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泗阳土特产公司电话 苏北农村土味特产泗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泗阳土特产公司电话 苏北农村土味特产泗阳更新时间:2024-05-13 02:29:37

一. 江苏省 宿迁 宿豫 叶家烧饼

宿迁叶家烧饼是江苏省宿迁市的。乾隆贡酥是叶家烧饼的别称,乾隆贡酥有四绝:香、脆、酥、透。地方官府每年把叶家烧饼作为贡品送往京都献给皇上,所以“乾隆贡酥”就因而得名。现在,叶家的酥烧手艺已传到第九代。外地的游客到皂河总要品尝一下乾隆贡酥的味道。

宿迁叶家烧饼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吃了这种烧饼,觉得香酥可口,遂传旨把叶老大诏进行宫,封为御厨师,后来被带进宫里,专为皇上做饭。叶老大到60岁时,因过不惯皇宫的生活,才辞离皇宫回到老家,继续打烧饼卖。从那以后,叶家的酥烧饼就更出名了。地方官府每年把叶家酥烧饼作为贡品送往京都献给皇上,“乾隆贡酥”就因此而得名。现在,叶家的酥烧手艺已传到第九代。外地的游客到皂河总要品尝一下乾隆酥饼的味道。1989年,著名诗人丁芒到皂河乾隆行宫游览,吃过叶家烧饼后,他欣然题诗一首以赞:“一缕香酥出皂河,征夫收进纵棹歌。叶家炉畔人论巧,八代芳华献万搓。”

乾隆贡酥有四绝:香、脆、酥、透。所谓香,即饼香、油香、芝麻香三者合一。特别是芝麻香,据说芝麻皮苦且涩,芝麻仁才是真香,叶家用的全是上等的芝麻仁。所谓脆,即沾唇即碎,该饼需轻拿轻放,夏天放置3-5天香脆依旧。若是用塑料袋包装,脆皮可保持2-3个月以上。所谓酥,就是松软,不但皮酥,内里如一。所谓透,就是玲珑剔透,外形美观。刚出炉的烧饼白生生、黄澄澄,一颗颗晶莹闪亮的芝麻仁镶嵌期间,如精美的艺术,诱人食欲,却又不忍下口。

二. 江苏省 南通 海安 海安扎染

扎染古称“绞洁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海安扎染企业在恢复扎染生产后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趋完善。

扎染分扎绞和逢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结”,用线在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逢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文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彩,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绵麻织物。

三. 江苏省 徐州 沛县 沛公酒

江苏沛公酒业公司坐落在沛城西关,占地220亩 ,年产曲酒6000吨,是江苏省最大的曲酒生产厂家之一。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有国家级的白酒评委1人 ,省级评委2人,高级评委4人,技术员66人,设备先进,检测手段齐全,质保体系完整,质量稳定可靠。38度沛公特曲、55度沛公特曲,荣获1987年度两个优良产品证书。在1988年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38度和55度沛公特曲又分别获金银奖。在1990年江苏省薯类白酒评比会上,39度 和50度沛公粮液又分别获第一和第四名。1990年在部优评比会上,38度和52度沛公大曲在全国排在第七名和第九名。沛公酒好,装潢也很独特。音响沛公酒及镀铜紫砂酒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深受消费者欢迎。杨成武同志品 尝沛公酒后,挥毫题词“汉家第一酒”;诗人艾青挥笔写下了“沛公美酒飘万里”。( 沛县)

四. 江苏省 盐城 阜宁 “久成”生抽

益林“久成”牌特优生抽天然酿造, 味纯质醇,以鲜香风味独特埔众家之长,“久成”熏腊酱油以风味鲜美熏腊荤素菜肴之特点。“金梅”牌特优老抽集色、香、味俱佳为一体,是家族、饭店、宾馆首选调味品,更是馈赠亲友之佳品,一贯以“镇江香醋,益林酱油”之美称享誉省内外。( 阜宁县)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新袁柳编

一、简介

新袁柳编是流布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当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它无毒、卫生、精致、美观,倍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爱。

二、形成背景

早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一带,黄河故道水位暴涨,冲决堤岸,黄河故道与洪泽湖连成水天一片,宽长数十里,几无一片干土,因此,人们就称这里为新滩湖。天长日久,洪水四流,黄水所夹带之泥沙,沉积淤垫,原来的新滩便逐渐形成了滩涂。由于这里地势低洼,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当地人便在这里栽植大量耐湿、耐碱的杞柳,用来固沙保土。每年入冬季节,人们便将干枯的杞柳收割回家当作柴禾。由于柳属落叶类灌木,自然繁衍较快,年复一年,这里便形成翠柳万行的自然景观。

