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的特产多吃点 广东吃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的特产多吃点 广东吃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2-23 17:18:08

一.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鲻鱼

俗称“乌头鲻”,生活在江河浅水中,身形似鲤,身圆、头扁、骨软,营养丰富。民间则有“冷鲻热鲈”之说,指冬季吃鲻鱼,鱼肥味美,过冬后则渐瘦无味。《本草纲目》中记载:“鲻鱼肉,味甘平无毒,主治开胃、利五脏,与百药无忌”。( 番禺)

二. 广东省 东莞 眉豆糕

眉豆糕的做法非常简单,是用新鲜的眉豆加上糯米粉和其它香料熬成的,上面还撒上用香油炒过的芝麻,十分可口。这道小食还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在东莞,会做的眉豆糕的人家不少,现在的农贸市场上,还经常可以看到有眉豆糕卖。做得好的不多,据说其中有独门秘方。

眉豆糕的主料是糯米,但入口之后并没有普通糯米制品那种过于粘濡的感觉,而是十分适口,一咬就断,味道则因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变得很特别。

三.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油角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猪油。

四.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麻通

麻通是吴川糖果生产中的独特名优产品,该产品系用大糯米、水芋头、白糖、芝麻等原料,经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和制作技术做成半成品,晒干后随时备用。再加工制作时,将此半成品先后投进分别用文武火煮成不同温度的两个油锅中去炸,炸至膨胀适度,取出淋上白糖胶,洒上芝麻即成。成品粗如甘蔗,长7~8公分,中空充满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制作,在吴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其制作技术长期秘传,直至60年代才公开。( 吴川)

五. 广东省 东莞 龙舟饼

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连年。每年的龙舟节都以龙舟饼作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龙舟都会在游龙过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人们争先恐后,为抢先夺得一块龙舟饼而欢天喜地、笑逐颜开。龙舟饼主要选取面粉、白糖、鸡蛋、花生油等材料,采取人工制作和烘焙两个程序制成,入口爽脆松化,老少咸宜。

六.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鳎沙

身体扁平,状如草鞋底,细鳞,米黄或紫黑色,口近腹下。鳎沙鱼骨细肉滑,鱼味鲜美,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多以鳎沙鱼肉喂养刚断奶的婴孩。( 番禺)

七.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东金银锡器

广东金银锡器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明清时期广州有盛名的“朱义盛”,潮州有“打银街”。著名的潮州工匠刘元等人的作品曾在清末宣统二年南京工艺品赛会上获得奖励。金银锡工艺品分欣赏品、装饰品、日用品三大类约1000多个品种,欣赏品有寿星、佛像、花鸟等立体摆件和浮雕金银挂屏及戏剧头饰等;装饰品有手镯、戒指、别针、耳环等;实用品有酒具、茶具、调味具、杯盘、碗碟等。潮州的平錾、镂空技巧,更使潮州金银锡器显得精细别致、独具特色。

八. 广东省 中山 沙溪凉茶

“沙溪凉茶”是中华老字号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山“黄潮善堂”生产的传统名药,距今约一百年历史。“沙溪凉茶”对于治疗四时感冒、发热伤寒等病症的居家良药。大凡老广东和老华侨没有不知沙溪凉茶的。沙溪凉茶不但可以治病,也可作为夏季的清凉饮料,具有消暑散热、生津止渴的保健作用。

沙溪凉茶的创始人,是中山沙溪塔园村人黄汇,出生于1861年,家境贫寒,15岁起便自食其力,当轿夫谋生。黄汇与其他轿夫不同,黄汇青年期间酷爱收集中草药,经常利用自己游走他乡的便利,收集各地的中草药,为穷苦人家治病,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人的赞赏。

清光绪十年(1885)间,黄汇总结和整理出一条专医感冒、劳倦伤寒的验方,然后挂牌行医,自行采药和加工,用纸袋包装起来出售,包装上写有“沙溪伤寒圣茶,黄汇制造”的字样,当时人们称之为黄汇凉茶。到解放以后,因国人都认为“百病皆由伤寒起”,而这种凉茶对感冒特别有效,黄汇凉茶也称为沙溪伤寒茶。由于药效显著,黄汇的小药铺当时经常出现排队购买凉茶的情形。水涨船高,黄汇因此家业渐大,终于发了大财,从以前一个到处做工和给人抬轿子的穷轿夫,变成一个出门坐轿的阔人。发财后的黄汇将自己的儿子黄国屏送进大学学医,学成回到中山行医,黄国屏继承父业后,把父亲开的小药铺改名为“黄潮善堂”,将茶名改为“伤寒圣茶”。后人为纪念黄汇,就将此茶以他的故乡命名——沙溪凉茶。

