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信阳毛尖是湖北特产吗 正宗信阳毛尖原产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信阳毛尖是湖北特产吗 正宗信阳毛尖原产地更新时间:2024-02-01 07:58:05

一. 河南省 信阳市 息县 息县红麻

红麻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称洋麻、槿麻、钟麻。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

息县从四月至九月的平均气温为23.05℃以上。平均无霜期为220天,这对红麻种子的发芽出苗和营养生长都十分有利。60年代初,息县农场引进广西南方型红麻试种成功,平均单产麻皮达150公斤左右,典型地块单产达到250公斤以上。其突出优点,一是抗力强,纤维束拉力40—50千克。二是纤维白,有光泽,极少斑疵。三是纤维柔软,分离均匀,纤维束长度2米以上。常年种植30万亩左右,80年代中期曾达到79.5万亩左右。随后在潢川、固始、淮滨等县也得到很快发展,产量占全国红麻总产量的1/5,成为我国最大的红麻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息县1983年红麻总产占河南省第一位,产值达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前苏联和西欧各国。

二.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固始柳编

柳条加蒲草、藤草混编而成的工艺品,色泽洁白、造型别致,主要有果篮、花篮、挂篮、门帘、屏风等。

河南固始柳编生产历史悠久,固始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于五、六十年代,固始就有编粪筐提篮、笆斗、簸箕等柳制生产生活工具,畅销内地及邻县周边地区。1972年从江苏省杨州县引入柳工艺制品,当时有生产大队组织集体柳编加工厂,仅有少数人从事单一的面包篮生产,产品通过外贸渠道向外销售,以解决生产救灾问题,年产量亦仅有8700套,年产值12万多元。1987年外贸体制改革,以集个体私营柳编厂有10多家纷纷成立,外销产品品种逐年增多。到2003年,在30多年中,固始人民因地制宜,开发柳条资源,发挥传统工艺技术优势。

在北部三河尖、往流、丰港沿淮地区形成了柳编产业集群,柳编产业发展红火,驰名国内外。目前,全县柳编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10多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金,带动沿淮乡镇近10万人脱贫致富。仅在三河尖乡,柳编产业的税收一年达400多万元,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县政府亦相继成立了“河南省翔宇柳制品总公司”和“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乡柳制品工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正和工艺品集团亦宣告成立。主要产品有柳、木、藤、草、竹、棕及混编等工艺制品;产品品种由原来的单一面包篮发展到目前的20多个系列1280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2500万套(件)。三大龙头公司都拥有出口自营权,下辖56个专业生产厂家,企业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600万元。在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作用下,个体私营柳编业不断发展壮大,厂家逐年增多,特别是在三河尖乡,呈现出了“户户搞柳编,工农两相兼”的局面,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支柱产业。截止2000年底,全乡货运汽车59部,不少厂家使用电脑,可在网上做生意,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6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到2003年,实现创产值14600万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上交国家税收560万元,利润15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60元。1996年被省计委、外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农行评为“100家出口创汇基地”;2000年被省统计局评为“工业企业利税20强”、“乡镇企业明星”、“信阳市重点工业50强”。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乡”;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柳编之乡”,成为全国四大柳编基地之一。

三. 浙江省 杭州 淳安 鸠坑毛尖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鸠坑源。

产品季节:清明前后。

产品特性:外形紧结,硕壮挺直,色泽嫩绿,白毫显露,香气持久,色泽嫩绿,滋味浓厚隽永,汤色嫩黄明亮。

产品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等

产品功效:解除疲劳,滋补强身,生津止渴之功效。

产品简介: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该县隋代为新安县,属睦州(今建德),故又称睦州鸠坑茶。历史上为贡茶,文献上有“鸠坑岭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具臻妙境”之记载。它分特一、二、 三级和普通一、二等。清明前后采制特一毛尖茶,青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准。外形紧结,硕壮挺直,色泽嫩绿,白毫显露,香气持久。鸠坑毛尖除制绿茶外,亦为窨制花茶的上等原料 ,窨成的"鸠坑茉莉毛尖"、"茉莉雨前"均称茶中珍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这是韩愈对千岛湖的赞美,千岛湖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茶的故乡”。鸠坑毛尖在唐朝就列为贡品了,它已有2000余年的生产历史。宋人陈晔品尝了鸠坑毛尖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我爱淳安好,溪山壮县居,锦文光灿烂,雉羽泄轻徐”的诗句,他将鸠坑毛尖比喻成“雉羽”,将喝了“雉羽”后的那般清心爽神之感用“泄轻徐”来形容,更是恰当不过。千纯茶以中国十大优良茶种之一——特级的“鸠坑种”鲜嫩芽叶为原料,按传统采制方法,经摊放→杀青→摊凉→轻揉→初烘→理条→提毫→足火提香→割末→封藏十大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紧结挺直,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甘洌,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匀成朵。

产品历史:鸠坑毛尖在唐代时就享有盛誉。据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 …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亦有关于睦州鸠坑茶的记载。元代的《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亦载:"… …鸠坑地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当地人的努力,鸠坑毛尖重新研制成功,并被评为全国名茶。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丈毛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丈毛尖产于武陵山脉中腹古丈县境内,县内森林密布,云雾缭绕;溪流纵横,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土壤有机质丰富,富含磷硒;无污染,生产环境得天独厚,奠定了古丈名茶无可比拟的品质基础。

