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特产圆圆的小的透明的像凉皮 亳州特产粉皮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特产圆圆的小的透明的像凉皮 亳州特产粉皮批发更新时间:2024-01-16 12:14:10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药桂焖甲鱼

料:野生甲鱼

料:桂圆肉、山药片、姜片等

料:味精、精盐、胡椒粉、黄酒等

制作工艺:

1、甲鱼腹部剖开去内脏,热水烫,去膜,制块;

2、桂圆肉、山药片温水浸泡洗净;

3、将甲鱼与洗净的桂圆肉、山药片一起放入锅内,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40分钟,加调料调味即可。颜

色:色泽红亮

型:鲜香、四味型

理:甲鱼性平、味甘,甲鱼的食用价值很高,甲鱼肉味道特别鲜美,营养十分丰富。甲鱼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甲鱼亦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食甲鱼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桂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长智的传统食物,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效:健脾补血,滋阴养肾,养肝安神

点:甲鱼原汁原味,桂圆清鲜香醇、营养丰富

二.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邳州凉皮

邳州的凉皮和其他地方的凉皮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他地区的凉皮是夏天吃,但邳州的凉皮是一年四季不衰,最诱人的是凉皮的汤和辣椒等佐料,冬天用热汤,夏天用凉汤,椒用油煎然后配已花生芝麻在一起碾碎,放上熟油或香油,刚刚吃的时候没有觉得什么,但一旦停下来会觉得心里空空的。

三. 新疆 克拉玛依 独山子区 克拉玛依凉皮

克拉玛依也有凉皮,面皮做法类似,只是汤以及配料方面完全都不一样了,味道更是别说,完完全全的克拉玛依风格。我所吃到的凉皮是干拌的,而克拉玛依的则是加了汤的,汤料的制作方法也蛮讲究的了。

十多种的香料洗干净之后泡上一夜,使这些香料的味道都散出来,再熬上一个多钟头,调料水就成了。在水里加上西红柿以及葱姜之类调料,这汤颜色为红,有些辣辣的。凉皮中基本的佐料还是不可少的,再浇上这精心调制的汤之后,可香可浓了。

凉皮很爽、很软、也很筋道,浇上红色的汤,加上少许的香菜,再烧上辣椒油,既美观又直让人咽口水。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吃过,所以一开始就被这种凉皮吸引住了,除了陕西的干拌凉皮,没尝过有汤的,出于对凉皮的喜欢,所以点了这道小吃。

这带汤的凉皮味道出奇的好,面皮没有觉得烂,我以为因为有汤会让这面皮发烂,反到没出现这样的情况,依然的很筋道,颜色比起陕西凉皮更丰富的多,味道也很好,是个不错的美味,离开那儿之后可就再也没尝过了,想念。

四.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江集羊肉汤

利辛北15公里:  江集羊肉汤早已名声在外,在这里只要是羊身上的你都可以吃到,此汤鲜、浓,余香不绝,而且吃后嘴里没有羊肉的腥膻味,同样的吃羊在这里你可以摆满一桌也吃不到重样的。我在杭州余杭吃过传统的“掏羊锅”也是用大锅煮过,比较起来,杭州余杭注重原味,口感鲜。利辛江集的羊肉味道则重、香、回味悠长不膻等优点。节假日时许多外地人专门开车慕名而来,那时你要去吃还得赶早。 另外此地牛肉汤、牛尾骨也不可多得。

五.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桐

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六.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贡馍

用上好的麦面粉,采用民间发酵工艺,配以辅料和面,将发酵后的面团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呈油亮色,然后制成形状各异的面馍,贴在铁锅壁上,内放少许水(水不浸馍),用文火烧,至馍熟且发出清香时出锅。馍正面油亮,背面金黄,既香且甜,脆软可口。此馍因名清时代多次进贡而得名。

七.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菊

亳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种植要领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 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

地域范围

亳菊主要生长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沿涡河流域,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味中药材之一。亳州居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平原,居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主要支流之一涡河横穿全境。亳菊地域保护范围为: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流域共15个乡镇(十八里镇、魏岗镇、古井镇、华佗镇、五马镇、谯东镇、观堂镇、沙土镇、十河镇、双沟镇、赵桥乡、十九里镇、大杨镇、城父镇、义门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3°35′-34°04′、东经115°32′-116°06′,东到涡阳县义门镇,西到谯城区魏岗镇,南到谯城区双沟镇,北到谯城区古井镇,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8公里。地域保护面积:1.46万公顷。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白芍

亳白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亳州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享有“药都”之誉。它与河南禹州(今禹县)、辉州(今 辉县)、河北祁州(今安国县)并称四大药都,是中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若将此花作倾城,更比牡丹多丰情;若得此花作良药,儿女春容免萧索。”诗中所指小黄城, 就是现在的亳州市。

亳州白芍,简称“亳州”,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栽培的芍药,块根入药。掘出根后刮去外 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有平肝潜阳,养血敛阴等作用,可治疗头晕、 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近年来,医药界人士还发现其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九.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干扣面

