左右,至肉酥香气溢出时,盛汤盘,淋汤汁,葱花、胡椒粉略撒便可上桌。此菜色如琥珀,形似夕阳,香美酥烂,肥而不腻。

扒鸡主料系选隔年黄雌鸡或阉鸡,此鸡肉鲜嫩腴美,营养性强。制法是用刀把宰杀洗净的整鸡拍平,装放在砂锅里,注入适量清水,同时加入酱油、绍酒、八角等,煮至鸡肉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将鸡表面杂质冲洗掉,并将原汤过滤,复将整鸡装入砂锅内,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炖约1小时左右,直炖至汤汁稠浓,鸡肉熟烂,连汤带鸡盛入盘中,用筷子将鸡排成平卧式,稍加点缀,撒上胡椒粉、葱花,即成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咸甜适中、回味悠久的扒鸡。

扒鸭的制作比较讲究。制作出来的扒鸭,鸭呈整形,色泽红亮,软烂油滑,醇香浓郁,具有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益气补血之功效。其制法为将宰杀洗净的当年肥仔鸭(以雄者为佳)放入旺火沸水锅里略烫,用手捋去鸭外层表皮,把葱扎把、生姜拍松装入鸭肚中,用加有酱油、八角、米酒的冷水煮至鸭肉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冲去鸭表面上的杂质,原汤过滤后,复将整鸭装入砂钵,加入切成小方块的猪板油、白冰糖,再用微火炖至一个半小时,至汤汁稠浓,鸭肉软烂后,起钵盛入汤盘,稍加点缀,略撒胡椒粉、葱花即成。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白湖莲藕

在应城东南的郎君、长江埠地区,清水湖、东西汊湖成片水面万亩有余。湖中盛产莲藕,尤以白湖莲藕最为著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产出历史。

白湖莲藕,又名双白莲,简称白湖藕,或白莲藕,是白湖地区清澈的湖水,千百年疏软深厚的底泥淤积而培育出的特有品种,具有生长期短、成藕时间早、产量高、味道鲜的特点。

夏日,满湖荷叶连片翠绿。荷叶丛中,并蒂莲花满枝头。在莲枝的底下,生长于泥水之中的莲藕,“出污泥而不染”,表皮光洁,节粗身长,皮薄鲜嫩,白里透黄。白莲藕,上市于盛暑之时,将藕切成片状,拌上白糖,腌半日食用,清凉甜脆,解暑止渴。白莲藕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叫木莲藕,在冬腊月产出,将藕切成块状,炖肉煨汤,藕粉香,汤鲜美。白湖莲藕,生吃甜脆,熟食粉香。还可做成凉拌藕片、藕扒丝、藕粉丸、粉蒸藕、卤藕、炒藕、煨藕等数十种菜肴,各具特色,是招待亲朋好友、远道来宾的上选佳肴。

白湖莲藕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据化验分析: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清凉解热、健脑益胃之功效。所结莲籽,更是降压、明目、解毒的饮用良药。莲籽可熬成汤饮用,称莲籽汤;也可拌合糯米、红枣一起,做成八宝粥,香甜可口。

白湖莲藕年产5000万斤。畅销河南、山西、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下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

黄滩酱油的名贵,首先在于水。大富水在黄滩镇有一段回流处,取名义马河。这里河床土质优良,河水清澈如镜,底层有岩盐散发,河水富含各种矿物质,盛在碗里,能堆出碗面。用这种水再选上等黄豆和优质面粉为原料,经4年以上纯天然发酵,5年的日晒夜露,晒至酱缸里的油面结出一层薄冰样的物体,置在碗内摇晃一下就能粘住碗壁时,驰名中外的黄滩酱油就酿制而成。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炒、凉拌或卤制菜肴的上等调料,是湖北著名之一。据记载,黄滩酱油在清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朝廷贡品。

黄滩酱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乾隆年间,应城黄滩镇有个赶脚的庄稼汉杨盛,养有一匹枣红马。杨盛靠马吃饭,周全照料该马。天长日久,马通人性。有一年发大水,黄滩河堤溃口。枣红马驮主人穿过激流脱险后,精疲力尽,被漩涡卷走。义马救主的事传开后,乡亲们就把黄滩这段河取名“义马河”。杨盛自马死后,改做酱园生意。恰遇乾隆皇帝游江南过湖广,应城知县命杨盛酿制上等酱油进贡,吓得杨盛寝食不安。一日夜里,恍惚间只见枣红马进来,开口道:“主人莫愁,紫微星出来的时候,你去挑义马河的水做酱油,皇上一定满意。”杨盛睁眼,却是个梦。他按义马的嘱咐,在紫微星出来时,取义马河水酿制酱油,果然味道清甜奇鲜。用它做菜,色香味美,咸中带甜。乾隆尝毕大悦,称赞不已,即御点为贡品。从此,黄滩酱油名扬天下。

义马河黄滩酱油成为钦定贡品,记载于《光绪应城志》之中,是有史可据的应城著名。1981年,应城酱品酿造厂将其生产的黄滩酱油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义马河”牌。1985年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1991年被载入《中国当代名特优产品大辞典》,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在香港等地,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