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沈阳特产乐器都有什么 沈阳有什么特产可以买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沈阳特产乐器都有什么 沈阳有什么特产可以买到更新时间:2024-05-12 01:43:04

一. 辽宁省 沈阳 康平县 豆面卷

豆面卷是黄米面做的别一种风味。把黄米面和好蒸熟,即所谓“粘团子”放上去擀成薄片,边擀边撒豆面,再蒸成面饼,切成小块。吃起来,有粘糕豆面双重香味,乡民多喜食之。

二. 辽宁省 沈阳 新民市 新农寒富苹果

新农寒富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农寒富苹果,辽宁省新民市。新农村乡素有“辽宁省寒富苹果产业第一乡”的美称,新农寒富苹果,果实酸甜可口、芳香扑鼻、风味优美,富含糖、酸、果胶、钙、铁、磷以及多种维生素;耐贮性极强,在一般土窖内贮藏8个月,不皱皮,不变质。

新农村乡是新民地区最早栽植寒富苹果的乡镇,从2002年发展寒富苹果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此项目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沈阳农业大学李怀玉教授也多次来到新农村乡对寒富苹果的栽植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乡政府始终把发展寒富苹果产业作为新农地区的富民产业,新农村乡8个村都已种植寒富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占全乡坡耕地面积的60%,已成立了7个寒富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新浓香”牌商标,并被辽宁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批准为“寒富苹果”出口基地。新农寒富苹果通过了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认定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

新农寒富苹果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新民市新农地区新农乡村、周坨子镇、公主屯镇、大柳屯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辽宁省 沈阳 沈北新区 沈北大米

沈北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沈北大米”成功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沈阳市继“永乐葡萄”和“清水大米”后,第三个产品获此殊荣。昨天,记者从沈北新区工商局获得最新消息,沈北新区米业协会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取回“沈北大米”商标注册证,这是沈北新区首件以地理标志注册的证明商标,标志着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正式迈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沈北新区的尹家乡、石佛寺乡、黄家乡、兴隆台镇位于沈北新区的西北部,是优质大米的主产区。近几年,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连年上升,大米的品质也得到百姓的认可。但由于缺乏自主品牌,许多小型加工企业处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沈阳市面上销售的地理标志产品身价普遍比同类商品高20%—40%。沈北新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沈北大米”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其产品出口的价格将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带动沈阳周边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在国内外大幅提升老工业基地沈阳的知名度。而且,“沈北大米”的注册成功,将进一步提高沈北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将带动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四.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官后隐居岱山岩,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朱熹曾多次前来拜访,两人在岱山上吟诗唱和,当时就有米酒助兴,朱熹把酒吟诗,赞美岱山为“月蓬第一峰”。可见,在此之前一都人就会酿制米酒了。

说米酒还得从红酒说起,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太平年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时的一都叫碧溪,在碧溪两岸山上居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饭囊登山探险。

一次,他上山时采到许多味美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将饭囊遗忘在一个向阳的山洞里。几个月后,秀才再去攀崖,见到自己遗漏的饭囊,拿起来一看,米饭变得微红,不但没有发霉,而且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他很高兴,将这个饭囊带回家,聪慧的妻子也很惊奇。她善于做馒头,从面粉的发酵想到米饭的发酵,便产生了一个试验的念头。

于是,秀才的妻子就蒸了一桶米饭、烧了一锅水,凉了以后倒入缸中,再将那个饭囊里的米饭均匀地拌入其中,将其密封。果然,缸中的米饭开始发酵,颜色逐渐变红,一股香气扑鼻而来,1个月后就能舀出清红透亮的红酒来。夫妻俩经过半辈子的精心研究,发明了制造红曲、红酒、米酒的原始技术,并传给了后代。就这样一代代地相传着,人们便喝上了红酒和米酒,并逐渐懂得了酒的制作方法、药用价值,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酒文化。

清代,一都设立黄坂汛,黄坂街(现为旧街)开始繁华,每逢墟日,漳平、大田、德化和安溪等地的部分农民和商贩会带着本地区的到这里来交易。其时,黄坂街就开起了几家酒铺,酒装在小瓮中,销往附近四个县,可谓远近闻名。一都米酒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好,从制作红曲、选取原料到“烧酒”方法、储藏办法,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最好的酿酒技术,使米酒晶莹透亮、醇香诱人。