在三、四月采头茶季节,每天上午九时才日出云散,即使盛夏,也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云遮雾漫。由于云雾多、日照少,温射光多,茶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持嫩性强,叶质柔嫩,茸毛多。古丈毛尖茶品的独特品质在于每年清明前采摘芽茶或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经摊青、杀青、揉条、炒坯、摊凉、整形、干燥、筛选等八道工序,一丝不苟,精制而成“明前茶”。其成茶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翠润,白毫满披;清香馥郁,滋味醇爽,回味生津;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嫩匀整。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古丈已列入全国名产茶区,唐代溪州即以芽茶入贡,后列为轻清室皇家贡品。古丈毛尖采制精细,条萦紧结,或弯而似鱼钩,或直而如标枪,以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回味棉甜悠长、香高持久,耐冲泡等显著内质特点而久负盛名。 1929 年古丈毛尖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 1957 年外经贸部送展莱比锡国际展览会,当年实现小批量出口西德; 1982 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第一名,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 1983 年获外经贸部荣誉证书,被列为优质出口产品;1988 年获北京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9 年获 99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 “ 名牌产品 ” 称号,被评为 “ 湖南名牌产品 ” 、“99 湖南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和 99 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 ” 。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匀毛尖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都匀毛尖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已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状像鱼钩,曾赐名为"鱼钩茶"。 贵州地处高原,都匀毛尖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都匀毛尖茶独树一帜。

地域范围

贵州省黔南境内以都匀为中心的-福泉独山贵定平塘长顺荔波惠水三都龙里相同气候带范围。

特定品质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文化典故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都匀毛尖)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1982年6月,在中国名绿茶评比会上,毛尖茶名列中国第二,仅次于南京雨花茶”。《都匀市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匀毛尖茶:原产境内团山黄河,时称黄河毛尖茶。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1915年,曾获巴拿马茶叶赛会优质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这一。”《都匀县志稿》卷十一“祠庙寺观”中记载:“西岳庙,在长秀(今都匀团山一带),旧建,乾隆间毁,知府宋文型重建”。在重建西岳庙时,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岳庙碑序》。宋文型在碑序中说:“庚子岁(即清乾隆45年,1780年)余守匀疆,兼理厂务茶园一局,中在间有西岳王之庙,奉为本厂之神”,“爰是捐俸五十两,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镇彼西方,维兹厂局”以求“上裕国课,下佐工商”。由此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都匀就已经有了官办茶园,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规模已经不小了,以至关系到“上裕国课,下佐工商”之大事。都匀毛尖茶在清乾隆年间,生产规模颇大,行销各地是无争的事实。

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三都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都匀经济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长江河鱼

行政位置:固始县武庙长江河

地理位置:东经115°44′9″;北纬31°46′54″

性质与牲征:

长江河鱼是生长在长江河中的多种鱼类的统称,因这些鱼类生长在长江河而得名。长江河鱼生长在河床窄、坡度大、水流湍急的河床中,身体呈纺锤形,最长达20Cm,单体重50克左右。此种鱼类逆水而游,穿梭于怪石激流之中,形成鱼体壮实,绵软,肉质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绿色、环保无污染。相传清朝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时,曾到大别山麓,山民用长江河鱼招待乾隆爷,乾隆品尝后,连声称赞:好鱼!极品!随被列入贡品。年产量不足千斤。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固始皮丝

“皮丝”是河南省固始县著名的土。系用洁净的猪肉皮经过浸泡,去脂、片皮,切丝、晾晒等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干制品。猪肉皮,古称“肤”,俗名“肤皮”。做为菜肴原料的皮丝于明朝末年开始生产。相传系古蓼城(今河南省固始县寥城岗)满堂春菜馆的掌柜创制。清代咸丰年间,祖籍固始的巡抚吴元炳曾以乡土进奉朝廷,颇受帝王后妃青睐。自此,“固始皮丝”被列为贡品。1914 年被选为中国名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名扬世界。

皮丝的吃法很多,可扒可烧,可拌可炒,以其为主料可制作20 多种菜肴。“桂花皮丝”即用皮丝和固始黄鸡的蛋黄同炒而成,色似桂花,橙黄悦目,别具风韵,令人陶醉。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吉峰毛尖

吉峰毛尖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英山吉峰毛尖在唐代就作为贡品进献当朝,茶叶翠绿挺秀,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爽回甘。

英山原属安徽六安茶区,在唐代,英山茶就作为贡品进献当朝。茶叶在英山不论高,低山区都有种植,茶树品种在历史上以群体为主。为了发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一九八三年春,县农牧局股和县土产公司,组织技术干部,联合在姜子石、吉子山、长冲茶场等地试制了地方名茶——吉峰毛尖。它的特点是:条索翠绿挺秀,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在全省展销会上赢得了专家好评,茶叶品质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现已成为英山的主要商品之一。

九. 河南省 信阳市 罗山 罗山鳝鱼

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鱓鱼、罗鳝、蛇鱼。

合鳃鱼目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目前只在云南陇川县有分布,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分布。与鳗鲡目无亲缘关系,而与鲈形目近缘。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体长约20.70公分(8.28吋),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

黄鳝: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浉河区 信阳根艺

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山腹腔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就有檀木、女桢、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它虽“土”,但令人爱不释手,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了根料的自然天趣,给人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感染。( 信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