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州有什么特产好吃的美食 凉山特产美食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州有什么特产好吃的美食 凉山特产美食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1-07 11:30:54

一.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二.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布拖县 布拖冻肉

布拖冻肉

冻肉,彝语称“衡狄”,是布拖彝族过年时给长辈拜年的最佳礼物。据传说过年始祖俄布科散过年拿冻肉给长辈拜年,延续至今。彝族妇女在唱过年歌时就有这样一句:“冻肉前胛到了父母家,仔猪仔鸡到了亲戚家。”

冻肉是猪脚做的,其味麻辣、凉爽,肥而不腻。冻肉做法比较讲究。第一讲究色,彝族年的第三天下午

,人们便忙于烧猪脚做冻肉,将猪脚皮子均匀地烧至半糊状,取掉蹄壳浸泡在水中,这样刮出来的猪脚就白里透黄,没有毛桩,煮出来的汤呈乳白色。第二讲究炖,猪脚洗净后连骨砍成坨坨,放入锅中,掺二至三倍的水,保证炖后有足以盖肉的汤,由微火炖,炖得不火巴成不了冻肉,过于炖烂的冻肉取出来就不成完整的坨坨肉,因为冻肉送到老人家,老人品尝后要分给邻居吃,并说明是谁家送来拜年的,如不成完整的坨坨肉就不好分,这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精神。第三讲究口感,炖好后再加盐、辣椒、花椒、蒜苗、木姜等佐料,使冻肉味美可口。第四讲究美观,装冻肉时汤要平于“苦子”(木盔)口,肉要整齐,有些怕路上灰尘多就在冻肉上面加上不剥壳的煮鸡蛋,这种加鸡蛋的冻肉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有些也将切成两半的蛋盖在冻肉上面,看上去很美观,且蛋又成了孝敬老人的美食,装好后置于平整的地方。到了第二天,凝固的汤将肉紧紧地裹住就成了色、香、味、美俱全的冻肉。

四.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西昌钢鹅

西昌钢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钢鹅又名铁甲鹅、西昌灰鹅。其背羽、翼羽、尾羽为棕色或白色镶边的灰黑色羽,状似铠甲,故称为铁甲鹅。主产于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和冕宁的河谷坝区。属中国鹅种中灰色鹅的一个地方类群。该鹅体型大,生长发育快,出肉率高,贮脂力强,是当地群众喜养的鹅种。

钢鹅产区属亚热带气候。主产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土壤为冲积土,土质肥沃,稻麦两熟,物产丰富,各种蔬菜及青绿饲料常年不断,为钢鹅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

钢鹅外貌特征:体型较大,颈呈弓形,体躯向前抬起,喙黑色。公鹅前额肉瘤比较发达,黑色质坚,前胸圆大;母鹅肉瘤扁平,腹部圆大,腹褶不明显,开始产蛋后,后腹下垂,俗称“蛋包”。从鹅的头顶部起,沿颈的背面直到颈的基部,有一条由宽逐渐变窄的深褐色鬃状羽带;大腿部羽毛黑灰色,小腿、腹部羽毛灰白色;胫蹼桔黄色,趾黑色。

据了解,鹅肉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含量为17%—22%,脂肪含量为3.33%—7.33%,是人们喜爱的食品。钢鹅可烹调加工成烧鹅、烟熏鹅、烤鹅、板鹅、和盐水鹅等,味美可口。尤其是鹅的脂肪,肥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

除肉、蛋供人们食用外,鹅绒也是重要的轻工原料,可加工制成的羽绒服、羽绒被和其他羽绒制品,是高级的防寒用品。鹅肝是珍贵高档营养食品,能滋补身体,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地域范围

西昌钢鹅主要产于西昌,产区在西昌市的裕隆乡、高草乡、佑君镇、瑯环乡、礼州镇、月华乡、安宁镇、西乡乡、小庙乡、马道镇、经久乡、中坝乡、黄联关镇、黄水乡、西郊乡、高枧乡、川兴镇、海南乡、白马乡、马鞍乡、银厂乡、巴汝乡、开元乡、大箐乡、四合乡、洛古坡乡、安哈镇、荞地乡、响水乡、磨盘乡、民胜乡、大兴乡、太和镇、兴胜乡、樟木乡、西溪乡、阿七乡37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2651平方公里,西昌市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5万人。产区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海拔在1000米-1700米,2009年养殖西昌钢鹅38万羽,年出栏 28万羽,存栏 10万羽。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及肉质特征:西昌钢鹅体大、膘肥、肉质嫩、肉色红润、气香、味美,鹅肉含钙,蛋白质、磷、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西昌钢鹅肥肝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道鲜美,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和多种维生素,最适于儿童和老年人食用, 经填肥后的西昌钢鹅肝重显著增加达到600克。 2、西昌钢鹅的肉品的理化指标:西昌钢鹅肉(胸肌)所含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鹅肉1-4%,胆固醇低于一般鹅肉的2-4%,脂肪高于一般鹅肉的1-3%,氨基酸总量高于一般鹅肉的1%。西昌钢鹅肉检测指标见(附件1)。 3、产品质量标准,按照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西昌钢鹅养殖技术规范》(DB5134/T199-2011)执行(四川省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5.1发布)。

五.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县 宁南奇石

奇石

宁南地处金沙江中段,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金沙江奇石十分独特。近年来,随着全国玩石、赏石的队伍不断扩大,宁南的金沙江奇石已走向市场,成为赏石家的收藏品种,越来越多的玩石、赏石爱好者对金沙江奇石追捧有加,因此金沙江奇石的品牌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1月29日,宁南县奇石协会在宁南县白鹤滩大道举行了奇石协会挂牌、奇石馆开馆仪式。