安徽—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文化:涡阳河北有一个村子叫“甘园”,甘园有个村民叫甘贺之。老甘虽已五十出头,但心存凌云之志,一心想为家为国干些事儿。政策允许,他准备在涡阳县城开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房子、内部设施准备好以后,他就想立刻投人运营,于是当天就准备把招待所的牌子挂上。老甘也不请人,自已凭着小时候的“功底”,把招待所仨字写在了黑板上,然后把黑板挂在了大门的左侧,一边盘算着当晚的事。谁知老甘写错了字,把招待所的“招”字写成了“扣”字,自己不知。别人看见了读出声来,说,老甘,你要办扣待所吗?老甘一边说错了错了,心里却很难为情,装作会写的样子,待那人走后,心想,这招待旅客的事大概要出力吧,于是又在口字下面加了一个力字,变成了拐待所。老甘办拐待所的事很快在涡阳县城里传开了。最后传到了老甘这儿,老甘十分懊恼,再加上服务业生意难做,老甘一气之下,招待所不办了。可老甘又不甘心,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村去,那样岂不让乡亲们取笑?经过再三合计,老甘决定承传祖上留下的制作面条的工艺开一家面馆。

可县城的面馆已有几十家,打出的牌子有什么荤汤面、肉丝面、干素面、清汤面、麻辣面、牛肉面、羊肉面、刀削面、手擀面、豆杂面等等等等,老甘嫌这些面的名字都太俗,太平常,老甘决定给自己的面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而且这名字里面,要体现我老甘在哪儿跌倒的还要在哪儿爬起来的思想。联想到面条的煮调工艺,老甘给自己的面起了一个名字,叫“甘扣面”。甘扣面问世后,由于面条工艺独特,调料配方独到,名字别致,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面条生意十分红火,老甘很快赚了。可哪知好景不长,割资本主义尾巴风一刮,老甘面馆也被“割”掉了。老甘只好回家重操那修理地球的旧业。

文革一过就是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老甘已经年过七十,面条生意不可能再去做,可老甘的甘扣面人们都还记得,有人从老甘那儿打听到了甘扣面的工艺和调料秘方,改甘为干。在城里又干起了干扣面的生意。谁知这干扣面,象勾魂之面,吃过一次再难忘记,于扣面生意又一次在老子故里的县城里火了起来。经过老板们的20多年的不断摸索尝试创新,干扣面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涡阳人吃干扣面的瘾也越来越大。许多人不但中午吃面,早、晚都要吃面,尤如兰州人爱吃兰州拉面,新疆人爱吃羊肉串一样,一天不吃便觉少了点什么。

制作:目前的涡阳干扣面,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食用,其特点是香辣诱口,筋道挡饿。如果和五香狗肉等食品搭配而食,就更觉味道厚重。吃完面再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豆芽纯汤,更觉美不胜收,过口不忘。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万寿绸

古代丝织品。安徽合肥所产。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六:万寿绸“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故名。”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曾以"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万寿绸始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亳州地方官将此绸作为寿礼献入皇宫而得名。万寿绸采用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精心织成。有独幅、二幅、三幅3种,每条长7米。绸面有蓝、白宽道,呈蓝、白、浅蓝经纬方格图案。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高档服装和被面的良好材料。

安徽—万寿绸,又称贻锦绸,亳州著名工艺产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名“万寿绸”。亳州是安徽重要的蚕丝产地,“万寿绸”利用本地生产的生丝纺织而成。质地坚韧,耐用,美观,久不褪色。花色分蓝白、红绿二种,在图案设计上别具一格。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曾以"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万寿绸始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亳州地方官将此绸作为寿礼献入皇宫而得名。万寿绸采用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精心织成。有独幅、二幅、三幅3种,每条长7米。绸面有蓝、白宽道,呈蓝、白、浅蓝经纬方格图案。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高档服装和被面的良好材料。

文化:纺织是亳州传统工业,从发掘出土的陶纺轮看,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就有纺织。盛唐时,亳州与宋州(今河南商丘)、定州(今河北定县)、益州(今四川成都)合称为全国四大纺织中心。亳州尤以丝绸业盛名,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亳郡轻纱甲天下”。宋代,亳州的丝绢已能织出蟠龙、对凤、仙鹤、孔雀等图案,所产土贡绢,质地优良,每年定额进贡皇宫70匹,并设有专卖市场。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文中评价:“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明清年代,城内有纺织作坊20多家,以生产绸缎巾和生丝为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生产的贻锦绸又跻身于贡品之列,因质地坚实,经久耐用,久不褪色,被誉为“万寿绸”,畅销于北方各地。另外,万寿绸薄如蝉翼,即使通体汗湿,穿在身上也不沾贴肌肤。因此万寿绸为达官贵人所钟爱,据说连雍正皇帝也“爱不卸身”,命每年增加进贡数量。清宣统三年(1911年),亳州丝绢家族又添新成员,创制出红绿宽条、纵横交织成方块图案的丝绸被面,因其色彩斑谰,五光十色,又称“十样景”。这种被面十分畅销,结婚以用“万寿绸被面”为时尚。此时,城内专业作坊已达6家,木制纺织机30多部,年产万寿绸被面一万余条,仍供不应求。民国24年(1935年)亳州汤太英的蚕丝在全国展览会上荣获特别奖,后因战事频仍,丝绢业十分萧条。1990年市政府决定重新发掘制造濒临失传的万寿绸,经过查访,在沿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大胆采用先进技术,经反复试验,重新恢复生产万寿绸,花色品种也发展到十几种,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畅销。

功效:万寿双龙缂丝,明代传世作品。苏州市博物馆收藏。实物高28厘米,宽22厘米。是用金线平缂万字和圆寿字。两条夔龙的龙头、身躯和尾部用深蓝丝线缂织,龙升腾中的云纹局部用金线构缂。纹饰简练而又生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