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夏县江晨土特产经销部 临夏特产提货卡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夏县江晨土特产经销部 临夏特产提货卡更新时间:2024-01-12 20:53:22

一.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油香康乐

油香是康乐穆斯林群众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自己食用外,还相互馈赠亲友或阿訇。“油香”是穆斯林传统的圣洁食品,吃油香要掰开,如果身边有人,应分成若干份,按照《圣训》不可一人一个直接食用。油香以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和好。发酵后的面用碱水中和后掺进鸡蛋等辅料,在案板上揉好后摊成碗口大小的圆饼,表面划二三条刀纹,然后放在锅内用香油炸熟,色红松软,味美醇香。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的说法。

二.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永靖红枣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青脆、汁多、酸甜,果形椭圆。枣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糖70%以上,鲜果含维生素丙较多。目前,永靖境内共有枣树面积7400亩,12.5万株,年产枣45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540万元。

刘家峡乡:红枣以个大味甘出名。

三.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阜地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四.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红枣

刘家峡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特定品质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文化典故

永靖栽植枣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枣树一般萌蘖苗栽植2~3年就能结果,无论分株、嫁接、根条扦插都能容易成活。在刘家峡、盐锅峡枣园中,200~300年左右的健康枣树到处可见

五. 甘肃省 临夏 和政县 和政双低油菜

和政县属典型的二阴地区,特别适宜于油菜生产,油菜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在我县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甘蓝型油菜在30年代由欧洲引入我国,我县自80年代零星种植。1998年以来,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国家作物遗传与改良重点实验室在我县设立油菜北繁试验研究基地,该基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主持,杨光圣、李再云、涂金星等博导、教授和李兴华、陈伟等4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县农业局技术人员长期蹲点协助工作的国家级试验研究基地。该基地建立以来,先后进行各类试验。以傅廷栋为主的专家教授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质杂交种。在基地专家的大力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油菜产业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5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15万亩,亩产从90公斤提高到220公斤,总产量从135万公斤达到3300万公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

双低杂交油菜一般是指油菜籽中含芥酸低于1%,含硫苷低于30微克分子/克的优质杂交油菜。其主要特点:一是营养价值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油酸、亚油酸含量由常规油菜的3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二是产量高,比常规油菜增产20~30%,平均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三是制种效益好,农民制种平均每亩可增收300~400元;四是综合利用价值高,除生产优质种子和加工优质油品外,饼渣还是畜牧业的高蛋白精饲料,茎叶是养畜业的优良饲草,油菜又是轮作倒茬的好作物。

六.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七.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平伙羊肉

平伙羊肉是康乐民间乡亲、朋友聚会用餐的一种习俗,在农闲或雨雪天,由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平均出钱买一只羊,推选一个人家在他家里制作,一般在该户人家不出羊钱,负责加工,但肉照样他有一份。肉煮好后,由东家搬到所有参加会餐者的面前,按照人头将整羊等分,在切割时必须每个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每人一份,然后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后,在肉汤里面揪面片,共同吃一顿会餐饭。从宰羊、制做、分肉、吃面都浓罩在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中。

八.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现已大规模人工栽培。

九.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油香

油香:油香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制作油香时,首先是把和好的面用手揪或用刀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1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微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吃油香的时候也有讲究,有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时,拿在手中面儿要向上,一块块儿掰着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当然,大部分地方的人只需用手把油香撕成两半儿,随后即可咬着吃。

十.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筏子面肠

筏子面肠因形似当地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制作极为讲究,用新鲜全羊大肠,经过多道手工整治,清洗洁净待用。再将心、肝、肺、腰子及精选肉剁细成肉馅,拌上细切葱白、生姜末、精盐、胡椒粉,调和好,仔细灌入肠内。用细麻绳扎口,放入蒸笼蒸熟或放入肉锅里煮熟。将蒸熟的肉肠切成小段,待铁锅油热时,加葱花、鲜姜丝,入锅炒热至微黄后,盛碗,浇上蒜泥、辣椒油、老醋,顿时香气浓郁袭人,肥而不腻,鲜嫩味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