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保山野生特产介绍 保山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保山野生特产介绍 保山特产排名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24 20:17:08

一.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绿茶

腾冲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绿茶

腾冲县茶叶协会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二.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施甸茶叶

施甸茶叶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施甸县茶叶以万兴碧毫、万兴雀舌、台山云毫,姚关龙银尖和酒房银风驰名。

施甸县茶叶13个乡镇均有分布,涉及106个村2万多户农户,茶农近8万人。茶园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姚关、酒房、万兴三乡镇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80%以上。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市人民政府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狠抓良种茶园建设,加大低产茶园改造,两年共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新植茶园1.2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4.6万亩,采摘面积3.2万亩,通过认定的无公害茶园1.2万亩、有机茶园1310亩。现有茶叶初制所18座,有重点茶叶生产企业3户,其中:万兴茶叶公司和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绿茶,永年茶叶公司生产普洱茶。茶叶品牌主要有“万兴碧毫”、“将军绿”、“香蕊”、“永年普洱”。2009年,全县干茶产量达186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茶叶产值预计超过3000万元,其中,绿茶产量1010吨,较上年增14.4%,产值1600万元。

三.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太平元红

太平元红乃选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大型优质山楂果,削皮去籽,采用特殊工艺除涩,用优质冬蜂蜜装罐密封,浸渍数日后制成,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太平元红初为药用,因食之可口,逐步演变为两全其美的上等食品,后“蜚声四夷”,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其滋味特别,酸甜适度,蜜香诱人,有健胃消食、润肠益肺、提神醒脑、防暑降温之功效。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四.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保山猪

保山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山猪,系乌金猪的一个重要类型,曾用名保山大耳猪,1986年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属肉脂兼用型猪。 保山猪产于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昌宁、腾冲、龙陵县,少量分布于德宏州的部分县市,

保山猪适应性抗病力强,耐粗饲,体形较大, 前躯较后躯发达,四肢健壮有力,产仔性能高,性成熟早,配种受胎率高,母猪利用年限长,与外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肉质细嫩、香甜,风味好。

保山猪是保山市当地民族传统养殖的品种,饲养历史悠久,张兴志同志在《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家畜》一文中谈到保山市(今隆阳区)蒲缥镇唐子沟遗址时,认为遗址0土的猪和牛化石具有两重性,既可能是野生种,也可能是驯养中。距今4000-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饲养家猪品种,养猪业已得到一定发展。据《中国猪种介绍》(科学出版社1960)记载:“保山猪经过当地人民多年的繁育,从而形成地方品种。”1979年9月至1980年9月保山地区、县畜牧兽医站联合调查了保山地区畜禽品种,调查了保山大耳朵猪的优良性状和缺点,并改名为保山猪,编入《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据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记载:“保山农村产品丰富,山区荒地轮歇地较多,野生饲料丰富,是发展养猪的有利条件,我区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精心选育,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交通运输发达,沟通了山区坝区间、内地边疆的猪源频凡流动,加之自然条件及饲养管理特点,因而形成大骨猪、细骨猪和二浪子猪之分。”保山猪体质粗糙疏松,头较大,额宽,额面多皱纹形如“八卦”;嘴筒粗长,少数微凹且向上翘,俗称“瓢把嘴”;耳大下垂,猪体窄长,背腰平直,少数稍凹;背腰直间有微凹,胸窄肋扁略下垂,十字部宽,腹部紧凑不下垂,臀部欠丰满;四肢高且粗壮有力,腿及膁部多皱褶,又叫“穿套裤”,飞节较弯曲。于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中。2004年收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并录入由中国农业部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 1969年成立保山种猪场,厂址建设在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1970年至1996年,只注重保山猪的利用,未能得到有效的选育提高,加之盲目进行引种杂交,导致许多性能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化。1997年至2000年,为了充分发挥和挖掘地方特色遗传资源的潜力,依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原省计委立项,建设和完善了保山市种猪场。到2000年保山市各县区建立了县级猪人工授精站及部分乡建立并巩固了猪人工授精网点,初步形成了以保山猪为母本“三群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在进行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繁育体系的建设要求,保山市种猪场组建了以保山猪为主的保山猪核心群,开始了一定的繁育工作,边繁育、边生产、边推广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2000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以保山市种猪场为载体对保山猪开展了系列的组群保护、科研选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工作,先后与省改良站、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和部门合作实施了“保山猪优良母系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保山猪新品系优化选育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扩大了保山猪的优良猪群,提高了质量,稳定了群体。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保山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2009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1年云南省农业厅开展“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认定活动,通过层层评选,保山猪入围云南六大名猪。

