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过年传统特产 安徽有什么特产带回家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过年传统特产 安徽有什么特产带回家吃更新时间:2024-04-08 10:45:48

一.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小马烧饼

小马烧饼店面地址位于来安县城河路与塔山路交叉口旁,经营面积约10平方米,店面虽然不大,但已经营了15年之久,属于来安县老字号小吃店。该店出炉的烧饼,香味浓、入口酥,加之该店自制的调味酱,口感更佳。每天清晨和黄昏,光顾的顾客可谓络绎不绝。由于烧饼口味好,价格便宜,当地人民每次出游或者去滁州、南京等地走亲串友总会带些小马烧饼,现在的小马烧饼已成为来安人民馈赠周边城市朋友品尝的招牌。

二.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颍上大米

颍上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颍上大米是安徽阜阳颍上的。

日前,由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申报的“颍上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太和贡椿、临泉老集生姜之后,我市第三个获此认定的商标。

颍上水稻栽培历史久远,质量甚佳。近年来,颍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该县稻米生产大县的实际,深入调研、撰写报告,挖掘颍上大米种植历史和种植优势,积极帮助申请,促成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据介绍,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发展。

颍上大米

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

12626103

三.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传统农家粉丝

初享声誉的“张古牌传统农家粉丝”,是阜南县新兴的名牌绿色产品。它采用百分之百的红薯原料,采集深层地下泉水制作,完全按照传工艺生产,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不含任何添加剂,安全卫生,口感奇佳,是难得一见的正宗的红薯粉丝,号称“中国最好吃的红薯粉丝”,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四.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会龙辣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龙辣椒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龙辣椒是安徽阜阳阜南的。

会龙镇是阜阳市的延秋辣椒生产发源地,也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之乡”。2002年元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集辰”牌商标后,会龙辣椒因无公害、果大肉厚、味道醇美、色泽鲜亮、品种齐全等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椒”,并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会龙辣椒

阜南县会龙镇蔬菜协会

12869479

新鲜辣椒

五.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蜜酒

蜜酒

安徽蜜酒是地方名酒,采用民间“甜酒酿”风味特色酿制而成的低度饮料酒。蜜酒用优质糯米为原料,外加谷物与小曲醣化发酵酿制而成,色泽浓郁、香味淳厚,含有大量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迎客松”牌黄山蜜酒获1987年“名酒”称号。

六.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滁州茶叶

据《安徽茶经》介绍。早在宋朝,全椒就盛产

“南谯茶”,明代《南京户部志》载,成化三年(1467年)南京供用滁州茶叶二百斤。民国时期,滁州有“云桑名茶”。可见滁州的茶叶有较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在施集乡建立国营施集茶场。施集茶“香高、味浓、后劲大”,获得好评。

七.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定远李子

定远李子

李子是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采收成熟果实,洗净,去核鲜用,或晒干用。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

李子是清版县志介绍的优质水果,其皮薄肉厚,个大色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八.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辣汤

辣汤以面粉为主料,外加几样佐料。用料简单,造价不高,但喝来别有一番风味,其诀窍在制作的技术上。辣汤的制作很别致,一般在10个小时以前就要做好和面、洗面的工作,即头天下午准备,第二天早晨下锅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面粉掺水和成面团,然后加清水用手徐徐洗,洗到只剩面筋为止。将洗好的面筋放在盆内养起来,直到l0个小时以后,把养的面筋徐徐搅入面汤开水锅里。烧开后,放入胡椒、豆腐皮、青菜、海带丝、鸡蛋皮等佐料,即可食用。食用时再加醋及香油少许,喝来香辣可口。食用辣汤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夏天去火防暑,冬季开胃避寒,汤内含多种营养成份,是大众化汤类早点的佳羹。

九.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十.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由于明光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再加上土壤多为沙壤土、黄白土、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对绿豆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绿豆,具有色泽碧绿、粒大皮薄;汤清易烂、清香润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享有“绿色明珠”之美誉。据有关部门对明绿豆的成分检验,每千克明绿豆含粗蛋白质25.26g,粗淀粉54.24g,钙977.8㎎,铁43.62㎎,磷417㎎,锌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

明光绿豆自1915年左右开始对外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次在国内外名优产品展销会中获得金奖。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明光绿豆现注册商标为“嘉禾凤“牌。

明光绿豆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明光市明南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管店镇、三界镇、石坝镇、涧溪镇、苏巷镇、桥头镇、古沛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