人类的文明是从石头开始的,虽然今天人们不再用它钻木取火,也很少用它加工食物,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的繁荣发展,奇石文化已成为文化建设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奇石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国人觅石、藏石之风源远流长。

天下奇石形态各异,各具其美,或以形奇、或以色艳、或以质坚、或以纹畅、或以韵胜,不一而足,可谓千姿百态,魅力无穷。宁南奇石象一株奇石大花园中的小花,破土而出,伴随着奇石文化繁荣发展的和煦春风,散发出浓烈的馨香。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东侧,东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南与会东县毗邻,西同德昌县、会理县接壤,北和普格县、布拖县相连。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43.5公里,总面积1666.7平方公里。辖19个乡、6个镇,人口18.7万人。县政府驻地披砂镇,距州府西昌129公里,到云南省会城市昆明310公里。

宁南奇石产于流经县境内的金沙江流域和贯穿县境的黑水河,原始质朴,温润细腻,质地坚硬,摩尔硬度达5至7度。县境内已发现的奇石品种分为金沙彩、画面石、芙蓉石、绿玉石、龟纹石、古生物化石、石英岩图案石、水晶石、玛瑙、梅花玉、青花石、虎皮石、龙凤石、血筋石、黄腊石、黑墨石等几十种,另外,园林石、风景石、盆景石储量也很大。

宁南奇石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尤以金沙彩、画面石、芙蓉石最为珍贵。

金沙彩:原产地为四川省宁南县、会东县和云南省巧家县沿金沙江两岸仅三十余公里长的江滩上,是2000年以后才被发现的一个新石种。其特点是色彩艳丽,大部分呈黄、白、红、绿、赭五色交帜,小部分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相叠。国内赏石界因其产于金沙江沿岸,且色彩丰富,纹理变化无穷而冠名为“中华金沙彩”, 又有中华奇石熊猫之称。金沙彩因其具有十分罕见的奇特性和观赏性,一经面世,就以她美伦美奂、人见人爱的色彩在赏石界掀起一股收藏热。

画面石:金沙江画面石的主要特点是体形硕大,对比色泽强烈,构图巧妙,古朴厚重,景物表现丰富,人物禽鸟、虫鱼草木图案花纹奇特、线条生动流畅,雄秀相兼,令人称奇。

芙蓉石:具有石质坚硬,质地细润,色泽鲜艳,纹理流畅四大特点。纹理变化丰富,彩纹交织,构图奇妙,色纹交相错落变化莫测,色又以大红为上品,图以牡丹为富贵,纹以龙纹、云纹、水波纹为奇,形成景物为珍品,加之石种稀少,故受到海内外赏石爱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睐。

宁南的奇石文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有极少一些人开始寻觅收藏奇石,随后奇石爱好者人数迅速增多,队伍不断壮大。2002年5月,宁南奇石协会成立,时有会员120余名,数千名奇石爱好者,藏石数万枚。2010年8月,宁南县女子观赏石协会成立,时有会员67人。协会成立后,经常组织会员交流、观摩奇石作品。通过赏石,体味人生,启迪思维,寄托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宁南奇石协会、宁南县女子观赏石协会自成立以来,每年都组织奇石藏品参加国际、国内的奇石展,先后获得金奖53枚、银奖53枚、铜奖78枚,协会获优秀、最佳组织奖10余次。另外,通过媒体、网络、报刊、书籍等交流奇石藏品上千余枚,对宁南奇石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历次参展中,金沙彩以它的色彩斑斓、形文兼备、构图奇特、雍容华贵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得到国内赏石界的赞赏。在四川成都奇石博览会上标价达1.8亿元的“锦秀中华”和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龙腾盛世”金沙彩石,是宁南奇石中的精品。

宁南奇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但随着国家巨型水电站—白鹤滩电站的建成投产,出产奇石的金沙江及黑水河的大部分沿岸将成为电站库区的一部分,进而使得现有的奇石就更将显得珍贵。

春风化雨春花艳,未来一片艳阳天。在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导下,奇石文化这支文化大花园中的奇葩,将会更有生命力,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促进奇石文化的繁荣兴旺给力加油!

六.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七. 台湾省 云林县 云林美食

云林堪称是台湾民风最淳厚的农乡,境内多为淳厚朴实的农渔村景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朴实无华、料好实在的乡土特质,麻糬、豆皮、麦牙酥、当归鸭面线……,完全以地道传统的美味为招牌,不需大肆宣传,食客照样远从南北而至。浊水溪孕育了名扬中外的浊水米,西螺人将其做成好吃的麻糬,其中尤以传承四代的正庄麻糬名声最为响亮;目镜仔麦牙酥乍看之下,与金门贡糖颇为相似,但口味及做法上略有不同;排骨大王除做工一流外,精选肉质鲜嫩多汁的温体猪肉,也是其制胜的关键;魏家当归鸭面线是土库镇上最有名的小吃店,店内仅卖鸭肉面线、冬粉、鸭血等几样料理。( 云林县)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九. 澳门 官也街—美食集中地

氹仔岛官也街是一条“食街”,官也街是昔日葡人聚居地,今日已成著名食街。在窄巷间放眼望去,栉比鳞次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木偶,公鸡,小飞象等葡国餐厅装修各具性格.巷头的雪糕店,大菜糕、木糠布丁也是官也街的魅力之源。再加上鼎鼎有名的大利来猪扒包,咖喱鱿鱼,誠昌水蟹粥,澳门著名的牛肉干、杏仁饼等美食手信,官也街已成为了各位来澳的饕客们必去的场所。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