三、发展沿革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柳编是每个农户家中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广大老百姓普遍运用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其历史久远,传承广泛。新袁柳编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色鲜明的物产。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杞柳),编织技艺代代相传。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1),在新袁一代,袁氏家族中有一位叫袁靖,世代以木工为生,替附近百姓订做家具等。他天生聪颖,发现新滩湖到处长着茂密的杞柳,当作柴禾实在太可惜,便常用杞柳编制床垫及各种容器。日久,邻里相互效仿,以此编织家庭日常用品,开始从简单的床垫、草篓到复杂的簸箕、笆斗、提篮等,就这样,他们世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依然沿袭这种传统的编织技艺,一些技艺娴熟的手艺人,常作为当地能人而深受地方百姓推崇。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也经常编织一些筐、篓、簸箕等相互赠送,以表达乡邻友好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深入人心,许多掌握精湛的柳编技艺的新袁人,忙于生计,将一些柳编产品由原来的家用品变成了商品,许多家庭以柳编为生,大大促进柳编技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柳编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新袁柳编开始从传统农户走向规模化生产。新袁办起了藤柳厂,开始时规模并不大,七八间房子,几十个工人,利用当地栽植的杞柳条,加工一些农家日常用具。后来,柳编规模日趋扩大,技术也日益精湛,由县外贸部门安排,为外商生产一些包装箱、抹布篮等用具。产品门类也渐渐多起来,有提篮、童篮、吊篮、挂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远销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欧、美国家许多上层人士家中,都少不了柳编用具,特别是盛瓜果的器皿和常接触的各种筐篮。

20世纪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庄德新先生,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发表《新袁小镇散记》中,对新袁柳编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新袁柳编享誉海内外。

四、工具及产品

新袁柳编的制作工具有:刀子(传统常用镰刀)、扳钩和斧头。其余则主要靠手工旋编而成。柳编产品种类繁多,早期产品有簸箕、笆斗、晒簸、草篓等;后期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一大批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柳编产品:提篮、童篮、吊篮、挂篮、果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

五、主要技法

新袁柳编制作技巧简单,大致可分为取材、浸泡、脱皮、晾晒、选料、编制、着色、罩漆八个阶段。

1、取材:是将生长在沟渠、河道旁的杞柳,砍伐回来,打包成捆,以便浸泡。

2、浸泡:将杞柳条放到水里浸泡约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其表皮松软,便于脱皮;

3、脱皮:将浸泡好的杞柳条表皮刮去;

4、晾晒:将脱皮后的杞柳条放到阴凉处凉干备用;

5、选料:把脱皮后的杞柳条,根据粗细、长短进行分类,以备量材适用。

6、编制:根据需要及样品图纸进行制作;

7、着色:根据需要对柳编制品涂上颜色;

8、罩漆:将所制成品罩上清漆,这样既光滑美观,又经久耐用。

六、传承状况

传统的新袁柳编传承,多以家庭为单位或邻里相互借鉴而自觉传承,它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传承脉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些擅于柳编技艺的民间能手,如:袁靖和袁林兄弟二人(1832—1856);袁氏家族中袁怀玉、袁怀成、袁玉宝、袁怀高、袁怀中(1969—1978);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崔建华、徐其实、韩光全、张修发、肖其贵、杨恒平、张家俊、陈明亮、朱长安等师徒传承;现在尚有杨同志、李继先、贺辛之、周以平、周海燕、杨兰英、崔长之、葛广显、田兵等依然在师徒传承。

但是,伴随当年的“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景象渐远,新袁柳编也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料市场。柳编的功能也由实用性更多地转变为装饰性,它与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日渐疏远。

七、传承人

田兵:男,1946年出生,新袁镇河堰村学校组人,其柳编技艺精湛,手法多变,擅大中型柳编。作品新颖别致,深受消费者亲睐。

崔建华:男,1948年出生,新袁镇新袁街人,擅小型装饰品柳编制品生产,作品特色鲜明,小巧玲珑,技艺巧夺天工。

六. 江苏省 南通 海门 山羊

被国家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的白山羊”的海门山羊,全身是宝。海门山羊肉,肥嫩鲜美,膻味少,无论红烧、白煮,均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且营养价值很高,冬季尤有温补功效,沪宁一带常以“海门提汤羊肉”挂牌,以乡食会客。海门山羊板皮壮实细致柔软,张幅大,有油性,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紧销商品。海门山羊的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优良的制笔原料,产品畅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 海门)

