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梅州客家特产土鸭 广东乡下正宗土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梅州客家特产土鸭 广东乡下正宗土鸭更新时间:2024-01-09 15:10:31

一.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珍珠红酒

珍珠红酒,质量上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质酒、国家优质酒、轻工部银杯奖、首届中国黄酒节特别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金奖、首批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宴会酒”,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外宾的宴会用酒。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出口东南亚、非、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二十年前就在国际上拿过大奖,那时还没演化到拿奖可以用钱买。它是一种黄酒,用一种特有的珍珠米酿制而成,凭着它,兴宁酒厂变成广东省珍珠红酒厂。近年来,黄酒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没多大需求量,酒厂只能惨淡经营。

二.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萝卜板

萝卜板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三. 广东省 梅州 蕉岭县 蕉岭绿茶

蕉岭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蕉岭县种植蕉岭绿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蕉岭绿茶所具有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馥郁和特殊的山韵风味,汤色嫩绿略带微黄,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持久”特点的蕉岭绿茶,深受群众喜爱。近日,研究发现,蕉岭绿茶含硒,且含量在25mg/kg以上。研究表明: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组成体内抗氧化酶,能起到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保护其通透性,硒-P蛋白具有螯合重金属等毒物,降低毒物毒性的作用。由于硒的高抗氧化作用,适量补充能起到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抵御疾病。由于“硒”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应补充200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这个研究成果,初步回答了蕉岭县群众长寿之谜。

蕉岭绿茶热销港澳、东南亚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的要求越来越高。蕉岭绿茶“香、甘、滑、纯”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2013年9月在梅州举行的世界客商大会上,海外侨胞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许多海外侨胞纷纷购买,使工作人员忙不过来,连说真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蕉岭绿茶。

蕉岭绿茶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蕉岭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百花酿香芋

百花酿香芋

制作单位:

梅县华侨大厦

成品特点:

此菜品根据客家酿制菜进行改良创新,味道浓郁可口,肉香味、芋香味相互渗透、调和。

五.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梅菜干

梅菜干为客家人的传统名菜,选取环境优雅的山村定点种植,采用鲜嫩大菜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可作梅菜扣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煲例汤及其他肉类佐料之用。平远梅菜干久负盛名产品畅销海内外。

六.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梅州腌面

梅州特有的著名小吃,选取手工制作的精大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起将碗,加拌猪油、炸香的蒜仁及葱粒,再配少许鱼露,即成一碗香喷喷的腌面。另加一份猪肉、猪肝、猪粉肠、枸札叶煮成的“三及第汤”,汤中又添加少许酒曲,可谓风味万千。一面一汤,为客家人的传统经典早餐,也是海内外游客的最爱。到梅州一定要品尝一面一汤,否则,连肠子都悔青了。

梅州腌面做法:

一:准备一些蒜末;然后在炒锅内放入少量的猪油,最后等待油热之后把准备好的蒜末放入锅内翻炒,待炒至金黄色即可调小火势。

二:当蒜末已经炒熟后,制作者应在锅内添加少量的食盐,并且来回翻炒将食盐完全渗透在蒜末中,然后再撒上一些细小的葱花即可出锅。

三:将准备好的湿面条(注意:面条可在市场购买)放在沸水中煮至两分钟后捞出控水,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过冷水的面口感佳,吃起来较筋道)然后就可以与炒制完的蒜末混合食用。

原料:

生面(大部分是扁的生面),蒜蓉,葱花,瘦肉末、油盐(最好猪肉味更加,但不要经常吃猪油哦)

面食制作:

1、煮面:将生面放入开水锅中,翻滚30秒左右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2、拿出盘子或碟,碗,把切好的葱花丁放入盘里。

3、拌面:盛入碗中,将煮熟的肉丁,蒜末,鱼露,胡椒粉等作料和调味料撒入面上并且拌。

作料制作:

制作黄金蒜花和肉丁。先将蒜沫放入过热后的油锅中(油最好是猪油),先将蒜沫炒成金黄色出后盛起待用(蒜末炒熟后勿沾水,否则容易被软化),再将肉末用猪油加入少许盐,鸡精炒熟后盛起待用。切些葱花丁备用。