长期以来,米酒成为当地人居家必备的饮品。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米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内外受伤、腰酸背痛都用得着;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米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红酒和米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米酒先要有好的红曲,现在一都只有两家会制作,据说是祖传秘方,不外传。据说是用曲霉和大米等合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熟放入地窖中,并掺入曲霉,经过特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和特定的工序,一粒粒大米饭就会变得暗红,形成红曲。人们用米换曲,至今还用斗量,双方都要“斟酌”一番度量和换算。

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曲和冷开水。好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制作,农民家家都有。经过加工的糯米蒸熟后,晾在竹匾上。山民们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石崖缝里找到一个泉水汩汩直流的泉眼,将天然“矿泉水”引到家中,尽情地享用。在糯米饭凉却之时,烧开一锅“矿泉水”,冷却待用。

人们将糯米饭、红曲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在农家小屋中,往往可以见到一个个大缸整齐地排列着,缸中的糯米正在发酵着,清红透亮地直冒泡儿。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

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不同的季节因气温不同发酵速度也不同),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再发酵几天,就可“烧酒”了。山民们自制“烧酒鼎”,用木块加工成一个圆桶,上小下大,上部安装一口锅,锅中盛满冷水,水温一升高就要换掉。烧酒时将大缸中的原料分批倒入大锅中加热,上面紧盖一个“烧酒鼎”。火候要适度,大锅中的酒精随着蒸气上升,遇到“烧酒鼎”锅的底面冷却凝结,通过引管连绵不断地流出一股细小的米酒来。这米酒晶莹剔透、清甜爽口、香溢四方。

美酒养活一家人

酿造米酒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一都各村都有几家米酒大户。永春县著名革命老区黄沙村的村民黄继就是一个典型,他家酿酒的技术经验是祖传的,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开始酿酒了。乡亲们以前用的“烧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说那鼎烧的酒又多又醇。

黄继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酿酒用的糯米从推磨到机器碾米,不知用了几柜谷子,也记不起酿了多少酒,但她说自家烧的酒一缸也没坏过。现在子承母业,老人轻闲多了,谁家酿酒碰到什么难题常会上门请教,她都乐意解答,不留一点秘密。谁家要准备“坐月子”用的红酒、米酒,也总要邀请她去指导一番,她同样热情地上门当“顾问”,而且时常去看看,以免红酒发酸。

黄继家的屋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缸,远远地就可闻到酒香,那四季飘洒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夫妻俩早起打扫卫生后,先要计划一下一天的工作。早饭后一般是蒸糯米饭、烧开水,中午或是舀红酒,或是“烧米酒”,下午就将各种原料均匀地倒入缸中,并且认真地编号。余下的时间还得准备猪食,黄继家常年都养四至六头猪,猪吃了“烧酒”后的酒糟特别会长膘,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卖猪钱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换衣服,身上还时时散发着一股“酒气”。因为他家酿的酒质地好,销路也广,客户一般是上门来,或买散酒,或成批地载回去。黄家就靠着卖米酒过日子,还供养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酒文化多姿多彩

一都米酒成为当地的,红曲也成为。附近乡镇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曲,都说一都的红曲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

因为家家户户都备有米酒(没有自酿的也会买点散装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难免要喝上几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于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朴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当地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品酒,很讲究酒的品位,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以敬酒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远的客人,再敬亲密的客人,前后敬一回是三杯,方显有诚意;客人酒量大的会回敬,显得有礼貌,也有礼尚往来之意;敬酒还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气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关、猜酒拳……

人们还可以从一个人喝酒时的仪态、言语,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社会见识等。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又与酒量大小有着某种联系,强壮的男人一般都很会喝酒,干起重活来力大无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备有米酒,人人都能说点酒文化或酒规矩来。

一都人的生活,因为米酒,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五. 辽宁省 沈阳 苏家屯区 葫芦雕