七. 江苏省 盐城 建湖 建湖花炮

建湖县传统工艺品。明末清初,建湖李家庄李逸仙善于制作鞭炮、焰火。此后代代相传,成为远近闻名的"花炮"世家。李家花炮的品种有,高空焰花、手持焰花、地面焰花和鞭炮四大类。特色花炮有天女散花、彩蝶飞舞、"九条龙"。点燃后如流星飞箭,腾空时喷射九道彩光,犹如九龙抢珠,深受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洪泽湖特色水产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泗阳县裴圩镇南部,我镇有22华里的湖岸线,是一个浅水型湖泊,由于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平均水深1.5米,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故又被称为"悬湖"。洪泽湖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景色壮美,放眼眺望,千里湖面,那水连天,天接水的浩瀚湖水波光粼粼,在湖水的辉映下,天空发湛蓝。南来北往的机船、渔船穿梭般驶过,百舸争流,千帆竞舞,沙鸥翔集,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冲向蓝天,时而绕船盘旋,阵阵渔歌伴着水鸥动听的啼鸣,奏响一道美妙的“水乡交响曲”。

洪泽湖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历史上,洪泽湖就有“日出斗金”之说,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洪泽湖湖水清澈,水草茂盛,水生资源丰富,有水生高等植物81种、鱼类67种、底栖动物76种、鸟类194种,其中属国家一类重点保护的有4种,二类重点保护的有26种。洪泽湖的水生植物也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湖内鲤、鲫、鳙、青、草、鲢等近百种淡水鱼,以及洪泽湖的螃蟹和大青虾等水产。鱼、虾、蟹因无土腥味,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尤其龙虾更是中外驰名。

九. 江苏省 南京 鼓楼 牛肉锅贴

牛肉锅贴是南京赫赫有名的美食小吃,这种小吃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馅味道鲜美,别具风味。牛肉锅贴的做法有很多种,每家店做出的牛肉锅贴味道都不同。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两种简单易行而又美味可口的做法,供朋友们作为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做出适合自己胃口的牛肉锅贴。

牛肉锅贴做法一:面粉100g,牛肉末150g,白菜150g,鸡蛋1枚,葱末1汤匙,鸡精1茶匙,白砂糖1茶匙,老抽1茶匙,芝麻香油2茶匙,油1汤匙。面粉放入面盆中,将15ml开水慢慢淋入面盆中拌和均匀。然后再慢慢加入30ml凉水,用手搅合均匀,揉成面团,用保鲜膜包好,饧置20分钟。白菜清洗干净,沥去水分,剁成白菜末。白菜末不需要挤去其中的汁水,这样做出的锅贴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香浓的汁。鸡蛋在碗中打成蛋液。将牛肉末和切好的白菜末混合,加入打好的蛋液和葱末,调入鸡精、白砂糖、老抽和芝麻香油,用手将馅料抓拌均匀后,改用筷子沿一个方向搅打至馅料变得粘稠,腌制5分钟。将饧好的面团分成小块,擀成锅贴皮。每张锅贴皮中包入适量馅料,捏成饺子状。油倒入平底锅中,使油均匀地布满平底锅底,将包好的锅贴整齐地码放在平底锅中。中火加热平底锅,煎制1分钟后淋入50ml凉水,盖上锅盖煎至锅中的汤汁收干,锅贴底部呈焦黄色时盛出即可。

牛肉锅贴做法二:中筋面粉500克,精盐3克,约70℃热水300克,牛肉850克,酱油13克,味精5克,精盐5克,胡椒粉2克,香油5克,葱10克,姜5克,花生油10克。将牛肉去筋膜并剁成末,姜、葱均剁末,同放入盆中,加酱油、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和水250克搅拌均匀,成为馅料待用。面粉放案板上,加入精盐和热水300克,均匀地和好面粉,并摊开晾凉(即烫面和面法),再揉搓至纯滑,即为汤面皮。将揉搓好的面团搓条摘成60块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较厚、边缘稍薄的皮子,各包入馅心,捏成褶纹饺。把锅贴饺摆入已抹油并烧热的平底锅里,先煎半分钟后,加水至锅贴的1/3处高,加盖煎至水干饺熟,底呈金黄焦色即可。

制作要领:煎制锅贴时加入的水量要特别合适,太多则容易干锅将锅贴煎糊,太少则又容易将锅贴变为煮饺。

十. 江苏省 苏州 昆山 奥灶面

百年老店奥灶馆,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桥南堍,奥灶面以红油爆鱼和白汤卤鸭面为首

红油爆鱼面: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细白柔嫩,红润喷香,食之爽口

白汤卤鸭面:则以“昆山1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一碗别具风味的奥灶面,将为您增添无穷的乐趣,留下无穷的回味

( 昆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