制作调味料:

一调羹左右鱼露加小半碗水兑匀,适量放点盐(可配半斤面条使用),放锅里煮熟后盛起待用。

注意事项:

1、客家腌面主作料即,蒜末,瘦肉沫,记住一定要好好做哦而且不能碰到水,不然容易软化。

2、面不能煮得软了,在开水中翻滚30秒左右即捞起。

3、一定要沥干,有水,口感会大打折扣。

4、一定要趁热吃。

5、吃腌面记住还有多种客家特色汤可选,比较常见有搭配有艾草瘦肉汤、甜菜瘦肉汤、咸菜瘦肉汤、咸菜牛肉汤、枸杞瘦肉汤、枸杞三及第汤、青菜三及第汤、鱼头汤或是肉丸汤等极具客家风味的汤水.

信息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七. 广东省 惠州 惠城区 客家娘酒

客家酿酒又称“滗酒”或“扒酒”,客家人习惯叫扒酒。是把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红菊、黄精、首乌、红枣、米酒发泡一个多月的时间酿出来的酒。

按照以前客家人的风俗,客家酿酒只有在妇女生小孩、产后在家坐月子的时侯或春节期间才能尝得到。特别是妇女产后在家坐月子时必然会有酿好的酒,而且把酿酒后的酒渣(又称酒糟或糟麻)留下来分派给邻居亲友共享。客家人习惯把酿好的酒蒸鸡,这道特色美食通常给产妇坐月子时食用,因其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

客家人的酿酒和饮酒方式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秉承了许多古中原地区的酒文化基因。起初酿酒时,客家人采用山楂树的根叶及自已种的高梁和狗尾粟(小米)来酿酒,酿出来的酒有舒筋活络、驱寒保暖之效。后来,客家人又采用制糖后的甘蔗渣来酿酒,这种酒被称之为“滗酒”。此外,客家人还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因此客家人又称它为“客家黄酒”。

选取体质糯米、黑糯米为主要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窖藏多年,香甜柔绵,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行气活血、养颜润泽、滋补健身之功效。梅州市的“广东客家酿酒总公司”出产的金牌及银牌客家娘酒,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广东名牌和黄酒第一名;1994年荣获全国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它以糯米为原料,首先将糯米去壳留皮(俗称糙米)煮熟成糯米饭后用簸箕散热放凉,用特制酒母(俗称酒饼)均匀地洒在米饭上混合,装入瓦埕中20天左右进行糖化发酵。再将糖化发酵的酒娘过滤出来装入瓦埕中,这时将瓦埕四周围上稻草、谷壳,点燃稻草、谷壳进行炙酒(也称火焙),再用布包装入红曲放进瓦埕,待瓦埕里的酒滚开一段时间后,约2个小时后可熄火,放凉,再用草纸将口封回即可。

客家娘酒呈红褐色,具有蜜甜醇厚,气味芬芳的独特风味。客家人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必用客家娘酒。客家娘酒的酒精含量低,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属于低度饮料酒。客家娘酒性柔和,四季皆宜饮用,既可直接饮,男女老少皆宜。

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一直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着。娘酒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在梅州地区也经常称之为“老酒”,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民心的民间饮品。关于“娘酒”的起源,在梅州地区有许多民间传说。

传说一:神仙赐酒

在“五胡乱华”年代,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越过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两省,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昏睡在荒山野岭。此时,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老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盛器里倒出一杯红褐透明的液体递给妇女中的最年长的老妇:“喝下去吧。”老妇轻轻呷了一口,醇香浓郁的气味沁人心脾,随即疲累全消,不饥不渴了。长老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老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老突然不见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急忙跪拜:“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从此,南迁者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传说二:娘酒祭神

很久以前,客家的缺牙山一带发生旱灾时,有一位过路缺牙老叟来此乡村讨茶喝,一农妇叙说闹旱荒情况,解释没有茶,便将媳妇坐月子的酒斟了满满一碗给老叟。老叟一口饮毕,化为一道白光飘向缺牙山。次日,一场倾盆大雨下来,山民欢呼不已。从此,山民们每遇旱年,便用坐月酒,即娘酒登上缺牙山焚香求雨。

