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特产视频介绍 安徽亳州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特产视频介绍 安徽亳州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4-01-20 14:19:16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油酥烧饼

油酥烧饼是蒙城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口感酥松香脆、入口即化。它与其它地方的烧饼最大的区别在制作工艺上,一个油酥烧饼需要20多道工艺方能完成,因此无法机器量产,十分难得,曾荣登CCTV-2《美食走四方》栏目专题报道。

油酥烧饼是蒙城颇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据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个姓宋的孤身老人,在文庙大门西侧,以卖油酥烧饼为生。后来,老人收山东人薛延年为徒。薛延年手艺学成之后,传子传女收学徒,以后更是代代相传,于是会做油酥烧饼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蒙城油酥烧饼选料非常精良,制作非常考究。面粉要上等精白面粉,猪油要上等猪板膘油。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佐料也要最好的。面要和得不软不硬。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然也得要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适当调整)。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炉火、炉壁的温度要控制好,炉壁太热或太凉,生烧饼都贴不上,会“落炉”。烤的时候,更要控制好火候,火候不到,烧饼不熟不酥;火候过了,又会焦糊。往炉壁上贴生烧饼或铲子和火剪从炉壁上铲下已烤好的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特别是烤好的烧饼用火剪从中一挑,力度大小有讲究,力度小了挑不开,烧饼会酥得不够;力度大了,就有可能把整个烧饼挑碎。小小的油酥烧饼,其中所包含的技艺和艰辛,恐怕不是局外人所能完全领会的。

一个行家里手做出来的油酥烧饼绝对是色香味俱佳。出炉后是桔黄色,用火剪一挑,层层迭迭,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焦酥酥、香喷喷,吃了这个想那个,吃了这回想下回。油酥烧饼最好是现烤现吃,吃的时候要用两手捧着,不然咬一口,焦酥的饼渣就会有不少掉落下来,实在可惜。放久了也会变软,再烤一下还会焦酥如初,但味道则比现烤出来的逊色多了。

刚烤好挑起的油酥烧饼拿上餐桌时,要一个一个地分开摆放,千万不能摞在一起。不然下面的就会被压碎,不仅外形不美,而且吃起来麻烦。

以前,蒙城做油酥烧饼的名家中,有一个叫刘杰民,他母亲是薛家的女儿,是做油酥烧饼的能手。刘杰民得其母的真传,学就了一套做油酥烧饼的好手艺。解放后,他在县城皖北饭店当厨师,主要是做油酥烧饼,在蒙城很有名气。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刘志民,刘志民在刘杰民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快也成了油酥烧饼的名家。

万里到安徽任省委书记后,有一次来蒙城视察工作,住在县委招待所。县里领导请刘杰民、刘志民师徒俩精心地做了油酥烧饼招待万里同志。他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没过多久,刘志民就被调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专门做油酥烧饼。这以后,下榻稻香楼宾馆的贵宾吃了刘志民做的油酥烧饼都说好。一时,油酥烧饼成了稻香楼宾馆的名吃,蒙城油酥烧饼蜚声海内外。为了满足供应,刘志民又教出了不少徒弟。后来,年龄大了,他也就改做管理工作,一般不再亲自做了。

听经常出差的同志说,在外地往往也能吃到油酥烧饼,问问卖者,有的说是蒙城人,有的说手艺是跟蒙城人学的,然而吃起来却觉得并不怎么地道。

不少外地来蒙的人,就餐时往往会点名要吃蒙城油酥烧饼。有的宾馆饭店可以自己做。有的自己不能做,就到市场上去买。

现在蒙城市场上卖油酥烧饼的不少。邮电局附近的一个叫薛素平(女),县行政服务中心东巷子里边的一个叫薛聚财。他们都是薛家的第三代。刘杰民按薛家算,也是第三代(已去世)。不少薛氏后人到外地经营去了。刘杰民的后人,已无人以此为业了。

衷心希望蒙城油酥烧饼能够永远保持独特风味,努力打造成更加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一流品牌。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三.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三官核桃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

“核桃王国”。

四.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白芍

亳白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亳州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享有“药都”之誉。它与河南禹州(今禹县)、辉州(今 辉县)、河北祁州(今安国县)并称四大药都,是中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若将此花作倾城,更比牡丹多丰情;若得此花作良药,儿女春容免萧索。”诗中所指小黄城, 就是现在的亳州市。

亳州白芍,简称“亳州”,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栽培的芍药,块根入药。掘出根后刮去外 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有平肝潜阳,养血敛阴等作用,可治疗头晕、 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近年来,医药界人士还发现其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五.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银杏

利辛银杏

银杏,义名白果,果仁可食,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自古就是药膳和绿色食品。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和末稍血管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银杏叶还有补肾健脑、滋肤葆容、保健延年的作用。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近几年,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银杏树种植热,其营林规模和

果叶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在发达国家,银杏叶制品的销售额,已居医药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一名,美国每年银杏叶制品的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因而,银杏叶制品是去病强身、有益人体健康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食品。

利辛县现有银杏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叶用林在××万亩左右。现阶段利辛县银杏业以为国际和国内药品加工厂提供原料为主。随着银杏业的发展和利辛县银杏业由资源培植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移,利辛县发展银杏自然条件优越、群众基础较好的发展潜力将逐步显现。90年代开始,随着达纳康等一批银杏叶制剂的研究成功,全世界掀起了以银杏叶为原料的银杏产业的开发热潮。目前,银杏叶的出口价为每吨2000美元,银杏叶提取物每公斤300美元,制成药剂后每公斤3万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银杏叶制剂需求巨大,以银杏叶提取物开发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如银杏酒、银杏饮料、银杏保健品、银杏糖、银杏化妆品、银杏生物农药及银杏叶提取物针剂等产品的开发会消耗大量的银杏叶,将进一步带动利辛县银杏种植业和银杏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银杏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老年人、老年疾病、血型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项目的开发,对

利辛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银杏茶利用最先进的制茶设备,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氧化,保持了清汤绿叶的特点,香气四溢,同时伴有天然青草气味。叶质柔软,不破坏银杏叶所含有效成份,而且有效成份便于分解溶化,使人体吸收。经有关专家品尝、验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化验和审定,天然银杏茶纯属天然植物珍品,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

六.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扁豆糕

亳州地方独有食品。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为居家调剂生活之上品。

七.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老队长扒鸡

老队长,名张士田,家住龙山镇龙北行政村龙西村。解放后就担任生产队长几十年;一生从事扒鸡行业,其主要原料是以本地土鸡,并加入60多味名贵中药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色、香、味、形均佳,有皮脆、肉软、味美之特点,远销省内外。现张士田已去世,其外孙朱丰收继承传统扒鸡加工工艺。现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肖像商标。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牛肉馍

亳州独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气扑鼻。该馍以牛肉、粉丝和佐料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层层相叠,制成直径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圆形饼,放在特制的圆形平地锅内,用油炕,边炕边转边翻,约30分钟即可。该馍入口油而不腻,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九.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红富士苹果

    “老君牌”涡阳红富士苹果多次被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业、林业、经济等博览会,94年在日本受到了日本专家的赞誉。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95中国专利技术及产品博览会金奖,95年底被指定参加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第29届国际农业博览会;96年在安徽省名优水果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被授予“特优水果”称号。97年荣获阜阳市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98年4月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涡阳红富士苹果套袋、果实无污染具有皮薄色泽鲜艳,肉质细脆,风味鲜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一般为14-16%)。耐贮性强倍受消费者青睐。( 涡阳)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紫菀

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