白清寨乡葫芦雕工艺品。

葫芦雕刻。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

六.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一都枇杷

一都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都枇杷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爽口而闻名。 镇情简介 一都是福建东南滨海城市-福清市西部的一个美丽山区小镇。辖7个村居,1.1万人口,面积108平方公里。这里山林广袤,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发展林果畜牧业的天然胜地。枇杷为主,梅李柑橘为辅的名优水果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是福清市主要的水果基地。 品种品质 一都山地15万亩,平均海拔300米,雾多,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层厚,土质肥沃,酸碱适度,特别适合枇杷生长。这里的枇杷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酸甜适中,口感特佳,是优秀的绿色食品和健身滋补佳品。 一都枇杷品种多,早中晚熟门类齐全。主要有:解放钟、早钟六号、大红袍等。特早熟品种“冬湖早”和特晚熟品种“红五星”也在推广之中。 一都枇杷主要品种比较 品名 特点 上市时间 早钟六号 早熟,果大而长,皮肉橙黄,甜酸适口 3月上旬-4月中旬 解放钟 晚熟,果特大,淡橙红色,易剥,甜中带酸 4月上旬-5月中旬 大红袍 果圆,橙红色,极甜,风味浓 3月下旬-4月下旬 科学管理 成立了枇杷协会、配备果树技术员,定期组织培训。建立优种繁育基地,全面普及嫁接改造、肥水管理、整修疏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营销服务 注册使用“融都”商标,现正进一步申报省优农产品“绿色食品”称号。组建了“都盛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5600平方米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完善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奇行霸市行为,推进分等级销售,确保市场畅通.一都枇杷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州等省市,今年有望进军沃尔玛等超市。

一都枇杷

福清市一都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865125

枇杷(鲜水果)

七. 辽宁省 沈阳 法库县 八虎山山楂

八虎山山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法库县栽植山楂具有悠久历史,主栽品种为“大山里红”,果形大,直径达2.5cm,单果重10g以上,亩产量达3000kg(这是一般山楂产区达不到的),果色为深亮红色,表面光滑,果肉厚、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口感绝佳,营养丰富,硬度大、耐运输和储存;“大山里红”以其特有的优点而享誉辽宁,且价格高时可达15元/kg。

八虎山山楂主要特点:果肉厚、果胶含量高、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口感绝佳,营养丰富,硬度大、耐运输和储存。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表面鲜红有光泽,有浅色斑点,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山楂果含有丰富的果胶,高达6.4%,排在所有水果之首。果胶,具有防辐射作用,还有吸附、抗菌功效。八虎山山楂由于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含果胶更多。用这种原料做出的产品,富有弹性,凝固的好,不必再添加其他的胶类凝固剂,也减少了成本,保持产品的原味。果核小,数量3-5粒,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而且具有开胃、解腻,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癌、降压、降脂等生理功效,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成果汁、蜜饯、脆片、酵素、速溶粉等产品,是总酸含量极高的原因。据中国药典1985版一部山楂项记载:“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淤’”。营养、口感俱佳,风味独特,远远优于其他种植区同类产品。

八虎山山楂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八虎山山脉的四家子蒙古族乡、叶茂台镇、登仕堡子镇、秀水河子镇、双台子镇、包家屯镇、慈恩寺乡现辖行政区域。

八.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回头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沈阳)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制作方法: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九. 辽宁省 沈阳 沈北新区 清水大米

清水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清朝顺治十年,清0颁布《辽东开垦条例》以后,从关内迁来大批移民到此地(现清水台镇)开荒落户,逐渐形成村落。当地百姓用井水浇灌稻田,生产的大米晶莹透明、气味芳香持久,在当地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故得名“清水大米”。

据《清通志》记载,清水大米当时名满天下,非常受官商厚爱,老百姓却很少能够吃到。在康熙二十二年,为了奖赏边防将士,将清水大米运往黑龙江边防。

质量特色:

清水大米外观晶莹透明,米粒呈椭圆形。大米蒸煮时,米饭浓香持久,饭粒完整柔软油润。米饭冷后不硬且有黏性。大米成熟度好,糯性大,含有微量元素钾、镁极高,比普通大米含量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发展介绍:

上世纪90年代,清水大米受到各界青睐,知名度迅速提升,使清水大米供不应求。

2000年以后,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不再追求产量和面积,开始重视质量,使清水大米得以叫响,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成为亲朋好友馈赠的礼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清水大米已得到市场认可。现清水大米已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及加拿大、韩国等国家。

清水大米现在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6万亩,年产量在10万吨左右。

荣誉展示:

1988年-2000年,清水大米通过了国家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认证,申请注册了“北霸”、“北源”、“北乡”、“锡伯贡”等商标。其中,“北霸”、“北源”、“北乡”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

“北霸”大米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米,在第六届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农产品,2005年、2009年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北源”大米在2008年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2007年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

“北乡”精米在第六届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农产品。

清水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乡、尹家乡、黄家乡、兴隆台镇、辉山街道、虎石台街道、财落街道、清水台镇、新城子乡、马刚乡、青年农场、前进农场等12个乡镇、街道、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十.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马家烧麦是一种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良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