地域范围

保山猪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行政区划内的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5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东西纵距198 km,南北横距193 km。养殖区域范围19637 平方千米,年存栏6.5万头。

五.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果脯

腾冲果脯是以亚热带、温带果品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其中什锦木瓜糖、甘草芒果、果脯等十分有名。

腾冲地处云南之边陲,滇缅古道由此通过,是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是久负盛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也是树木丛生、硕果累累的“天然植物园”之一。

腾冲果脯 选用梅子、芒果、山楂、木瓜、李子、杨梅等鲜果原料,经过科学配方,生产出具有京味和广味的甘草芒果、话梅、柠檬李、开胃多依、开胃山楂、山楂片、蜜糖木瓜等30多个产品,各种亚热带、温带果脯几乎应有尽有,味道各具特色。

六.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紫胶

施甸县山地面积较广,海拔相差较大,气候呈立体性,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适宜种植紫胶。紫胶是工业上用途最广泛的原料之一,从紫胶中提取的色素是化妆品的上等颜料,同时也是食品加工中最好的色素,种植紫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施甸在沿江河谷一带大力发展紫胶产业,收效良好。

七.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云南山茶花

云南山茶花以树体高大,健壮优美,荫浓叶翠,花朵硕大,花色明快艳丽,品种繁多花期较长等特点闻名中外。早在我国明代,就有“云南山茶奇甲天下”的说法,明代诗人杨慎曾赋词赞誉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妖桃都压倒,装点好,处处红云岛”,近代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也赋诗称赞:“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据专家考证,腾冲是云南山茶重要的原生种群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植物物种进化变异的广阔空间,经过园艺工作者和园艺爱好者的辛勤努力和挖掘,培育出了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茶花传统名品(如恨天高﹑童子面﹑九芯十八瓣﹑松子鳞﹑大玛瑙等),近年来更有新奇的山茶变异品种受到专家的肯定(如牡丹魁﹑雪娇﹑云峰茶﹑云针茶﹑泰和牡丹﹑童颜等),各类品种的花期为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每当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满树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预示着栽培者来年的事业将如火如荼,更加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色彩,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专家的分析,红花茶油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是难得的天然食用植物油。变异后的山茶花亦保留了母体本身的自然属性,其植物﹑花朵散发出的气味和芳香,对人体呼吸系统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八.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大田坝草鞋

大田坝乡大田坝乡隶属保山市昌宁县,位于保山隆阳、大理永平、保山昌宁三县(区)交界处,地处昌宁县西北部。相传,草鞋由汉高祖刘邦所创,有为大田坝志士随刘邦征讨天下,学得编织草鞋的真传,回乡后,他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乡亲们,所以,大田坝人自古就会编织草鞋,而且比较出名。

九.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云南春卷

云南春卷是一个比较普及的大众小吃。全国各地皆有不同的春卷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云南春卷是云南人民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总结和创新出来的一个品种,有别于我国其它地区的春卷口味,突出了云南地方特色。云南春卷的馅料调制精细,选料讲究而刀蠛细腻,统一要切成如末大小的丁。皮坯摊制要薄,炸好后要酥、香、脆,色泽要求金黄均匀。口感外脆内嫩,微有卤汁,咸甜适中,鲜香可口。

云南寿卷配科多,要用甜酱油调味,特别要加香椿和韭菜以显示春临大地,百物复苏,春意盎然。成品色泽金黄,整齐美观,外酥内软,咸中回甜,馅鲜味美,蘸吃醋汁,醒脑开胃。

原料:

主料:面粉150克。

配料:淀粉100克,鲜猪肉未200克,香椿、豆芽、韭菜各80克,鸡蛋3个,水发金钩、玉兰片、冬菇末各20克,热火腿未30克。

调料:精盐14克,甜酱油30克,咸酱油20克,味精、胡椒面各5克。

制法:

(1)将肉未、金钩、玉兰片、火腿末、冬菇末入锅煽炒发香,下酱油、盐(10克),味精、胡椒粉勾清荧出锅装碗。豆芽、韭菜、香椿经沸水悼后功碎,拌入馅料中。

(2)将面粉、鸡蛋、淀粉、盐(4克),用水调均匀成糊浆状。锅上火,烘热,用肥膘抹匀,倒入糊浆混成圆形,微火烤熟,撕下, 从圆心处均分6块呈扇形, 包入馅心,裹成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条。

(3)当油锅烧至七成油温时,下卷炸成金黄色,捞出控干油,随蘸水上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