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麻江特产馆 麻江县有什么特色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麻江特产馆 麻江县有什么特色吃的更新时间:2023-12-20 20:53:08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麻江红蒜

麻江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麻江县通过多年的选种选育,培育出了辣味浓郁、独具特色的大蒜品牌——麻江红蒜。因其外皮多为紫红色而得名。经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检验分析报告证明:麻江红蒜除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尤其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四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100克大蒜中的含量分别1.03、2.45、2.28、0.53。红蒜除作调料食用外,还可作为药物,具有保健功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行滞气、暖胃、消疳积、冶腹泻、解毒、杀虫等功用的红蒜正被人们研发利用。

麻江红蒜,属百合科葱属中以磷芽构成磷茎的栽培品种,为两年生草本植物,因种植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其外皮多为紫红色而得名。麻江红蒜含有蒜素、大蒜辣素和锌硒元素等。由于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优良,麻江红蒜素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麻江红蒜经过近百年的选种选育,培育出了外形美观、辣味浓郁、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大蒜品牌,曾获首届贵州省农品“优质农产品”称号。

麻江红蒜除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外,还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尤其四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1.03g/100g、2.54g/100g、2.28g/100g、0.53g/100g。其中:脂肪、磷、铁、维C分别比福建、上海、湖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的平均值(顾智章《大蒜栽培与贮藏》)高36.66%、439.47%、1120%、200%)。并富含人体所需的锌、硒元素。

截至目前,麻江县已建立了30个优质红蒜基地,12个销售网点,种植面积年稳定在4万亩左右,年产红蒜3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亩产增收1500元,促进了全县红蒜产业的发展。2003年元月,麻江县申报的“中国红蒜之乡”在北京通过论证,麻江县被中国组委会授名为“中国红蒜之乡”。

二. 台湾省 云林县 北港素食馆

在北港镇上提起北港素食馆,可是老少皆知,无人不晓。这家30年老店由3位大婶经营,物美价廉,店内卖的都是常见的菜羹、稀饭、素菜面等,但吃过的顾客却一再光顾,大概除了好吃之外,老板娘亲切地招呼,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云林县)

三.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赵家馆馄饨

赵家馆馄饨,自1936年开馆至1956年公私合营,20年间,誉满全城。赵家馄饨馆共有老少爷5个,由于是自家经营,不计工钱利润,只为全家糊口。因此,做的馄饨质好量足,物美价廉。

赵家馄饨的用面,全是精制的白面。用煮熟的瘦肉做馅,放点用药料煮肉的白汤,加上葱、蒜、姜、味之素,到冬春两季再放点鲜嫩的韭菜。这样配制的馅,肉烂、菜鲜、味美。馅配好后,将揉匀的面擀薄,然后切成三角形或菱形的小片。把馅捏在里边,猫耳朵形的馄饨即成。馄饨汤的配料也很讲究,汤里有紫菜、虾仁、白汤、喝起来,味道鲜美。凡是到赵家馄饨馆用过餐的人,无不夸好。因此,小小馄饨馆每天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四. 辽宁省 沈阳市 沈河区 那家馆白肉血肠

坐落在沈阳故宫西侧的那家馆,以经营满族菜肴白肉血肠闻名于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楼附近的吉兴饭店,主要经营东北地方菜肴,后来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肠,使这家饭店名声大振。1872年,该店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立号那家馆。由于他选料精,制作细,一丝不苟,声誉越来越高。他的白肉,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调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腻。他的血肠,须用新宰杀的猪血,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味道鲜浓。白肉血肠蘸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味留齿颊,经久不散。特别是严冬季节,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汤鲜菜脆,大有驱寒生暖之效。1914年,那氏后裔继祖业,将那宛馆门庭重新修整,成为当时奉天风靡一时的著名餐馆,达官显宦经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那家馆营业日渐萧条,趋于倒闭。那氏兄弟为保持祖业,将那家馆迁到北京,解放后,政府为恢复东北这一独特风味,于1957年又将年迈的那文贵邀回沈阳,使那家馆重新开张。