传说三:廖化发明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曾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话说廖化归属了吴国,想离开吴国回蜀国,却没有机会,更何况还要带上0亲。

廖化在思念蜀国时,百无聊赖,于是将一些糯米用水浸透,接着,用甑锅蒸糯米,将蒸好的糯米放入陶器中,并将畲族人采集的一二十种药材投入糯米中,用稻草包裹住陶器,美其名曰:“服药、净身、草埋。”

陶器闲置久了,竟飘来一阵醉人的酒香,“黄酒”由此诞生了。廖化将这种美酒和美酒的“处方”献给孙权,酒醉的孙权放廖化回家。于是,廖化连夜带着母亲往西行走,恰巧在路上碰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回了蜀国。

又有一说,这种黄酒不是廖化自己的发明,而是他母亲教他做出来的。于是,客家人称黄酒为“客家娘酒”,以示纪念,后来此称呼随着客家人南迁,沿用至今。

用客家娘酒炒鸡又名娘酒炒鸡、娘酒鸡、酒鸡、姜酒鸡,是客家地区用鸡肉(最好公鸡)、生姜、娘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香甜嫩滑,美味可口,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活血之功效,是客家人滋补身体的美味佳品,也是客家妇女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客家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家人将鸡肉和姜片生炒之后,加点糯米酒煮,给产妇服用。现在早已不再只是做月子的专用膳食了,平时想吃随时就可以做,每到过年时节,客家地区的梅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制作几坛客家娘酒来接待亲朋好友。

八.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鸡颈粄

鸡颈粄

鸡颈粄是一种小吃,其因形而得名。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的米粉和成面团,取一小团用双手压扁,放入热油锅里煎,一边煎一边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再压拍,如此一而再,直到把它压拍成比原坯大一倍的薄片,此时已煎熟成外焦里嫩的微黄。趁热取出摊在白色的椭圆形瓷盘里,撒上白糖和切碎的炒花生米,细细地卷好。

用刀切成三分长的一小段,一圈圈竖起,嗯,真的很像鸡颈呢。入口香甜,慢咽糖粒沙沙,名副其实的鸡颈哦!现在工艺花样百出,裹馅可以是椰丝,芝麻,腰果碎,松子仁等等,但最正宗的还是白糖和碎花生。

九.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客家地瓜包

醇香、柔软、嫩滑的地瓜包,是客家地区道地的充饥美食,凸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充满浓郁的乡土韵味。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饺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制作,土里土气,或包成棱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里挖掘的蕨类粉制作,而蕨类植物只有火烧山之后才能生长,虽然质量高,却数量少,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称地瓜皮。

地瓜包很讲究的是馅料。大多馅料是香菇、瘦肉、冬笋、大葱之类捣碎,加上调味品,放置锅里炒熟。芋头煮熟之后,去皮,拌进地瓜粉反复揉搓,直至如面粉一样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后包上馅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鲜嫩。那是山中的珍馐,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体面的美食!

春节,客家各户都忙于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饺子。在北方,没有饺子就不算过年。客家地区也是如此,没有地瓜包就没有过年的韵味,因此,再穷的人家,既使没钱买肉,也要包几盘素菜的地瓜包。新年来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气,多了一分祥和喜庆,那怕客人打着饱嗝,也不能少这道美食!

改革开放后,人们欣赏山野之物,地瓜包堂而皇之的搬上餐桌,成了一道美食,不知迷醉几多食客,那美味久久留在他们心头!

十.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和山琵琶

兴宁和山琵琶又名珍珠枇杷,是本省优良品种之一。主产地宁中镇和山村,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特点是果稍小,圆似珍珠状。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色泽金黄、皮薄,单核或双核,肉嫩爽口,味甜略带酸,生津止喝。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时要剥皮。除了鲜吃外,亦有以枇杷肉制成糖水罐头,或以枇杷酿酒。枇杷不论是叶、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