黄汇开的小药铺解放后辗转成了中山县沙溪凉茶厂,当时是沙溪供销社的下属单位,虽然说企业化生产,但产量还是非常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1975年沙溪公社便专门办厂来接管沙溪凉茶厂,1984年沙溪凉茶厂更名为沙溪制药厂。1990年批准更名为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制药厂,在新世纪之初,沙溪制药厂改制,起了一个药味十足的新名字“益和堂”。2003年批准更名为广东益和堂制药有限公司。多年来,“益和堂”坚持科技创新质量取胜的宗旨,使本公司发展成拥有先进的生产、检验设备的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100年历史的感冒良药“沙溪凉茶”用现代科技提取有效成份,制成“沙溪凉茶颗粒”和“沙溪凉茶袋泡茶”,被卫生部收载为国家标准,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先后同金鸡片、排石颗粒等九个品种,荣获《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 “益和堂”于199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于200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

沙溪凉茶其实不是“茶”,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药,它是由中草药熬制的,没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加上中山这边天气潮湿,喝凉茶就跟平时喝水一样,而中山人认为喝药不吉利,就一直称为凉茶,久而久之,这个的“茶”便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表示普通的茶水,同时也有“药”的含义。沙溪凉茶主要成分有岗梅、金纽扣、蒲桃臭、屎茉莉、野颠茄。除了用于四时感冒、身倦骨痛、寒热交作、胸膈饱滞、痰凝气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效,就是夹色、梦泄伤寒,在现代医学当中,没有伤寒这种说法,于是沙溪凉茶在全国医药规范中舍去了这两种功效。

沙溪凉茶,经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镇静、镇痛、催眠和抑菌等作用。本品以10克/公斤的剂量,能明显地延长戊-钠对小白鼠睡眠时间,说明本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以20克/公斤剂量,能明显对抗由醋酸所致的小白鼠扭体反应,说明有显著的镇痛效果,本品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九. 广东省 中山 三乡小炒

"三乡小炒"是三乡人的饮食特色。凡属逢年过节,红、白筵席者是不可缺少的乡土特色菜馔。吃起来酸酸甜甜,味道极美。不但三乡人喜闻乐道,在外地也早为人知,脍炙人口。如果宴席上没有"三乡小炒",三乡人就会非议,甚至受到指责。三乡人认为无"炒"不成宴。有一次,岐江酒家(现已拆除,原为中山最有名的酒家)接到郑宅喜筵,要到三乡上门办宴,开席时,搬上鸿运乳猪拼盆、雀巢鱼青、椒盐蛇、鸡煲翘、红烧石岐乳鸽、金华玉树鸡……,琳琅满目,色、香、味、形俱全,以为落尽功夫,该受主人及嘉宾赞赏,谁知一位大娘质问:"怎么没有小炒呀?""连一碟小炒也没有,有什么好食?"问得主人目瞪口呆。可见"三乡小妙"在三乡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呀!三乡群众办酒宴,事先就把菜肴做好,成缸成钵的摆着,上面用禾草遮盖,来多少客人,开多少围台;一围坐八人,坐满就开筵,随到随开,十分方便。主客欢天喜地,互相道贺一番。人们喜食的是焖冬菇、白切鸡、红烧扣肉、发菜蚝豉、皮胶焖鸭等等,当然,还有千万不能漏掉的"三乡小炒"。"小炒"的用料有:酸菜丝、荷兰豆丝、红萝卜丝、瘦肉丝、鱿鱼丝、鸡肝丝、鸡肾丝。配上蔬菜切成丝,炒成一镬,配好调味料,上碟奉客即成。

十. 广东省 东莞 虎门水鱼

虎门水鱼种源是来自于湖南、湖北三带的正宗优质纯正中华鳖,经过我镇多年来养殖、选育而成,主要养殖于虎门山乡水库边,水质较好,污染小,环境幽静,养出的水鱼不但生长快、色泽好,而且其“裙边”宽厚、肉质细嫩,抗病能力强,更具营养价值,在国内享有声誉。

推荐特产