五. 吉林省 吉林市 舒兰市 福源馆小吃

福源馆创建初业,是一个以卖茶水为主,兼营油茶、江末条的小茶食店,经营品种单一,门面很小,连作坊、仓库才二百多平方米。因得老船厂水旱码头之地利,以香茶招客,,有美食邀宾,生意渐隆,始立字号埠源馆”。后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有一个号称“俊六大大”姓吴的商人由外埠来店,投资扩建,聘请名师,制做各种糕点,自行销售。兼营水果、香肠、火腿、板鸭、叉烧肉等二十多个品种。随着经营发展,盈利渐增,为使财源水续,遂取“福三源”为宝号奠基,改“埠源馆”为“福源馆”。伪满后期,该店业况日下,处于停产停业状态。直到1948年吉林市解放,随着新中国的建设,福源馆生产经营逐渐恢复。如今,福源馆已由过去的小作坊,小门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中、西糕点加工,速冻食品加工、熟食加工、饮品加工和批发零售兼营的食品企业。1994年被中华由贸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品种:各式传统中点、新或西点、生日蛋糕、速冻食品、熟食、饮品、冰点等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瑶族枫脂染

瑶族枫脂染:枫脂染因以牛油和枫香油混合染而得名,是瑶族世代传承的一种蜡染手工艺品。此工艺的制作主要分布在麻江县龙山乡河坝中心村。 该村位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总面积24平方公里,有30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450人,瑶族占88.98%,是该县最大的瑶族居住地。河坝中心村的枫脂染工艺有别于其它地方的蜡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古老传统工艺之一。

其工艺制作流程相当复杂。是当地瑶族妇女在自织的白土布上绘上精美的图案,然后用牛油和枫香油混合(代替蜡),装在一只小土碗里,置于盆装的热草木灰上,灰中埋上少许红炭火,以保恒温。待两种油缓慢融合后,就用竹制小蜡刀(自制)蘸油复涂于画好的图案纹络上,待蜡干后,送到当地染匠作坊上色,用沸水将涂在花纹上的枫脂煮脱,然后取回拿到河边漂洗、阴干,便可出现青底白花,蓝底白花,或青底蓝花等不同色彩对比鲜明的花纹图案。图案形迥各异,色彩调配和谐,优美典雅。图案多以花、草、虫、鸟、鱼等为主。间以几何纹,雷纹、云纹、锯齿纹等等,风格是粗中有细,布局饱满而不杂,多采用变形、夸张手法,图案生动,变化多样。特别是采用牛油和枫香油的混合物代替蜡与现在流行的蜡染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上色的过程中,因没有蜡的破裂,所以在枫脂染成品上没有鬓纹的产生。因此,用此方法制作成的蜡染布图案清晰,色彩特别鲜明、朴素,并且对比相当强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地的妇女和姑娘们都热衷于此技艺。

瑶族枫脂染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染成被面、头巾、背带、包被、口水兜、童装花衣、盛装、便装等等。

七. 广西 贵港 桂平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由桂平城区佛教协会营办,可预约承办港澳台胞、华侨和各界人士的素餐,并供应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在敬慈斋馆进餐,不仅可以领略素食的特殊风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渊源。

敬慈斋馆制作的素食受广东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广东佛教界制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有“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千层百叶”、“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有的菜名诗意盎然,表现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满”、“不可思议”等。“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无人介绍,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制作,形状酷似“五柳鱼”,甜、酸、酥、嫩皆备,闻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麻江县 苗乡酸汤鱼饺

苗乡酸汤鱼饺,是黔东南地区的名小吃,曾获得全国第四届烹饪大赛银奖。它汤色鲜红,酸香可口,质地爽滑,馅心鲜嫩。

皮料:面粉400克,食盐少许。

馅料:角角鱼500克,姜末、葱花、蛋清、苦蒜、芡粉、盐、胡椒粉等适量。

汤料:黔东南红酸汤、木姜子油适量。

制作方法:

面粉加少许食盐、清水和匀揉光滑成为“子面团”,放面案板上用湿布上“饧”10分钟。角角鱼宰杀后,取净鱼肉捶成鱼茸,加入姜末、葱花、鸡蛋清、苦蒜(切碎)、盐、味精、胡椒粉、芡粉搅拌均匀入冰柜冷冻备用。然后将子面团搓条切成小剂子,擀成圆饺皮,包入角角鱼馅心,成饺子生坯。锅烧酸汤,打去浮沫和渣汁,用盐等调正味后滴几滴木姜子油,倒入碗内。锅另烧开水,下入饺子煮熟舀入大碗内,倒入酸汤,放少许芫荽即可。

技术要领:包饺子时收口要紧,以防漏馅。

九.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袁森泰鲜汤馆

“家庭小作坊”。汤的味道“不错”,就是可能“加多了味精”,“喝完容易口干”。

地址:汉口铜人像附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